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遁奇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真费事
“呵呵呵…会试就已经是统考了,等于尹解元,不,是尹会元已经胜了一局,有些人在知晓会试大致方向的情况下尚且不能胜他,殿试有圣上亲自介入,呵呵……”
李目书一声笑让晋王思考片刻,又接着说下去。
“况且,当今圣上心思太重,若有选择,让一个真正的寒门子弟当这个状元也符合圣意,尹兆先不论才情还是背景,都是上上之选。”
这就是李目书,即便仅仅是一个少师官职,却令晋王从小敬重,有时候他真的很庆幸自己小时候的老师就是李目书。
此刻晋王闻言微微点头,即便将来有有心人真的查到尹兆先来王府参过宴,但毕竟在会试之前,只要之后自己避嫌少和尹兆先接触就好,尹兆先本身的背景还是做不得假的。
杏榜已经揭晓,有人欢喜有人愁,在剩下五天时间内怀揣着各自的心情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殿试。
大贞殿试几经变化,从三月初一变到三月十五,最后到了如今固定为三月初五,考试题目有朝中各部列出众多表单,由当今圣上亲自选题,理论上还要亲自主持考试。
考试的地点也不再是贡院,而是皇宫大殿之中,所以名为殿试。
对于寒门考生来说,重大的心理压力也是其中一关。
巍峨的皇宫,森严的守备,一道道关卡进去,经历官文检查和多次搜身等步骤之后,才到达考试的最终宫殿。
这次和前头的单间隔开都不同,殿试只考一天,宽敞的宫殿里摆上桌案,考生间近一些的甚至能看到对方脖子上脸颊上的汗。
周围都是监察,有时候当今圣上也会来巡视一番,以显主考威仪。
一天下来
第155章 再遇青松
驾雾而去的计缘并没有飞太高更没有飞太远,不过是才出京畿府府城外十余里,就缓缓落下地面。
离地十数丈,雾气随风如烟絮飘荡,到城外落地的时候用去了小半个时辰。
这算是计缘首次尝试飞举之术,所以未免有些谨慎,这点高度速度就算出个什么特大意外都没事,光凭轻功就能安稳落地。
不过整个过程比计缘想象中的要轻松得多,或许是老龙的腾云驾雾之术神异,也或许有他手中老白蛟这颗白子的因素在里头。
尽管飞得不高,但那种飞行的感觉还是很棒的,落地之后也令计缘信心大增。
‘不过若是套用西游记里菩提祖师的评价,我这连爬云都算不上吧’
带着些许恶趣味的想法,计缘也快步朝着不远处通天江行去。
毕竟时至三月已是春,即便现在不过是天明之后的清晨,但通天江畔码头到京畿府之间却已经异常繁忙,来往车马络绎不绝,没了严冬时节的寂静。
计缘一个背包带伞形单影只的路人,看起来倒像是个落榜返乡的书生,没人会多看他一眼,行进途中偶尔还能听到有人议论今年科举三元及第的状元郎。
到达江边,计缘没有往靠左的大码头方向走,而是靠右往南侧江畔道路前行,那边已经有一个老者在等候,正是早对计缘形成有预料的老龙。
老龙抚须看着远处的友人由远及近,到合适距离差不多和计缘同时拱手。
“计先生!”“应老先生!”
