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日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伯伦散人
秦松旺单独来到了栾旭的土地规划局。眼下已经是五月中旬了,再有两个月,秦松旺就要卸任委员长,所以秦松旺很想能在卸任前拿出一个榆林湾的发展规划以便能给自己的这任委员会留下一点什么。
秦松旺想了快一个月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来,目前榆林湾的发展还是按部就班的,一方面搞建设和贸易,一方面招揽人口。秦松旺决定还是先来和栾旭商量一下榆林湾下一步应该怎么发展。
栾旭仔细的听了秦松旺的想法,其实也没什么想法,就是想让榆林湾发展的快一些。
栾旭听完以后心里有些苦笑,这个委员长还真是没什么好主意,说了一大顿净是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一个具体的点子也没拿出来。
栾旭把秦松旺带到了整个海南岛的地图前面,指着地图说道:“委员长,咱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发展崖州和万州。现在榆林湾和两个地方的路已经改造完毕,全部是水泥路。柳冠南还有孙天昊都和我商量过,要开通榆林湾到两地的公共马车,把客运和货运都弄起来。”
“这事不是早就有了吗?”秦松旺问道,“我记得是夏天阳当委员长的时候就定下来了。”
“是早就有了。”栾旭说道,“但那是咱们自己的运输公司,咱们自己垄断的。现在来往三地的人货越来越多,咱们自己的车不够用的,所以想开放这个路线,引进民间资本。”
“人多是好事啊。”秦松旺说道,“没有车可以多弄点车。要是让私人也来做这个那不钱都让别人赚走了。”
栾旭有点无语:“委员长,藏富于民知道吗。不能什么钱都咱们自己赚,得让每个人都赚到钱,只有榆林湾的经济发展上去了咱们才能有税收。况且几条运输线路能赚到几个钱,还不够买几门炮的。但是放开了则不一样,能拉动咱们的就业率。”
秦松旺的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栾旭,你说要是把咱们榆林湾里所有的产业全部放开会怎么样?”
栾旭没听明白:“什么所有产业,咱们现在能放开的基本都已经放开了,你还想放开什么,总不能把咱们的军工科研所也放开吧。”
“为什么就不能呢。”秦松旺反问了一句以后就没和栾旭再聊下去,直接回了委员会,留下栾旭傻呆呆的看着秦松旺的背影。
秦松旺回到委员会自己想了几天,弄出了一个计划,召开了两个委员会的扩大会议,所有在家的委员和各局局长、主任全部参加。
秦松旺的这个计划是比较惊人的,开放榆林湾内所有的产业。不但是民营产业,还包括军工产业。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立公司和工厂研发生产任何的产品,以后榆林湾的军队只选择采购,沈大兴的军工科研所只负责研发不负责生产。
这个建议引起了轰动,沈大兴第一个表示了不同意:“如果我们研发的新式的机器和枪炮让别人来生产的话,那么就存在着严重的泄密的可能。你见过哪个国家的顶尖资料是公开的,就算咱们后世也不可能。”
董非也表示了反对意见,现在一些军需产业已经放开了,但是任何的武器生产是不能放开的,只能由榆林湾自己搞。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孙大雷和孙天昊就是代表。军工产业的放开将会极大的提升榆林湾的就业率,现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军工企业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尤其是在招工方面,因为还要严格审查工人的背景,导致很多外来人员无法进入军工企业工作。一方面致使就业率下降,一方面也使得这些企业的用工人数严重不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正是因为在军工产业方面进行了技术保密,一些关于机械和物理、化学方面的理论也在榆林湾学堂的授课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榆林湾内虽然鼓励发明和创新,但是现在民间的发明绝大多数都是在技术上的改进,并没有什么理论的创新或者是全新的东西。所有的尖端技术和尖端产业还是要依靠军工科研所和工业局的穿越者来解决,这也造成了整个榆林湾和海南岛工业化发展的缓慢。
