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荣誉与忠诚
大纵深战役(大纵深战斗)是战役军团(兵团部队)的一种作战形式。其实质在于,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方整个防御纵队,在选定防向上突破其战术地幅。然后将发展胜利的梯队(坦克、摩托化步兵、骑兵)投入交战,并以空降兵实施机降,迅速将战术胜利转变为战役胜利,以求尽快达到预定的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行了武装干涉。国内战争和反列强干涉斗争胜利后,苏维埃加盟共和国作为那时国际社会上唯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依然面临着严重的国际政治形势。这一历史背景促使了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多名高级将领开始研究用于打赢未来战争的战术战法。
与西欧国家不同的是,苏维埃加盟共和国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一切都是从零起步的,军队建设也是如此。苏联红军高级将领普遍受过良好的高等军事教育,许多人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战后的国内战争。常年的征战使这些将领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为苏军军事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内形势稳定后在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持下,苏联军队的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使部队体制编制改革和对新军种的运用方式研究日益具有紧迫性。
自1930年以来,在苏联红军军事领导机关的指导下苏军开始对各兵种的体制进行了明确的,针对性极强的改革:步兵向摩托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增加了突击力和火力。炮兵则增强了火力密度与纵深支援保障能力。对装甲兵、骑兵、空降兵、航空兵等多个兵种的运用和发展路线都作了调整。从总体上而言,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国家武装力量整体提高了机动性和纵深打击能力,为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条件。
与此同时,苏联各大军区,军事学院的军事领导也对大纵深战役理论的早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30年初大纵深战斗的原则在苏联红军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进行了图上和现地战术作业。
1932年-1933年伏龙芝军事学院战役系开始上大纵深战斗战术课。进行了大规模战役性军事导演。其间编写了第一个图上战役假定《突击集团军大纵深进攻战役》和教学教材《大纵深战役原则》。开始阐述大纵深战役实施样式和方法。
这些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发展和传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间接地增强了苏军优秀将领战役法思想运用的基础。装甲兵学院、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防化学兵学院、苏联军医大学等高级军事学府也纷纷为大纵深战役理论增砖添瓦,使大纵深战役理论逐步成为设计各兵种战略战术运用、兵种协同、后勤保障、医疗救护等方面的综合战役法体系。
当然,理论上的战役法并不能够证明其实用性。苏军各军区领导在此工作上可谓是功不可没,包括白俄罗斯军区、乌克兰军区、远东特别集团军在内的苏联各军区机关分别通过组织集团军、方面军级别演习的方式对大纵深战役理论进行了实践性研究,完善了大纵深战役理论。如果没有这些支持,大纵深战役理论是无法被更多红军军官所接受的。
熟悉闪电战理论的人想必能够在大纵深战役理论中找到很多熟悉的内容。由于研究方向和基础基本相同,大纵深战役理论有许多内容是与闪电战相似的,1937年也正是这一点给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与闪电战理论有所不同的是大纵深战役理论并没有前者所拥有的“两强一弱”的重大缺陷。换言之,大纵深战役理论经过苏军将领的不断更新完善已足以胜任作为一个国家武装力量核心思想的任务。
