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短头发
“来人,把这个典票给公主殿下送过去……”李四看着杨廷麟,低声问道:“就真的不打算见见殿下了?”
“见与不见也没有什么用,还不如不见。”杨廷麟说道:“我估摸着你们大婚之后,殿下也不会吃苦……”
嫁给李四,自然是不会吃苦,可后面还有半句话杨廷麟没有说出来。吃苦是不会有的,可也不会享福。二人的婚姻跟就是政治联姻,就算成亲了,也是形同陌路,绝对谈不上什么美满。就算见了长平公主,还能说个什么?相对无言而已,索性不见了吧。
对于李四要对外扩张,杨廷麟还是很直接的理解成是李四个人欲望的膨胀,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赴死军的强悍。李四没有这么简单,单纯依靠武力就想进行超大规模的对外战争,根本就不可能长久,纵然是取胜也会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对外扩张和侵略是李四早就预定的目标,这么着急的把武力征服提上日程,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军事上有所倚仗,更紧要的是李四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这么干的资本。
李四的底气一是来自赴死军的战斗力和火器新军的组建,还有一点不怎么明显的则是来自赴死军的根子,大山深处的基地内部。
真正意义上的车床诞生了。
这个东西的重要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虽然短时间还无法实现工业上的变革,更无法把手工作坊提升到真正的工业层面上,可只要这个东西诞生了,真正意义的工业变革已经可以看到端倪了。
车床这物件儿早就有了,只不过当初仅仅是用来打磨的水床子,而且还是很原始的那种,就算是采用了水力推动,依旧不能说明什么,最多算是工具的改进而算不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变革。
出现一个水床子或者几个其他类似的玩意儿,这本身就算不了什么,许许多多的工匠凑在一起这么多年,迟早要带来技术上的改进。当所有工匠的简直智慧集合起来的时候,就是应该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了。
因为钢铁冶炼技术早已经攻克,随之而来的则是工具的改进。继打磨的水床子出现之后,钻凳、削刀凳、拉延床、铆旋床子等相续出现,并且迅速推广开来。
这些东西的名字五花八门,甚至还有很多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可它们的本质就是工业之母:车床。
制造工具的工具开始打量应用,虽然还很简陋,可也代表着纯手工时代的结束,所爆发出来的生产力难以想象。
缺乏顶尖的技术人才,可以用工匠的数量优势来弥补,失败几千几万次之后,就算仍然没有技术上的变革,也有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有真正的技术革新出现。缺乏高精尖的技术理论指导,这个就简单的多了,忠诚伯本人就是这样的天才,他所亲自修撰的《百工集》就是现成的理论指导。
提水机的诞生和应用让李四欣喜若狂。
这种简简单单的提水机就是一个密闭的铁筒子,用数层皮革做密闭料,加一个杠杆就能把水举起来三丈高低,取水方便的很,冶钢炼铁也能省下很多小工。这东西看似简单,其实所蕴含的技术含量真是不低,虽然还没有人能够理解“气压”原理,可这并不妨碍实用价值。
这东西不算什么了不起的物件儿,只要稍加点拨就能弄出来,但是这玩意儿的身后就是一足以改变世界的巨大阴影——蒸汽机。
有些原理和技术,这个简单的提水机和蒸汽机有很多的相通之处。气压一类玄之又玄的理论先不必说,金属密闭技术本身就已经足以让技术革新走的更远,让蒸汽机的实际应用成为一种可能。
蒸汽机这东西不新鲜,也不那个叫瓦特的洋鬼子发明的(是改进),别说大明朝,就是在南宋的时候,就有铜壶傀儡的小孩子玩具。当时也仅仅是局限于玩具而已,要想真正的运用到生产中还是千难万难,可提水机已经为蒸汽机的应用迈出了第一步……
说起提水机,还有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忠诚伯大人听说了这玩意儿之后,当时就颁下了赏赐,并且用那个工匠的名字来命名,这可是很了不起的荣耀,后世子孙一用这个玩意儿,就能想起发明之人,也只有鲁班那样的大工才有如此的殊荣,谁还能不想了?
