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日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伯伦散人
许朗沉默了一会,他并不明白曹化淳说这些话的意思,但他能从曹化淳的话里明显的听出来他是支持自己的计划的,而且杨嗣昌可能出现了某些变故,否则曹化淳就不会问自己如何知道消息的。
许朗想到此,拱手答道:“下官愚钝,实在是不知曹公公所说的消息是何消息。下官只是听说杨大人一心忠君报国,也想剿灭流寇卫我大明,故此下官才想去拜访杨大人请教一二。下官也不瞒曹公公,我们如今同卢象升卢大人来往也颇为密切,别无所求,只为我们榆林湾敬佩卢大人的一片赤诚之心。”
曹化淳的脸色渐渐的变的正常了:“许将军也不要多想,咱家刚才只不过是随便问问而已。咱家也不妨告诉你们一声,皇上单独召见过杨大人。皇上对杨大人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很是赞赏,兵部尚书一职皇上有意于杨大人。”
许朗说了一句:“原来如此。”
曹化淳看了看两个人继续说道:“你们可以去拜访一下杨大人,把这些情况都和他说说,如果这些话是从杨大人的嘴里说出来的,那么咱家在皇上那里也好说话了。”
许朗大喜过望,站起来躬身一礼:“下官谢过曹公公提点。”
曹化淳笑了笑,端起了茶杯:“两位请茶。”
许朗和张海回到了军官教导团:“张海,马上安排我去见杨嗣昌。”
张海拿出一支烟点上:“见杨嗣昌没问题,曹化淳都答应了。可是我有点不服气,咱们想出来的好办法,到最后成了他的主意了。”
许朗笑道:“怎么,让人家抢了功劳心里不舒服了?”
“就是不舒服。”张海气鼓鼓的说道,“你的这个分兵抗敌的计划花了多少心血,到头来杨嗣昌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全成他的了,咱们一点好处也捞不到。”
“谁说咱们没好处了,咱们有个最大的好处。”许朗说着把手伸向张海,“别光自己抽,也给我来根。”
张海递过去一支烟:“什么好处,说给我听听。”
许朗接过烟笑道:“你没觉得我这个计划中漏了一个力量没动吗?”
“漏了一个。”张海在心里捋了一遍,“你没漏什么啊,咱们能调动的力量都算进来,能漏了什么?”
“韩万涛的独立二师我没算进来。”
“可他的独立二师是要驻扎海南岛的,而且现在根本就没征齐,你怎么算进来。”
“这就是我留的后手,也是咱们最大的好处。”许朗往门外看了看,“王兆星撤回了榆林湾,登州空虚,所以涛敏才要借着这个机会强攻天津。这的确是咱们的疏忽,也没时间改变,所以我要将计就计。五路御敌,最不济也能和满清拼个平手,就算郑芝龙不北上帮咱们,咱们的独立一师也能在天津拖住涛敏和涛功。只要家里能全力打垮西洋人的进攻,或者和西洋人讲和,就能把咱们的舰队再调回北面。我估计那时候独立二师就应该齐兵满员了,珍珠号和两艘千吨大舰,加上独立二师,就可以直攻旅顺。涛敏绝不会想到咱们还有力量进攻旅顺,就算咱们收复不了延长县,但是收复旅顺的意义比延长县大多了。”
“好你个许朗,可真有你的。”张海兴奋的打了许朗一拳,“这么长远的计划你都能想到。”
“嘘。”许朗笑道,“别吵吵,这个想法我谁都没说,就和你说了。”
“我明白,我明白。”张海站起身,“我马上去安排见杨嗣昌。”





大明日月 第四百五十七章 蒋北铭去宁远
许朗拜访完了杨嗣昌回到军官教导团之后一言不发,自己连着抽了五六支烟。
张海终于忍不住问道:“你先别抽了,杨嗣昌不是答应了咱们的计划了吗,也答应由他向崇祯提出来,你怎么好像还有什么心事。”
“我不是有什么心事。”许朗又点上一根烟,“这个作战计划太大,我得多想几遍,别再疏漏了哪里。”
张海听许朗这么说放了心:“你就是容易多想,现在想多了也没用,等着朝廷的消息吧。”
“现在不能等。”许朗掐灭了手里的烟,“我写几封信,你派人马上送出去,同时通知送信的人务必带回回信,咱们要和各处加紧联络。”
“行,你写好我马上让人送出去。”
“北铭带了多少人去吴三桂那里?”
