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极品太子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浮沉
闻言,曹威无奈地朝上拱拱手,狠狠朝言官一瞪,昂着头回到自己的队列中去了。
看来,陛下是要亲自教训人了……
朝臣看见这一幕,原本站太久的腰不酸了腿不疼了,精神也都来了。
太子都这样了,陛下还能护着太子?
“呵呵,本来今天朕不打算议这件事,不过既然有人弹劾,朕就让你们看个清楚明白。”
炎帝冷冷地从袖中拿出一份奏折,递给李元海,让他大声念出,对这言官看也不看一眼。
李元海奏折念完,朝臣们面面相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这是太子之前呈给朕的折子,事到如今,朕便公之于众。”
炎帝有些兴奋,目光不住在朝堂上扫射,原来看着别人错愕的感觉还挺爽,怪不得那小子总喜欢来这一套……
“不错,太子之前并非出使东澜国,而是出使东北戚国,目的,是为了与戚国达成互市!”
炎帝声音激情昂扬。
“相信昨日朕发到六部的折子,大家都看到了,飞龙侯送来密折,太子此行,不但无过,而且与国大大有功!不仅成功达成互市,还与戚国结盟,杀死了北莽小王子阿勒古与他们的猛将乌恩其!”
“杨御史,你昨日弹劾太子,今日又有言官弹劾太子,朕告诉你们,你们,都错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杨代善拿不出更有力的证据,现在还被飞龙侯、太子和陛下用战功与权威按着吊打,只能低头认错,卑躬屈膝地说自己弹劾错了。
炎帝当然大手一挥,展现了自己的大度,原谅了杨代善。
不然,总不能罢官吧,这老头偶尔还是有用的……
借着太子的事情炎帝狠狠发挥了一把,看着杨代善和那些言官咬牙切齿却不得不低下头的模样,炎帝心中舒爽到了极点。
让这些清流文臣一天到晚对他出征北莽有意见,天天阴阳怪气他的举措,现在被太子和飞龙侯的奏折接连打脸,这感觉真是……
一个字,爽!
“太子停留十里亭,不是居心叵测,而是为了准备北莽小王子和乌恩其的献首仪式,以及,展示我大炎与戚国的互市协议,这件事,你们刚才听了太子的奏折,说说,都怎么看啊?”
发泄完一通,炎帝总算想起和太子密信里的规划,赶紧找补一句,眼巴巴地看着下面,心中颇有几分得意。
虽然不照那臭小子说的做,但朕发了一通脾气,他们还会反对仪式?
根本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还什么召太子回京,这都不需要!
朕直接就通过了,姜还是老的辣!
正想着,下面忽然站出了一个人,炎帝的笑容,瞬间僵硬在了脸上……
“父皇,儿臣以为不妥。”
炎帝沉着脸看站出来的昌王,眼睛眯起。
没想到,反对的竟然会是你……





极品太子爷 第1113章 群臣阻挠
如果真的有人反对,炎帝最不希望站出来的就是昌王。
因为,太子说要举办仪式,本质上,和上一次迎接昌王的献俘仪式,是一样的。
甚至太子这次说要举办的仪式,对大炎的意义,还要更重大一些。
上一次昌王的献俘,告诉了大炎百姓,北莽人不是不可战胜的。
而若是这一次太子献首级和展示互市协议成功,将会告诉所有大炎百姓,甚至是友邦邻国,北莽的贵族,也同样不堪一击,哪怕是他们最出名的猛将和最狡猾的王子!
而与戚国的结盟还会告诉全天下,他们大炎征讨北莽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也是众望所归的战争。
毕竟之前,戚国可是更偏向北莽那边的,现在投靠大炎,说明了什么?
当然是说明他们大炎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被敌人欺压的友邦自然纷纷来投。
但现在,在边境历练多年的昌王,竟然站了出来,反对举办仪式……
炎帝看着昌王,心中有些失望,不动声色道:“有何不妥,昌王尽管说来。”
昌王直起腰,看着身边的朝臣,再定定地看向炎帝,坚定道:“民心!”
他顿了顿:“父皇可能有所不知,如今京城因为太子的白石滩流言四起,京城百姓闻太子和白石滩色变,若是这种时候还劳民伤财为太子举办仪式,恐怕达不到目的,反而会……”
“会怎么样?”炎帝沉着脸追问。
昌王深吸口气:“会激起民愤!”