这个问题吵吵了大半天也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秦松旺收起了他的计划:“诸位,咱们很快就要开穿越大会了,我也就卸任了。但是我提前和大家打个招呼,这个计划将作为提案提交到穿越大会去表决,到底怎么办,让大会来拿主意。”
这次扩大会议原本就这么要结束了,但是柳冠南趁着这次开会也提了一个建议,要求大量招收西洋人进入文官体系,希望各个部门都能划定一定的名额留给西洋人。
柳冠南的这个建议也是考虑了很久。榆林湾的文官制度是仿照了后世的公务员制度,规定的也比较详细。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规定的太详细了,很多进入文官体系的明朝人和越南人根本就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还是按照原先的思维模式在做事。这一点在巡捕房体现的尤为严重,很多巡捕连条例都背不过,还是拿着明朝衙门里的那一套来行事,时不时的就会有巡捕违反条例让人告到联合总会和廉政公署的事情发生。
也有一部分明朝人,尤其是新来的明朝人不敢去告状,但是这对整个榆林湾的影响却是极大的。前不久刚刚发生了一件案子,因为一个新入职的巡捕的问题导致了一个明朝人的报复,半夜里打了这个巡捕闷棍。虽然凶手已经被抓获,那个巡捕也受到了处理,可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所以柳冠南的意思是希望能有一定数量的西洋人来承担起一些工作,因为他们对法制和规矩的理解要远超明朝人。
柳冠南的这个建议说中了大多数人的心思,这种时代的距离如今在榆林湾里表现的越来越突出。有时候很好的一个建议或者是规定却得不到执行,甚至联合总会那里就给否决掉了,这让很多的穿越者也产生了一些对明朝人不满的想法。可是这件事却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400年的距离并不是上几天课或者背几条条例就能够拉近的,这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教育。
可是榆林湾里面的西洋人大部分都被军队给征招去了,近期来的西洋人也都是来做生意的,能够在榆林湾常住的非常少,能够担任文官的就更少了。
柳冠南又提出了许朗当初提出来的建议,大量招收清教徒来榆林湾。去年和英国人达成协议以后,榆林湾向清教徒全面开放,第一座新教教堂也在榆林湾内建起来了,第一批派到英格兰去留学的20名孩子几个月前已经出发了。可是到榆林湾来的英国人却很少,也许是因为路途遥远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英国人现在根本就不知道榆林湾的原因,现在在榆林湾常住的英国人还不到20个,这远远是不够的。
目前对外联络处处长刘军正在新加坡和英国人接洽,希望能送几船清教徒过来。只是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的简单,英国人的答复是尽力而为,回国做好宣传,至于有没有人来,能来多少就只有上帝知道了。





大明日月 第四百五十五章 陈雨寒再做打算
刘军已经给家里送了两次消息,希望家里能拿出一个决议,采取一些措施吸引英国人。但是租界和聚居区是肯定不行的,委员会开了几次会也没拿出什么好主意。
鉴于目前的情况,这个问题也被搁置了,委员会的答复是最好提交到即将召开的穿越大会上,由穿越大会来做最后的决定。
只有史显扬的心里有一些担心,照这个情况,委员会一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就要提交穿越大会,虽然这是目前大家公认的办法,可是如此下去,自己的三权分立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最后实施。
五月的东北也已经是春暖花开了,黑龙江边上的一个小山坳里,零零散散的扎着几个茅草屋,一队看似是士兵的人正在江边的一处空地上操练。
陈雨寒站在草屋子的前面看着这支不足30个人的小小的队伍,欣喜和焦虑同时在他的心里徘徊着。趁着还没化雪的时候,陈雨寒将十几个人带出了最先的那个屯子,又袭击了几个满洲人的据点。目前自己的队伍已经发展到30多个人,而且其中新加入了几个满族人,这几个满族人都不属于爱新觉罗部的,而是以前的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队伍的壮大让陈雨寒觉得有些兴奋,可同时也有些担心。因为这支队伍现在已经引起了满洲人的注意。就在前几天,他们遭遇到了一支八旗,虽然陈雨寒及时的将队伍带了出来,并没有和八旗正面冲突,但是陈雨寒能明显的感觉到这支八旗的目标就是他。