可事情就出在这上头了。
和很多新式的发明一样,这新式的提水机也是集体的智慧,不是一个人弄出来的,用谁的名字不用谁的名字肯定要起争执。甚至还为这事情闹了生分,最后干脆谁都名字都不用了,直接以忠诚伯的名字命名。
如此一来,这种新式提水机就成了“李四机”。
事情是这么办理的,可到了实际的操作上,又有许多的不方便。譬如“把李四机压下去,使劲压。”“把李四机修一修,下头刮着梆哩”这样的话语每天都要说多少遍。
这些工匠们虽然不怎么相信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可这么说也不好听啊,就是退一万步讲,李四可是大伙儿的救星,就算没有当神一样供奉起来,这么整天“压”来“压”去的,也不是什么好的口彩,怎么听都别扭。
出于为尊者讳的原因,用李四的名字命名提水机的事情实行了没有几天,也就作罢。干脆把最简单最直接的称呼拿了出来:长脖子机。
这种新式的提水机器,细细长长,以长脖子机相称,简单明了,既没有这样那样的纷争也没有杂七杂八的忌讳,反而很快就施行开了。
高高的炉窑上,几个提水机互相接力,轻而易举就把大量冷却水送了上去,站在顶层的照窑师傅远远的看到一个穿青衫子的身影,笑呵呵的喊了一声:“娥子,你咋还乱跑哩?嫁妆置办的怎样了?”
大帅成亲,这本身就是天大的喜庆事情,尤其这新娘子还是和大伙儿朝夕相处的娥子,这让大家都感觉脸上有一种莫名的光彩。
不管怎么说,娥子和大伙儿也在一起好几年了,怎么说大家也算是娥子的娘家人,如今大帅要和娥子成亲,大伙儿也高兴不是?
娥子这丫头是穷苦出身,不是那种没有见过风浪的千金大小姐。身板也硬朗,成天都做这做那的,和大家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嘴巴又甜,也晓得事理,大叔大婶的喊着。
扛着半筐子青桃,还有点毛杏什么的时鲜果子,娥子笑嘻嘻的说道:“刚才山上摘下来的,还没有洗过,就这么吃吧。”
几个小工把桃杏抛上炉窑,给众人分食,自己也取了几个,用衣袖擦了擦,啃的“咯吱”有声。一边儿吃一边儿说道:“我说娥子,还缺啥嫁妆不?要是还有欠缺就赶紧着去置办……”
成亲的消息早就传的沸沸扬扬,从心里来说,娥子也喜欢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喜事,这些日子里,同样的问题每天都有无数的人问无数遍,也有些姐妹们开玩笑的。
对于这种事情,娥子也不做娇羞之状,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千金大小姐,大家又熟的不能再熟,扭扭捏捏的做什么:“嘿嘿,几位大叔吃了俺的果子也不能白吃,我那个置衣裳的柜子土气的很,我想包几个铜角,再铆一铆,几位大叔落了工之后,帮我弄整齐了哦……”
“小事一桩,别说是几个铜角子,你就要一个全钢的柜子,我们也能给打出来,要不要全钢的……哈哈……”
娥子一笑:“全钢的?我还嫌忒重哩,要是全金子打造的,只要大家敢给,我就敢要……”
在人们的哄笑声中,一上了年纪的工匠笑道:“全金的算个什么,咱们大帅富有四海,娥子就是想要天上的月亮,大帅也能给你摘下来……”
“可不是怎的,那个什么什么公主够威风了吧,大帅心里念叨的还是咱们娥子……”
长平公主和四叔成亲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这个娥子早就知道了,四叔那边也早就送过来了消息,说是大婚的时候连公主的婚事也一起办了。
这让娥子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帝王之子(女)又怎么了?四叔是要和我娥子成亲的,至于公主么,只是捎带一下而已。
一个年轻的小工笑嘻嘻的起哄:“娥子姐姐,以后可不能四叔四叔的叫了,成了亲,就得叫……叫那啥……得叫相公的呦……”
娥子到底是面嫩,抓起一枚青杏劈手就丢了过去:“关你什么事儿了?嘿嘿……”
众人的哄笑之中,娥子羞的满面通红,转身飞跑了出去。
每到一处,就有许多贺喜的声音,还有许多善意的玩笑,甚至很多以前的好姐妹一点儿也掩饰眼神中的嫉妒。和大帅这样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成亲,娥子这样的丫头不知道积了几辈子的德哩。
