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酒徒
“小竹”,武安国微微叹了口气,这孩子好奇心还挺强。“小竹是另一个世界的女子,师父已经没见到她很久了,也不知她现在怎么样”。
“是你说的海的另一边吗,她为什么不和你一起回大明”。
武安国长出了一口气,为什么,很多事情,谁能说出原因呢。他拍拍张正心的头,说道:“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没有理由的”。
“那,她会回来吗?”
“回来”?武安国摇摇头,来路在哪里呢,小竹,不知哪个有福气的人在那边伴你。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回去。也许,这份感情也如自己的人生般,应该有一个新的开始,武安国心中慢慢出现一个含嗔带怒的面孔。叹了口气,他低低的问:“正心,你看师父老吗”?
张正心嘿嘿的笑了:“师父,您一点儿也不老,我娘说过,男人大一点儿会疼人”!
这孩子鬼精鬼精的,武安国拍了拍张正心的头,笑了。作为二十一世纪来客,他也不掩饰自己对刘凌的好感,但这个大明好像不流行写情书、约会之类的手段,刘凌不露脸,不能私闯女子营帐的军规又是自己定的。托人做媒吧,又不知对方意下如何,还真难弄。“溯逥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武安国读的为数不多的文言书中,这两句偷偷的溜了出来,溜进他的脑海。
“这回,估计能把妹妹嫁出去了,不知父亲知道后会怎样奖赏我”,徐增寿在自己大帐里暗自得意,如释重负。
随着伤口一天天长好,朱棣每天来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有时恨不得把会议搬到武安国的病榻前。震北军分工细致的好处在武安国养伤期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众人各司其职,大部份工作没有武安国一样井井有条。“一个好的制度胜过十个圣贤”,朱棣现在深深体会到武安国当初不厌其烦的和众人讨论制度得失并几次修改的苦心。“圣人这东西,或许有之,但几百年不出一个,每件事由圣人来决策,可能做效率高些,但是一旦哪天圣人出了错,足以把以前的收获全部赔掉,所以殿下就不必学那些古圣先贤了,遇到难做决断的事,分析一下前因后果,让大家公推一个最可行和最可靠的办法就好。这样殿下也不用那么累”。想着这些话,朱棣心中对武安国十分感激,虽然这些概念听起来不太合乎自己以前所学,但照着做会减少很多麻烦,并且收益几乎立竿见影。所以让武安国闲着,朱棣觉得实在是对不起自己,“能从武兄肚子里掏多少东西就掏多少,说不定这个宝贝过几天就被父皇和太子哥哥抢去,自己是毕竟只是个王爷,没有权利留人”。
燕王朱棣经北平的铜臭熏陶,商业头脑不止于此。在武安国养伤期间,他组织众人商议治理新打下的领地办法时,居然通过了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本来这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历朝历代都有人试过,问题是有土地多的人家不愿意多交税,土地少的人家在官府没发言权,具体土地多少,官员们也弄不清楚,所以不试则已,每试必败,并且导致变乱。辽东则不然,刚打下的地方,土地都是通过朱棣之手卖出去的,本来就留有地契的底子。辽东的土著,没逃走的,被强制到官府登记自己的土地,官府巴不得他们隐瞒不报,不报的田产全部算无主之田,可以再卖给关内百姓,以实军饷。按出兵前的约定,关外土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但买卖时必须到官府登记,由官府监督不得低于当地土地的一般价格。