此言一出,刚刚才似笑非笑站在一旁看戏的王睿也站出来,难得地和王瀚站在同一战线,信誓旦旦道:“父皇,儿臣附议,大皇兄此言绝非虚言,此举虽然意义非凡,但念及太子与白石滩此时在京中百姓风评,恐怕会起到反作用。”
王睿说完,又阴阳怪气地补了一句:“毕竟,太子以往举止,父皇也是看在眼里的,还请父皇明鉴。”
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老爹你别惦记了,事情是好事情,加上太子就一定坏事,就太子什么货色,你还不清楚吗?
朝堂上响起一片低低的笑声,炎帝脸色铁青,重重一哼。
徐忠年打个激灵,赶紧戳戳张征,一个箭步跳了出来。大声道:“臣有异议!”
他看着昌王和惠王,冷笑道:“两位殿下对京城百姓心思拿捏得如此准确,还真是下了苦功夫啊。”
徐忠年转头看着炎帝:“陛下,虽然京中现在是有些许流言蜚语,但都是小事,现在国之大事是什么?当然是与北莽作战!”
“如今太子有功归来,却不能酬功,京中百姓也不知道前线战事,举办献首仪式,正是向百姓告知前线战况和洗清太子在京中污名的好机会,岂能因噎废食?”
炎帝赞许地点头,看向徐忠年的眼神全是感动,靠谱啊,简直和朕的想法一模一样!
现在什么事情最大,做事情要抓住轻重嘛,北莽的事,就是现在最大的事!
至于徐忠年阴阳怪气昌王和惠王的那一句,炎帝也听出来了,无非就是在说太子之所以在百姓中名声不好,全怪昌王和惠王煽风点火……
说实话,煽风点火肯定是有的,他也相信,但就太子那臭小子的德行,确实也不能全怪别人……
想到太子以前的作为,炎帝有些赧然,心中再一次庆幸还好他儿子摔脑残了,不然,他王家能有这样的麒麟儿吗?真是多亏列祖列宗保佑。
不过,昌王和惠王的话,倒让炎帝有些犹豫了。
他自己儿子自己知道,这两个小子私心是有的,可能力与忠君爱国之心,他也相信。
难道,京城中对太子的看法已经到了让太子参加个仪式就会掀起民愤的程度?
昌王和惠王见状,赶紧趁热打铁,两系官员当下就有十几个出列,纷纷弹劾王安在京城中的所作所为,还有白石滩在京城的倒行逆施,当然,也有本来就站在儒学这边,现在找到机会对科学大肆批判的……
可以说,现在朝臣中的热点问题,可不是炎帝心心念念的北莽问题,说实话,除了杨代善几个人和太子一系的人,根本就没人关心北莽打得怎么样,太子有没有功劳,隔着十万八千里,和他们又没什么关系。
但在京城中发生的科学与儒学之争,可是实实在在的。
这,才是现在朝堂上的最大热门,用王安前世的话来说,就是自带流量!
“陛下三思啊,太子所作所为,实在罄竹难书,民怨沸腾啊……”
“不错,百姓苦太子久矣,尤其是白石滩,简直就是倒行逆施。”
“太子所宣传的科学,不仅冷血妖异,百姓也多有怨言,若是陛下强行为之,一定会掀起民愤的!”
一说到热点问题,朝臣们就纷纷出列,一时间除了王安一系和零星几个帝党,几乎全部朝臣都站了出来,看得炎帝目瞪口呆。
现在的局势,已经没人关心什么北莽什么战功了,站出来的人要么在往死里踩太子,要么,就是在往死里踩白石滩,不过,差别也不大……
昌王和惠王见状,松了一口气,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容。
总算走到了这一步,也不枉费他们这些天的布置了。
没错,王瀚和王睿在王安出使戚国之后,又想方设法联手了。
而这一次,他们不再想把白石滩搞到手,而是有志一同地,要把白石滩搞倒、搞臭!
