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太子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浮沉
牺牲个人声誉?你以为把万国科学博览会的科学两个字去了,我们就忘记这件事对谁的好处最大了?
你不想办,你不想办交给我们啊!
皇兄帮你办好,一点不需要你操心,自己出钱怎么了,谁没有几个钱似的?
而且,不要说得好像所有人都已经默认要举办万国博览会了一样啊!
看着王安装模作样的样子,惠王脸色一黑,忽然想起一件事,阴恻恻地站出来,问道:“不知太子不用户部出钱,从什么地方出钱来举办这个万国科学博览会?”
“是从你白石滩卖琉璃的营收,还是……从戚国带回来的物资,或者,直接和戚国互市盈利所得的钱?这等国家盛会,总不能再从商贾手中骗钱吧。”
王睿冷哼一声,自以为找到了王安的软肋,这小子,要不是从这些地方想办法拿钱出来,他还有什么积蓄能举办这个万国博览会?
要知道,举办一个这种外宾级别的博览会,可不是王安手里三四百万银两就足够的!
没有一个国家的国力在背后支持,他能行才怪。
“太子,可不要怪本王没有提醒你,戚国赠予大炎的物资,和签订的互市条约,可都是整个大炎的东西,你可不要,动什么小聪明。”
惠王冷冷一笑,总算找回了几分场子,心中只觉得扬眉吐气。
“看来六皇兄,对本宫的资产,颇有研究嘛。”
王安懒懒地抬手鼓掌,眉梢轻挑。
“不错,戚国国主的确赠予了本宫不少财物,不过,该给大炎的,本宫都已经赠送给了镇北军,剩下的,可都是国主赠予本宫的私人资产!”
楚洵和他爹为了感谢他处理了鲁王和北莽使团,送了不少绫罗绸缎等贵重物品,这些东西他不好转送给镇北军,便带了回来,没想到,竟然会被王睿这小子盯上……
“用这些钱也好,不用这些钱也好,本宫想什么办法举办博览会,是本宫的事,关你王睿……多少事?”
王安冷笑一声,拖长了声音,看着王睿。
看来还是有些人不明白,什么叫闲事莫管。
“你!”
王睿气急一瞬,立马反应过来,拂袖冷哼道。
“整个大炎都在节衣缩食供给战场,有戚国赠送的物资,你竟然还想用来举办没有必要在此时举办的万国博览会?王安,你是何居心!”
“不关本王的事?有关大炎利益的事,就是本王的事!”
装逼谁不会啊?又不是只有你王安一个人才会说伟光正的话。
王睿负手而立,冷冷看着王安,感受着朝臣看过来的目光,心中无比舒爽。
这才对嘛,这才是,他惠王应该有的牌面!
“节衣缩食,就不能办万国博览会了吗?”
王安啧啧称道:“六皇兄,看来你是根本没听懂本宫的话啊,也罢,本宫就看在你比本宫痴长几岁的份上,好好跟你解释解释。”
不等王睿发怒,王安就上前一步,斩钉截铁道。
“戚国给的钱,是,本宫有!但不管那钱有多少,都是戚国国主,赠予本宫的私产,且不说本宫不会动用这些钱,就算本宫用了,又怎么样?”
他转身看着满朝文武,声音洪亮。
“那些,都是本宫用血汗,五百里连夜追袭北蛮使团,五日查明戚国皇室血案,亲力亲为,换来的戚国上下的友谊!”
“你王睿,坐在京城里,没有亲上战场,也没有做过任何建树,有什么资格,指摘本宫别有用心!”
“事关大炎利益?”
王安冷笑一声。
“本宫给大炎带来的利益,比你们,比你们这些一天到晚坐在王府,吃饱了没事干只知道剥削民脂民膏的人,多得多!”
他从袖中掏出一份金色帛书,高高举起展开。
“就凭这份互市国书,本宫,就有这个资格站在这里,说本宫对大炎鞠躬尽瘁,一心奉献。”
“而你王睿,不配!”