“一个骑兵连。”
“北京这边的总务二处谁负责。”许朗已经知道了秦松旺的事。
“宁严现在负责。”
“你们多久没收到眼镜蛇的情报了?”
“几个月了,自从上次收到涛功在准备进攻皮岛之后就再没消息了。”张海说完又解释道,“不过这也很正常,眼镜蛇的情报一直是这样的,我们没有固定的联络时间。”
“告诉宁严,让他尽量联络上眼镜蛇了解南浦的最新动态。另外,如果再接到眼镜蛇的情报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不做决议的情况下什么也不要相信。”
“为什么。”张海很不明白许朗的这句话,“难道你怀疑眼镜蛇那边出问题了?”
“直觉,涛功到现在还没有进攻皮岛,眼镜蛇的上一份情报很有可能是假的。我说不好哪里出问题了,但是一切皆有可能。”
阿尔达汉被绑在南浦兵营大门口的一根柱子上,一个八旗额真拿着鞭子狠狠的抽着:“再让你跑,再让你跑,你还跑不跑了。”
阿尔达汉对着这个八旗额真怒目而视,一言不发。
涛功站在远处默默地看着。
“贝勒爷。”季通海站在涛功的身后说道,“奴才多嘴,再这么打下去会打死人的。”
涛功转回头:“他是王爷家的奴才,不是咱们快枪队的人,本贝勒也说不上话。”
“可是贝勒爷,阿尔达汉怎么说也是满人。”季通海压低了声音,“咱们快枪队里也有不少叶赫族的,这么个打法奴才怕。。。。。。”
涛功想了想,回头走到了兵营门口:“住手,不要再打了。”
八旗额真停下了手里的鞭子:“贝勒爷,这是我们王爷的家事,还请贝勒爷不要插手。”
涛功盯着这个额真:“本贝勒知道这是你们的家事,本贝勒也不想管王爷的家事。但是这里是我们快枪队的兵营,你要是在这把他打死了,恐怕王爷面前你也不好交代吧。”
八旗额真见涛功的语气颇为强硬,勉强的冲着涛功打了个千:“奴才知道了。”
涛功见这个额真领着人走了,也没管昏死过去的阿尔达汉,挥手将季通海叫过来:“找几个人把他解下来,给他弄弄伤,先不要送回去,先留在快枪队吧。”
“贝勒爷,这不太妥当吧。”
“没什么不妥当的,王爷要问就说是我留下了,总不能真的打死人。”
季通海叫过来了几个人,把阿尔达汉从柱子上解了下来,抬进了一间小屋里。
傍晚时分,阿尔达汉从昏睡中醒过来,睁开眼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你醒了。”季通海坐在床前,“先不要动,你受伤太重。我们贝勒爷已经和你们王爷说过了,这几天你就安心在这养伤就行,没人会来找你。”
阿尔达汉挣扎着爬起来冲着季通海磕了几个头:“多谢何先生救命之恩。”
季通海扶着阿尔达汉重新躺下,随意的问道:“你又是怎么惹着他们了,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
“奴才实在是受不了了,奴才偷偷地跑了,但是没跑的出去,又让他们给抓回来了。”
季通海轻轻的拍了拍阿尔达汉:“天下虽大,到处都是皇上的地方,你又能跑到哪去?”
