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酒徒
“武侯爷正在想办法,皇上上个月刚任命他为浙江布政使,没有皇命,作为地方大员他不能自行返京,写了信皇上又不细看。上次他劝得动皇上,是因为他手中握着兵权,现在成了文官一个,他的话皇上听于不听本在两可之间”。朱二这些天后悔的肠子都青了,言语愈发沉重。
“太子呢,他就在边上看着吗”?
“太子今天和皇上吵了起来,皇上把太子赶出了书房,父子间极不愉快。太子问心有愧,见了大家眼睛都红着,准备过几天接着奏本,现在关键是让蓝玉挺住,千万别承认罪名”。
朱大胆儿咧了咧嘴巴,“难,锦衣卫此时一定得把罪名做实,否则他们不会有好果子吃,可怜蓝大将军,还不如璞英呢,好歹死于外人之手”。
“嗨”,朱二发出一声长叹,当年沈斌含冤病死,自己觉得非常可惜,如今看来,百官下场如沈斌者,已经算是善终。
朱大胆也跟着叹气,站起来在屋子前后看了看,关住窗子,趴在儿子耳边低声说道:“我今天听人说常茂下月要回京献俘,他是皇上的义子,他说话皇上可能会听吧,你写封信给武侯和郭公,别瞒了他们”!
《明》 莫须有 (七)
莫须有(六)
夜色,浓得像城外那化不开的淤血,湿粘的暖风吹着,让人的汗水从毛孔里排不出来,皮肤腻腻的将衣衫紧贴在身上。
几声突然发出的狗叫打断了朱氏父子的对话,朱家的院落不深,在宅子里可以听到嘈杂的脚步声由远而近。
是锦衣卫?朱大胆的眉头一骤,将手像八仙桌下边伸去,姑苏朱二站起来按住父亲的肩膀,用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不会是冲咱家来的,他们现在还不敢惹我”。
朱大胆儿笑了笑,强压下马上蹦出嗓子的心脏,把手抽回来伸向桌子上的茶碗,桌布掩盖着他的最后武器,一把紧紧绑在桌腿上的三眼火铳,看样子他也不是一味的大胆儿:“出了事,你就拿这把火枪打死我,皇上看在你大义灭亲的份上,也不会牵扯咱的家人”。
“皇上杀人是为了稳固江山,如果蓝玉与太子妃家及常家没那么多牵扯,皇上也未必真想杀他,像咱家这种没有威胁的,锦衣卫此时还犯不上为一点小事得罪太子”。朱二低声安慰老父,“对皇上来说,常茂和蓝玉必须舍弃一个,否则将来太子的江山就有麻烦,历史上外戚夺国的事情没少发生。常茂是他的义子,并且是个天生的直心肠,留着更安全些”。
朱大胆点点头,对儿子的分析表示同意,伸手拉了拉墙壁上的铃绳,将值班的家人叫了进来。
“见过老爷,见过老太爷”,长随朱佑一溜小跑冲进屋子,对着朱氏父子施礼。
“出去看看,又是哪家大臣遭了殃,注意别惹麻烦”。朱大胆小声吩咐。
“是”,仆人答应一声,快步跑了出去,不一会传回信息。“是左首国子监的官员,在《两江旧事》有股份那个李老爷,听街坊说今晚锦衣卫将《两江旧事》报馆给抄了,现在正顺着股东名单抓出资者呢”。
“得,这回话也不让说了,等着路人相视以目吧,那《两江旧事》不是很谨慎的吗,怎么会惹上这么大是非”。朱大胆抱怨了几句,很疑惑的问儿子。
姑苏朱二叹了口气,低声骂道:“前些日子皇上加封蓝玉为太子太保,凉国公,《两江旧事》不会看风向,长篇累犊地报道蓝玉在西北的战功,把蓝大将军吹得如孙武转世,太公重生,皇上看了自然不会高兴。等蓝玉阖家被收监,报纸上想转变说法也来不及了。总不能立刻就骂人家是畏战如鼠,拥兵自重吧”。
“那皇上什么意思,蓝玉当年的战功就全抹杀了,事实在那摆着,没有蓝玉稳定西北,燕王在东边能打得那么顺,早让人家把后路端了”。
“以前那些战功算是皇上千里之外英明决断,总参谋部调度有方,士卒用命,反正你看人家《江南新闻》,立刻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把上一期的大英雄说成大汉奸,畏敌如鼠,弄得人人观之掩鼻,就平安过了这一关”。朱二的话语中充满无奈,都说是文人无行,这读书人不要起脸来比谁都彻底,自己打自己嘴巴都不脸红。
“朝廷这不是鼓励撒谎吗”?