两人相互问候之后,于江边同行。
老龙看看计缘背着的包袱和那把黄油纸伞。
“有时候老朽倒也挺羡慕计先生的,有这耐心和闲情嬉戏凡尘。”
计缘也看看老龙,每次见他几乎都是同样的打扮。
“应老先生也可以啊,以老先生的道行,在凡尘中行走,又有什么神灵能看穿你龙身,便是看穿了,也不会说你什么吧”
“嘿嘿,没那份耐心,有些事便是有趣,可还不如打个盹来的舒适。”
老龙半开玩笑的说着,不过在计缘看来,说到底还是老龙终究对人间事兴致不高,真要说耐心,这真龙其实不算差。
一人一龙就这么沿着江畔慢慢走了数里地。
到真正分别之时,老龙提醒计缘不要忘了到时候告知清修之地后,,相互间简单寒暄一句便算是道了别。
一龙入水潜江而去,一人则踏云而走。
。。。
并州地处大贞中原偏东南,在大贞十三州中算是面积比较小的那个,州内总共只有五府。
可并州却是大贞重要的产粮地,适宜的气候环境和广阔的平原农田,使得并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贞粮仓,历史上有多次国内出现灾情从并州调粮的记载。
长川府是并州首府,除府城外下辖十二个大县,东乐县就是其中之一。
计缘一路熟悉腾云驾雾,也一路就图问路,有惊无险的在四月底到达了东乐县,也就是青松道人的老家。
实话说当初得知青松道人和其徒弟齐文家住并州的时候,计缘还是挺吃惊的。
并州距离稽州距离可不算近,当时计缘本以为这一大一小两道士也就是在稽州乃至德胜府境内瞎转,没想到云游这么远。
以常人的脚力,加上这师徒两时常囊中羞涩不太可能雇佣车马的现状,两人又没啥明确目的性,据当时小道童齐文的说法,两人出来游历了两年半。
并州少山,东乐县也是如此,县中云山还是很好找的,计缘随便问了问就找到了青松道人的云山观。
这云山的规模差不多就相当于当初稽州德胜府九道口县外的老桦山,在长川府算是不小了。
此刻计缘站在烟霞峰云山观外,绕着这云山观转悠了一圈。
这座道馆的规模看似不大,但五脏俱全,除了供奉星宿的主殿,从偏房居舍到厨房后院都不少。
后院种植了一些蔬菜,因为是在山峰上腰处,所以并没有水井,水还得下山到云山山涧之处去挑。
整个道馆占地约一亩有余,只住了青松道人和徒弟齐文两人。
从道观气相上看,青松道人和齐文应该早已经回来了。
&
第156章 死性不改
实际上青松道人的小摊位上也能抽签,不过来城隍庙的香客,大多还是喜欢在城隍爷神像前求签,然后再自己琢磨签文或者找人解签。
庙中求签这一模式算是一种特殊的神道回应,正统城隍座前的竹签还是有点讲究的,多少和阴司中神道簿册有点牵扯,所求者心诚之下还是能得到一个大概方向,只是看得清的不多。
而算命先生让人抽签的那种签文之类的事物,则又有不同,算是一种特殊的起卦手段,也是卜算的一种。
在轻松道人的热情招呼之下,那中年香客也在摊位前的小凳上坐下,听到青松道人说刚刚就在观察自己面相,也就好奇的问了一句。
“道长说在观察我的面相,那有什么可说道的吗”
青松道人摇了摇头,还没说话,边上齐宣小道士就“阿咳”了一声。
“先解签,先解签,我对照一下签文看看,还记得签文吧”
中年男子也没多想,就如实相告了。
“我见那庙中签文上写了:幕宾斗之以不休,丙甲。”
计缘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走到了青松道人摊位的树旁,也没用什么异术障眼法,就是几人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上所以没发现他。
从中年男子的话中,计缘得到的信息首先是这人可能识字,话语形容中说的是自己所见,而非庙祝告知签文内容,至于解签的事情就要看青松道人的了,反正计缘乍一听这签文感觉不是很好。
计缘也不刻意观气,只不过撇了撇其人命火,还算旺盛,再看这香客的样子,应该不是会随便动手打人的那种。
青松道人一听这签文眉头就是一皱,再看看这香客。
“下下签啊……”
到这里青松道人也算是一副高人相,表情也明显是在细细思索,引得香客也略微紧张。
“看来你这一脸衰相也不是生来就有的!”
青松道人表情很认真的补上一句。
“你!”
这男子当即就是一阵胸中气闷,所幸涵养还不错,只是语气重了一些。
“请道长解签!”
齐文在边上很是尴尬,连忙冲着这男子解释一句。
“呃这位先生请不要误会,我师父那是看出了你面相是近期变差的,不是在骂你……”
青松道人好似也意识到自己刚刚多嘴了一句,也是一脸赔笑,马上开始解签。
“这位先生,你在庙中所求之事是家宅还是平安又或是事业”
“都有。”
青松道人点点头,再次看了看男子面相。
“照理说先生你相貌堂正五官笔挺,面相是不错的,只是如今情况有异,当是应在低谷,照你这签文上的意思,你最近不是旧有夙冤缠身便是有心机之人在谋算你,并且不论哪种情况,你自己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了什么,是也不是”
中年深衣男子闻言明显一惊,表情也慎重不少。
“道长再细细说道说道,能否讲讲有什么应对之法”
青松道人喜欢算命的其中一个小原因,就是喜欢看那些人被算中时的表情和反应,见男子这反应,自己也显得更认真一些。
“先生可知这幕宾乃多代指军中大将手下参与军机幕僚,幕宾之斗看似有点斯文意,却是实打实的军阵惨烈,在刀光剑影中要见血的!”