极品太子爷 第1120章 背后深意
王睿脸色铁青,捏着拳头,牙齿摇得咯咯作响。
在王安亮出互市文书的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金黄色的绢布所吸引,卢福舟更是两眼放光,仿佛看到了一座金山猛然降临他面前。
这一刻,别说朝臣在心中掂量自己的分量,盘算该不该轻举妄动时,炎帝都忘了刚才王安对惠王的辱骂,看着互市文书,呼吸稍一急促。
不怪他见财起意,实在是最近,大炎太穷了。
无论是国库,还是他现在干净得能跑耗子的内库,都已经在大炎这几年一茬接一茬的灾难中消耗得差不多了。
为了支持王安那小子的慈善事业,炎帝还咬牙从内库中拨款二十万两,从此本不富裕的炎帝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身为大炎帝王,养着一大家子,小日子居然还没有自己几个儿子过得舒坦,炎帝,苦啊!
可一旦互市达成……
别说户部可以从中得益,就连他也能得到一笔不菲收入,其他的不说,只要炎帝组织皇商去互市卖上一波,他的日子可就舒坦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炎帝怎么可能不重视互市,要是他不重视的话,能把太子扔过去蹭功劳?
“咳,太子,不要行为无状。”
炎帝明目张胆拉偏架和稀泥,绝口不提太子刚才的嚣张,眼睛盯着王安拿出来的国书不放。
“互市文书既然带来,怎么不给朕看看?”
你小子真是不懂事,好东西不应该第一时间给父皇吗?信里也没细写,这不是吊朕的胃口吗。
炎帝埋怨地看王安一眼,王安立刻乖乖地举起手,嘿嘿一笑:“这不是正要给父皇御览嘛。”
说着便从心地将互市文书交给李元海,转身瞥王睿一眼,啧啧摇头。
现在有些人,战斗力是越来越不行了,还敢一天到晚蹦跶得跟蚂蚱似的,也不想想,秋天都到了,秋后的蚂蚱,还能蹦多久?
言官和昌王惠王的人就算再恨王安恨得牙痒痒,也不敢在炎帝看国书的时候出声打扰。
否则,往小了说,这是朝堂失仪,往大了说,可就是目无君上、蔑视友邦了。
他们暗暗期盼最好太子谈下来的国书有问题,否则……
“咦?”
听见炎帝惊异的声音,那些朝臣心头一动,既惊且喜。
难不成他们的祈祷起作用了?
无量天尊阿弥陀佛,哪路神仙这么开眼,真得好好拜拜!
不不,说明只是太子废物啊!
朝臣精神大振,一个个竖起了耳朵,眼巴巴地看着炎帝,心思转得飞快。
卢福舟听到炎帝这一声,心头一抖,捋胡须的手都顿了下来,迟疑地朝太子看去,却只见太子打了个哈欠,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根本没把炎帝的神情放在心上。
还好还好,看来不是什么大问题……
卢福舟刚放下心来,就听炎帝沉声质问道:“太子,为何这国书中,在大炎与北莽作战期间,所有商品,我大炎让利一成,一概军需,让利三成?”
“军需让利三成!”
卢福舟惊呼一声,神色惊疑不定,脱口而出:“万万不可!”
他熟知军需物资价格,若让利三成,大炎还有何利可图?
如果无利可图,还会有商人去参加互市吗?
“决计不可,如此让利,与拱手将互市送给戚国何异?我大炎必定利益有损!”
卢福舟定了定神,拱手道,神情十分严肃。
炎帝放下文书,眼中同样闪过一丝凝重和担忧,看向王安:“太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还用问吗?”
不等王安说话,王睿就抖起来了,讥笑地瞥王安一眼,抬头老神在在地冷嘲热讽道:“某人自然是用我大炎的资源与百姓利益,向戚国卖好,否则,人家戚国能送他那么大一堆资源吗?”
说着,王睿鄙视地又瞥一眼王安,还以为这小子有了多大的长进,没想到只是量他大炎物力,结戚国欢心,呵呵,就这?
他上他也行!
还能比这小子做得好得多!
王睿心中愤愤不平,微微一点头,他身后的言官顿时来了精神,接二连三地跳出来。
“太子这是损公肥私,竟还敢用此邀功,实在是厚颜无耻!”
“不错!太子此举令人不齿,名为结盟实则损害我大炎利益,若是传出去,我大炎定将沦为笑柄!”
百官一个比一个义愤填膺,虽然他们并不明白让利三成的实际意义,但他们会看脸色啊!