“那有什么,又不是一个朝代这么干,唐太宗时候已经这样了,说实话的人能活得长吗,那诸子百篇,托唐尧夏禹之事言天下者,哪个不是在撒谎,圣人之世有人考证过吗,恐怕连裤子还没发明,已经懂得揖让了”。姑苏朱二不满的说道,这些年主持海关,所揽之书包罗中西,眼界逐渐开阔,才发现圣人说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过是个弥天大谎而已。
朱大胆有些后悔,早知这样,当年就不鼓动儿子入朝为官了。喝了口茶,试探着问:“那帮家伙不会去动《北平春秋》和《北平新报》吧”!
“他们敢,捏柿子还不拣软的捏,抄了《两江旧事》,不过是杀鸡儆猴,给天下报纸提个醒,告诉大家不要乱说话。那《北平新报》在辽蒙联号旗下,辽蒙联号的最大股东就是燕王,亲不过父子,惹急了燕王殿下恐怕皇上也不会回护他们。《北平春秋》的大股东是北平书院,多少朝中文武出自那里?况且那两家报纸精明得很,居然很早以前就嗅出了味道不对,对蓝玉的战功只是约略提过数字,倒是对他们本地支持的震北军和苏策宇的独立师吹捧起来不遗余力”。
前线将士和锦衣卫关系一直比较紧张,燕王朱棣不敢逆父亲龙威,麾下诸将可都不是善茬。蓝玉案被牵扯进的武将很多,锦衣卫到军中拿人的时候,总是提着十二分小心。前些日子一队锦衣卫抓了三个震北军的参谋,在押解人犯回京途中就遭到了马贼袭击,全部被杀死在戈壁滩上,所有人脸被砍得稀烂。那几个被押送的将领同时遇害,一样面目全非。外界纷纷谣传是军队动的手,劫了人逃走后用囚犯尸体混事,可是谁也没有证据,反正此后锦衣卫再去军中办事就收敛了很多,至少抓人时表面上要经过燕王朱棣同意。
相对于风云变幻的京城,北方各省反而成了事外桃源。吃了暗亏的锦衣卫尽量不在北平和辽东引起是非。特别是辽东,花钱买了土地的移民在与野兽及少数民族的冲突中磨练得十分粗野,不少受伤退役军人手中还有没回收的老旧火铳,惹了他们,背后捱了黑枪,绝对没地方说理去。着当地官府承担,地方官员会把手一摊,坦率的告诉你,那深山老林几万年就没人进去过,杀人的肯定是江洋大盗,去抓人请自便,不幸遇到狗熊老虎后果自负就行。
夜色中的北平显得宁静而幽雅,经历了股市崩盘、粮食危机以及蒙古人的偷袭等风波,当地百姓的心理已经被磨练得能够尽量理智的对待突发事件。反贪运动对北平波及不多,倒不是因为这里的官员天生廉洁,而是在这里贪赃枉法相对困难,并且官员们可以不通过贪污就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地方税收充足,官员的薪水从郭璞还是北平知府时就以现银足额发放,现在更是改为金币,而不是像一些地方上那样用粮食和布匹来顶,所以这一带的官员不用为日常用度发愁。地方并没有限制官员开办商铺或入股各商团,在北平当官时间较长的官员一般都是实业股东,经济发展带来的每年分红收获不菲,再去想其他方法捞钱就显得有些太不知足。况且捞钱的风险甚大,前任布政使郭璞对官员监督还是很有一套,他好像天生就不相信官员的道德操守,所以很多地方条文规定很细,特别是钱粮管理上,简直就到了层层监督,资株必校的地步。跟着这样一个清廉又细心的长官,官员们当然要小心很多。
