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伯伦散人
“当然,王公公。”许朗笑了一下,“我们的生意只和吴家做,不会同祖大寿做的。”
“呵呵,许将军。”王承恩看着许朗微微笑道,“这一石三鸟之计,恐怕只有你许将军想得到。”
“王公公过奖了。”许朗突然正色说道,“吴家的事情好说,下官还有一件事想请示一下王公公的意思。”
“许将军还有何事,尽管说。”
“公公。”许朗重新作了个揖,“当初下官和蒋将军同公公还有卢帅在归化城内的拍卖之事不知公公可否还记得?”
“这个咱家自然记得。”王承恩大概猜出了许朗的意思,“咱家事后也和卢大人商议过,你们拍卖收税这个方法的确是不错。只是若要在我大明朝都这么干的话,恐怕又有非议了。”
“王公公。”蒋北铭也听出了许朗的意思,“属下有个不情之请,请王公公万勿介意。”
“蒋将军不必客套,咱家也知道你们是在为万岁和朝廷着想,咱们今日没有什么事是不能说的。”
“谢王公公。”蒋北铭说道,“朝廷能不能找个地方先试验一下,看看效果,如何的确能够为万岁分忧,又没有什么动荡的话,再慢慢实行。”
蒋北铭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前几次的穿越大会又重提了收税的事情。榆林湾现在已经在自己能控制的几个地方开始收税,但是名不正言不顺,已经有状纸递到了王可宗那里,状告榆林湾私设衙门,横征暴敛。王可宗看在那五千两银子的份上,再加上崇祯现在正在重用榆林湾,把这件事给压下去了,但这终归不是办法。
而且榆林湾的意思是要改造整个大明朝,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能和明朝政府翻脸。所以穿越大会指示蒋北铭,最好想想办法让朝廷能够同意收取工商税,哪怕先在琼州府搞个试点,这样榆林湾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不知蒋将军想要怎么试验,又想在哪个地方试验?”王承恩问道。
“回王公公。”蒋北铭答道,“目前琼州府的商贸繁荣,同红夷人和大陆的贸易额每年都在上涨,朝廷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先在琼州府值百抽五。属下估算了一下,如果实行的话,朝廷一年的赋税可以增加数十万两。”
“一个小小的琼州府就能收上这么多的银子吗?”王承恩有点不太相信蒋北铭的话,整个大明朝一年不过几百万的税收。
“恐怕只多不少。”蒋北铭继续说道,“而且琼州府地处边塞,远离大陆,即便真有什么事情,恐怕朝堂上的非议也不会太多。”
蒋北铭说完,王承恩陷入了沉思。
“王公公。”许朗打断了王承恩的沉思,“下官还有一言,王公公万勿责怪下官。”
“许将军。”王承恩笑道,“咱家说了,今日没有外人,没有什么事不能说。”
“多谢公公。”许朗又一抱拳,“如今我大明朝外有鞑子,内有流寇,而且连年大旱,百姓生活甚苦。为了平定流寇,抗拒鞑子,朝廷迫不得已要加税。但是加税最终还是分摊在土地上,还是要我大明百姓来承担,加税越多,流寇就越多。我大明百姓但凡有口饭吃,哪个又想作乱朝廷。”
许朗没敢细说,简单的把这个道理讲了出来。
王承恩是个聪明人,他自然听懂了许朗的意思。
王承恩沉吟半晌:“几位将军,今日所说之事勿与外人道,咱家会想办法让万岁爷知晓的。”
“属下明白。”蒋北铭等人答道。
“几位。”王承恩转移了话题,“吴三桂可能这几日就要去你们那里,咱家拜托几位了。”
“属下定为万岁着想,为公公解忧。”
蒋北铭等人告辞回到了自己的军营。刚刚到了晚饭的时间,这些穿越者们还没商量要怎么具体对付吴三桂,一个少尉来报:“报告长官,关宁军吴三桂参将来访。”
“嘿,这个吴三桂。”许朗笑道,“真会赶饭点。”
“吴三桂真是聪明。”范秋明笑道,“他是想来看看咱们榆林军的将士吃的是什么,要不然怎么这么能打。”
“行了。”蒋北铭站起身,“咱们去会一会这个平西王。”
穿越者们来到了营地的门口,吴三桂领着几个人正在交头接耳的说着什么。
“吴将军如何有空莅临我榆林军。”蒋北铭快步上前,“下官参见吴将军。”
“蒋将军多礼。”吴三桂抱拳还礼,“本将今日同蒋将军一见如故,本将很是佩服蒋将军的带兵之法,故特来向蒋将军请教。”
“来人。”吴三桂一招手,身后的人抬过来一个箱子,“我等身处蛮荒之地,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这是家父的一点心意,蒋将军万勿推辞。”
“吴将军说笑了。”蒋北铭答道,“下官谢过吴总兵的厚爱。”
“吴将军。”许朗走上前,“此处非是说话所在,请将军大帐一叙。”
“不着急。”吴三桂笑道,“不知蒋将军可否领本将看一看你们的军营?”