自己的力量发展的还是太慢了,黑龙江一带本来就没什么人,自己这样一个屯子一个屯子的去袭击,去招人明显的很慢。可陈雨寒的心里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一旦往盛京方面靠近的话,那自己的这支队伍还不够八旗塞牙缝的。
陈雨寒冒了一个险,让老二和老四去了一趟朝鲜,他希望能把现在的情况和自己的一些要求、想法再和季通海说一说,最好能在季通海那里得到什么帮助。老二和老四已经出去有两个月了,到现在还没回来。陈雨寒知道两个月的时间是不够从朝鲜折返一趟的,但是他心里还是很着急的。
远远的老五从外面骑马回来了:“大哥,一切都弄清楚了。”
“老五,进去说。”陈雨寒没顾得上寒暄,一转头自己先钻进了茅草屋里。
老五跟着陈雨寒也赞钻了进来:“大哥,离这里差不多八十里地有一个军堡。里面的八旗只有不到五十个人,但是囤集的物资很多。如果咱们能拿下那里的话,咱们的武器起码就不缺了。”
陈雨寒前些阵子一直袭击的是满洲人的屯子,现在的队伍人数三十多,但是武器一直很缺,尤其是弓箭。这次陈雨寒让老五出去打探的就是满洲的军堡,陈雨寒想找一个驻军的地方补充一下自己的装备。
“老五,慢慢说。”陈雨寒从挂在火堆上的吊壶里给老五倒了一杯热水。
老五在地上画了一个地图:“大哥,这是他们那个屯堡的图。他们当中的士兵一共不到五十个人,真正的战兵只有十几个,其余的都是包衣和辅兵,整个堡内的人不到200。这个地方应该是一处军需存地,粮食和武器比较多,还有十几匹战马。”
“还有马?”陈雨寒的眼睛亮了,他现在太缺马了。这些日子一共只弄来了五六匹马,老二和老四骑走两匹,如果能把这十几匹马弄到手,那自己的战斗力和机动性就会大大加强。陈雨寒的心里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打下这座军堡。
“老五,你觉得怎么打比较好。”陈雨寒问道,“这个地方既然是一处屯粮所在,那么他的周边一定会有八旗驻军,而且应该还不远。咱们如果去进攻,能及时撤出来吗?”
“大哥,这些我也都看好了。”老五在地图上边画边说,“周围一共有四个军堡,都和这个地方挂着角,最近的隔着差不多四十里地。只是我在那里呆了几天,发现他们平时也没有什么往来,似乎是每隔一段日子就会去屯堡中领取一次物资。我碰到过一次,去运送物资的人不多,基本就是两三个八旗带着十几个包衣,但是运送的东西不少,大约有四五辆大车。”
陈雨寒思索了一会,老五的意思他听明白了,最好能去打运粮队,这比直接进攻城堡要简单的多。但是陈雨寒看好的是那十几匹马,打一个运粮队能缴获的武器和战马应该是不多的。
老五看出了陈雨寒的犹豫:“大哥,说实话,那个军堡不是太好打。他们那十几个八旗战兵都是住在一起的,到了晚上住在一个院子里,院门一关咱们不太容易打进去。而且咱们三十多个人,还没有战马,如果一下子全混进堡城的话一定会引起他们的怀疑的,不可能一下子多了三十多张生面孔。”
陈雨寒知道老五说的是实话,袭击一个军堡和袭击一个屯子是没有可比性的,袭击军堡要困难的多。而且陈雨寒还有一个担心,袭击完了以后怎么办,自己带着那些物资能安全的撤回来吗。
陈雨寒盯着地上的地图:“老五,你去把老三叫过来,咱们一起商量一下。”
老三听完了老五的介绍也说道:“大哥,我觉得还是打运粮队比较合适。咱们没有马,很难快打快撤。找个合适的地点袭击一下运粮队,只要不留一个活口,咱们应该有半天到一天的撤离时间。”
“打完运粮队以后咱们往哪撤?”陈雨寒问道,“咱们这里离着那里有80里,按照现在的情况,咱们最快也要一天多才能走过去。打完仗以后咱们还有粮车,多久能走回来?”
老三和老五觉得陈雨寒说的也是一个问题,如果一旦行动迟缓的话就很有可能被八旗兵追上。
两个人都不说话了,陈雨寒突然问道:“老五,你找没找到一个适合打埋伏的地方,你觉得如果八旗来追咱们的话能来多少人?”
老五一下子没听懂陈雨寒这么问的意思:“老大,适合打埋伏的地方是有,但咱们三十多个人如果真的去劫粮的话,我觉得不用打埋伏,直接冲过去就行。至于能有多少八旗来追咱们,我觉得应该不是很多,因为周围的那几个军堡的人也不是很多,最多的一个还不到100人。”
老三听明白了陈雨寒的意思:“大哥,你是不是想劫完了粮车再打一次埋伏,歼灭八旗的追兵。”




大明日月 第五百五十六章 陈雨寒和蒋北铭的无奈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陈雨寒看着两个人点了点头,“如果咱们只打运粮队,顶多能抢点粮食,但是咱们现在最缺的还是武器和战马。”
老三把头转向了老五:“五弟,我觉得大哥说的有道理,咱们没有武器和战马是不行。你再好好想想,有没有能打伏击的地方。”
老五低着头想了一会:“大哥、三哥,倒是有一个地方能打伏击,但是我不知道鞑子会不会走那里,更不清楚鞑子会有多少人来追咱们。万一鞑子的追兵很多的话,咱们不太好对付。”
陈雨寒指着地图说道:“没关系,你先说说是哪个地方?”