前有户部大佬卢福舟当场翻脸向太子开炮,后有炎帝质问太子,太子还能没错吗?怎么可能!
一直被压着输出的百官总算有了反击的机会,只觉得神清气爽,腰不酸腿不疼,连骂人也更有劲了,跳得一个比一个积极。
一时间,满朝只听见对太子的声讨之声,就连刚刚还在支持王安的卢福舟此时也是一脸悲观心痛,神色不豫。
炎帝见状,看了一眼还是老神在在的太子,难掩心中的失望,听着满朝文武的沸腾,轻叹一声,低头看着手里的国书,只觉一阵没趣。
莫非,真是他错了?
当初就不该派太子去戚国吗?
可太子,怎么会做出这样假公济私的事情,难道还是他给太子的压力太大了吗……
炎帝长长叹息,心头泛起一丝疲惫,扶着额头看向太子,话中难掩怒火:“太子,你怎么解释?”
随着炎帝的声音响起,朝堂上指责太子的声音为之一滞,纷纷讥笑着转头朝太子看去,期中不乏幸灾乐祸之辈。
“解释?这有什么好解释的。”
王安右手掏掏耳朵,一脸诧异,左右看看。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没人能明白这其中的好处吧?”
“呵呵,除了让你王安从中渔利,本王还真没看出来这其中对我大炎有半分好处。”
连王瀚都忍不住开口,讥讽道。
“看来在某些人心中,个人利益比国家利益重要多了。”王睿也在旁边煽风点火,冷冷一笑,“好一个------太子啊。”
他拖长了声音,意味深长地看着王安,眼中闪过一丝势在必得。
这可是你给的机会,本王若不加以利用,岂不是太辜负你的一番好意了吗?
“看来,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聪明人啊。”
王安嘴角勾起一丝微笑,悠然道,慢慢踱步到朝堂中间。
“就没有一个人,能明白本宫的深意?”
极品太子爷 第1121章 眼光要放长远一点
听太子这么一说,和太子相交较多的人心中微微一动,贾希言眸光一闪,若有所思地盘算了一阵,转头朝猛挠脑袋的兵部尚书曹威看去,笑道:
“曹尚书,你出身军伍,本相对此不大了解,不知军需一类,若是打起仗来,是从国内运到边境所需的人力物力多,还是从戚国运输到边境所需的人力物力多?”
曹威不明所以地看向贾希言,毫不犹豫道:“自然是从京城运到边境的多,这也用得着想吗?毕竟我们……”
说到这里,曹威突然卡壳了,他猛地抬头看着贾希言,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大悟的神情,兴奋道:“不错不错,就是这个!”
一旦转过弯来,曹威立刻站出来,心花怒放的拱手道:“陛下,臣明白了,太子此举,绝非以权谋私,相反,的确是经过仔细考量的一心为国之善举啊!”
“哦?曹大人一介武夫,恐怕对此等钱财相关之事没什么研究吧。”徐怀之站了出来,现在户部大佬卢福舟都在前方冲锋陷阵了,他自然敢于穷追猛打,就算他看见了贾希言对曹威说了些什么,也毫不畏惧,
贾希言是清流出身,曹威是行伍出身,两个人绝对没有接触过户部之事,嗯,这一把,肯定稳了。
徐怀之心中暗自忖度,理直气壮地回怼曹威,自从之前徐怀之假装营救狄云的事被贾希言点破给曹威知晓之后,徐怀之和曹威的关系就一直不怎么样,每次曹威看见徐怀之,都要冷冷看上好一会,以示对他们这些结党营私的小人的不屑。
因此,对反击曹威,徐怀之还真没什么顾忌,就算曹威是军伍出身,现在他也只是兵部尚书而已,论军权和在军中的影响力,能比得过昌王和定安伯?
