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只是,这些影响要推迟数年,乃至十数年才会显现出来。
同样是从事后的角度看,祝世建担任帝国海军总司令的二十年里,没踏错一步,战略决策与人事任免,无一例外的全都做出了最理想,至少是最正确或最理想的选择,简直是无可挑剔。
哪怕最后,也没有例外。
当天的头条新闻有两条,另外一条就是新任海军总司令。
还是一条爆炸新闻。
不是众望所归的贺永兴,而是三年前才当上南方舰队司令官,资历与能力都差了一大截的刘长勋!
严格说来,这才是头号新闻。
在此之前,绝对没有人相信,在祝世建之后的海军总司令会是贺永兴之外的人。
虽然祝世建跟贺家的关系也不怎么样,但是他年轻时的经历,以及在担任海军总司令期间发生的事情,让外界普遍认为,贺永兴是祝世建钦定的接班人。因为帝国海军有推荐接班人的传统,所以正常情况下,贺永兴将成为第一个姓贺的总司令,很有可能率领帝国海军迈入下一场大战。
至于能力,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要忘了,在上一次大战中,贺永兴就获得了“东望洋之虎”的绰号,是公认的少壮派领袖。
关键还有,刘长河之后,没人能跟他竞争。
刘长勋吗太嫩了!
在坐上南方舰队司令官的位置前,刘长勋先后在夕落洋地方舰队、梵炎洋地方舰队与南方舰队装备部任职。虽然有过指挥舰队作战的经历,也是正规的科班出身,在走上舰队指挥官岗位前还在各型战舰上担任过舰长,甚至去潜艇分队历练了好几年,但是真要说的话,他在任何一个岗位的任职时间都不够长,没有基本盘可言,在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方面,远比不上堂兄刘长河。
不说别的,成为南方舰队司令官之前,很多基层官兵根本就不认识他。
接下来的三年,刘长勋也没有值得称道的建树。
真要细数,他在南方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上,最大的功劳,或许就是重用刘向真,跟上了改革潮流。
当然,这么说有点偏颇,因为在他到来前,刘向真已经得到重用。
只是,也不能说刘长勋一无是处。
跟贺永兴相比,刘长勋最明显的特点,其实是没有特点,因此在作战战术方面,他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换种方式来说,就是敢用人,还给予广泛授权。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既然搞不懂,那就别去管,放手让内行去做,瞎指挥只会表现得自己的无知。
在他手下,刘向真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此外,他没有刘长河那种深入骨髓的门户之见。比如在他上任后的三年里,以交流为名邀请白止战去了十二次,几乎每季度都去一次。在他之前的十几年里,白止战去南方舰队进行交流的次数总共都没十次,而且几乎全都是在走过场,到酒会上随便说几句,然后就打道回府。
不管怎样,由刘长勋出任海军总司令,绝对是意外中的意外。
 
第64章 风云际会
12月25日清晨,炎海中部海域。
在曙光照耀下,一艘上层建筑蔚为壮观的战舰正劈波斩浪的向西疾驰。不远处,一艘轻巡洋舰拉响了汽笛。在更远一些的海面上,是另外一艘巍峨巨舰,那是舰队旗舰“大门”号的姊妹舰,同属于第一战列分队的“路奥”号。在附近的海面上,还稀稀拉拉的分布着数十艘巡洋舰与驱逐舰。
没错,这是狭夷海军常驻舰队的主力战队,准确的说是主力战队的一部分。
天还没亮,高野就来到了司令舰桥外的回廊上。
其实,他一夜都没睡着。
不止因为兴奋,更因为不安。
过去十天,严格说来是过去的几个月,可以说风云际会,接连发生的几件大事,风卷残云一般的摧毁了由“塞巴和约”与“华城条约”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再次将世界推到了大战的边缘。
在九月底,高野就得知,梁夏帝国与骆沙联邦正在密谋策划战争。
梁夏帝国与骆沙联邦打算携手挑战全世界
其实,在上次大战结束之后,准确说是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结盟,并且随着纽兰联邦加入演变为“第二同盟集团”,此后梁夏帝国与骆沙联邦结盟,背靠背的挑战其他列强的总体局势就已形成。
为此,外界还将这两个国家组成的同盟称为“大陆核心集团”。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同盟的三个国家就盯上了大陆核心集团。