中年男子听得有些头皮发麻,脸色都变了,不过青松道人的话还没结束。
“若是寻常签文也就罢了,但先生你的签文上有‘不休’二字,预示着其中凶险呐!”
这话就是没什么文化的人听来都已经够明白了,更何况中年男子还是有点见识的,脸色比刚才更难看了一些。
这会边上的齐文也听得十分认真,就是几步开外的计缘同样皱起眉头,但忍住了开眼细瞧这中年男子的念头,打算等青松道人解完签或者说算完再以法眼观气。
“道长的意思是,这事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
“哎世事无绝对,签文这也算是加重程度,但未必就真的无解,还是得具体的就事论事,反正少些恶念多行善积德肯定是没错的。”
青松道人难得还会宽慰一句,看来多少也是记打的,只是所说的办法大概在九成签文中都适用,虽是至理可于旁人耳中多少觉得没什么营养。
“我看这位先生你心中也有些方向了,否则签文就不是‘幕宾’做头,而是‘愚公’了,不如你把八字给我,让我好好替你算上一卦”
这话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青松道人语气明显已经是很感兴趣的状态了。
按照计缘的理解,齐宣这人大概就是会在心中想‘算普通的命有啥意思啊,当然是越波折的越带劲咯!’之类的人。
感觉可能就和一些大夫对疑难奇症的兴趣一个样。
不过中年男子显然有自己的想法,可能是觉得青松道人刚才解签的话已经差不多,又或者已经算过很多次命了,并无告知八字的想法。
“多谢道长替我解签了……”
男子看了一眼小摊的招牌,从钱袋中理出五个一文铜钱放在桌上。
“这是资费,告辞了!”
 
第157章 尝尝而已
云山因山中云雾而得名,当日头合适的时候云山雾气弥漫,尤其是站在一些高处山峰上的时候,观山雾如观海,风景美不胜收。
山中最著名的地方就是云山观雾峰,但其实云山观所在的烟霞峰也不错,只是位置靠外稍逊,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若有人想登山观雾肯定不会选这。
而且云山毕竟也是有野兽的,虽然没传出来过有大虫,可实际上真正危险的豺狼和豹子也是有的。
在并州这块种田足以过活的地方,冒着风险靠山吃饭的就真不多了,以至于云山这么一座放在稽州来说并不算多深的大山居然有种人烟罕至之感。
青松道人和齐文带着计缘出县城的时候天色尚早,不过计缘和他们进山没用任何术法神通,所以哪怕不算登山的路,到云山脚下也有看似漫长的二十多里。
所幸齐宣和齐文两人虽然并不会什么正统武功,却也常年练道家锻身法,有些类似于计缘上辈子所知的八段锦,拥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所以两人脚力都不错,没用多少时间就进山了。
在过程中东拉西扯的聊了一路,既聊到了稽州那位秦子舟秦神医,也聊到了当初青松道人如何养病养了多久病,又是怎么回到的并州。
进山的时候明显日头已经西斜,手中提着肉条和一条大鱼,走在云山山道上的计缘也开玩笑的问师徒两。
“你们平常都什么时候回来,从东乐县到这这么长路,不至于回来的时候都天黑了吧”
这一路下来都一起步行,加上计缘的随和,师徒两说话也不至于像刚才那么拘谨,听到计缘这话,齐文顿时抱怨起来。
“计先生您可是说到点子上了,有时候和师父回道观,山还没爬呢天都黑了,你看我背篓里头可是准备了两把柴刀的,防野兽!”
计缘从未在两人面前展露过什么仙术妙法,其实在齐文心中就把这位计先生当成一个武功高心地好的斯文大先生多一些。
但青松道人就不同了,他心中一直就认定计缘不是凡人,听到徒弟在计先生面前数落自己也是尴尬得很。
“只是偶尔,偶尔会这样,大多数时候天都没黑,再说我现在也就隔三差五的去摆一次摊,有时候也去周边村落里,多数时间还是在山中修行的。”
“哦,修行这我倒是有些好奇,不知你们道人是如何修行的”
计缘问这问题的时候是真好奇,就所了解的江湖知识而言,有些道观本身也是武林中的门派之一,修行多少还有练武的过程,云山观这种看起来很咸鱼的道观,两道士平常都修什么,不至于光学算卦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