“能跑到哪就算哪。”阿尔达汉愤愤说道,“奴才的玛法和阿玛都死于努尔哈赤之手,奴才从生下来就受尽他们的凌辱,奴才每时每刻都想着要跑,要离开这里。”
季通海伸手捂住了阿尔达汉的嘴:“太祖的名讳不可乱叫。”
阿尔达汉看着季通海没有说话,季通海把手拿开:“你再睡会,我一会给你拿些吃的过来。”
蒋北铭带着骑兵连在宁远城接到了许朗的信。看完信蒋北铭的心里苦笑了一声:“好嘛许朗,你这手笔可够大的,我这个少将师长还要听你准将参谋长的安排。”
蒋北铭虽然心里在和许朗开着玩笑,但他对许朗的分析却是十分的赞同,涛敏很可能会五路并进全力攻明。看来自己还真要留在宁远协助一下吴三桂了。
蒋北铭这几天由吴三桂陪着又逛了逛宁远城。蒋北铭不好公开和吴三桂说要看一看宁远的防御体系,但私下里也看出了不少问题,这两天正在琢磨怎么和吴三桂协商。收到了许朗的信以后,蒋北铭想了整整一天,决定向吴三桂摊牌。不把真实情况告诉他,宁远恐怕会有危险。
吴三桂又宴请了蒋北铭,虽然这几天蒋北铭同他说起过满清可能会再次破关的事情,但是吴三桂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满清的数次破关都不是从宁远这边打的,皇太极知道宁远城的防守是严密的。吴三桂想的是怎么和蒋北铭再提升一下两方的贸易额,自从和榆林湾做起了烟草、布匹生意,吴家的银子赚的是钵满盆满。火器吴三桂是不敢往外卖的,也不想往外卖,但是其余的物资已经卖遍了黄河以北,就算自己的关宁铁骑如今也算是鸟枪换炮了。
“蒋将军请了。”吴三桂端起酒碗豪爽的喊了一句。
“吴将军请。”蒋北铭也一口干了。
“辽东苦寒之地,粗茶淡饭,让蒋将军见笑了。”
两人推杯换盏喝了几碗,吴三桂又端起了酒碗:“这一碗三桂表达一下对将军的感谢之恩。自从将军同我们合作以来,我辽东将士深得益处,别的不说,单单是过冬的棉衣和各家各户的粮食就没有再缺过了。”
“多谢蒋将军,多谢将军。”周围的几个军官也纷纷举起了酒碗。
“吴将军见外了。”蒋北铭笑道,“这都是将军和诸位自己的功劳。在下早就说过,有了银子何愁没有军队,又何愁鞑子来犯。”
“将军说得好,有了银子就有了一切。”吴三桂放下酒碗说道,“蒋将军,银子是赚不够的。如今托将军的洪福,托你们榆林湾的洪福,三桂手里也有了些银钱。为了圣上的嘱托,为了大明的安稳,三桂日前又征召了一批士兵,这银子嘛,有些紧张了。不知蒋将军您看能不能再多卖给我们一些货物,价钱好说。”
“哈哈哈哈。”蒋北铭冲着吴三桂大笑道,“吴将军不但在沙场上骁勇善战,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将军还需要什么货物尽管和在下说,只要我们榆林湾能提供的我们会尽量提供。”
“蒋将军痛快。”吴三桂没想到蒋北铭能答应的如此痛快,心中大喜,“三桂再敬将军一碗。”
蒋北铭喝完放下了酒碗:“不过吴将军还需上心,关外的鞑子可不会让咱们安安稳稳的赚钱做生意的。”
“蒋将军多虑了。”吴三桂笑道,“我宁远城原本就固若金汤,如今又有了你们的火器,鞑子岂能越雷池一步。”
“吴将军莫要大意。”蒋北铭说完左右看了看。
吴三桂看出蒋北铭有话要说,挥了挥手:“你们都先出去。”
屋子里只剩了吴三桂和蒋北铭两个人,蒋北铭拿出了许朗写的信:“在下刚刚收到北京方面的消息,一两月之内,鞑子会兵分五路猛攻大明,将军的宁远城是鞑子的主攻方向。”
吴三桂的神色沉重起来,自己在东北的眼线日前也传回消息来,皇太极有调兵的迹象。但是吴三桂并不知道皇太极调兵的目的是什么,如今听蒋北铭这么一说,他的心里也有些暗暗担忧。
蒋北铭拿出来的这封信是许朗写的第二封专门给吴三桂看的,许朗在信里并没有说皇太极进攻宁远只是为了拖住关宁铁骑,而是夸大了皇太极的力量,并且明确表明宁远将会是皇太极的主要目标。
吴三桂看完了蒋北铭给他的信:“蒋将军,你们的这个消息准确吗?”
“千真万确。”蒋北铭答道,“我们已经将这个消息上报朝廷,吴将军不日也应该能收到朝廷的旨意。”
吴三桂沉默了一会:“蒋将军,鞑子分兵五路,来宁远城的能有多少?”
“这个在下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据在下推测,可能会有两种情况,要么不多,一万而已;要么很多,五六万也有可能。”
吴三桂有些迷糊,指着书信问道:“蒋将军为什么这么说,你们的情报不是说宁远将会是鞑子主攻的地方吗?”
“不错,吴将军。”蒋北铭解释道,“按照目前的情报的确是这样,所以在下说鞑子的兵力可能会在五六万人。但是也可能有另外一种情况,这份情报不准确,鞑子也可能会佯攻宁远,实攻北京。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两手准备。”
“不知蒋将军有何高见,如何做好两手准备?”