至于搞倒之后,那些掌握了白石滩科技有流落四方的工匠去哪里,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他们也知道炎帝对太子这次建议的重视,可也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更何况,他们也都不想让王安那小子出这样的风头。
王睿自从被王安教训之后,一直耿耿于怀,想要找回场子。他现在也看明白了,对付不了昌王就对付不了,他的基本盘又不在军事上,相反,王安这小子的威胁,对他还更大一些。
不说名声,就算是他搞的科学,可就惹了不少他手下的儒生向他抱怨。
这要是等这小子得逞了,岂不是要被他搞出一个科学派?到时候儒生的支持和才子的名声,还有他王睿的份吗?
对王瀚来说,如果坐实了王安有军功,并且像他那样在全京城百姓面前出风头,这以后他再想要打压王安,可就更难了。
别人不清楚,他可是知道的。
别说他根本献俘的只是一个小部落,不像王安那样是打败了北莽王族,就冲着飞龙侯何长安给王安说话,这小子也不能再留了。
那可是,镇北军的青睐啊……那小子想要搞什么事的话,可太容易了。
王瀚眼中闪过一丝忌惮,深深地吸口气,站在了反对队伍的最前方,拱手道:“父皇,还请三思!”




极品太子爷 第1114章 王安来了
“还请陛下,三思!”
满朝文武齐声请愿,炎帝脸色沉沉,犹豫不定。
机会来了。
徐忠年暗自叫好,一个箭步蹿出来,冲着群臣一顿输出,义正辞严:“尔等莫非要逼宫吗?如今太子就在十里亭中,你们一个个敢弹劾太子、批判白石滩,难道就只敢挑太子不在的时候呱噪?”
说完,徐忠年也不看群臣脸色,转头对炎帝道:“陛下,事涉太子,臣请单独召太子回京答对!”
张征见状,知道徐忠年这老小子肯定得到了太子的授意,否则他一个刑部侍郎,又不是御史,跟着凑什么热闹?
当即,正儿八经的门下侍御史张大人不甘示弱,也跟着蹦出来,冲锋陷阵:“正是,臣为御史多年,从未听闻弹劾不允许人争辩之说,诸位大人所言都是捕风捉影之言,没有切实证据,既然证据不足,还请宣太子回京!”
王瀚脸色阴沉,他当然不希望王安那小子回京,谁知道王安来了之后,局面又会有什么变化,毕竟王安不在,父皇就算偏心,也不会那么明显,可王安在了之后,有父皇的偏心,可就难说了。
虽说这一次……
想到他和王睿的布置,京城百姓现在对太子和白石滩的评价以及诸多儒生的支持,王瀚又稍稍放下心来。
就算有父皇的偏心又如何?这一次,一定叫这小子翻不了身!
王瀚心中发狠,之前他之所以弄不垮王安和白石滩,只是因为他想要谋取白石滩,可现在他已经完全转变了想法,全力以赴之下,加上士林这么多人的支持,一个小小王安,莫非还能说破天去不成?
那小子不就是会讲道理?
民意,可永远不会和你讲道理!
王瀚左思右想,前后权衡,终于微不可察地向徐怀之点点头,徐怀之朝身后做了个手势,昌王一系的朝臣便稍稍向后退了退。
太子想回来?
回来容易,可要再弄什么幺蛾子,可就不容易了!
王睿作为和王安打交道最久的皇子,并没有像王瀚一样直接默认,而是站出来道:“父皇,太子回来可以,可这般大事,儿臣认为,既然讨论民意与儒学科学之争,也应该召集平民和儒生答对!”
