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思丽斋
钱谦益喘了几口气,“皇上……几个皇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了,抛开还是孩童的几个皇子不说,皇上的五个皇子都已经过了十八岁,皇上应该考虑立储的问题了。”
弘光帝长出了一口气,“朕想过这个问题,跟诸位爱卿商议取消了分封制后,已经不可能出现皇子分封割据的可能性,现在主要是看哪个皇子能接朕这个担子,虽然老五他们几个已经不小了,但远不到成熟的时候,朕的身体还不错,立储必须要过几年才行,得让他们几个锻炼锻炼,要不然也看不出谁行谁不行啊!”
钱谦益连连点头,“皇上思虑到此点就好,但老臣有些话还是要说的,老臣给这些皇子当老师,皇子们的脾气秉性都还了解一些,楚王就不用说了,非常的稳重,有大气;二皇子才学最高,可能是傅山悉心教导的缘故吧!三皇子勇武好战,但不失谋略;四皇子最为聪颖,面面俱到,五皇子则为人谨慎,从不张扬,可以说各有各的长处和缺点,但是老臣觉得其中楚王和五皇子以后能有出息……!”
钱谦益一下说到了弘光帝的心坎里,不错,五皇子朱慈炫除了接受皇子教导班的教导外是敬妃白静调教出来的,也是让弘光帝最看不透的一个儿子,看来为人老师的钱谦益这些年没白教,几个皇子的情况说的一点不差。
bk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诸王夺嫡】第3章 天降横祸 诸王夺嫡第3章天降横祸
“皇上,立储之事宜早不宜迟,古之霸主齐桓公的典故皇上一定知道,他一世何等的英雄,死后却落得陈尸宫院无人埋葬,浑身生满了蛆虫,归根结底的祸患就是立储不得力,儿子们都忙着争权夺利,谁还顾得上死去的父亲啊!诸位皇子虽然人都不错,可那都是表面得知,一个人的内心,外人永远无法一一察觉,吾皇英明神武,切不可在这个事情上犯糊涂啊!”
第二天,弘光帝就得知了钱谦益去世的消息,也想起了他离开之前钱谦益说的那番话都敲在他的心坎上,弘光帝心中打定主意,再过个三两年几个儿子谁的能力强,就册立谁为太子。
玉华宫内香烟缭绕,宸妃庄梦蝶看着飘起袅袅烟线的香炉怔怔出神,心中想着的是儿子的前途,那日弘光帝说的明白,今后绝对不会施行分封制,所有的皇子都必须在南京生活,也就是说,如果得不到皇位,只能当个太平王爷,终老一生。
朱慈烨进来的时候发现母亲僵坐在那里,“母亲,您叫孩儿来有什么事吗?”朱慈烨正在上课呢!就被母亲身边的侍女叫来了。
庄梦蝶转首看看儿子,“娘想让你去苏州一趟,过段时间是你外婆的忌日,你应该替为娘前去祭奠一番,不知你想不想去?”