“北地地广人稀,若按中原办法按人头收税,则官府无以自给,故施摊丁入亩之政”。在给朱元璋的信上,朱棣如此解释。但是关于土地兼并,他仍然有一些担心,大明立国以来,吸取前朝教训,打击豪强,抑制土地兼并,以防百姓失去土地后发生叛乱。朱棣从小,就被父亲及几个老师灌输这种思想,现在虽然在关外行一时之计,但对其后果也心存顾虑。当他拿这个问题向武安国请教时,武安国想都不想就告诉他,如果开矿、办工厂和商铺比当地主赚钱的话,就不会有人在去打农田的主意。常人都是利益驱动的,没好处的事鲜有人干。
利益驱动理论朱棣是深有体会的,北平等地的商队不顾战争风险,紧紧跟在军队后面,没等地方治安稳定,就风风火火的做起生意来。如果不是利润可观,谁会冒这个险。蒙古人治理辽东百余年,从中原迁徙来的百姓都没近一个月多。经过深思熟虑,朱棣下令新攻占的城市把高丽人逃走后无主的房屋低价卖给了当地百姓,但是,前提是他们必须是汉人,假的也算。卖屋所得被用来平整街道,兴建怀柔义学一样的公共花园。
“管你以前是女真、契丹还是蒙古人,做大明百姓嘛,自然有做大明百姓的好处,我就把好处放在你眼前”。望着府外热火朝天的施工百姓,朱棣得意的想。
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人才缺乏,朱棣恨不得让北平书院的学生全部提前结束学业。辽东虽地处偏僻,但民间“贤达”一划拉也一大把,问题是“贤达”们书没少念,就是没几个识数的,加之朱棣觉得他们给高丽人跑腿,枉读了圣贤书,打心眼里厌烦,所以新打下来的地方官吏稀缺。
“不行,成熟一些的学生被海关挑得没剩几个了,地方上的各行业还要留一些,否则我们等于杀鸡取卵,况且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官。那些去年才入学的,还没学到什么东西,我们不能拔苗助长”。听到朱棣想大批抽调未毕业的学生,武安国当即否决。“不如采取这样的办法,前几年我朝科举曾经积累了一批士子,先补充过来。我们再重金聘用老师,在辽阳办一个同样的学校,教他们基本的数学功夫”。
朱棣苦笑了一下,低声道:“武兄有所不知,因为一些举子勾结考官作弊,本朝这考试时断时续,没积累几个像样的,并且其中读死书者居多。这关外之地,武将们是职责所在,不得不来,文官们自古把这里当做发配的地方,以为来了就会死。胆小的恐怕没到地方就自杀的都有,谁愿意来做官啊!”
“还有这种鸟事”,这回该武安国吃惊了,为了不到边塞来当官而自杀,这可是大大的奇闻。这倒解释了自唐以来,辽东这块富庶之地为何一直未能融入中原。底层百姓来了,传播不了太多中原文化,而文化的代言人,又不愿意来此地冒险,久之,这里就成了少数民族的乐土。“不行,我们就是骗也得骗点读书人过来,虽然他们迂腐了点,但毕竟还能传播点汉字”,武安国对朱棣叮嘱,又有些像自言自语。
“难,父皇为什么这么顺利就恩准了李陵的卖地之策,就是看中了此策可以让中原百姓自愿迁往关外,那些读书人,都是觉得离京城越近越光荣的家伙,让他们到外地做个官,他们就觉得深受委屈,来这里,除非派人去锁了。就是北平经这几年的变革,才有些不一心想面圣的”。朱棣摇头,对当朝的一些学者,他心里本来就有些看不起,在北平待了年余,目睹了北平的变化,更加深了他的坏印象。这些读圣贤书的人嘴上说是胸怀天下,实际上心胸狭窄得除了自己的利益,根本容不下其他东西,所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当官,当更大的官。