蒋北铭没有回答,反问道:“在下冒昧,吴将军在宁远的兵力和火器不知能否告知在下。”




大明日月 第四百五十八章 榆林湾的准备
“将军多虑了。”吴三桂笑道,“你我如今已是同气连枝。三桂在宁远的关宁铁骑有五万多人,但其中精锐不足一万。至于火器,将军见笑,真正能拿的出手的还是将军卖与三桂的五千多支燧发枪和30多门火炮。”
“在下有一计,可保将军万无一失。”蒋北铭装模作样的想了一会,把许朗的计策说出来,“如果鞑子兵多,将军可凭借宁远的城防和火炮坚守城池,我榆林军和北京的快枪队也可支援将军。宁远城城高沟深,将军又有30多门重炮,自是万无一失。如果鞑子兵少,将军可抽调五千精锐组建一支奇兵,趁着盛京空虚奇袭盛京,我榆林军的战舰可以在海上接应将军。”
吴三桂仔细的想了一会蒋北铭的计策:“五千人马能够奇袭盛京吗,鞑子在盛京定会重兵防守的。”
蒋北铭笑道:“将军不用多虑,在下不才,当年一千人马照样纵横辽东。”
吴三桂不再多问,端起了酒碗:“多谢将军指点,三桂敬将军。”
酒宴散尽,吴三桂直接去了吴襄的书房:“爹,今天蒋北铭说了一件大事。”
“在你的眼里,他哪件事不是大事。”吴襄看着儿子笑道,“又有什么大事。”
“皇太极要攻明。”
吴襄听完儿子的讲述,自己思索了一会问道:“你觉得蒋北铭的话可信吗?”
“我觉得只能信一半。”吴三桂分析起来,“皇太极有可能会破关,但是他主攻宁远不太可能,宁远不好打,离着北京又远。我们坚守宁远没什么问题,再说还有舅舅那边,可是蒋北铭要咱们奇袭盛京,这个我觉得不太妥当。”
吴襄很欣慰的拍了拍儿子:“既然你已经想清楚了,为父也不多说了。好好招待蒋北铭,你知道该怎么做。”
榆林湾也收到了许朗送回来的信,联合指挥部又召开了一次会议。
许朗的信在五个人的手里传阅,等大家都看完了,张国栋问道:“都说说,满清五路进攻,咱们分兵抗敌可行不可行。”
韩万涛挠了挠头第一个说道:“我怎么觉得有点悬。我不是说别的悬,许朗的这个分析简直就是一部三国演义的斗智。现实中可能会有这样的事情吗,涛敏会这么聪明吗,明朝政府会听咱们的吗?”
“是有点太戏剧化了。”王华也点点头,“这要是放在后世,也只有小说中才能有这样的高人,一个五路进攻,一个分兵抗敌。”
“我倒不这么认为。”冷天冰说道,“人生就是一场戏,你我都是演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已。”
“那你想演什么角色。”夏天阳碰了碰冷天冰,“我可听说了,李琳为了你要纳妾的事要跟你离婚,都闹到了史显扬那里了。你们家可又在榆林湾里放了一个大炮,女人也能主动休夫,这在大明朝可算是头一次。”
“唉。”冷天冰叹了一口气,却突然间严肃起来,“都说什么呢,说什么呢。咱们现在是开会,说正事,怎么扯到我们家事上来了。”
众人一起笑起来,张国栋敲了敲桌子:“别笑了,别笑了,现在还有心思开玩笑。大战在即,都赶紧说说咱们怎么应付。”
夏天阳不笑了:“许朗的分析从逻辑上说没有问题,如果涛敏真的这么聪明,他一定会这么做的。所以我的意见是按照许朗的意思我们做好准备,北面的事由蒋北铭、许朗和林兆龙全权负责,咱们家里集中力量对付西洋人就可以。”
“北面就他们三个能行吗。”王华问道,“要不要再派几个人过去,我怕他们忙不过来。”
“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冷天冰回答道,“许朗的来信说的很清楚了,北面的事基本安排妥了,咱们就是再派人去也帮不上什么忙。咱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积极备战,曾广贤也就这几天就会回来,王兆星应该也差不多。咱们家里要抓紧编练联合舰队,再给李福强送信,让他无论如何抢在西洋人前面拉拢住英国人。”
张国栋问道:“王华,澳门那边有消息吗?”