新任布政使许浩达是跟着郭璞一路干上来的,萧规曹随是他的专长。朝廷准许有爵位百姓弹劾官员的圣旨下达后,北平的官员更是谨慎,谁都知道这里是震北军和新政的老巢,有功勋的退役军人和有钱的商家多得很,马路上扔块砖头都能砸到几个子爵。给他们抓到把柄弹劾了,一辈子的前程就毁了。虽然没有罪证的情况下的处罚是异地为官,可天下哪里的官收入有北平多?武大人在浙江当上布政使,天堂之地还要写信来求着北平商人去那里投资呢。
“白兄,这次真的谢谢你”,三天后,《两江旧事》被朝廷查封的消息及前因被受雇于报馆的写手托信使加急送到北平,大儒伯文渊沉吟半晌,感激的对江南名士白德馨说。从白正抵达北平之日到现在,二人与报纸上论战两年余,胜负未分,彼此之间反而有些惺惺相惜起来。
白正轻轻捋了捋下巴上长髯,依然是一身峨冠博带,飘然出尘的清高样,笑了笑回答:“真让你给朝廷抓了去,没了对手,人生岂不寂寞。我与你是道义之争,岂屑那些设陷阱害人的小人所为”。
观点一向激烈且不买官府帐的《北平春秋》能躲过这次报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正对政治的敏感,蓝玉刚一被调回京城,白正白德馨立刻劝告报馆掌柜詹无忌停止对定西军战功的报道,把新闻及评论的主意力放到自家人,震北军和独立师身上。为此伯辰还嘲讽报馆有失公正。《两江旧事》被查封,其他几家江南小报馆相继被各自的地方长官勒令停业整顿后,所有人为《北平春秋》庆幸。
“白兄和伯兄都是当世大儒,同时为我报写稿,实乃我报荣幸,今天咱们到鸣镝楼上喝上几杯,不醉不归如何”?报馆掌柜詹无忌笑呵呵的凑趣。眼前这两人都是报馆的宝贝,文采俱属一流不说,各自还是一派儒学之领军人物。偏偏二人水火不能相容,从报纸上打文字仗一直打到生活里,见面说不上几句话即开始辩论,引经据典,妙语如珠,有时候掌柜的听着过瘾,都想举办一次擂台赛让二人论个痛快,当然,如果能卖上几千张门票,则更令人欢喜。
“我今晚有些书要翻译,北平书院的图书馆弄了一套拉丁文图书来,好像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一类,看起来非常吃力。我拿了人家的润笔,自然得赶快动手”。伯文渊笑着推辞。和白正一块吃饭,等着听他背诵圣人语录吧,古人那些话能全信么,北平和西方这些东西,古人有几样见过?坐井观天,天永远只有井口那么大。
“不巧,北平义学一些读书人等着我今晚给他们讲上次春帏试题呢,这次皇上倾力反贪,春帏拖成了秋帏,正好给大家多一点准备时间,把经书重温一遍。殿试时也给家乡父老多争些光彩”。白正显然也不愿意和伯辰坐到一起,借着给学生辅导功课开溜。
又失败一次,报馆掌柜摇头苦笑。旁边一个编修笑着劝道:“詹先生,还是我们几个去吧。他们二位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一块喝了酒,就不能像现在一样泾渭分明了”。
“非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其人一日不停止篡改圣人典籍,我一日不能与其共席”,白正这些年别的没改,倒是脾气好了很多,和年青人说话也多少带了些笑容。
“你求的是纲常,我求的是平等。用各自的眼睛看圣人,自然圣人之意截然不同”伯文渊笑着反击。人生而平等,都有权力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没关系。“我不支持你的见解,但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力”。