至于能否做些实事,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像武安国在北平所做这些工作,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想到,更不要说做出来。他们口中,总是圣人如何,圣人之世如何,问题是圣人之世如何,谁也没见到过,还不是随他乱讲。至于圣人,朱棣有时不明白为什么连郭璞这样的贤吏为什么也遇事都把圣人搬出来,虽然他所解释的圣人和别人的不太一样。这圣人在世时,整天到处逃窜,战国七雄,没听说哪个是听圣人之言而强大的。倒是徐国,执行圣人之策不遗余力,结果几年就亡了国。为什么人们对这些都视而不见呢?这些话他不愿意说出来,作为王子,他得小心行事,不能落人口实。但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他对违反圣人之道的事情就睁一眼,必一眼,还多有纵容的成分。这也是他愿意和武安国商量事情的原因之一,这个武安国好像没读过什么书,《论语》、《孟子》,大义微言从来没从他嘴里出来过。
其实选拔人才不必拘泥在读书人中,有军功的士兵、夜校里的工人、跑买卖的商户,还有各行各业的能人,都可以考虑,大不了我们多花点儿时间培训。但不能让做官的好处太多,否则人人都以做官为第一目标,各行业就失去发展的前途了。”武安国想起自己的时代官员的面目,心有所感。“那詹氏兄弟非常有才干,可惜不愿做官。古来做的大工程,动地气者,皆不得善终,这兄弟居然敢接下北平倒、到辽阳的弛道,的确是有些魄力。不过这样的人材,在民间可能比做官对国家更有助益。”
“武兄这次和郭兄一样,被这两个‘奸商’蒙蔽了!”朱隶得意的说:“你们都觉得做这么大地事。困难重重。却忘了考虑关外不同于中原。这辽东到北平,几千里几乎没有人烟,根本不会牵扯什么和占百姓土地或拆百姓房屋的事,相对来说反而比关内更容易些。如果这条路是从北平到潼关的,你看他会不会接得这么积极?!没有一官半职,怎么对付沿途百姓!”没有个大官帽子,百姓会理你这个茬。辽东好就好在地广人稀上,所以有一些事可以让商人们来做,如果是中原,干这么大地事哪儿那么容易。弄不好都会引起民变,隋炀帝修运河的前车之鉴在那明摆着。”朱隶不太赞同武安国的意见,但是很认可在士兵中选拔官吏这个建议,经过晚间例会的讨论,这个建议被作为政令执行了下去。
受伤后不可再参加战斗的下级军官被安排到各地负责地方治安,这次解救出来的战俘愿意回家的发放银两安排他们回家,不愿回家的挑选孔武有力者补充入震北军,其余的编入了地方部队,他们战斗力不强,但熟悉当地情况。对付个把鸡鸣狗盗之徒还绰绰有余。安东那边战事顺利,给震北军留下了充分时间去修整、补充。
洪武十三年二月,信国公汤和跨海东征,率陆战队出金州,克复州,一路向北,所向披靡。靖海侯曹振奉太子之命,率方明谦、邵云飞、左天鹏、徐还山等一干水上名将出天津,过渤海,困安东。待汤和至,水陆合围。三月,高面水师仓促来救,双方激战于海。曹振排下青龙阵(t字阵),使三艘月级巨舰为龙首,星级舰十四艘从之,突入高丽水师阵中。
时高丽水师舰船火炮射程仅五百步,明军火炮射程四千余(步和米的换算我不太懂,大家勿怪,据史书记载,明朝援助朝鲜时,战舰火炮射程为3000步。),大明战舰往来盘旋,万炮齐发,中者皆碎。高丽遣水鬼,欲凿明船,俱被大明火枪手射杀。放火船,未至大明船前,巳被击碎。一整日,高丽战船被毁百许。