老五详细的又把这个军堡周围的地形说了一遍。在距离军堡大约四里地的地方有一处小山坳很适合隐蔽,凭借着地形,三十多个人的队伍应该能歼灭几十个人的八旗,再多了恐怕就不行了。
陈雨寒听完了老五的讲解,心里渐渐的有了一个主意。不管鞑子的运粮队往哪走,先把粮车劫了,劫了粮车以后就往这个小山坳里撤。因为这个地方离着军堡只有四里地,鞑子一定会回到军堡去求援的,而军堡里只有十几个战兵,他们就算来追的话人数也不会很多。陈雨寒想在这个地方设伏,打掉鞑子的追兵,然后趁着军堡空虚拿下这个军堡。
这个计划要分三步走,先打运粮队,再伏击追兵,最后打下军堡。老三和老五听完了陈雨寒的想法都觉得这个办法应该是可行的,只要计划的周密就可以完成。
陈雨寒自己还是有些不放心,又让老五带着自己亲自去了一趟这个军堡和伏击地点仔细查看了一番,觉得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了,于是返回了驻地和两个兄弟仔细的做起了准备。
经过几天的准备,陈雨寒带着这支队伍绕了一个圈来到了伏击地点。
“老三,你带着人在这挖一个大的陷马坑,要能保证陷进去十几匹马。”陈雨寒指着一块空地吩咐道,“老五,你带人去看一些树枝,架起两堆柴火。”
“大哥,你要干嘛?”老三和老五都没明白陈雨寒的目的是什么。
“很简单,你们看。”陈雨寒解释道,“咱们只有三十多人,如果鞑子的追兵万一来得多的话,咱们就不太好打。所以咱们先挖一个陷马坑,最好能将他们的骑兵先陷进去一些。”
“那架柴火干嘛?”老五又问道。
“为了不给鞑子考虑的时间。”陈雨寒说道,“我们把粮车拉回来以后,就停在陷马坑的后面,再点起两堆柴火堆。这样鞑子会以为咱们把粮车给烧了,他们看见火起应该就不会想那么多,可以更快的把他们陷进去。”
老三和老五都冲着陈雨寒挑起了大拇指:“大哥,你心眼真多。”
陈雨寒笑道,“别夸我了,快去准备吧。”
过了三天,一个陷马坑挖好了,表面上用树枝做了覆盖,又洒上了一层泥土,从远处看不出什么来,同时两大堆柴火堆也架了起来。
老五又亲自去军堡里打探了一番,再过几天就会有一支运粮队来这运粮,但走的不是这个路线,而是从另外一个地方来。
陈雨寒做了精心的安排,留下了老三带着五个人在伏击点等候,自己和老五带着剩下的将近三十人提前赶到了离伏击点不到一里地的运粮队的必经之路。
陈雨寒又在这里等着三天,好在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在山里过夜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天的上午,所有人都做好了战斗准备,趴在道路的两边等着运粮队的到来。
老五打马从远处跑了过来,跳下马把缰绳扔给了一个人又趴在了陈雨寒的身边:“大哥,他们来了,一个三个鞑子和六个车夫,大车四辆。”
“好。”陈雨寒简单的说一个字,转头命令道,“谁也不许说话,保持安静,听我的命令。”
过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三个八旗兵说说笑笑的走了过来,背后几个车夫赶着四辆骡车,谁也不知道危险就在眼前。
陈雨寒弯弓搭箭,看着这几个鞑子离着自己只有十几米的距离了,突然起身一箭射向了最前面的那个鞑子。
那个鞑子正扭着头和同伴说着什么,猛听得脑后弓弦响起,一转头的功夫,一支重箭直直的插进了他的脖子里。
二十多个人从道路的两边冲了出来,陈雨寒知道自己的人手中有兵器的不多,也没敢耽搁,又是一箭射倒了另外一个鞑子。
“放下武器,放下武器。”几支长枪指向了剩下的那个鞑子。另外的十几个人也将四辆大车团团围住。
“你们是什么人。”那个鞑子打死也想不到会在这里遭遇到袭击,手握刀柄向陈雨寒问道。
“劫道的人。”陈雨寒冷冷的说了一句,“留下粮车放你们一条生路。”
那个鞑子见陈雨寒的脑袋上也扎着辫子,说的也是满语,不禁又问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知道这是哪的粮车吗?”