说罢,大笑着下楼,笑声在报馆中回荡。“白兄,当年嬴政焚书坑儒,和汉儒杜撰的圣人诛少正卯,不是一回事么”。
“这……”,白正语塞。很多名儒津津乐道的事,到了伯辰这里全成了后世腐儒对圣人的歪曲。特别是这“夫子诛少正卯”之典故,如果夫子诛少正卯有理,就不能说皇上报禁之事不对,也不能说焚书坑儒不符合圣人之道,这期间不过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
“山雨欲来风满楼,朝中现在乱成这个样子,还不知什么风波在后边。恐怕等这次风波过了,朝野菁英也毁光了,玉石俱焚,玉石头俱焚啊”。一个年轻的撰稿人叹息着说。
“这样子的人也叫菁英,若国之菁英皆盗国民之福址自肥者,国之耻也”!白正嘲讽地骂了一句。虽然对新政诸多抵触,作为儒家理念的支持者,白正对官员们的贪污腐败行为一样深恶痛绝。若所谓菁英者皆为贪墨之徒,若成为菁英的目的只是为个人可多捞好处,那菁英和粪坑里的蛆有什么分别。“臣者,君之臂,推恩天下,布政万民,若都像他们这种布法,让天下英才纷纷效仿之,恐怕……”。白正不愿意说出下面的话,作为臣子,他格守着臣子的本分。在他心中,腐败该反,贪官该杀,因为他们本身就没尽一个臣子的义务,反而给百姓起了非常不好的表率作用,但是,用锦衣卫来反贪,以一个凌驾于国家和法律之上的机构来完成这个任务,白正不知道,此事对大明来说,是幸,还是不幸。
《明》 莫须有 (八)
莫须有(七)
猎猎大风,战旗翻卷如涛,数万手持简陋兵器的农民军和蒙古铁骑列阵对峙,谁也不肯避开对方锋芒。
天际边传来隐约的歌声,“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我是堂堂男儿汉,焉能屈身做马牛…….”。
“先派人冲杀一阵,灭灭鞑子威风,否则军心难稳”,掠阵的军师刘伯温低声对大将常玉春建议。
常玉春为难的看看手下诸将,骑兵不过千余,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远远不及对方,况且刚刚从另一个战场赶到,人马身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冲上去,九死一生。
“我去”,少年蓝玉主动请缨。
常遇春点点头,低低说了一句“若有长短,汝子即我子”。彼此目光交汇,透出尊重与信任。
“弟兄们,后退一步就是你们的父母妻儿,大家看着办”?蓝玉长缨在手,指着后方提醒。
“杀,宁死不退”,无数农民举起手中削尖的竹杆、棍棒,列阵,肩膀挨着肩膀,手臂擦着手臂。
“不怕死的,跟我一块斩将夺旗”,蓝玉将手中长枪向天空指了指,大喝一声,提马越出本阵。后边,数百个骑兵以他为刀锋,形成一个锐利的三角形。
蒙古阵中也有将士迎出,银盔银甲,马刀映出一片幽蓝。
瞬间接近,蓝玉长枪一抖,灰缨上带出一抹殷红,放对的蒙古武将不相信的看着他,直挺挺的倒下马去。
二马错蹬而过,蓝玉枪尖斜挑,将另一个蒙古武士刺于马下。迎面冲过来的蒙古武士越来越多。左侧,一个络腮胡子大骂着,挥刀向蓝玉肩膀猛砍。
紧盯着对方眼睛,如草原上对峙的恶狼,忽然看到对方瞳孔的紧缩,蓝玉轻轻笑了,身体微斜,用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在最后瞬间避开了刀锋,手肘借势向外一翻,枪纂重重的顶在对手的肋骨上。