他是打定了主意,绝不让太子好过。
就算太子能蒙混过关,他也要让炎帝没办法在众目睽睽之下包庇太子,就像是上一次他被太子打了之后告状,结果什么都没捞着。
作为风闻奏事的清流代表,杨代善眸光一闪,立刻也跟着站出来:“惠王此话乃老成持重之言,臣附议。既然召太子回宫,也应该召百姓与儒生入宫,以彰显朝廷公正公开的坦荡之意。”
到底是御史中丞,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杨代善这话比惠王还要更高一筹,直接将召太子回宫和召百姓儒生入宫联系到一起,说得好像要是只召一方入宫,就不够公平公正,朝廷也不够坦荡了似的。
事涉朝廷,就算张征和徐忠年想要说些什么,但御史中丞官位比他们高,他们还真没办法反驳,否则人家一个位卑不能明白朝廷威严的重要性的帽子盖下来,以后他们还晋升不晋升了。
更何况,杨代善还是张征的顶头上司……
太子一系的人马没了张征和徐忠年领头,立马就没声了,反正太子只要求把他找回宫,就算多了百姓和儒生,应该对太子的计划没什么影响……
徐忠年只能这样安慰自己,看着默不作声的丞相贾希言和礼部尚书杨羡暗暗磨牙。
谁都知道贾希言和杨羡是炎帝的人,但一向对太子有所偏向,这会儿能说得上话的也只有他们两个,偏偏站在帝党的角度,这种表面上彰显炎帝圣明的举措,也确实很有必要……
局面至此,炎帝自然也不会反驳。
毕竟太子的计划里本来就有召他回京,就算多召几个人,想来太子也能搞定……反正能者多劳嘛。
炎帝毫无坑儿子的愧疚感,当即顺水推舟,宣布召太子立刻单独回宫,百姓和儒生的人选却让炎帝犯了难。
儒生倒还好办,找个儒生中的代表不难,只是京城百姓千千万万,这要找一个能代表百姓民意的,可不容易……
最后,还是昌王向炎帝支了招。
还用得着另外找百姓?之前被白石滩救治的病人和从白石滩离开的大夫,就是最好的民意代表,还有谁能比亲身经历的他们更有说服力的?
这话说得在理,就算是徐忠年和张征也找不到地方反驳,只好认了下来。
只是咬死了绝对不能找大夫,只能找病人,谁不知道,从白石滩离开的大夫,究竟有多少是被昌王和惠王收买的,这要是召上来,能替太子说话才有鬼。
炎帝对此事了解不多,见朝臣没有意见,便也就此拍板,这件事确实在他心中也不重要,就一个百姓,能代表什么民意,只能让他们聊以自慰罢了。
真要说民意,还得看仪式啊……
炎帝心中叹息,不耽误他拍板下旨。
很快,几个瑟瑟发抖的百姓和儒生就被带到了偏殿,惶恐不安地等着召见。
而不久之后,太子也一个人回宫,哈哈大笑着,还没有进金銮殿大门,就听见他带着笑意的声音:“哟,诸位这么想本宫啊,再过几天就见面了,倒也不必这么急着召本宫回宫。”
果然是太子的做派。
贾希言听见王安的声音,笑着摇摇头,目光朝龙椅上的炎帝飘去。
炎帝已经懒得管太子的仪表,只一看见太子的身影,就忍不住连连点头:“好,好……”
吾儿,瘦了,也长高了。
一去这么久,也不知道多写几封信回来,平白让朕和你母后操心,真是臭小子。
心中埋怨太子,炎帝努力克制着心中慈爱,向太子板着脸道:“还不快滚过来,真当是来玩的?看看你,像什么样子,又不只有朝臣,别让别人看了笑话。”
“哟,还有别人呢?”
王安倒真的惊讶,探头探脑地进殿,左摇右晃没看到偏殿里的人,只好作罢,收敛那副恶行恶相,乖乖走上前:“儿臣参见父皇,父皇,儿臣出使归来,幸不辱命。”
“只是……”
王安行了一礼就直起身,转头看着满朝文武,咧嘴露出大白牙。
“听说,有人在弹劾本宫?”




极品太子爷 第1115章 朝堂怒怼
王安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太子一回来就这么嚣张?
“你做了什么事,自己心里不清楚,还用得着别人弹劾吗?”王睿看到王安那张脸就气不打一处来,横眉竖眼地冷哼。
王安眉头一挑:“六皇兄这话可让本宫有些听不懂了,本宫秘密出使,促成炎戚合作,还斩杀北莽贵族,劳苦功高,本宫还真想不明白,这其中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要被弹劾的?”