“吴将军请。”蒋北铭做了个请的姿势。
吴三桂在军营里转了转,突然随便掀开了一个帐篷的门帘走了进去。
帐篷里是榆林军的一个步兵排,地上摆着三张大圆桌,30名士兵分成三处正在吃晚饭。
见蒋北铭等长官陪着一个大明的武将走了进来,30名步兵整齐的放下饭碗,起身立正:“长官好。”
“稍息。”蒋北铭还了个军礼,说道,“这位是关宁军的吴参将,大家不要紧张,吴参将来看望一下大家。”
“将军好。”又是一声整齐的问候和一声皮靴后脚跟碰撞的声音。
吴三桂的心里暗暗惊奇,脸上却不露声色的弯腰看了看。圆桌上摆着一大盆的炖肉,两大盆青菜,一盆米饭,还有几十个大馒头。
大明日月 第二百九十一章 香烟和军火生意(上)
“这是你们的晚饭?”吴三桂有些不太相信,向旁边的一个榆林军士兵问道,“你们天天吃这个吗?”
“回将军。”那个士兵大声答道,“这是我们的定额饭量,不够的话可以再添,吃饱为止。”
吴三桂身后的几个关宁军舔了舔舌头,又咽了咽口水,这tm比过年吃的都好。
“蒋将军,你们榆林军真是善待军士。”吴三桂不禁感叹道。
“将军言重了。”蒋北铭回道,“都是大明将士,岂能亏待。”
吴三桂没再多问,转身走出帐篷又在军营里转了起来。
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从一个帐篷里传了过来,吴三桂停下了脚步:“蒋将军,你们这里还有学堂吗?”
蒋北铭一指帐篷,微笑道:“将军请便,进去就知道了。”
吴三桂掀开门帘走了进去。
30名士兵整齐的坐在小板凳上,前方是一个军官,正在指着小黑板上的字:“来,我们再来读一遍,忠君报国、忠肝义胆、济世安民。”
“长官好。”那个军官见蒋北铭进来,放下手中的教鞭敬了个礼。
“长官好。”30名士兵又一次整齐的站起身来。
“稍息。”蒋北铭再次介绍起来,“这位是吴参将,是来看望大家的。”
“将军好。”
吴三桂点点头,冲着一个士兵疑惑的问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报告将军。”那个士兵一个立正,“我们正在学认字。”
“你们为什么要学认字?”吴三桂更困惑了,一群大兵不去练习杀敌,学认字干嘛?
“回将军。”士兵回答道,“蒋长官教导我们,只有学会了认字,有了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长官的命令,更好的去打仗。”
“那你们要学多少个字?”吴三桂问道,“你认识多少字?”
“回将军,榆林军的规定,士兵最少50个字,军官最少150个字。卑职现在已经认识了100多个字了。”
“是吗?”吴三桂笑道,“那你岂不是要当军官了?”
“回将军。”士兵答道,“卑职就是认识了150个字也不一定能当军官,当军官还要进行考试,还要去军校学习,只有在军校毕业了才能当军官。”
士兵的话把吴三桂说晕了:“军校?军校是什么东西?”
“将军。”蒋北铭上前笑道,“这里面的事情下官慢慢说与将军听。天色不早了,下官略备酒饭,还望将军赏光。”
“蒋将军客气,却之不恭。”吴三桂拉起了蒋北铭的手,“蒋将军今日给了本将一个大大的惊奇,本将定要和蒋将军痛饮畅谈,本将还有诸多疑虑要向蒋将军请教。”
“吴将军请。”
“蒋将军请。”
两个人说笑间来到了中军大帐,大帐中已经摆下了几桌酒宴。
双方分宾主落座,蒋北铭冲着吴三桂等人端起了酒碗:“诸位将军,下官今日十分荣幸,诸位关宁将军同吴参将能来我榆林军,实乃我榆林军天大的幸事,下官敬诸位一杯。”
关宁军的这些人见蒋北铭一直口称下官,说话毫无架子,对蒋北铭的好感不觉加深了很多,纷纷举起酒碗:“多谢将军款待。”
吴三桂放下酒碗:“蒋将军,本将今日大开眼界,只是本将有一事不明,将军可否为本将解说一番?”