朱慈烨闻听欣喜非常,“为娘亲进孝乃是儿臣的义务。但是……父皇恐怕不会高兴地。”朱慈烨知道母亲让他前去祭祀是个理由,真正的用意是跟江南的诸多官员加强联系是真。被庄梦蝶悉心调教的朱慈烨,果然在按照宸妃的设计长大成*人了。
庄梦蝶一笑,“不会的,你父皇肯定会让你去,你到了苏州之后,别忘了去拜望惠妃娘娘的父母。顺便去杭州地时候,张煌言等人一样要好生相待。王铎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太好,皇上已经减少了王铎地政务,看来内阁总理大臣的职位快换人了,张煌言肯定是你父皇考虑的人选之一。”
“儿臣明白,不过,恐怕张煌言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自从父皇加封大哥为楚王后,儿臣在宫中都可以感觉到异样,就别说外面了。”朱慈烨看得出所有的宫人对康妃娘娘异常的恭敬,俨然有母凭子贵的迹象。
庄梦蝶一笑,“先得到的不一定是好事,慈?还年轻,一旦朝廷出了什么事,你父皇肯定会让他参与。年纪轻轻哪有经验,办砸了是再正常不过,你父皇偏心,这也是副作用。”
官道之上,一匹马在飞快地奔驰着,带起了一溜尘烟。马上之人的打扮是一个邮政司的属员,此时他正连连挥动马鞭抽打着马匹,恨不得马匹再快上一些。
来到一处邮政司的驻地,他跳下马来,“换马!换马!六百里加急!”闻着呼唤的邮政司衙内赶紧拉出闲着多日的神骏马匹,属员跨马绝尘飞奔。
王铎看罢刚刚送达的六百里加急,只觉得头脑发晕,揉了揉太阳穴后马上前去内宫觐见弘光帝。
“皇上,福建,广东两省遭遇台风袭击。损失惨重。几大港口更是首当其冲,据初步统计。受灾的人口多达两百多万,堪称弘光以来地最大自然灾害,另外,微臣推测台湾方面可能也受灾了,只是要晚些时候才有消息过来。”王铎把六百里加急递给弘光帝。
弘光帝看完,眉头就皱到了一块,福建广东乃是几个大的港务衙门的所在地,此次受灾影响的不光是民生,还有国计啊!“着福建广东两地巡抚加紧救灾,开放当地官仓赈济灾民……!”弘光帝马上采取了应急措施。
“皇上,微臣听说四皇子在苏州祭奠外祖母,眼下应该派一皇子代表皇上前去灾区四皇子在苏州正好就近,不知皇上以为如何。”王铎觉得派一个皇子到灾区不管怎么说都能起到好的作用,而推荐朱慈烨,不是因为王铎有别的心思,而是朱慈烨现在在苏州,离灾区近一些罢了。
弘光帝沉吟了一声,思考再三后,“嗯!这样吧!让慈烨马上赶赴广东协助赈灾,而让慈?去福建,这样一来,两个人差不多能同时抵达灾区,爱卿觉得如何?”
王铎是弘光帝心腹中地心腹,自然是知道弘光帝疼爱长子楚王,而且楚王加封已经一年多了,要是不做点什么似乎不太好,“皇上所虑甚是,但正如皇上所说,楚王和四皇子应该只是协助赈灾,楚王和四皇子毕竟还年轻,切不可为主导,免得落下什么话柄。”赈灾绝对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两个皇子要是插手过多,一个处理不好出了纰漏,对两个皇子的成长很不利。
“嗯!爱卿说的对,爱卿拟旨吧!另外从户部拨出三百万元的赈灾款项,福建和广东各一半,再令两地衙门各拿出二百万元,务必要做到尽善尽美,不可使黎民百姓遭罪。”弘光帝知道受灾的地方肯定好不了,因此也舍得花钱,希望能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尤其使港口的恢复工作。
当庄梦蝶听说在苏州的儿子要被派往广东协助赈灾后,心中叫苦不迭,没想到儿子才走没多久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儿子年幼,虽说是协助赈灾,可下面地官员肯定得考虑儿子地建议,要是出了纰漏,岂不又落了一筹嘛!想到这,庄梦蝶马上给娘家写了封信,让娘家人派出得力的奴仆跟着儿子去广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写罢交给了心腹地太监连夜送出宫去。
朱慈?接到圣旨后马上进宫来见弘光帝,“父皇,灾区的情况很严重吧?”他从王铎口中得知福建广东两地的灾区不亚于崇祯年间陕西一带的旱灾程度。
弘光帝看着儿子点点头,“救灾的钱已经起运了,你收拾一下先一步赶赴灾区吧!这是你第一次外出处事,多注意身体。”
朱慈?点头,“父皇,不知父皇有什么要交代儿臣的没有,有什么要注意的事情还请父皇告诉儿臣,免得儿臣到时候不知如何处理。”
弘光帝就是喜欢长子这个稳重劲,比之当年的自己可强多了,“你此次去福建是协助赈灾,象征性大过实际意义,但是朕会给你一道秘旨,必要的时候你可以插手任何事务,你以前学到的东西,现在才有机会实践,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尽力做好,为灾区用心办事。”感觉到父亲的关爱,朱慈?心中很是温暖,另一方面他也知道,父皇肯定也给了四弟同样的秘旨,父皇对他疼爱不假,但不会太偏袒于他,这次四弟怕是被摆在了和自己比较的位置上,这让朱慈?觉得有点压力。
“朕会让嵇宪挑几个侍卫保护你的安全,你现在去跟他们母女俩告个别吧!”弘光帝说着想到在苏州的老四慈烨,手心手背都是肉,相信庄家肯定会全力协助慈烨保护慈烨,反倒是慈?,在外面可没有任何助力,让他有些担心。
朱慈?和母亲妹妹告别后,回到楚王府,刘喜已经准备的妥妥当当,“爷,就等着您回来了,我们现在就走吧!”