肋骨的碎裂声在千军万马丛中显得分外清晰,对手身体晃了晃,落马。不用再给他补上一枪了,骑兵对冲时从马上掉下来的,绝对没有在马蹄下生存的希望。明年春天,这里的油菜花绝对开得最亮丽。
右侧同时也有刀光闪动,已经没有时间闪避,蓝玉把身体尽力向马左侧倒,痛楚的感觉从没有盔甲保护的大臂上出传来,大喝一声,长枪回扫,枪杆狠狠的砸在偷袭者的铁盔上,将圆盔砸成铁饼。
挑、抹、砸、捅,身后的马蹄声越来越稀,眼前的刀光越来越急,身边的同伴越来越少,身上的伤口越来越多,血,滴滴答答的顺着征衣的边角流下,不知哪滴来自敌人,哪滴来自自己。
近了,近了,已经能看见蒙古人的羊毛大纛,四个壮汉跨在马上擎住他,一动不敢动。旗子太重,一个人很难扶住。
“要命的闪开”,一条血影从人海中绝无可能,偏偏真实的出现在擎旗者的面前,没等他们来得急表示惊讶,湿漉漉的长枪已经砸过,战马一声长嘶,仆倒在地上。将马背上的蒙古护旗手狠狠摔下。蓝玉探臂将蒙古中军大纛扯离旗杆,半空中挥舞几下,狠狠敌摔在地上。
周围的蒙古人全愣住了,没有人敢相信一个连全身铠甲都穿不起的人能从阵前杀到中军,在他身后,是一条数百米的血路,汉人和蒙古人的尸体交织倒在那里,构成一条红线。
“蒙古人的大旗倒了,蒙古人的大旗倒了”,义军中传来一阵欢呼,无数锄头、菜刀、门闩高高举起,踏着勇士的血迹杀了过来。
“喀察”,半空中响起一个炸雷,雨,终于落下,浇在身上的伤口里,痛彻心脾。
疼,好疼,剧烈的痛苦让蓝玉睁开双眼,几个锦衣卫拎着水桶站在他面前,将冷水兜头浇下。
原来不过是一场梦,一个少年时代曾经的强国梦。当年万里觅封侯,关河梦断何处?
皮鞭、烙铁、夹棍、铁蒺藜,阴森的班房里,带着血的刑具触目惊心,空气中不时传来新鲜的血腥味道。
“蓝大将军,你醒了,该给我们一个答复了吧,您瞧这大热天,您也让咱们大伙儿都歇歇”。一个身着校尉服色的锦衣卫皮笑肉不笑的问道,声音听了让人心里发凉。
蓝玉抬头看了几个锦衣卫一眼,轻蔑的冷笑道:“蓝某有什么好招的,蓝某干的事,天下人都看着,要杀就杀,何必找这些埋汰事污辱蓝某名声”。
“吆,嘴还挺硬,看了苦头还没吃够啊,大将军,别怪哥儿几个心狠,上边交待下来的事情,我们不能不办好,来人,把新做的“恨不死”请过来,让蓝大将军尝尝”。校尉大声吩咐,几个爪牙答应一声,出门去抬刑具。
“恨不死”是锦衣卫的最新“发明”,用一个木笼将犯人装在里边,脚底下放上一块钉板,脖子上做一个木枷。受刑者脖子被木枷夹住,全身只有脚趾能着力,而着力的地方,肯定是钉子的尖端。蓝玉前几天亲眼看着一个旧部在上面挺了两个时辰,然后让说什么就说什么,把小时候偷看女人洗澡的事情都供了出来,在蒙古人刀尖下都没皱眉的汉子,就这样毁于自己人手中。
“你过来,蓝某让你看样东西”,蓝玉摇摇头,招呼主持审讯的锦衣卫。
锦衣卫官员心中一喜,以为蓝玉身上还有没搜到的金银细软,主审蓝玉的官吏已经换了三茬,每茬都拿不到口供,而且还不肯对蓝玉家人用刑,这个官员是第四个,也是用刑用得最狠的一人。蓝玉家中男丁都被他拷问遍了,每个人不是乱招就是说概不知情。气得他把突破口转向女人,结果头天就审死了一个,监狱中两个自杀的还不包括在内。害得上司大骂他无能,蓝家的女人是太子的亲戚,被皇上杀了谁也没话说,若被拷死在狱中,一旦太子问将起来,麻烦不小。所以最后的突破口还是放在蓝玉身上,诸般能想到的刑罚都搬了出来,他就不信问不到逆贼的口供。