“你……”
王睿气急,不知道怎么,一看到王安,他脑子就完全失去了理智,只想一巴掌呼这小子。
当然,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他连打架也打不过这小子……
想到这里,王睿更加悲从中来,盯着王安咬牙切齿。
他不知道,有一种东西,叫做老二的愤怒。
当王瀚的老二当久了,好不容易王瀚去边关了,王睿以为自己能呼风唤雨,结果没过多久,从昏迷中醒来的王安就像是脑子突然开了窍,做事还是那么招人恨,但偏偏每件事都能压他一筹。
从一个处处都比他强的大皇兄的老二,突然变成了王安这个他以前怎么都看不上眼的纨绔的老二,王睿心里能舒服吗,当然处处看王安不顺眼,甚至已经到了王安一站在他面前,他就开始怒气上涌的程度……
要王安说,这就是憋太久了,变态了。
“六皇弟可能说不清楚,让本王来提醒太子。”王瀚站出来,不赞同地一瞥王睿,嘴角含笑,看向王安,“太子或许忘记了,你给父皇上的奏折,说了什么。”
“喔----”
王安故作恍然,满不在乎地转头看着满朝文武。
“大皇兄说的,是本宫提议举行献首仪式的事吗?不错不错,是有这件事,怎么,诸位大人,是准备给本宫举办这个仪式了吗?”
他戏谑一笑,语气满是讥讽。
毕竟任谁也看得出来,这时候单独找太子回来,还说弹劾他,提起仪式一定没有好事,王安虽然不想在群臣面前表现得太聪明,但也不想被当成傻子。
人家都欺负到你头上来了,听炎帝的意思,恐怕还找了百姓或者儒生当观众,这时候还跟这些人讲什么武德,没把脸打回去就不错了。
“咳咳,太子。”
在炎帝的暗示下,李元海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温声提醒王安道:“大人们正议这件事,不是请您回来举办仪式的。”
“多谢李公公。”
王安朝李元海拱拱手,转头对诸位大臣嘲讽一笑道:“本宫就知道,有什么好事到你们嘴里都成了坏事,说说吧,都怎么弹劾本宫啊?”
眼看王睿又要暴走,王瀚一把拦住他,用眼神示意徐瑾之,徐瑾之一向对太子有点发憷,但昌王点名,他作为昌王手下头号大将的弟弟,又是御史,于情于理都绕不过去,只得咬牙上前。
“太子殿下的构想虽是不错,但有两点不可,其一,我大炎正值与北莽作战,物资短缺,若是举办一个仪式,不仅费时费力,还靡耗国库大量物资,影响战局。”
徐瑾之侃侃而谈,伸出两根手指,他虽然对太子发憷,个人能力还是很过硬的,硬生生从王安的理由中又挑出一个反驳。
太子的奏折上不是说正值作战,所以需要提振士气吗?那好,那他也用这个理由,只不过是正在打仗,国家没钱。
徐怀之就是户部度之,户部的情况,徐瑾之还是很清楚的,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种俸禄都差点要发不上的情况下还让户部拿钱出来给太子办仪式?
做梦吧。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徐瑾之越说越顺,微微一笑:“就是民意!太子殿下,您所监管的白石滩近来在京城流言众多,如果殿下要强行举办仪式,恐怕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民愤啊。”
他捋着胡须,饶有深意地看向太子,昌王和徐怀之暗自点头,都对徐瑾之的应对十分满意,而有一个人,被徐瑾之的话也打动了些许。
户部尚书卢福舟半眯的眼睛在听到徐瑾之说国库的时候就彻底睁开,上下打量着徐瑾之,瞥向太子的眼神意味不明。
他本来想要置身之外,不过现在嘛……
卢福舟眯着眼朝龙椅上看了一眼,迅速地低下了头,心中暗自衡量。
要国库出钱,那肯定是万万不行的。
王安听着徐瑾之的话,深深看了徐瑾之一眼。
这厮,好像在威胁他啊……
这话的意思不就是说,要是他执意想要举办仪式,昌王和惠王就会挑起民愤来阻止他,不管闹出什么后果,也就变成了他的责任,谁叫他一意孤行不听建议呢?
但,他会怕这个?
“第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有了,本宫办仪式,还需要朝廷出钱的错觉?”
王安摇摇手指,咧嘴一笑,神色坦然,朗声道。
“更别说影响前线军资,根本不可能!”
徐怀之不爽了,他一个户部度之都没说不可能,你一个啥事不管的太子也好意思说不可能?
“太子殿下,这可是国家仪式,不比百花会,可不能让商贾这等上不得台面的冠名。”
徐怀之冷嘲热讽,瞥着王安。
“何况,不管殿下仪式花不花钱,前线军资都会被影响,莫非殿下以为,举办一个仪式就只需要钱?朝廷不出人不出力?这些人力下去,还怎么为前线运送物资?”
1...336337338339340...4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