相对于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庞大的国土面积和充足的兵源,盟国特别是英国根本无法拿出有效的作战理论来压制闪击战,所幸的是英国人有一条天然的防御链,那便是英吉利海峡。
连英国政府都承认:“如果没有英吉利海峡的存在,法国盟国沦陷之后,英国也将在半个月乃至于更短的时间内战败。”
德意志第三帝国并不在乎英国人自己是怎么想的,如今整个德意志战争机器已经伴随命令的下达全面运动起来。
航空部队方面对英伦三岛的轰炸强度并没有降低,迷惑盟**方的针对性行动被证明有效,航空部队对伦敦等英国人城市的轰炸开始让英国高层相信一些事情,比如德意志第三帝国等轴心的登陆行动根本是在虚张声势。
在海军方面,由于大量潜艇部队的封锁再加上英国空军的瘫痪,盟国方面根本不知道威廉港和比利时的多个港口已经集结起一支数量庞大的舰队。尽管该支舰队相对于盟国海军来说可能还显弱小,但是在强大的空军力量协同下,进行有准备的强行登陆根本不是天方夜谭。
目前的海上作战早已经不是一战时期的模式,所谓的尖船巨炮早已经成了应该舍弃的历史,战列舰的重要性一再被证明被削弱。
盟国拥有数量庞大的战列舰船只,他们当然也重视航空母舰,问题是在狭小的英吉利海峡之中,如果战事爆发的话根本无法避免一件事情,那便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和轴心国有着庞大的空军,航空部队完全可以依靠方面快捷的陆上飞机基地协同海军作战。
“y”航线的那次战例证明,在海军有限的船只下,有了空军的配合,哪怕是弱小的海军也可以战胜没有大量航空部队协助的对手。海面的战斗早就不是战舰之间的对轰,火力再怎么强大的战列舰被一堆飞机围上也难免快速地葬身鱼腹。
而恰恰的,德意志方面从来没有放弃这一方面的加强,无论是水上轰炸机还是鱼雷轰炸机,它们对海面的船只威胁程度远比战舰之间的对轰。并且,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资源下,一艘战舰的成本绝对要比损失数架飞机来的多得多,所需要的制造工期和人力物力也是无法相比的。
准备了将近三年的作战方案,预备了八年之久的作战部队,数量多达近两百五十万的军人,只等待一声令下就将再次踏上战场。
这些部队只是得到命令在此集结,除了有限的将领没人知道具体的作战实施时间。事实上,除了军官之外,普通士兵也明白大战即将在次来临,可是他们无法从有限的信息中猜出更多的东西。再则,严格的军事管制下,哪怕猜出什么和别有用心都无法将消息传达出去。
德意志的元首,他在视察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前线,目前视察队伍仍然在法国北部和西北部频繁出现。
大量盟国的情报人员注意力被该支队伍吸引,跟着队伍来回乱窜。殊不知,他们的行动早在被监视之列,许多虚假的情报也在必要的时刻被得知。
在11月8日,规格极其高贵的视察队伍总算离开了德属法国占领区,他们出人意料地没有返转回德意志本土,在数量多达三百五十架的护航机陪伴下,元首专机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政府首脑佛朗哥十分高调地举行了欢迎仪式,随后进行了密切的交谈。
与之形成对比的,得知德意志元首前往西班牙后的英国高层显得更为放心了,他们猜测既然德意志的高官们都到西班牙进行访问,那么该不会有军事行动了吧?
然而,就在英国上下庆幸不已的时刻,不久之后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突然传来……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第五卷:不列颠战役 第九十九章:登陆日(五)
“全部军官注意!前去四号会议室进行简报,那里会有将军通知以下事件。”
喇叭里突然传来的声音让大量闲聊的隶属武装党卫军“帝国弯刀”伞兵师的军官们脸色一愣,他们面面相觑后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随后涌向走廊。
简报的过程并不长久,表情严肃的埃德尔-波拉约克参谋长命机关秘书发下文件,等待军官们看完缓慢地开口:“我们等待许久的时刻终于来临,经历过挪威、希腊之战的你们下一个目标已经确定!或许你们早就知道即将发生什么,内心一定感到无比振奋。但是,我还是要提醒,没有具体命令时,严禁谈及任何有关信息,否则将以军法从事!”
“明白!”军官们肃立而起,他们纷纷抬起右臂向前四十五度:“嗨!斯达克!”
党卫军特有的敬礼方式之后,军官们用着炯炯有神的目光看着埃德尔-波拉约克参谋长,等待下一步的指示。
“今晚,约束你们的部下,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呼!!!”
“记住!你们是德意志最精锐的战士!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是!将军!”