“要是大将军有事相托,咱家也愿意代劳,但这刑罚么,只要将军不招,在下也无法在上司面前给你求情”。校尉压住发财的喜悦走到蓝玉跟前,心想,怪不得别人不肯用大刑,原来都拿着这厮好处,待老子把值钱东西都拿出来,再叫你知道什么是铁面无私。
“说吧,东西在哪”?贪婪的目光如同看到羊羔的恶狼。
“拉开蓝某衣服”,蓝玉低声命令,声音中透出一种无法抗拒的威严。
校尉瞪了蓝玉一眼,细声细气说道:“吆,你还以为你是大将军呢,也罢,今天就让咱家伺候伺候你”。语毕,伸手将蓝玉的已经成为碎条的囚衣扯落。
一条条伤疤纵横交错,呈现在校尉面前,新伤痕压着旧伤痕。刀伤、箭伤、枪伤,几块骨头突兀的在表皮下竖立,那是蒙古人在蓝玉身上留下的纪念。
校尉被惊呆了,一心想立功受奖的他从没在人身上看到过这么多伤口,正惊诧间,听见被铁链缚在柱子上的蓝玉笑着说道:“这都是蒙古人给蓝某留下来的,你数数看,一共多少条伤口,数清楚了,我就写供词给你,绝不赖帐”
抬刑具的锦衣卫走了进来,看着那一条条伤口,同样是目瞪口呆。蓝玉看着他们那幅迷惑的样子,仰天长笑:“老子勾结蒙古人,老子谋反,你们不妨睁大眼睛看看,这就是老子谋反的证据,这就是勾结蒙古人的证据,都是蒙古人给老子的好处,你们写下来,给皇上送去,送去,看看他怎么说”。
几个锦衣卫终于明白为什么前边的审讯总是不了了之,再对着这样一幅身躯下手,谁也没有勇气,虽然从干了这一行开始,良知就逐渐被淘汰出局,可让他们相信这样一个汉子通敌,他们怎能说服自己的眼睛。
锦衣卫校尉看到今晚的希望又要落空,歇斯底里地对着手下大声呵斥,“愣着干什么,把蓝将军请上去,让他尝尝这个滋味”!
几个锦衣卫士卒对望一眼,谁也不愿先动手。在长官的再三催促之下,才有人慢吞吞的向蓝玉走来。
“完了,可惜没死在蒙古人之手”,蓝玉发出一声长叹,任由锦衣卫架起自己。内心深处,此刻却清晰的传来一句话语:“强迫人自证其罪,本身已经是在犯罪”。
是谁曾经和他说过这样的话,好些年前,关于牵扯进胡维庸案官员是否有罪的庭议时,那个武大胆曾经对着满朝文武说出此言。自己当时远在西北,闻讯也为其胆色和见识折服。这些天,就是这句话支撑着他的意志。反正都要死,不如死前少受些折磨,锦衣卫劝他招供时,几度让他犹豫,又几度在关键时刻咬紧牙关,用残躯见证着别人的罪恶。
我不能招,不能给他们的罪行找到借口。蓝玉坚持着,神智渐渐恍惚。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少年蓝玉提枪上马,向数倍于己的敌军冲去,每战必前,不畏生死。
死有什么可怕的呢,比起屈辱的给人做奴隶,死亡就像喝酒一样甜美。已经忍辱负重了一百年,摧残依然没完没了。汉人打死蒙古人要杀全家,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赔偿一头牛,并且接受赔偿者是奴隶主,而不是受害者家人。
当我们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时就好了,徐小舍曾经这样说。二十四骑起兵,当汉人自己的国家建立起来时,身边战友只剩下五个半。
这是我们汉人自己的国家,可每个人依然是皇上的奴隶,他想杀,根本不需要理由。编造一个理由只是为了在史书中写得好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