“呵呵。”蒋北铭笑道,“吴将军是否想问我榆林军将士为何会吃的这么好?”
吴三桂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正是,本将甚是不明。”
“将军,你这个问题去年卢帅也曾问过。”许朗在一旁笑道,“无他,我们有银子。”
吴三桂张了张嘴没说话,他没想到许朗能这么直截了当的说自己有钱,但这也不是答案,关键是你们为什么会这么有钱。
“吴将军,许参谋长开玩笑的。”蒋北铭也没在意吴三桂是否能听明白参谋长是个什么官,“但许参谋长说的的确是实话,下官去年也是这么回答的卢帅。要想有一支善战之兵,就必须勤加苦练,而这一切的后盾就是钱,就是银子。”
“只是,蒋将军。”一个吴三桂的手下问道,“下官冒昧,不知你们榆林军为何如此有钱?”
“不可乱讲。”吴三桂责怪了一声,“蒋将军见谅,我们这些辽东人生性直爽,得罪将军了。”
“吴将军万不可见外。”蒋北铭笑道,“我们就好结交耿直率性之人,即便这位将军不问,下官也会和吴将军说的。”
许朗从身上掏出了一把香烟和雪茄,递到了吴三桂的面前:“听闻关宁的将士都喜欢抽烟,下官这里有我们榆林军自产的烟草,请将军和诸位品尝一下。”
关宁军的人纷纷将卷烟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却不知该如何抽。
“将军,此烟是这么抽的。”许朗把一支香烟直接塞进了一个关宁军的嘴里,然后打着火镰帮他点上。
其余的关宁军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个抽烟的同伴。
“将军,此烟味道如何?”韩万涛笑着问道。
“嗯,不错,不错,这个味道着实不错。”那个抽烟的关宁军一面吐着烟雾一面欣喜的回道。
“真的不错?那我也试试。”其余的关宁军纷纷点燃了香烟,一会功夫,满大帐的烟雾缭绕。
吴三桂也在蒋北铭的帮助下抽上了一根雪茄:“蒋将军,这个东西是你们自己做的?”
“不错,这个军营里所有的东西基本都是我们自己做的。”蒋北铭从腰下又抽出了一支手铳,“也包括火器,将军请过目。”
吴三桂接过手铳翻看了一番:“这支手铳的确精良,本将从没见过。”
“这支手铳下官送于将军。”蒋北铭又端起了酒碗,“诸位,下官再敬诸位一碗。”
吴三桂干了碗中的酒:“蒋将军,本将有一事还想请问蒋将军。
“吴将军不必客气,有话请讲。”
“本将听闻你们榆林军正在大同和宣府出售火器,不知此事当真?”
“当真。”蒋北铭笑道,“我们不但出售火器,其余的像是棉布、精盐、烟草,甚至是战舰,我们什么都卖。而且我们不但在大同和宣府卖,登州的陈应元大人、福建的郑芝龙将军,包括蒙古人、红夷人、安南人,我们都卖。”
吴三桂看着蒋北铭惊的说不话来。
“吴将军。”许朗举起了酒碗,“方才这位将军问我们榆林军为何如此有钱,正是因为我们和所有的人都在做生意,而且做所有东西的生意,故此我们榆林军才不会缺钱。”
“所有人?”吴三桂又吃了一惊。
“对,所有人。”许朗一口干了碗中酒,“除了逆金鞑子。”
吴三桂的脑子里乱成了一锅浆糊,他不知道蒋北铭和许朗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和所有人做生意,还做所有东西的生意,这可能吗?
“吴将军。”许朗拿起了一支香烟,“这种烟20支一盒,吴将军认为在北京,宣府和辽东一带能卖到多少银子?”
“本将从未做过生意,本将实在是不知。”吴三桂是真的不知道。
“诸位将军,你们认为呢?”许朗把烟在这些关宁军的面前转了一圈。
“我觉得最少得5分银子吧?”