没有多余的话,埃德尔-波拉约克让军官们解散,他出了会议室后转往参谋部。
以上场景在各个军营随处可见,为了“登陆日”德意志集结了超过十八个伞兵师,其中有五个师来自武装党卫军,这五个师大多已经执行过作战任务。其中,1939年的挪威战役,“帝国弯刀”作为前导空降在挪威的首都,快速瓦解了挪威的首府,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另外四个武装党卫军的伞兵师,他们分别参加过荷兰、比利时、法国、希腊等作战,盟军称呼这些伞兵部队为邪恶的雪绒花,他们的身影在欧洲各地的天空中绽开。
起初,伞兵们被运送到希尔德斯海姆〔hildesheim〕进行滑翔机降训练,在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和波兰边境地区,有和艾本-艾迈尔堡垒地形相似的山坡和草地,这些地方就成为伞兵们机降的最佳训练场。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及其秘密的条件下进行的,伞兵们当时的处境不比监狱里的囚犯好,不能写信,不能与其他部队官兵交谈,甚至伞兵标识也被要求从他们的制服上取下,即将被这些伞兵进攻的艾本-艾迈尔堡垒的名字更是高度机密,只有少数总参谋部的人员才知道。
战争爆发后,伞兵们被送到施托尔贝格〔stolberg〕进行实战训练,这个地方几乎和艾本-艾迈尔堡垒一模一样,是总参谋部的参谋们精心挑选出来的训练场。在这里,伞兵被教授使用特殊的威力惊人的tnt爆炸装置来爆破坚固物体和巨大的岩石,这些特制的爆炸装置可以破坏二十五厘米的装甲或者三十五厘米厚的钢筋水泥;在爆破训练的闲暇时间,伞兵们学习使用所有总参谋部能为他们找到的外国武器,就连和平民搞好关系的公共关系课程也被教授给伞兵。考虑到战斗要求,连滑翔机的驾驶员也被要求必须通过工兵专业训练科目。
相对于一开始武装党卫军就对伞兵部队的极度重视,德意志国防军根本没有在意过伞兵部队的重要性。那些没有在意的将领们在看到伞兵部队于挪威战场的表现后,一个个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随即国防军也组建了三个伞兵师,后面又增加了九个师,使国防军总共有十二个师的伞兵师建制。
不过,相对于武装党卫军的伞兵师经过实战考验,国防军系统的伞兵部队只经过训练,能够拥有多少战斗力实在没谱。
这一次,武装党卫军将所属的二十六个伞兵师抽出了十二个,国防军提供了六个,总数超过十八个伞兵师将作为前导部队进行空投在敌人的内部,有如在挪威、比利时、荷兰等战役中的那样,快速地破坏敌军的补给线、桥梁、军火仓库等等。
这十八个伞兵师将与十二个海军陆战队、三十个步兵师、八个装甲师一同参与“登陆日”军事行动。当然,他们并不是一次性完全投入的参战部队,毕竟战场范围就那么大。
在运输机方面,大本营考虑到投入的伞兵部队数量准备了大量的运输机,其中dfs-第一种、也是应用相当广泛的一种滑翔机。它的空间相对比较狭窄,类似于运动型的滑翔机。它的重量很轻,具有相当良好的滑翔性能。后期型号安装了制动装置,有些甚至在飞机鼻首下方有火箭助推系统。
这种滑翔机在起飞之后,轮子会自行脱落,然后利用机腹中部的滑行橇降落。在正常情况下,dfs-230可以容纳一名飞行员和九名士兵。大部分士兵坐在飞机中部的长凳上,最后4名士兵则面对着机舱后部而坐。唯一的舱门位于机身的中后部。dfs-230最后一种型号,在机身上方还安有一座机枪塔,由坐在最前面的士兵负责射击。通常拖带dsf230的是ju-52型运输机,有时也会使用亨克尔公司的he-111型轰炸机。
go-242被认为运载能力远远好于dfs-第一次投入实战是在挪威之战中,那次“帝国弯刀”伞兵师完成了一次成功的空降作战!该型飞机的性能与盟军现有的运输机性能不相上下。装载的货物由机舱后部上方的舱门放入,位于机舱前部两边各有一扇舱门其运载量达到了4吨。可以运载超过20名士兵或者一门轻型野战炮和牵引车。和dfs-230不同的是,go-242并非要在接近目标时才脱离牵引机,而是具备一定的飞行能力。该型机大约生产了1500架左右,并且大部分用于俄国前线。和dfs-230相同的是,牵引机通常使用的是ju-52或he-111。
另外,梅塞施米特321型是德意志伞兵部队装备的最大的滑翔机。翼展长达55米,机身长米。机身重量12吨,运载量达20吨。可搭载200名士兵。21型是由3架bf-110或2架he-111拖带。321型的产量大约是200架,大多数被改装为梅塞施米特323型运输机。曾经有一架323型运输机在飞往罗马尼亚首都时被盟军战斗机击落。由于重量太大,对跑道的长度有一定的要求,于是,后期的型号均增加了火箭助推装置。