朱慈?等弟兄十五岁之前都在皇家军学院接受军事化的训练,因此骑术很是了得,虽然江南多河道,但眼下还是骑马快当一些,检查了一下,没有任何遗漏后,朱慈?和刘喜以及四个大内侍卫起程赶赴灾区。
朱慈?等人先是骑马出城,然后从运河坐船到杭州,随即乘船出海,台风过后的海面很是平静,一路很平安的到了福州。
朱慈?听说过福州港口的繁荣,可他站在船上看见的是一片破败景象,被台风摧残过的港口已经看不出丝毫传说中的繁华,如果没有很多人在收拾,只能用荒废来形容。
刘喜看着眼前的景象,嘴里直啧啧,“爷,我们要去巡抚衙门吧?看这个样子,估计巡抚衙门也好不到哪里去。”
朱慈?一思虑,“我们先在福州不看看实际的情况怎么能行呢!先找一家客栈住下。”朱慈?在福州找了一个看起来还算完好的客栈,留下刘喜看护印信等物后,他领着两个侍卫来到了街上。
福州城内设立了两个比较大的赈灾地点,以粥场为中心,灾民们呈环散状各寻地点栖身,看着这个场景,朱慈?首先想到的不是这里,而是城外,乃至农村,不知道哪里的情况怎么样。
跟随朱慈?出来的四个侍卫分别是董平、薛霸、李贵、楼青。此时在朱慈?身边的是董平和薛霸,董平挤进粥场走了一圈来到朱慈?面前,“爷,小的问过了,粥场每日早晚各舍粥一次,说是粥,但很干爽,跟米饭差不多,可见其中没有虚头。”
bk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诸王夺嫡】第4章 乡梓为念 诸王夺嫡第4章乡梓为念
朱慈?不管怎么说,被加封为楚王后在宫外接触社会的机会比其他兄弟要多一些,他让董平花钱买了三套普通百姓的衣衫,装扮成受灾人士,出了福州城向闽江上游查看。
董平等人日常都是护卫弘光帝的安全,平时也鲜少出南京,看朱慈?这样的举动,董平朝薛霸一使眼色,意思是咱们万岁爷这个长子,楚王殿下还真不赖,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比开国以来,除了皇上的任何皇帝强百倍。
薛霸点点头,心说楚王殿下将来很有希望继承皇位,当今皇上就够务实的了,没想到楚王殿下更有过之,真是百姓的福分啊!
出了福州城二十里左右,朱慈?看见的可就不是城内看见的那一幕了,哀鸿遍野来形容所见,一点都不夸张,由于台风肆虐,海水倒灌,闽江沿岸都被狂风暴雨撕的粉碎,连一间像样的民房都看不见。
董平和薛霸看看比城里凄惨百倍的景象,也是吃惊不小,要不是楚王提出来城外他们还以为所见都像城里那样呢!
朱慈?来到一个村镇前,台风应该是一个月之前肆虐过的,这都一个月过去了,还是如此惨象,一具腐烂的尸体散发的难闻气味让他的脸立即沉了下来,记得福建巡抚是才上任不到一年的老臣武大有,按理说从政经验非常丰富,怎么会处理成这个样子呢?难道城内所见是做样子?