“5分少了,我觉得要7分。”
“不对,7分也少了,这要是拿到北京,最少一钱。”
这些关宁军借着酒劲纷纷猜到。
“我们3分银子卖于吴将军。”许朗潇洒的一挥手,“黄河以北,只卖将军一人,不知将军愿意否?”
吴三桂没有说话,其余的关宁军全都安静了下来,几双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吴三桂,心里都在说同一句话:“快说愿意啊,3分银子,一转手得赚多少啊。”
吴三桂开口了:“许将军的意思是要同本将做生意吗?”
“为什么不呢?”许朗笑道,“我们同所有的人做生意,除了鞑子。”
“当然,这只是烟草。”蒋北铭重新把桌上的手铳拿起来,“还有火铳和火炮,我们做所有东西的生意。”
“蒋将军的意思是也可以卖给我们火器?”吴三桂的眼直了。
“当然。”蒋北铭把手铳放回了桌子上,“除了大同、宣府、北直隶,关宁、锦州一带,我们也只卖将军一家。”
幸福来得太快,吴三桂实在是猜不透榆林军到底是什么意思:“本将先谢谢诸位的好意,至于生意的事情,本将还需要回去问问家父的意思。”
“这个应该的,将军回去请示一下吴总兵是理所应当的。”蒋北铭笑道,“不过将军也可以转告吴总兵,不用过分担忧,我们同各地做生意是王公公和卢帅都知道的。而且万岁爷也有打算,用我们的火器装备神机营。”
“你,你们。”吴三桂结巴了,“你们和万岁爷做生意?”
“呵呵呵呵,吴将军说笑了。”许朗笑道,“我们是孝敬万岁爷的,不过京城兵部的大人们是有想和我们榆林军做生意的打算。”
吴三桂的这顿酒越喝越糊涂,等他摇摇晃晃的回到军营的时候,已经被蒋北铭和许朗灌了一脑子的生意经。
“爹。”吴三桂坐在椅子上还没醒酒,“我和您老人家说明白了没有,您听懂我说的是什么了吗?”
吴襄看着他儿子的这个样子,既好笑又可气:“三桂,你先去休息吧,咱们明日再详谈。”
吴三桂被军士搀扶着休息去了,吴襄自己坐在营帐中默默的想着心事:“榆林军真的这么大胆吗,居然明目张胆的上来就谈做生意的事,而且还是军火生意。但是听儿子的讲述,好像在榆林军那里这些又根本不算什么,居然连兵部都要和他们做生意,但到他们说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他们说的的确属实的话,那自己要是能够垄断辽东的军火和棉布生意,就算不考虑烟草,那也会是极大的利润。”
吴襄权衡了半天的利弊,最终拿定主意,明天先问问王承恩再做决定。
第二天的一大早,吴三桂还没有醒酒,吴襄一个人跑到了王承恩的住处。
“下官参见王公公。”
“吴总兵。”王承恩刚刚睡醒,还没来的及吃早点,“这一大清早的,吴总兵找咱家何事?”
“回王公公。”吴襄把酝酿了半天的话说了出来,“犬子三桂因为敬慕榆林军的威名,昨夜也没和下官商量,自己跑到了榆林军那边去拜访,给蒋将军他们添了不少麻烦。”
王承恩的心里偷偷的乐了一下:“看来蒋北铭不知道又忽悠了些什么,这吴家父子该上套了。”
大明日月 第二百九十二章 香烟和军火生意(下)
吴襄见王承恩没反应,只好继续说道:“犬子回来同下官讲述了他去榆林军的经历,下官也狠狠的训斥了他,怎么可以打扰这些将士们休息呢?”
“吴总兵。”王承恩伸了个懒腰:“捡要紧的说,咱家这里还有很多事要替圣上办。”
“是,是。”吴襄不再绕圈子了,“下官听犬子说,榆林军现在在同大同和宣府做着军火生意,而且还和登州的陈大人,福建的郑将军,以及红夷人都在做着这些生意。甚至,甚至。。。。。。”
“呵呵。”王承恩看到吴襄欲言又止的样子,轻轻笑道,“令郎是不是还说榆林军也在同兵部、咱家,还有万岁爷做生意啊?”