ju-52是德军装备的最好的运输机。设计于20世纪的20年代末期,直到80年代,仍有一些ju-52型运输机在使用。ju-52可以运载大约10000磅的货物,13名伞兵或18名步兵。其速度较慢,为180英里/小时。其舱门设计十分狭窄,尽管如此,ju-52仍旧是一种十分出色的运输飞机。
德意志伞兵部队的降落伞是根据意大利的‘salvatore‘为蓝本设计的。伞包像是一个无袖上衣,伞布和吊绳可以被装进包里,伞的顶部与伞包直接相连,并打有活结,便于降落伞的展开。由于拉开伞包的绳索位于伞包和备份伞之间,因此,伞兵在跳伞时常常面朝下跳出机舱,落地时常常造成膝盖或者肘部着地造成伤害。除了极富经验的伞兵外,大部分人都无法在降落中控制自己的落点。为了不让伞兵在落地时避免携带过多,导致受伤。通常伞兵随身除了伞具外,只携带手枪、手榴弹,偶尔也会携带冲锋枪。士兵的战斗装备通常都是放在容器里随同他们一起空投下去。
德意志第三帝国空降部队设计了大量的特殊和先进的装备,最著名的就是fg-42步枪。这是一种单发半自动步枪,只装备了德军的空降部队,目前装备大概有10000支左右。口径为7.92mm,配有一个20发的弹夹,并且有脚架支撑。枪重大约10磅,在自动射击时,即使有脚架支撑也是相当难以控制的,因此,有经验的射手为了提高射击的准确性,往往都是选择单发射击。
考虑到伞兵部队是在陷入重重包围的作战环境,德意志不惜资金大量武装,目前最为普通的列兵都装备有mp-38,少量军官装备了克虏伯生产的手枪(也就是国内所说的驳壳枪)还列装了为数不多的mp-40。一个伞兵排之中至少有一个机枪班,他们所装备的是mg-40(也就是mg-42)系列的机枪,该种机枪只需装备上一个三角架就是一挺凶猛的重机枪,对此盟军士兵给这种机枪取了一个外号,喊它叫“屠虐机器”。
当然,既然伞兵部队是以空投方式加入战场,那么必要的重武器必然是没有。为此,德意志为伞兵部队列装了大量的扛式破甲武器,也就是铁锤、火箭筒、小型集束炸弹,必要的迫击炮也必不可少。
了解德意志伞兵部队的人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花费了巨资武装起来的伞兵一旦投入不列颠群岛必然会价有所值!(!)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第五卷:不列颠战役 第一百章:登陆日(六)
.1940年11月12日,凌晨一点整。
位于加莱的某处空军基地,探照灯照射之下的飞机跑道停满了容克ju-52型运输机,现在它们正在做最后的检测和维护。
此时,“容克大婶”的身后已经被固定好各式的滑翔机,目前地勤人员在为相关设备做着检查,忙碌的身影互相交错,谈话的人却极少。不过,借着灯光绝对能够看见他们脸上带着的兴奋表情,一个个干起来无比地卖力。
在另一侧的每一个停机棚,原有的设备和飞机已经被清空,地勤人员搬来大量的凳子按照方阵形式排列。
停机棚的空间十分广阔,每一个停机棚足以容纳一个营的士兵,拥有不同人物的各个连队集合自己的人,他们分别而坐。
身穿伞兵迷彩服饰的士兵们整齐地坐成一个方阵,他们已经被告知今晚正是执行“登陆日”作战计划的时间,讲台上面的军官正在解释重要的信息,伴随每个伞兵连的任务不同,所讲的内容也不相同。
“我们空降的区域是在l区。这片区域的情报先前已经重复讲述,没有明白的士兵稍后必需向班长确定相关情报,希望我们连不会发生空降后迷路没有形成集结的蠢事。”
德意志第三帝国将空降部队所要的进攻目标都划分出区域,分别以a、b、c……a1、a2、a3、……z1字母代替,每一个区域都有标注出首要的进攻或破坏目标。
由于部队是以空降形式抵达战场,注定无法像陆军那样全面集结挺进,那么任务细分到连乃至于排都是有必要的。为了避免空降时发生意外,比如高级长官战死部队形成迷惘状态,每个被划分区域的军官包括连级、排级乃至于班级和士官们必需明白任务的关键,形成有效的指挥链。
有陆军的军官说过:“那帮家伙(指伞兵部队)的制度很奇妙,如果按照他们的方式训练,我们(指陆军)就不会缺乏基层军官了。”
是的,就像是在“十万陆军”的时候,那时每一名士兵都是按照士官来培训的,伞兵部队的士兵训练方式继承于约翰内斯-弗里德里希-列奥佩德-冯-西克特的训练传统,几乎任何一名普通的士兵拿到陆军系统都可以马上成为一名合格的班、排级士官。
伞兵部队绝对无愧于“最优秀和最精锐”这个称号,这点会在即将发生的“登陆日”作战中充分的体现出来!