朱慈?一连走了三个比较大的村镇,一直到天黑之前才回到城里地客栈。刘喜以及李贵楼青发现回来的王爷脸色阴沉。点笑模样都没有,都有些诧异。
董平和薛霸冲三人轻轻摇手,示意不要打扰殿下。也难怪朱慈?不悦,城外是开设了粥场,可那粥场跟城里的根本没法比,一勺子下去,里面的米粒都能数出来;再一个。灾民多的超出想象,报上去的说是福建广东受灾人口二百多万。但急需救治的不超过五十万,但从城外所见看来,和报上去地严重不符。
刘喜端着热水来到朱慈?的卧室,“爷,您烫烫脚吧!走了一天,肯定累坏了。”听薛霸说王爷走了一天,刘喜赶紧命掌柜地烧了热水。
朱慈?正想着明天见了武大有应该怎么办呢!现在看来明显的是救灾不力。虽然天灾无法抗衡,但其中的**怕也不能避免,他一边烫着脚一边问刘喜,“你没一直在客栈里吧?”朱慈?知道刘喜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南京的时候还好些,出了门,更活跃的没边了。
刘喜嗯了一声,“因为有两个侍卫大人在客栈里。印信等物不会有失,小的就在街上转了转。”
朱慈?哦了一声,“街上都什么情况?”朱慈?就在粥场附近转了转,还真没来得及看其他地地方。
刘喜一听王爷发问,就把所见所闻一一道来,以刘喜的眼光来看。福州城内的恢复比较好,坐卖行商的已经都正常了,米价也没大的波动,刘喜专门问的是他认为朱慈?比较关心的方面,倒是省了朱慈?不少的心。
一夜好睡,朱慈?算是解除了劳顿地乏累,他和刘喜以及四个侍卫来到了福建巡抚衙门,董平上前一招呼,衙役们一边向里通报一边把朱慈?等人让进衙中。
朱慈?昨晚睡前想了很长时间,父皇改革吏治后。大大精简了行政的环节。知县直接对一省长官负责,沿袭千年的九品官制也变成了五品官制。而其他的衙门各司其职,跟直接的行政关系不大,如果说救灾不力,那么问题不是出在巡抚身上,就是出在知县身上,断不会扯到地方法院港务衙门等有司衙门。
让朱慈?颇感意外的是,福建巡抚武大有在台风中受了伤,双腿到现在还行动不便,他只好前去内宅拜见这位一省之父母官。
武大有地运气也是背到家了,台风来袭的那天他在港务衙门办理完公事回自己的衙门,半路上遭到台风袭击,被一根从天而降的碗口粗的木头杆子击中了轿子,砸伤了双腿。
武大有见过朱慈?几面,看见朱慈?进来,他苦笑,“臣有伤在身,无法拜见王爷,望王爷见谅啊!”
朱慈?连道不妨事,先是询问了一下武大有的病情,知道在逐渐康复中,他才放心,“武大人,您一直有伤在身,不知委派了何人负责赈灾事宜?”朱慈?原本以为救灾不力是武大有的问题,现在武大有根本走不出衙门,事情就有套头了。
武大有愣了一下,“王爷也看见了,臣有伤在身,连衙门口都出不去,因此把救灾的事情都委托给了福州港务总督王正中。”巡抚是地方行政长官,但却管不到港务这一块,各地的港务都是朝廷直辖,按品级来论,和巡抚平级,只是各管一块而已,武大有行动不便,把救灾事宜委托给平级的港务总督王正中,也不犯毛病。
朱慈?知道武大有和内阁总理大臣王铎地关系,他对武大有这个人虽然不深为了解,但也清楚他绝不会给王铎脸上抹黑,就把在福州城外地所见所闻讲了一遍,“武大人,原本本王还以为是大人救灾不力,现在看来,是本王错怪大人了。”
武大有一听,也顾不得腿上有伤,从床上坐了起来,“**了,王正中这厮阴我!”武大有本是武将出身,一听朱慈?地话,情急之下显露出武人的粗俗一面。
朱慈?等武大有的情绪稳定了一下,“武大人,本王初来乍到,对福建的事情都不清楚,皇上也只是让我协助赈灾,一切还得指望地方,而现在武大人又行事不便,这倒是让本王为难了。”
武大有人不傻,他发了一通脾气也冷静下来了,摸摸胡子,“王爷,您这么下官也摸出点门道来,王爷也知道下官刚上任没多久,不怕王爷笑话,下官在这个地方当官,与其说是当官,还不如说是来受气呢!”