及夜,高丽水师趁黑撤离。曹振不肯放,遣舰队分路追赶。高丽船慢,天明,被邵云飞所部拦截,不得巳,再战。云飞船少,被围,大明士兵多为车弩所伤,士气少沮。车弩射程远,弩头有剧毒,高丽船多带之。邵云飞操炮于舰头,一毒弩透臂而过,满船皆惊,云飞持刀断臂,复单臂操舰首炮,击毁敌船。士卒感其勇,呼喝杀敌,一军皆震。正午,大明诸部战舰皆至,各组一字阵,分路杀入,高丽水师溃,碎舵浮于海。
是役,高丽战船二百余艘,仅二十三艘请降而得保全,余者皆覆。三万士卒葬身鱼腹,高丽自此无水师。大明舰船仅四艘因炮弹炸膛而重伤,被拉回天津修理。其余战船轻伤,轻微修理即可再战。曹振海战得手,复困安东,以舰炮轰城,未几,城破。陆战队一跃而入,高丽城守*死,士卒或死或降。
汤和曰:“兵贵神速。”留陆战队士卒百人助曹振守安东,大队人马衔枚急进,一日夺四寨,及至盖州城下,高丽人尚不觉。守军仓促应战,大败,盖州一鼓而下。
四月,震北军克宁昌,咸平。常茂与徐增寿伐开元(今吉林双辽),问金山诸部助高丽之罪,金山众不敢战,弃开元。武安国谏燕王取海港以运军资,朱隶遂遣李陵东向夺永明城(海参崴)。
陵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平素不多言,言必有物。燕王素敬之,赞其有古人之风。每战后,诸将多争功,陵独不言勇,树下纳凉,自得其乐。武侯戏称其为大树将军,自黑水河一战后,视其为臂膀。凡长途奔袭之事,必委之。盖以其谨慎,纵不克,亦可全师还故。
陵受命,率五千士卒,过瓦水,破擒披甲人(长白山蛮族)汪秃,复纵之,如是者三,汪秃心悦诚服,终生奉大明号令。陵得野人助,间道袭故南京万户府,破之,安抚百姓,秋毫无犯。女直诸部闻之,遣勇士助战,陵力却,只留使犬部勇士三人为向导。女直诸部叹服,赞曰:“阿勒锦”,十年后,诸部念陵之德,于水草丰美之地铸“阿勒锦”城(哈尔滨,满语即为阿勒锦)。陵得使犬部勇士之助,六月翻越大雪山(长白山),七月,至永明城下,城守蒙古俺答复素不服高丽,闻明军沿路所为,开城以降。自此,关外巨木得以水路入中原。
当武安国终于可以再次跨上战马,在张正心的协助下明目张胆地向刘凌讨教武艺时,辽东各地基本上都已平定了,震北军经三个月的修整,精神饱满地踏上了东征地路程,安东,辽东和高丽的交界,水师正在等着他们。跨过那条江,就要踏上高丽的土弛,高丽王在全国征集了近二十万大军,和水师隔江而望。
洪武十三年五月初,辽阳诸郡皆平,燕王分震北军新归之众守之。五月中,以陈世泰为使,苏策宇为护卫,北上召集女直诸部中秋辽阳会盟。诸部接令,莫敢不从。六月末,奉太之命,出辽阳,行猎于高丽。
酒徒注:出差中,不及细改。疏忽之处请见谅。有问题请给我留言。另外,手打酒徒vip部分四处张贴的读者,请注意身体,打字很辛苦。
《明》 第三章 乱(中)
乱
高丽闻失辽东,举国皆惊。宿将崔浩苦心经营八载,到头来终难免身死师丧,一干文武,岂敢言战,纷纷上本主和。奈何崔氏乃高丽望族,与权相李仁人之族累世通好。仁人藉欲为崔浩复仇,命都军崔莹、李成桂起倾国之兵,来争辽东。高丽王禺乃仁人所立,政令皆出自李、崔二氏。朝堂之上,凡二氏之言,禺止点头唯唯矣。
三月安东海战,高丽水师尽丧。成桂无力西渡,屯兵二十万于鸭绿江侧。太子朱标见己方士兵太少,命曹振率水师封锁江面,以防高丽派兵偷袭。一面派人急调震北军增援安东。
鸭绿江,古称马訾水,春来江水一片碧绿如鸭头,因此自李唐来,称鸭绿江。江水源于长白山万古寒冰,奔流千里,劈山裂石,于安东入海。