“哼。”曹威看见站出来的事徐怀之,脸色顿时沉了下去,反唇相讥道,“我是没有接触过户部的事务,可我至少知道,一旦打起仗来,再想从京城运输大规模军需的难度,将会成倍提高。”
他昂首看着满朝文武,声音冷冷的:“且不说可能会被北莽切断粮道,运送军需前方道路、补给点的状况,也会根据战事变化而发生改变,人力和时间成本几乎是翻倍增加,更别说边军还得抽调人马协助运送,对前线兵力也是一种压力。”
“更何况……”
曹威越说越起劲,看着徐怀之僵硬的脸色,咧嘴笑道:“我们与北莽作战,即将迎来冬天,而冬天京城还好,北方可是遍地飘雪,届时装满军需的大车,本官看谁能送到前线去。”
“算上从国内运送军需的难度,谁还敢说,太子许给戚国让利三成的条件,是损公肥私,嗯?”
他冷冷一哼:“徐度之说得对,本官是不了解户部的运作方式,可我至少知道,对前线作战来说,哪种方式是最适合战场的,可不像某些,纸上谈兵的人。”
话音刚落,曹威的目光就在昌王身上绕了一圈,在转头看着炎帝,干净利落地一拱手,道:“陛下,臣支持太子。”
说完,曹威二话不说,直接回了队列,甩了满朝文武一个帅气的背影。
徐怀之目瞪口呆,手都在抖,看着曹威的背影表情越发迷惑。
怎么现在,连这耿直的家伙都学会了动脑子?更可恨的是,居然还比他们动得快!
加上太子那句聪明人,岂不是说,满朝连曹威都是聪明人,而他徐怀之,居然,比曹威这个武夫还要笨?
这可真是……
徐怀之气得牙痒痒的,看了一眼不动声色摇头,神色同样不虞的昌王,硬生生憋下了这口气,拱拱手,回到了自己的队列。
大部分朝臣既不是户部也没有上过战场,只能眼巴巴看着户部尚书,只可惜卢福舟在原地琢磨了半晌曹威的话,心里扒拉小算盘算了半天,也没有出来反驳,朝臣心中一凉,心底知道,多半曹威的话说得还真特么是对的。
王安啥也没说,就看到曹威一个人巴拉巴拉帮自己输出了差不多,看着曹威的身影啧啧称奇。
好家伙,现在连曹威都能把本宫的要装的牛叉给装走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
支持者嘛,自然是越多越好,就像是王安前世某位当图书馆管理员的前辈曾经说过,要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这样,才好搞事情。
“曹尚书,聪明人,赞。”
王安朝曹威比了个大拇指,赞叹了一声,啧啧地看向满朝文武。
“本宫实在没想到,诸位大人连这也想不到,实在是……”
他刚想多放两句嘲讽,忽然感受到一道不善的目光,余光一瞥,看见炎帝不爽地看着他,才轻咳一声,把这事给揭了过去。
失误失误,差点把他英明神武的父皇也给扫射进去了。
“当然,还是父皇圣神文武,料事如神,父皇您忘了,让利三成,还是父皇您临走前提出的条件。”
王安朝炎帝眨眨眼,炎帝一愣,开始冥思苦想,终于恍然从记忆里挖出了这件事。
好像……确实答应过这臭小子,可以随机应变,如果戚国不同意通商,降点条件也行?
可谁能想到这臭小子压价这么狠!
炎帝吹胡子瞪眼,差点把朕给吓死,不过现在既然是朕的决策……嗯,那自然没有问题。
想到这里,炎帝轻咳一声,点点头,以示王安说得不错。
“所以,在父皇英明神武的领导之下,本宫也才想到这个主意。”
王安微微一笑,不动声色拍了一记炎帝的马屁,成功让炎帝脸色好看了不少。
“表面上虽然大炎亏了钱,但实际上,在和北莽作战的时候,军需的成本会因为国内急需而被拉到极高的程度,而如果将这一部分成本让一步出来,交给戚国……”
他饶有深意地看着满朝文武。
“诸位大人想想,我大炎,是不是会用更少的花费,得到一批前赴后继向边境输送的免费后勤部队?”
“而且,和万国科学博览会一样,此事,也会展现我大炎之自信与强大!”
王安将话题再度拉回万国科学博览会,声如洪钟。
“本宫,只想告诉天下,和大炎做朋友,能得到无尽的好处,而唯我大炎,能拿出这样的排场,和有这样的气魄。”
“想要横扫天下者,岂能短视到只能看清眼前的利益?诸位大人,你们都是我大炎的能臣干将,眼光,还是放长远一点!”