朱慈?被武大有的话弄的也有些发蒙,“大人何出此言?大人乃是福建一省之首脑,哪个敢给大人气受?”
武大有叹了口气朱慈?,半天才说,“想必王爷也有耳闻,江南向来是文人当道,而且比较排外,我不但是个武夫,说的好听有点出将入相的意思,说的不好听,就是小材大用,皇上把王得仁调到了西疆,担任西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总管,这个地方实在不好安排,才把我安排到这,要是探究根源,皇上还是为王爷打算呢!”
朱慈?一听武大有的话,隐隐猜到关系到他们几个兄弟继承皇位的事情,“大人可否明言?”朱慈?也想从外人口中听听关于这些事情的看法。
“王爷知道,当年四皇子曾经做过监国,背后的推动力就是江南的官员,主要就是浙江,福建以及江西等地的文官,这些人向来好讲乡梓之情。可以说是四皇子的坚定支持者,尤其是宸妃娘娘的娘家,庄家在江南士林,举足轻重,尽管皇上开设的国学院打破了这种陋习,但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说消除就能消除的。”武大有想了想措辞,“豫兴侯王得仁被调走,合适的接替者基本都是和四皇子方面有关联的人,皇上为了牵制这些人,只能把我调到这里来,我不但是武将出身,还不是江南人氏,这个官做的多辛苦,非王爷所能体会啊!”
武大有说的一点不假,弘光帝开设了军学院和国学院,确实加强了文武对皇权对朝廷的向心力,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弘光帝有所侧重,对军学院比较上心,毕竟当时需要的是能作战,能打赢的军队,而国学院方面则管理稍弱,久而久之,本来可以更好发挥作用的国学院,因为历史的原因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消除了党争等弊端,但却没消除官员之间以乡梓为念的旧有思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败。
福建一省的知县,表面上对武大有不错,毕竟是顶头上司,可背地里根本不把武大有当回事,除了弘光帝以及内阁和六部的命令能让这些县令上心外,武大有可以说玩不转他们,此次救灾不力,很大的因素就是平时官员之间不够协调,弄的政令不通。各自为政之下,怎么能很好的救治灾民赈济灾民呢!
朱慈?想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但却没想到会这么严重,他知道自己母亲没有娘家人,也就是没有外戚的帮助,以前他没觉得怎么样,因为弘光帝向来是打压着外戚的势力,连平鼎侯高狄都不敢太和慈炯亲近。可真正临到头上,朱慈?才发现,亲不亲一家人,有没有关系就是不一样啊!
bk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诸王夺嫡】第5章 煽风点火 诸王夺嫡第5章煽风点火
就在朱慈?和武大有谈话的时候,从卧室外面跑进来一个衙役,脸色如土,额头冒汗,“大人……不好了,南门外来了很多灾民,已经涌进城来砸抢粥场,看样子有五千人之多……!”