洪武十三年七月,安东港万船云集,尽管鸭绿江对岸高丽人的军旗清晰可见,商人们还是把粮草补给大张旗鼓的运到了前线。自从海战灭了高丽水师,从东海到渤海,沿途数千里,一路平安。后方,刘秉明采用沈斌的建议,把物资皆委托给商人海运,商人到安东交割过后,可得徐记票号的银票为酬劳。这样一来,路上损耗大大降低。水师给的运费公道,加上在安东可以低价买到将士们分得的战利品,顺便帮士兵带信回家,一来一往,商人获利颇丰。辽东渐安,当地人的皮货、药材也纷纷前往安东贩卖,因此,每天往来海上的大小商船数以百计。
大明水师船坚炮利,每日巡逻于鸭绿江上,鸭绿江虽长,但上游为崇山峻岭,偷过少许人马可以,大军根本无处可渡,下游又被大明战舰封堵,李成桂空率二十万大军,只能望江兴叹。
五月,成桂重金聘请了五百倭人,趁夜潜入江中,欲到对岸纵火烧船,没等接近水寨,便被发现,一排排火枪打下,五百倭人全做了江中鱼虾的点心,连回去报信的都没剩下。靖海侯曹振杀得兴起,第二天,带十余艘战舰炮轰对岸高丽大营,打死士兵无数。成桂见识了明军火炮厉害,后退十里。此后,高丽人再不敢来攻,却也不肯讲和,每日在自己这一侧深挖壕沟以避火炮,把万顷良田挖得如蜘蛛网般。燕王引震北军至,见此,知不可强攻,下令入城修整,和诸将苦思破敌之策。一时间,两岸相安无事。
“这李成桂到是个天才”,武安国站在虎耳山上用望远镜看向对岸,心中暗自佩服,也只有这种办法,可以抵消火器的优势。对面壕沟纵横交错,高丽士兵如地鼠般在壕沟中来回移动,每隔一段距离,或壕沟的交叉处,都有略微高出地面一点儿的石头堡垒,圆滚滚的像个乌龟壳般罩在那里。乌龟壳外可看到一个个箭孔,想必里面安置着床弩之类的远程武器。
“他这样子,哪是来争辽东,分明是个死守的办法,和我们在这穷耗,我们没半年时间,根本越不过这道屏障”。朱棣在旁边接茬道。虎耳山是江畔制高点,秦长城的起点就在此,曹振在这里修了座要塞,炮口可以直接封锁住江面。
“我看半年未必能拿下来,我军所凭借的火力优势,这样几乎全被抵消了”,展望前景,一向乐观的徐增寿不再乐观,“我们开炮,高丽人就钻进老鼠洞中,等我们的士兵上去,他们再钻出来,只要不露头,我们的火铳也拿他们没办法,只能靠近身肉搏。我们盔甲虽然结实,但人数上差了太多。况且那些乌龟壳中的弩箭,也会给我们造成很大杀伤”
“关键是骑兵也冲不上去,那些壕沟把马给挡住了,路上耽搁的时间越多,我们的伤亡就越大。这姓李的小子够精的,除非我们用炮弹把地面梨过一遍来,否则就很难破他这老鼠乌龟阵”。常茂在一旁生气的说,言谈中充满对高丽诸将的轻视。
“我们哪有那么多炮弹,我看目前的最好办法是多准备战车和手雷,士兵们推着战车前进,对方的弩箭穿不过战车,等到了近前,把手雷投到地堡中,炸毁地堡,这样逐个争夺。有很大胜算”。王浩在一边建议。
“还是有问题,这样顶多破掉第一道战壕,那么宽的沟,战车也不好过去,后边的战壕,战车就派不上用场了,只能让我们的士兵也进战壕,顺着壕沟向前杀,恐怕李成桂在壕沟里面也没少下了心思,我们的进了壕沟,未必讨得了好。”老将汤和这几天陪在朱棣旁边,渐渐习惯了震北军这种互相提醒的讨论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有点儿尊卑不分,决策缓慢,但好处还是很明显的,至少作战计划的漏洞容易提前被发现,不会等到了战场上后悔。震北军那些作战参谋们仓卒做成的沙盘也让老将军大开眼界,这东西也见曹振也做过,但毕竟没人家做得地道,这些参谋各司其职,提供战场上各种资料,省了主帅好大的力气。
“战场上得不到的,用其他方式未必得不到,我们已经到手的辽东,看情形高丽未必敢再拿回去,现在他们只是迫于崔氏家族想给崔浩报仇的压力才出兵。李成桂列这个阵势,摆明了不想进攻。只是现在没法逼他们议和,否则派朱二先生出马,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估计说服高丽再次称臣不成问题”。独臂将军邵云飞考虑了半天,上前进言。夏天一到,火器的劣势就明显起来,充足的雨水让火yao渐渐发潮,用油布包着的子弹和炮弹还好说,步兵用的手雷受影响最大,手雷需要用火点燃外边的捻子才能扔出去,天一下雨,火折子就没法打火了。如果两军打到一半时下起雨来,那冲上去的弟兄肯定要吃大亏。所以能不战而胜,是最合算的。