虽然很多话儿都让这不知道什么大道理的小丫头脸红心跳,可越是这样,越愿意往人多的地方去,唯恐有人不知道要成亲的消息一样。
巨大的幸福让这个小丫头有点迷糊了,四叔是何等盖世的英雄早就不必多说,能和娥子成亲,而且是如此隆重的明媒正娶,确实能让娥子这样的小女孩子晕晕乎乎。
虽然娥子从来也不怀疑四叔会兑现那个三年之约,当幸福来临的时候,依旧是不能自持,通身的骨头都减了几两,走路都是轻飘飘的,很多时候都分不清楚是不是在做梦。
虽然还要做下草芝籽等工作,可这时候的娥子哪里还有干活儿的心思?每天都是迷迷糊糊,做事也颠三倒四,有好几次都把脑门子撞在门上,还傻乎乎的直笑。
一进家门,居然鬼使神差的喊了一句“四叔”,登时就让那些在路家帮助娥子做嫁衣裳的女人笑了个前仰后合。
路大嫂笑也不是骂也不是,只好尴尬的说道:“我怎么说来着?女大就不中留了……”
在一片微笑之中,路大嫂说道:“你哥那边来信儿了,说你的婚事在下个月十六……”
按照当时的风俗,成亲的吉庆日子就算确定了下来,娘家这边儿也得装作不知道,等着对方很正式的把消息送过来。而且还有娘家的一个重要人物来传达这个消息,老路去了之后,路涧就是最重要的人物,这事情通过他的嘴巴传达,也符合当时的礼数。
确定了婚期,路涧又派人送来了准确的消息,婚事就已经是再无任何更改,就差拜堂成亲的一个仪式而已。
“我哥的信哩?拿出来给我瞅瞅呗……”娥子再怎么掩饰也遮盖不住心里的欢喜之情。
路大嫂笑骂道:“你个死妮子,又不识字,看的哪门子书信?”
“那我也要看看。”
鼓捣出路涧的书信,翻过来覆过去瞅了半天,也不知道信上说的是个什么意思。
路家人都不识字儿,这几年路涧还好一点儿,多少认识几个字,可也远远到不了读书写信的地步。一看这书信上整整齐齐的蝇头小楷,就知道是路涧找人代笔的。
好在这些做针线的女人里头,有几个是当年大户人家出来的,看看书信也没有问题,虽然路大嫂早就知道了书信的内容,娥子还是画蛇添足的央人帮忙看信。
“这信里头哇,说的是下个月十六是大大的吉日,大帅那边也在准备呢。”看信的妇人笑呵呵的说道:“还有呢,你哥说了,大帅那么什么也不缺少,就不必带着笨重的家什过去了……”
“还有没有?我哥还说啥了?”
“你哥哥还说了,他现在还在陕西呢,你成亲的时候就不去了,他要打仗,要打一个大大的胜仗作为你和大帅的贺礼……”
“还有啥话?”
“没有了?”
“怎么会没有呢?”娥子着急的说道:“你瞅瞅这信这么多字儿呢,肯定下边还有话是要对我说的呢。”
“哈哈,下边是有些字儿,不过那是说给你嫂子的,人家夫妻的体己话儿,你就不必知道了。”
路大嫂说道:“你哥哥做的是大事情,这些儿儿女女的小事哪里顾得上来?”
“是呀,是呀,”那些妇人异口同声:“涧儿也是有大出息的,现在手握重兵,要是放在以前,不是大元帅也是大将军了,如今远征在即,自然是要有许多军务的……”
“涧儿呀,就是混账小子,哪里有什么出息了?”路大嫂的话是这么说,可话里话外的自豪也是满满盈盈:“就算有一星半点儿的本事,也是他四叔指挥有方。李兄弟指到哪里涧儿就打到哪里,绝对不会有错的。说什么大元帅大将军,都是他四叔的栽培。我也给李兄弟带了口信儿,让我那李家大兄弟使劲儿的摔打涧儿,要不然就成不了才,他要是不听话,就拿大棒子打断他的腿……”
路涧身上还有军法约束着,再怎么说也轮不到拿大棒子打腿的地步,可小老百姓就是这么个理解的方式。
路家以前就是连衣食都窘迫的贫寒之门,如今可是荣耀的了不得,红的透光,大山也挡不住。
大帅是什么样的威风是什么样的煞气,跺跺脚泰山都得崩的人物。老路在的时候,是少有几个能够在大帅面前说上话儿的。如今老路不在了,可还有路涧在。现在的路涧也了不得,方面指挥的身份,手握重兵,据说能当大帅一半儿的家。听很多人说,赴死军要打外边那些蛮夷小国了,这要是开了打,路涧是拔国陷都的传奇英雄了。
如今的娥子又要和大帅成亲了,更加的了不起。娥子和大帅是共患难的交情,就算不看老路的面子,大帅肯定也是最疼娥子的。至于那个什么什么公主,大家早就知道是怎么个情况,身份在高贵还有什么用?大帅这个人,最是念旧了呢。
成亲之后,娥子要是再生个儿子,可就真是了不起了,大帅的位置肯定要传给儿子的。
里头有大帅的关照,外面有路涧这样的虎将照应,大帅百年之后,这天下还不是娥子的儿子的?现在虽然还不是皇帝,可到时候谁还说的准?