武大有和朱慈?都是一愣,武大有一咬牙,“马上拘捕领头之人,务必要镇压住,快去。”说罢看看朱慈?,“王爷,这恐怕才只是开始啊!来人,马上去请王正中,就说楚王到了。”
武大有对用兵自然有一套,虽然地方上都是一些扩编的捕快队伍和一些守备,但在他的遥控下,涌进福州的灾民很快得到了妥善安置,几个领头闹事的人也被关进大牢。
福建港务总督王正中是北直隶保定人,崇祯十年进士,但都在扬州以及江南等地任职,由一个小小的从七品县丞到现在的方面大员,从政方面的能力不容置疑。
王正中接受武大有的委托办理灾区事宜,等他接手才知道这是一个烫手山芋,忙活了近一个月,效果甚微,他也听说了有灾民入福州闹事,因此见到朱慈?和武大有后,先是一番告罪。
武大有嘴巴不让人,“王正中,本官身有伤病,把赈灾重任托付于你,你也不能如此待我呀!皇上怪罪下来,吃罪责的可是我。”
王正中看看朱慈?,面带苦笑,“王爷,武大人,不是本官不出力。而是事态比想象中的要困难地多,先不说受灾的人到底有多少,有三个方面让本官力不从心啊!第一,台风肆虐,把官仓席卷一空,剩下的因为雨水浸泡已经发霉了,各地的官仓基本如此;第二。因为水毁的道路比较严重,各地之间调拨救灾物资难上加难。就是朝廷拨付的粮食和钱款也无法在预定的时间内送达;第三,也是让本官最愤怒地,福建各县之间,几乎没有大局概念,人人都顾着眼前的那块,整个指挥调度系统形同虚设,你说。让本官怎么办啊?”
王正中说地句句是实,官仓和道路是自然灾害所损坏,人力无法挽回,现在能做的是尽人事,也就是说要调整好福建各地之间赈灾物资的协调工作,只有互相协作才能有效的赈济灾民。
朱慈?旁听者清,了解了眼前形势的严峻,他沉吟一声。“两位大人,各地调集的粮食无法在短时间内送到灾民手中,而每等一天,就会使灾民雪上加霜,不知两位大人有何良策,以解燃眉之急?”
武大有和王正中闻听朱慈?之言。袋都耷拉下来了,武大有是受尽了各地知县的气,在调度上根本无法使出全力,而王正中是外行领导内行,你让他管理港务,他懂,让他现在就挑起这个赈灾地担子,他一时之间也摸不出头绪来。
三人商量无果,朱慈?谢绝了武大有和王正中的挽留,执意回到原先留住的客栈。只是让两个人不要宣扬他到此的消息。
刘喜见王爷闷闷不乐。虽然不知道跟巡抚大人谈的怎么样,但也看得出出师不利。“爷,您别急,什么时候还没个天灾啊!这是老天爷打了喷嚏,谁也拦不住不是,救灾的事情不能急,急也没辙呀!”
朱慈?听了武大有和王正中的一番话,心中乱的很,首先想到地是赈灾一事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灾民还得苦一阵子,其后想到的是四弟朱慈烨,现在看来,有江南各地的协助,以及宸妃娘娘娘家的帮忙,老四那里的情况肯定比自己要好地多,看来这次是要被老四占去全彩了。
朱慈?觉得父皇的策略没有错,福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倒不是下面的官员欺瞒父皇,而是和武大有之间有那么若有若无的矛盾,一旦遭受了如此大的天灾,整个官制体系就被打乱了,各县之间只能顾着眼前一块,才弄的灾民不知从何处觅得口食,继而出现了灾民涌向福州等大城池的现象。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2)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3)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4)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5)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6)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7)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8)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9)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0)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1)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2)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3)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4)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5)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6)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7)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8)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9)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20)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21)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22)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23)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24)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25)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26)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27)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28)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29)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30)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31)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32)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33)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34)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35)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36)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37)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38)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39)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40)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41)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42)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43)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44)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45)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46)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47)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48)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49)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50)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51)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52)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53)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54)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55)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56)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57)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58)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59)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60)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61)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62)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63)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64)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65)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66)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67)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68)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69)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70)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71)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72)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73)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74)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75)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76)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77)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78)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79)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80)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81)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82)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83)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84)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85)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86)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87)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88)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89)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90)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91)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92)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93)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94)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95)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96)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97)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98)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99)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00)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01)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02)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03)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04)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05)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06)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07)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08)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09)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10)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11)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12)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13)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14)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15)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16)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17)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18)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19)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20)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21)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22)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23)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24)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1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