凌晨一点三十分,数量为一千架的各式型号轰炸机与护航机从各地准时升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姿态与往常没有二样,集结着到达不列颠的上空,随后有规律地进行分散,前往轰炸军事基地或者是城市。
大约是第一梯次的航空部队分散之后,第二梯次数量为五百的各式型号飞机马上又抵达不列颠的海岸线边缘。
第二梯次的五百架飞机除了少量的bf-109e4外大多为斯图卡ju-87型号,与之先前的兄弟扑向不列颠内地所不同的是,他们将轰炸目标主要放在海滩附近,像雨点一般的炸弹呼啸着落下,将海滩乃至于附近的建筑物十分细心地犁了一遍又一遍。
当第二梯次投弹完毕返航旗舰,他们在半路上遇见了兄弟部队,能够看出拥有大量轰炸机的兄弟部队目标仍然是沿海附近的有价值目标。
事情果然如同第二梯次的飞行员所料想的一样,那些中型轰炸机和对地战斗力不惜弹药地对海滩延伸进去的区域进行超覆盖轰炸,连一座矮小的牲畜棚都没有放过。
长期的轰炸再加上今晚的无差别覆盖,空军部队所清理出来的“无人区”十分可观,唯一美中不足的或许只剩下满地的焦土和坑坑洼洼的弹坑?当然还有那遭殃的平民房屋成为一座座废墟。
各方的媒体怎么形容德意志第三帝国疯狂举动呢?他们目瞪口呆之余只能发出种种的感叹。
“轰炸的周期和投弹量十分恐怖,难以想象在那种情况下还会有成建制的部队能够隐藏起来。事实上,每一位知情者都知道一点,那些区域不再会有部队抵挡德国人的抢滩登陆了。”
“英国的官员一直认为日耳曼人没有那个胆量将部队投送到英伦三岛,他们坚持认为第三帝国是在虚张声势!很多数量的官员甚至宣称,日耳曼人没有那个闲心来管不列颠了,日耳曼人即将要对付的苏联人,并且他们有能够说明事实真相的情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为自己的判断付出惨重的代价。”
“我们来细数一下,在英格兰的南面,有多少区域是德国人的轰炸目标?他们将轰炸目标主要放在那几个区域?可以说难以想象!德国人的轰炸地点非常多,几乎无法让人判断他们会将登陆地点选在哪里。不过可以确定一点,德国人之所以不懈努力的轰炸绝对是为了扫平登陆的障碍,英国人即时明白这一点也很难挽回什么了,他们没有足够的飞机去与德国人的空军相较量。”
“在过去的战争形势下,英联邦——不!应该说是整个盟国,他们的空军是一败再败,惨败到没有还手之力。在这种态势下,英联邦尽管拥有绝对数量优势的海军,可是没有飞机的配合还是很难进入英吉利海峡。那里——英吉利海峡有德国人的潜艇和轰炸机在等待着他们。”
“英国不是没有想到用有优势的海军来扳回败局!就如同德国人所说的‘战争的形式已经发生完全的转变,控制了天空就控制了一切’。是的,英国人尝试下的行动失败了,他们的舰队一出现就惹来像是苍蝇般的德国空军,英国人挥舞着苍蝇拍却被叮咬得满头是包。在海港,在海洋,没有军舰能够逃过那群在天空呼啸的家伙,没有挽回空中的颓败,英国人很难迎来春天。”
各国感叹之余,军事家们纷纷被召集起来,他们看到的是与以往不相同的战争模式,日耳曼人的闪击战已经让他们为之眼前一亮,这一次利用绝对优势的空军逼迫不列颠更让他们有了新的认识。
1...115116117118119...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