“娥子你也别怕,那个什么是公主不得大帅的喜欢,你就别搭理她,”几个有点见识的妇人小声说道:“我们再教你几个固宠的法子,到时候,大帅就离不开你了……”
“我……”娥子脸色羞的通红,小声问道:“是什么法子?”
甲申天变 第220章 苦难尽头是苦难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甲申天变 !
第220章 苦难尽头是苦难
大帅成亲这种事情。不是说娥子过去拜天地就算完,要是这么简单的话,全天下的人都得笑破了肚皮。再怎么说一切从简,李四这样的身份在那里摆着,这大婚之事也不可能简了。
别的先不去说,就是送亲这一项,也绝对不是娥子坐了车马到北都这么简简单单的事情。大帅那边派过来迎亲的队伍,还有送亲的队伍要有多少人,要用什么属相的,男女成员的数量都有严格的说法。用什么样的仪仗,沿途的地方官员迎来送往采用什么样的规格,这些琐碎繁杂的事情都有定制,虽然能把人麻烦个半死,却也容易,只要老老实实按照规矩去做,就不会有什么大错。
譬如说“段家集”这样的村镇,因为段家和断家是谐音,忒不吉利。不仅不能经过,还要远远的绕过去。再比如说鸣凤堡这样的地名,一听就是个好去处,宁可绕点儿远路。也要在这个地方歇歇脚……
出了淮西进入河南之后,迎亲的队伍加上送亲的,呜洋呜洋好几百口子,这些还都是有用的人手,根本就没有把地方上迎送的人员计算在其中。
说是长途跋涉,其实比行军打仗要容易的多,最起码不必携带多少多少的物资给养,也不必顾虑有什么敌袭和危险,只要按照预定的里程往前走就行了。
可地方上还要迎送,还要摆一摆倚仗。尤其是那些地方官员,十有七八是赴死军出身,大帅大喜了,怎么着也得意思一下吧,如此一来,愈发走不快了。
在私下里,娥子也时常的念叨:“这也走的忒慢了,要照这么个走法,再有一个月也到不了京城,岂不是要耽误了吉期?
旁边的女人们急忙解释:“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一天走多少里,早就有了定数,现在是走的慢,可以后就快了。主要还是时间充裕嘛。等过了黄河,耽误的也就少了……”
队伍里头多是穿军装的,这些赴死军的战士不能不赶路,真要是到了时候,就这样的队伍,一天一夜跑出去一百四五十里都不算个什么。可这迎亲不是打仗,不能那么风风火火的乱撞,一切都得按照规矩来。要是有好的歇脚地点,一天就是三四十里的慢慢磨蹭,要是路程稍微赶不对了,稍微加点儿劲儿,也能走出去七八十里。反正是车多马足,又多是当年老路手下的马步营老兵,也算是娥子的“嫡系”部队了。
到了归德的时候儿,老知府马相文郊迎十里,带着一杆子地方官员把娥子安置妥当,鞍前马后的着实忙碌了不少。
马老头原本就是刀把村的客家住户,每年都办个冬学什么的,和娥子熟的不行,也算是老乡亲了。现在身份不一样了,马老头子都不敢和娥子见面儿,隔着车帘子就磕头……
娥子哪里知道什么规矩,就算是知道也不会把这些繁文缛节放在眼里,跳下车就把马老头子搀扶起来。可把马老知府唬的不轻:“这可使不得,大爷这个称呼以后可不要再用了,下官可担不起的,这要是放在以前,娥……您还是我的主母大人哩……”
马老头子这种人绝对算不上是什么学究,他的水平也就是给刀把村附近的孩子们开开蒙而已。水平有限的很。因为忠诚可靠,就被李四临时任命了,本想着以后再把马老头子撤换下来。可这老头子做了知府大人之后,虽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却也是兢兢业业,把地方治理的四平八稳,这也就足够了,所以一直留任,看这架势,很可能还要继续留任下去。或许是看野史杂记太多的缘故,在不知应该如何称呼娥子的时候,连主母这样的字眼都出来了。
马老头子水平很浅,蛾子则是没有一点而水平,再说几句的话,指不定说出什么不中礼的话来呢。这要是闹了什么笑话儿,可就真的贻笑大方了。
这中原大地名义上还是大明朝的,可赴死军却是李四的私家军,蛾子很快就是赴死军的主母了,这种事情的录到地方志书里头去……
马相文的绝对不仅仅的迎送蛾子这么简单,还有更加要紧的事情。
把蛾子及其相随的人员安置好了,天色早就漆黑如墨,老头子忙的满头大汗,焦躁的问下边的那些差役:“那个事情怎么样了?人到了没有?”