这个建议非常独特,令众人耳目一新,话题开始向逼高丽议和上转。曹振想了想,说:“可不战而曲人之兵,当然是好,不过不把高丽人打痛一点儿,说不定哪天他们又要生出事端来,况且我们下一步要找倭人算帐,高丽人的港口如果能利用起来,我们的舰队可以直接开到倭寇的老家”。作为舰队主帅,他的目光相对要远。众人听了,微微一愣,原来水师还想要济洲,这还真有点儿麻烦,辽东古来是汉家江山,高丽人没道理抢占,这济洲,可一直不在版图之内。不过想想高丽当年不过是汉代的一个郡,把它全收到大明,也不能算过。
“我觉得我们太拘泥于一点了,为什么李成桂给我们布了阵,我们就要破阵”,武安国听曹振说到海上,顿悟般说道“破了阵又怎样,高丽多山,我们的火炮用马拉上去太费劲。等我们过了一道山,高丽人估计又派人摆了第二道阵了,这样子不知哪年才能让高丽屈服。要是我们不理李成桂……”。
“等等!”汤和大叫一声,打断了武安国的话,常茂等人也意识到了其中关键,兴奋得直搓手,“你,你说的可是当年邓艾入蜀之策”,汤和四下看看,生怕对岸有顺风耳般,低声问。
武安国点点头,心道,邓艾怎么入蜀我不管,当年美国鬼子怎么入侵的朝鲜我知道。
人群一片欢呼,常茂拉着武安国,转身就走,边走边说:“快走,我们到太子行辕中,看看地图再说,他奶奶的,这回老常可逮到报仇的机会了,当年这帮王八蛋害了老常那么多弟兄,这回他们也算恶贯满盈”。
众人纷纷下山,上马回城。武安国见刘凌的马跑在最后,轻轻的拉了拉马缰绳,奔雷心领神会,放慢了脚步。徐辉祖见此,微微摇头,策马从武安国身边跑过,低声道:“武兄,这是阵前”。
“不是在城外嘛,又没到军中,今天本来是出来玩的”。武安国笑了笑,回了一句,继续放慢马,直到和刘凌并络而行。
徐增寿连连摇头,心中暗道:我这回“忙”帮大了,将来不知怎么被父亲骂。这两人一个从海外归来,不懂礼法。一个根本就是无法无天,倒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自从武安国伤好,在张正心的帮助下和刘凌搭上话,连日来两人只要不在军营,必然在一起讨教武功。武安国是习武之人,对武功本来就不迷信,曾说过如果武功真的能如《唐传奇》写的那么厉害,蒙古人更本不可能入得了中原。这次却找了个习武的借口,和刘凌接近。讨教武功他不认真,但他脑子里那些奇谈怪论,倒皆是刘凌闻所未闻,这些日子刘凌的笑声比过去十几年都多。渐渐地,两人的言谈就脱离了武功,渐渐地,就开始形影不离。徐增寿多次提醒武安国注意,武安国总是以“我们又没违反军法,又没伤害别人”来应对。好心告诉他大明朝要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武安国又来了一句“我们都是无父无母之人,自己给自己当媒妁还不成”。这武安国歪理向来就多,这回什么男女两心相悦,古人就不反对自由择偶,否则诗经之中也不会有那么多情诗在内。如果“上邪,我欲与君相知”这种句子是男人间托美人香草而言志的话,那么古人肯定个个都有断袖之癖。如是种种,气得徐增寿鼻子都快歪到了耳朵上。这刘凌也是女生外向,每逢此时,总在旁边看自己这位哥哥的笑话,害得徐增寿后悔得肠子发青,最后干脆不闻不问,眼不见为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