少年太子负手而立,咫尺之间,威严尽显。
“可不要像某些人一样,鼠目寸光。”
不经意地讥讽一句昌王和惠王,王安心中长吐一口气,眼睛微眯。
事已至此,离成功,就差……一步之遥。
极品太子爷 第1122章 举办的原因
王安此言一出,朝臣再度沸腾了。
你太子要装逼,大家都可以理解,可也不能总把他们的脸面扔在地上踩吧?
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即,一个言官就跳了出来,反唇相讥道:“太子殿下此言恐怕有失偏颇,臣承认,在此事上,我等缺乏相关经验,对太子殿下的举措有所误解,可太子殿下如此居功自傲,将天下人视为无误,自恃聪明,岂是为人君之道?”
“是啊是啊,太子如此恃才傲物,好大喜功,实在跋扈,非人君之道!”
“为人应该谦逊低调,这才是君子之道,太子极力鼓吹对外展示武力、强大,绝非仁恕之举,臣为太子感到不耻。”
接二连三的言官和昌王惠王一系的朝臣跳了出来,疯狂弹劾王安,试图再次搅混水,开始他们最后的反扑。
“那又怎么样?”
王安摇头,漫不经心地扫视着这群吃饱了没事做的言官,嘴角抽抽。
“仁,在对待敌国上,真的有用吗?”
这句话算是触到了那些儒家出身的朝臣逆鳞,一听这话就要跳出来,连炎帝和贾希言都不忍直视地皱起了眉头。
“当然,战后标榜仁义,展现胜利者的气度,并将仁义传到其他国家去,让其他国家也认同大炎的礼制,这一点,本宫也十分赞同。”
不等那些朝臣跳出来,王安就慢吞吞补充了一句,朝堂上的沸腾为之一滞,贾希言和杨羡对视一眼,都看见了彼此眼中的笑意。
太子这话,算是把儒家那点东西剖开说得明明白白了。
儒家最大的用处是什么,是治理国家吗?当然不是,最大的用处,在于愚民!
将百姓用礼制两个词框在一个套子里,将儒家那一套默认为社会唯一的规则,告诉百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套,对稳定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来说,毫无疑问,是最成功的的。
而符合百姓闷头做事,向往安定的规则,也是最适合传播的,这也是儒家为什么能从百家之中脱颖而出。
但,就像太子所说,这些东西,是在战后,展现胜利者气度,和潜移默化让其他国家认同大炎上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的。
听说,在大炎以西,还有一个大国,以宗教治国,总是以圣战的名义四处征战传教,也是这个道理,本质上都是为了潜移默化让其他国家接受本国的统治所做的准备而已。
在战争时期,有用吗?
根本没用!
就像是现在大炎和北莽正在打仗,你跑出去向那些北蛮子宣传仁义,不被抓起来砍头示众才怪。
贾希言这位置的前任,张士言不就是因为宣称要向北莽展示大炎的仁义,才被太子抓住把柄狠狠整治了一把吗。
炎帝和太子这对父子,本质上都是一个观念,要讲仁义,可以,用拳头来讲!
看着王安挺拔的身影,炎帝欣慰地点了点头,眼睛发亮。
真不愧是朕的儿子,说得真好,这些话,他早就想这么怼那些脑子进了水的朝臣了。
仁有用吗?有用,等天下太平,统一之后,才有用!
没太平的时候,说个屁的仁恕,你跟敌国说仁,他们吃你这一套吗?只会觉得你软弱可欺而已。
“你你……太子这是强词夺理!”
言官的脸涨得通红,气得手都在抖,谁都能听明白太子话语中的意思,他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明白太子和陛下的主张。
但这样的主张,是万万要不得的!
他们不是张士言,也不敢明目张胆骂炎帝,可你这个太子,他们总还是能骂一骂的吧?
“北莽乃蛮夷,只是不懂仁义,对不明白仁义的蛮夷仁义,自然没有作用,但圣人言,有教无类,要是遣人去北莽宣传仁义,教化蛮夷,再来谈仁义,自然会起作用!”
言官振振有词,虽然这话让许多武将听了皱眉,但也不少朝臣默默点头,显然,他们也是同一个想法。
什么战争,要是事前就教化了蛮夷,自然打不起来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