“不敢,不敢。”吴襄的冷汗差点没留下来,看来吴三桂说的都是真的。
“吴总兵,没什么不敢的,令郎说的都是真的。”
“真,真的?”吴襄没想到王承恩能毫不隐瞒的说出了答案。
“吴总兵。”王承恩拿过一边的茶碗漱了漱口,“榆林军现在的确是在和各方做火器生意,这些万岁爷都是知道的。蒋将军他们虽是先宋遗民,但榆林军对我大明朝廷,对万岁的一片忠心也是人所共知。他们以六千孤军独自抗击鞑子十几日,折损大半却毫无怨言,放眼整个大明,恐怕还没有一支军队能做得到。”
“那是,那是。”吴襄赶忙应承道,“榆林军的忠心,日月可鉴。”
“不仅如此,榆林军也深知我大明军伍的弊端所在。”王承恩接着说道,“故此蒋将军他们才在北京帮助万岁爷训练神机营。而且他们将自己的火器毫无保留的卖于各地将士,也是在为我大明着想,也总该让他们赚点银子,总不能一点好处也不给人家吧。”
“那是,那是。”吴襄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好一个劲的恭维道,“万岁爷圣明,王公公明鉴。”
“吴总兵也见识过榆林军的火器吗?”王承恩问道。
“犬子昨日带回去了一支手铳。”吴襄不知道王承恩这么问是什么意思,只好如实答道,“据说是榆林军自己打造的,下官看了,的确精良,恐是我大明最好的火器。”
“吴总兵。”王承恩突然笑道,“崖州的榆林军,登州的陈应元,福建的郑芝龙,甚至是归化城里的蒙古人,万岁爷都是放心的。只是祖大寿那里,圣上三次下旨召他入京,可是左都督似乎不太情愿觐见万岁爷啊。”
“没有,没有,不敢,不敢。”吴襄吓得赶忙跪地,“王公公明鉴,左都督的确有军务要事无法脱身。”
“咱家说的是祖大寿,又没有说吴总兵。”王承恩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吴襄,却并没有让他起来的意思,“吴总兵干嘛要这么紧张?”
“没有,没有,不敢,不敢。”吴襄的冷汗是真的流下来了,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公公明鉴,公公明鉴。”
“吴总兵请起,不必紧张。”王承恩使了个眼色,旁边一个小太监过来扶起了浑身发抖的吴襄,“你们吴家同祖家虽有甥舅之亲,但万岁爷和咱家是知道的,他是他,你是你。”
“万岁圣明,公公明鉴。”吴襄又跪倒在地,“下官肝脑涂地,绝不负圣恩。”
王承恩挥了挥手,小太监又上前扶起了吴襄。
“吴总兵。”王承恩笑道,“咱家想听听昨日榆林军和令郎开出了什么条件?”
“回公公。”吴襄知道不能在王承恩面前耍什么花样,“犬子昨日除了手铳之外,还带回来了一些烟草,都是卷成直筒状的,说是叫什么香烟和雪茄。”
吴襄说到此,浑身上下的摸了摸,却发现一支也没带。
王承恩笑道:“吴总兵不用找了,那个东西咱家知道。”
“是,是。”吴襄接着说道,“榆林军的意思是想将黄河以北的地方全部划给犬子,香烟和雪茄只卖犬子一人;至于火器,整个关宁和锦州一带也只卖犬子一人。”
王承恩听到此,心中暗暗想到:“蒋北铭真是好大的手笔,黄河以北只卖吴家一家。不过也只有这么大的利益才能笼络住吴家父子,看来榆林军是真的在帮自己做事。”
“咱家先恭喜吴总兵了。”王承恩的脸上露出了真正的笑意,“就这两样,吴总兵就等着收银子吧,这里面的利润可不一般啊。”
“不敢,不敢。”吴襄连说不敢,“一切还有赖王公公。”
“咱家还想问问。”王承恩又问道,“榆林军那边给你们的价钱是多少?”
“回公公。”吴襄的心里有点犯疑,怎么王承恩对这件事这么上心,“听犬子说,火器的价钱蒋将军并没有说,但是香烟,蒋将军说可以给犬子3分银子一盒,也就是20支。”
“那吴总兵想卖多少银子?”
“这个下官还没有打算。”吴襄越发的困惑了,王承恩怎么开始寻根刨底的问起价钱来了。
王承恩想了想,蒋北铭给他试抽过这种香烟。虽然王承恩是不抽烟的,但他也知道这种香烟如果拿到北京城最少卖到1钱银子一盒,就算是在宁远和九边重镇,也可以卖到四五分银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