“还没有,张主席。”王华答道,“我们在澳门并没有发现涛敏的踪迹,澳门的葡萄牙人也没什么异常情况。”
“盯紧,不能松懈。”
“我明白。”
夏天阳又问道:“万涛,榆林湾现在的戒严情况怎么样,对征兵有没有影响。”
“戒严还在继续,对征兵没什么影响,不过对咱们的商贸影响很大。孙天昊找过我好几次,问什么时候可以解除戒严令,联合总会那边也问过。”
“现在还不能解除。”张国栋说道,“虽然咱们已经戒严两个多月了,对商贸的确是影响很大,但是根据柳冠南那边的消息,人口清查还没有结束。我的意见是等这次和满清的大战打完,人口清查结束,榆林湾真正安定下来以后再解除戒严令。”
“对了,张主席。”韩万涛问道,“沈大兴那边什么情况您知道吗,线膛枪生产了多少?”
“没多少。”张国栋说道,“咱们原先让他两个月生产出两千只来,现在刚刚800多,看来手工是真的不行。不过万涛你也不用担心,这800多支就不给北面送过去了,先装备你的独立二师。”
“谢谢张主席。”韩万涛显得有些兴奋。
张国栋拿出笔记本看了看,向夏天阳问道:“老夏,孙大雷收税的事怎么样了,咱们现在控制了多少地方,修路工程开始了没有。”
“孙大雷收税正在进行,还没最后结束。”夏天阳也摸出了笔记本,“现在还有三个县没有展开,文昌县、安定县和会同县,其余的州县都派了税警,基本可以半控制。修路的事情狄冲和我汇报过,虽然资金很紧张,但是已经在进行了,第一阶段先完成崖州到万州的老路改造,再修筑一条从崖州到感恩县的大路,估计今年的七月能完工。”




大明日月 第四百五十九章 威德尔舰队
“运输公司成立了没有。”冷天冰问道,“别到时候光有路没车跑。”
“这个你放心,孙天昊已经成立了运输公司。天昊这小子是个做生意的料,现在运输公司除了可以用银子投资,还可以用马车、牛车和福船入股。他们现在已经有了100多辆车了,牛车占了大部分。天昊向我申请过,他们要承包田独铁矿的运输。”
“这小子脑子够大的。”韩万涛笑道,“他这是要垄断啊。”
张国栋翻了翻笔记本:“如果没别的事咱们就散会,都回去抓紧自己的工作。老王,再给李福强送个消息,强调一下拉拢英国人的重要性。”
李福强此时并不在越南,而是在新加坡,因为威德尔亲自到了新加坡。今年的1月17日,威德尔船队离开果阿,先后在巴特卡耳、柯枝、亚齐等地建立商馆,并进入马六甲。但是威德尔在马六甲并没有得到葡萄牙人的礼遇,反而遭到了驱逐。相反,和马六甲相隔很近的新加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威德尔船队的六艘战舰和榆林湾第一舰队代司令赵德全的四艘战舰全部停泊在新加坡的港口内。
“尊敬的威德尔船长。”在新加坡城堡内,李福强举着酒杯款待了这位远来的英国人,“这杯酒首先祝你们的查理国王和我们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万寿无疆。”
“感谢尊敬的阁下。”威德尔也学着李福强的样子举起了酒杯,“我也祝在座的各位永远会得到上帝的庇护。”
威德尔这次来亚洲的主要目的是要开通从澳门到果阿的航线。李福强知道,虽然在163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果阿的葡萄牙总督达成协议,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门从事贸易,但是葡萄牙人对英国人的这个请求却予以了拒绝,因为这会影响到葡萄牙的利益。而且李福强猜测,马六甲的葡萄牙人现在开肯定不知道台湾发生的事情,否则他们决不可能驱逐了威德尔,而这正是自己的机会。
“尊敬的阁下,非常感谢您的款待。”坐在威德尔身边的一个人说道,多亏了范秋明也在新加坡,否则李福强还真听不太懂这些十七世纪的英语,“我们英格兰希望能同大明帝国保持良好的商贸关系。”
威德尔的身边坐着四个英国人,纳撒尼尔?蒙特尼是私商首席代表,蒙特尼的弟弟约翰?蒙特尼、历史学家皮特?芒迪作为船队航海日记的记录者、精通葡萄牙语的托马斯?鲁滨逊全都伪装成商人随威德尔船队一同来到了亚洲。
经过刚才的介绍,范秋明知道说话的正是私商代表蒙特尼,范秋明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说道:“蒙特尼先生,和你们英格兰交好也是我们皇帝的意思,你们可以在大明帝国得到别的国家无法得到的利益。”
威德尔问道:“不知道阁下说的这个利益究竟有多大,我们走了快一年才来到了这里。”
1...191192193194195...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