陈雨寒手中的弓箭指向了这个鞑子:“交出你的武器,我可以放过你。你是爱新觉罗部的吗?”
那个鞑子被陈雨寒问糊涂了,想也没想就回答道:“我不是爱新觉罗部,我是哈达部的。”
陈雨寒放下了弓箭:“你是海西女真,我也是海西女真,我是叶赫部的。”
鞑子再一次被陈雨寒说蒙了,他不明白陈雨寒为什么会对他的部族这么感兴趣:“你既然是叶赫部的,为什么要来抢我们。”
“因为我要反抗爱新觉罗,为我们叶赫部,为我们海西女真报仇。”陈雨寒说完没再管这个鞑子,转身走向了那几个车夫。六个车夫中有四个汉人和两个满人,陈雨寒问了问,并没有爱新觉罗部的。
陈雨寒又回到了那个哈达部的鞑子面前:“你听好了,今天我不杀你。我们海西女真被爱新觉罗所灭,我这么做就是要为我们海西女真报仇,为所有的被爱新觉罗灭掉的部落报仇。如果你也愿意跟着我干的话我接受你,如果你不愿意的话我放你回去。”
“你真的能放我回去?”这个鞑子有些不相信。
陈雨寒点点头:“交出你的武器,你可以走了。”
老五走到了陈雨寒的身边,看着那个鞑子飞奔的背影:“大哥,那几个人怎么办?”
“先捆了,咱们不能在这里停留太多时间,马上回去。”
陈雨寒领着人赶着车,又把死了的两个鞑子身上的衣服和武器扒下来,带着六个车夫回到了伏击地点。
“大哥,怎么样,还顺利吗?”老三见陈雨寒回来了,忙迎上去问道。
“一切顺利,你这里呢?”
“这里没什么问题,也没人来过。”
陈雨寒抬头看了看天,又推算了一下时间:“老三,鞑子肯定会沿着车辙追过来,应该傍晚就会到。你带人把粮车安排好,最好一切准备,我先去问问那几个车夫。”
陈雨寒来到了六个车夫的面前:“你们有的人是汉人,有的人是女真人,但是这都不重要。我的阿玛是叶赫部的,我的额娘是汉人。我是爱新觉罗的家生子,但是我要反抗爱新觉罗,反抗皇太极。你们当中有没有愿意和我干的,有的话我可以接受你们。”
六个车夫都互相看了看,却没有一个人说话,陈雨寒的心里突然涌上了一阵恼怒和无奈。
同样无奈的还是在北京城内的蒋北铭。蒋北铭接到了季通海送来的一封密信,信里把陈雨寒的情况详细的说了一遍,并且提到陈雨寒现在已经在向自己求助,可是自己却拿不出什么好主意来,希望榆林湾能想想办法帮助一下陈雨寒。
蒋北铭的心是矛盾的。一方面在皇太极的背后能有这么一支反抗的队伍,对榆林湾和大明朝来说都是好事。可另一方面,怎么能利用好,怎么能壮大这支队伍,蒋北铭的心里是没底的。
这支队伍目前只有三十人,是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的。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要等到他们燎原,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蒋北铭隐约感觉到这支队伍的下场应该就是和当年的抗联一样,被剿灭或者撤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但是蒋北铭很明白,决不能让这支队伍消失,他们的存在对皇太极是一个威胁,起码会让皇太极和东北的汉人们知道,东北还有反抗满清的势力。可是在东北想要壮大这支队伍又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为没有群众基础。让满洲人去反抗皇太极基本是不可能,大规模发动汉人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蒋北铭并不是没有办法,但是这个办法他不想用,也不敢用。蒋北铭知道后来的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三年内壮大到几十万人,并且打下了南京城是因为他们的政策,可这个政策是反人类的。太平军每打下一个地方,所有的人,不管男女老幼都要加入太平军,否则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这是太平天国能迅速壮大的原因。
1...224225226227228...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