“路上走的慢,还没有到,不过也快了,天亮之前肯定能到……”
马老头子一听就急眼了,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来的人怎么还没有到?这可是大帅密令的事情,半点而也不敢耽搁了:“备车,随我再去催……”
黑夜之中,轮声碌碌,马老大人也顾不得奔波之苦。带着几个人就出城往北而去。
次日,送亲的队伍早早启程,马老大人出城相送……
这些日子以来,京中喜庆的气氛愈发浓烈。大帅要大婚了嘛,如今四海大定生民安乐,自然是要好好的热闹一番。
沿街的五彩牌楼还在扎制,各处的喜旗子已经挑起来了,很多比较显眼的去处也都重新粉刷了,就是犄角旮旯里那些不知道积攒了多少年月的杂物也正在清理。虽然大婚的日期还有些日子,可京城里头的女人们早早就把大红的喜字给弄好了,张贴的到处都是,好像这就是全城人的集体婚礼一般。也就是这几天的工夫,陈旧的京城竟然焕然一新了……
以李四现在的身份,他要是成亲的话,基本上也可以算是国之大喜了。就算是再说什么一切从简,也不可能真正的简单了。这种大喜的事情,要是不闹处动静来就悄没声息的办了,丢人掉脸面的可不光是忠诚伯一个人。
听说很多人撺掇着大帅,要弄什么大赦天下的勾当呢。
这些年里头,各处都是动荡不安,作奸犯科的事情也多的出奇,就是那些个泼皮无赖之流也有很多被时势“造就”成了囚徒,赴死军一来就被抓捕到监牢大狱之中。
赴死军这边的刑法苛刻,只要进去了就没个好儿。有了大赦的风闻,很多有关的人家都开始托人情走关系的打听,想知道这事情到底有没有个准儿信儿。还真别说,时间不长,就有了确实的消息。
大帅同意了要大赦的事情,只不过这些奸猾的囚徒罪人要到军前效力,三年之后才有自由之身。这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要是在大狱里头,肯定是个死路。现如今趁着大帅的喜庆之机,好歹是能出来了。虽然是要到军前效力,可赴死军打仗那就不叫打仗,根本就是直接去立功的嘛。要是运气好的话,跟着赴死军三年或许还有能混个好出身奔个好前程,就是运气不好。只当是做了三年白工也就是了……
在这种大喜的时候,就算是忠诚伯不想办的太过奢华,下边的人们还不愿意呢。
那些个当官儿的,那些个富裕了的,哪个不是沾大帅的光?或者干脆就是赴死军出身。如今大家都发达了,日子也好过了,在这种大喜大庆的节骨眼儿上,怎么也不能寒酸了不是?
很多穷怕了的人家,就是有了钱也不敢露富。可如今不一样了。平日怀揣元宝啃窝窝头的家伙们,也报效了不少的银钱呢,街上的五彩牌楼,各处的喜旗红贴,都是出自民间,这些个东西花不了多少,可也是大家的一点儿心意嘛。
赴死军大征在即,大家发财的机会也就在眼前了。
大帅打仗,大家跟着发财。别的不说,就说眼吧前儿征战两辽吧。盛京还没有打下来呢,富了多少人都数不过来了,多少商号趁着打仗的机会大发横财,多少浪荡街头的人有了赚钱的门路……
所以说呀,这仗还是得打,而且要大打特打。反正大帅的队伍不可能败,就这么一直打下去才好呢。军人喜欢立功的机会,百姓喜欢赚钱的路子,如此一来,打仗已经不再是兵连祸结的惨事,反而是很多人都期望的好事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