三年之前,决心退出“华伦限制海军军备体系”的时候,狭夷皇国就开始积极的跟另外一个大陆国家集团,即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组成的“西大陆轴心集团”进行接触,探索有没有结盟的可能性。
在最初的时候,狭夷皇国只是希望借助西方轴心集团来抵消,弥补退出华伦体系产生的负面影响。
哪里想到,在狭夷皇国牵头之后,同盟集团很快就跟轴心集团走到了一起。
一直以来,同盟集团都把梁夏帝国当头号大帝,毕竟放眼全世界,也只有梁夏帝国有能力挑战同盟集团的海上霸权。轴心集团则把骆沙联邦当成了死敌,因为骆沙联邦的大军随时都有可能兵临城下。
有了共同敌人,一切都好说。
虽然同盟集团与轴心集团没有合并到一起,毕竟存在很多的分歧,比如迢曼帝国坚持要国际联盟把东望洋西南,那几座在大战之后交给狭夷皇国托管的岛屿归还给她,不然不会跟狭夷皇国签署同盟条约,但是本质上,这两个集团已经走到一起,通过交叉结盟成为了事实盟友。
可见,梁夏帝国与骆沙联邦在跟所有列强为敌,而且被其他列强包围。
大战肯定无法避免,需要关心的是以何种方式爆发。
骆沙联邦积极的向梁夏帝国示好,还能够理解,毕竟西面的迢曼帝国与洛克共和国已经结盟,构成的威胁不可忽视。不去跟梁夏帝国和解,骆沙联邦将两面受敌,更别说迢曼帝国与梁夏帝国原本是盟友。
梁夏帝国放下身段,跟骆沙联邦结盟就说不过去了。
不要忘了,哪怕在鼎盛时期,骆沙都没能战胜梁夏帝国,而且对梁夏帝国构成的威胁可以说微乎其微。再说了,骆沙联邦高举反帝反霸权旗号,号召平民翻身做主人,摆明了把帝国都当成敌人。
换个角度,梁夏帝国为什么不选择继续跟迢曼帝国结盟
在稳住洛克共和国之后,迢曼帝国没有了后顾之忧,能集中兵力攻打骆沙联邦,那么在下一场大战中,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左右开弓,迅速攻灭骆沙联邦的把握很大,称霸巨大陆与西大陆自然不在话下。
此外,迢曼海军还能在夕落洋牵制布兰海军与纽兰海军,替梁夏帝国分忧。
可见,不管怎么看,梁夏帝国都应该继续奉行跟迢曼帝国结盟的战略,不该跟骆沙联邦暗通款曲。
最初,高野也想不明白。
观察了十多年之后,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梁夏帝国根本就没打算要跟谁结盟。
&nbs
第65章 无可奈何的选择
梁夏帝国重点打造海军,首当其冲受到威胁的就是狭夷皇国。
十多年来,包括高野在内的,狭夷海军数十万官兵夜不能寐,无时不刻不在提防来自西面的强敌。
为此,狭夷皇国赌上了整个国运!
只是,高野很清楚。
在这场搏国祚的赌局中,狭夷皇国不过就是一只马前卒,很多时候扮演的,其实是纽兰联邦的看门狗。
其实,这也正是纽兰联邦一直在为狭夷皇国输血的关键所在。
别的不说,在大战结束之后,纽兰联邦就一直在向狭夷皇国出售废旧钢铁,甚至把很多退役战舰交给狭夷皇国的拆船厂进行拆解。只是在去年,狭夷皇国的工厂就从纽兰联邦买了五十万吨废旧钢铁。如果没有这些不用回炉就能重新使用的废旧钢铁,狭夷皇国根本不可能打造出东望洋第三、全球第四的舰队。
此外,布兰王国愿意跟狭夷皇国结盟,其实也是在利用狭夷皇国。
有狭夷皇国在东望洋上牵制梁夏帝国,梵炎洋周边殖民地的安全才有保证,至少能够缓口气。
正是如此,布兰王国也在积极的扶持狭夷皇国。
只是,布兰王国没有纽兰联邦那么的财大气粗,以提供技术为主,没有给予太多的物资援助。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派遣工程师,提供主要的设备,帮助狭夷皇国把四艘“金钢”级升格成为快速战列舰。
当然,这也足够了,毕竟狭夷皇国同样欠缺发展海军所需的尖端技术。
可问题是,值得吗
没错,在大战之前的几十年,臣服于梁夏帝国的狭夷皇国始终被当成三流国家对待,从没获得过公平对待。
可是,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里面,狭夷皇国一直在向巨大陆上的东方帝国学习。
还有,狭夷皇国没得到待见,其实是咎由自取。
如果不是蛮狠干预冰风暴半岛上,两个高姓王国的内部纷争,妄图借此执牛耳,狭夷皇国也不会遭到孤立。
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对强林的畏惧,逼迫狭夷皇国走上这条不归路。
也是对安全的渴望,才让狭夷皇国跟两个基本上没有威胁的国家结盟。
只是,这并不能改变狭夷皇国的处境。
纽兰联邦在东望洋对面,隔着一万多千米。梁夏海军就算是打了鸡血,也不可能一口气杀到东望洋的对岸。
按照传统战略,一步一步的向东推进,仅仅是在沿途夺取与建立据点,就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布兰王国在夕落洋,跟梁夏帝国之间,隔着巨大陆与西大陆,走海路的话,航程同样超过了一万千米。
这算什么
在前面堵枪眼的是狭夷皇国!
只要开打,首先倒霉的就是狭夷皇国。
正是如此,在坐上常驻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之后,高野一改过去的立场,主张跟梁夏帝国修好。
按高野的意思,哪怕不能跟梁夏帝国结盟,也应该保持中立,避免跟梁夏帝国为敌。
让高野感到恐惧的,不仅仅是梁夏帝国的海军,还有梁夏帝国的工厂。
在上次大战爆发前,高野以私人身份去梁夏帝国游历了数月,走遍了主要城市,对梁夏帝国的工业生产力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在上一次大战中,高野还反对偷袭梁夏帝国,主张坐山观虎斗。
可惜,在狭夷海军,甚至是整个狭夷皇国,除高野之外,再没人有此认识。
实际情况,还恰好相反。
在大战结束后,准确说是守望者海峡海战之后,最为兴奋的,就是狭夷海军的官兵,特别是高级将领。
似乎,在这场海战之后,狭夷海军就一跃成为全球第一。
正是这场海战,让狭夷海军飞速膨胀起来,变得极度的自信,把战胜梁夏海军当成了易如反掌的事情。
结果,在此之后的好多年里,狭夷海军讨论的是如何夺取东望洋,至少是西东望洋的绝对制海权。
第66章 预想落空
虽然坚决反对跟梁夏帝国对着干,按照高野的意思,哪怕谈不上重修秦晋之好,狭夷皇国也应该保持中立,但是高野没办法影响上面的决策者,也改变不了身为狭夷海军上将与常驻舰队司令的命运。
三年之前,退出“华城条约”与“伦泰条约”之后,高野就奉命,着手拟定针对梁夏海军的作战计划。
当时,狭夷海军军令部,也就是海军司令部给予高野足够的授权,只不过也给高野出了一道难题。
以击败梁夏海军为首要目的。
这不是在赶鸭子上架吗
要有得选,高野保不准会辞掉常驻舰队司令的职务。
可惜,他没选择的权利。
折腾了几个月,在否决了十几个草案之后,高野回到老路上,准确说是选择了最先提出来的预案。
偷袭!
没错,就是用一次精心准备与大胆实施的偷袭行动,力争在开战之后,一举歼灭梁夏海军的主力,至少得重创梁夏海军,以此确保在接下来的一年到两年内,能掌握西东望洋的制海权。
在高野痛陈厉害后,军令部也对作战预案做了调整,降低了目标。
其实,为了逼迫军令部妥协,高野非常明确的提出,因为无法履行司令官职责,所以他只能辞职谢罪。
按照修订后的预案,不再把歼灭梁夏海军当成目的,而是以重创梁夏海军,在战争初期夺得制海权为目的。
随后,高野按照新要求进行修订,在当年年底提交了第一个版本的作战计划书。
可惜好景不长。
几个月后,在帝国新历97年的舰队演习当中,梁夏海军针对可能遭到的偷袭,做了专门的对抗演练。虽然在演习中没有强调假想敌是谁,但是鬼都能想到,能够偷袭梁夏海军的只有狭夷海军。
结果就是,军令部勒令高野重新拟定作战预案。
这简直就是要人命!
折腾了几个月,高野重新提交了预案,不过核心依然是偷袭,只是增加了包括战略欺骗在内的众多新内容。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战略欺骗等手段,提高偷袭的成功概率。
不搞偷袭
那就不用玩了。
也正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狭夷皇国积极的开展外交活动,包括通过洛克共和国向迢曼帝国发出希望和解的信号,宣扬与纽兰联邦、布兰王国在殖民地与贸易上的矛盾,扩大与梁夏帝国的贸易往来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