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荣誉与忠诚
数声女人的尖叫突兀地喊起,几名妇女指着两具被烧焦的尸体发出高倍率的噪音。她们不是没有看过死人,只是从来都没有瞧见过皮肤完全坏死、四肢扭曲、张大嘴巴的残尸,特别是尸体中有一个明显是孩子。或许,这才是她们发出尖叫的真正原因。
由于防空洞时建立在城市边缘,他们以上所看到的荧荧的火光中这些并不是全部。
德国人没有把主要轰炸目标放在民用设施上面,当然,能为兵工厂提供能源支持的系统并不在此列,它们是最重要的轰炸目标之一。尽管如此……城市依然遭受了重创,被轰炸着火的工厂引燃了旁边的建筑物,没有电力的城市亮如白昼。
“完全没有了……”
中年男人说的并不是城市,他是在说原本应该存在的防空阵地。
炸弹xian翻的掩体,吸引人第一眼的绝对是那具成了两截的尸体,他的上半身被抛起来挂在铁丝网腹部以下只有撕开的肠子成青绿色晃悠,至于下半身则是奇异地立在原地成站立姿态。有经验的人绝对能看出那并不是被炸弹炸的,而是被某种丝状物体快速地扯过去,只有这样伤口才能如此的平滑。
瞬间爆炸的炸弹核心高温让泥土成了半晶状,它们平滑如镜,而更多的是被炸得松软的泥土。半掩盖在泥土里的尸体穿着深绿色的标准军装,lou出的头部面容非常年轻,他似乎没有十五岁?更多的军人则是被正中的炸弹气化,让他们失去一切存在过的痕迹。
德意志红航空部队并没有针对城市进行轰炸,他们今天的空袭行动主要目标是朴茨茅斯和多佛尔的滩头防御阵地,瘫痪的杀伤更多的盟军,尽可能地清除任何一个点的防空阵地,为“登陆日”的军事行动磨平更多的障碍。
按照整个《海狮计划》计划的第一部分,德意志航空部队前期的主要任务是争夺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制空权,局部掌控制空权后是对不列颠进行针对性的轰炸作业。
并不是开玩笑,可以说近期两个月的前导行动并算不上激烈,毕竟德意志航空部队的数量优势摆在那里,且本来应该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英国人雷达站没有发挥它本来的效果。如此,在绝对数量的优势下,成梯队的轮换制度作战方式,英国飞行员根本没有那个能力经受。
再则,相对于盟国飞行员的飞行时间少到可怜,战争爆发后一直活跃在各个战场的德意志飞行员。两国的空军力量从一开始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不管是从飞机数量还是装备上面,哪怕是驾驶飞机的军人,让没有足够飞行经验的飞行员去和老练王牌对抗?这种现状下的较量,那将是一个十分令人遗憾的结果。
时间走到夜间九点半,凄厉防空警报声停歇,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平静让大多数人选择离开防空洞,他们急切地想要回去进食。当然,如果他们的家还在的话……
这个时候,有许多人思念在军队系统的亲人,他们无法想象在如此现状下,军人的处境是怎么样。沮丧的情绪在漫延,就像下午所发生的那一幕,中年大叔死死地拽着自己还没有成年的儿子,死活要将孩子拉回家。
“我们为什么不投降德国人?法国人投降了,他们依然生活得很好。为什么我们不能?”
“罗拉,亲爱的!小声点,会被当成间谍的!”男人的语气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嘲讽:“政府说对岸的广播不能相信,那些都是骗人的东西。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强调‘不列颠的官员们很忙,每天都需要走街访巷,关心民众的生活水平;除了一点点的不愉快,我们的生活依然富足安康;珍惜眼前的一切,国外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呃呵呵,cct……),而他们说了那么多,我们依然……”
“那些该死的官僚……”中年妇女看着空荡荡的柜子,“没有面包了……”
“那个胖子(意指丘吉尔)说,‘先辈的荣耀不能毁灭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男人总是喜欢政治:“所以……我们应该忍受?哈!”一根烟被点燃,他看向了旁边的照片,那里是一个曾经和乐的家庭,如今五个孩子有两个战死在欧洲大陆,其余三个包括两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也被拉入军队。
“糟糕的荣耀,那是官僚们在意的事情。整天担心受怕的,不知道哪天会像艾尔家那样,死在空袭中。”
“官僚们?是的,是的。当我们还在为了一块劳动换来的面包努力,尽管是战争状态还是有官僚,特别是那些祖辈建立功勋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歌舞升平流连忘返。糟糕的是,他们告诉民众,‘我们是在为了什么什么的利益作不懈努力’。”
“别抱怨了,抱怨不会让生活好起来。”
“好吧!我想……我们应该搬家?搬到巴利米纳(北爱尔兰)的乡下去?”
“……也许吧?”
谈话声慢慢降低,随后是压抑的沉默。
英国人在抱怨的时候并不知道,在不列颠的对岸,法国北部的各处机场,忙碌的人影充满了每一个角落。
探照灯之下,一辆辆小型装载车装运着炸弹,吊手将250kg的炸弹悬接起来,随后被放在斯图卡外部的悬挂部位。地勤人员在海风吹拂之下依然满头大汗,装完悬挂炸弹后还需要为斯图卡补充四枚50kg炸弹,航空燃料和外挂油箱也在此列。
旁边,精神亢奋的飞行员大口大口嚼着牛肉罐头,欢笑声中交换着各种信息,一般是哪个飞行员炸毁多少目标。同伴的战绩他们的双眼亮极了,一种不服输的心情让大部份飞行员迫不及待地想要再次升空,他们觉得自己能够做的更好。
“那是什么东西?”
超过二十两装载箱子的卡车引起了闲聊飞行员们的注意力,他们看得懂箱子的印记,那个大大的骷髅头指的是危险物品,就是那个有着三个三角形的图案从未看过。
“为水平轰炸机准备的航空炸弹吧?今天他们丢下了不少550kg的炸弹,那场面简直火爆极了!”
“箱子的印记不一样,可能又是什么实验性质的东西吧?武装部最近老弄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过来。”
“莫名其妙!?噢……哈!如果让那些有古怪脾气的家伙人听见你说话的口气,他们会让你抱着火箭去袭击英国人。”
旁边一个家伙cha嘴:“你们真是乡巴佬。那东西叫做高爆炸弹,是专门用来袭击城市的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众人愣愣地看着说话的人。城市?他们有些兴奋了,可恶的英国佬用误炸的谎言轰炸了柏林,他们早就渴望学习英国佬玩误炸,用炸弹好好回敬。
那家伙根本没有任何得意,甚至是有些恐惧:“我是参加过试炸才知道的。”他犹豫了一下补充:“听说另外一个基地装备了另一种恐怖的家伙,那玩意对地下掩体的杀伤几乎是毁灭性的。”
他们刚想问那是什么东西,有军官来招呼前去做战前简报。
显然,轰炸行动还没完……
.
咳咳,别抱怨嘛。好久没写了,目前是熟悉阶段。而且,我个人觉得,没有剧情的话,那就是流水账,所以……多些一些层面咯?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第五卷:不列颠战役 第九十四章:最长的一天(七)
.德意志军工联盟成立于1936年,它由十四个军工龙头组成,主要目的是针对有计划的生产进行内部的划分,用以提升产能避免竞争和不必要的消耗,它的出现为准备的战争的行为添了加速器。良好的沟通不但避免了竞争,他们还在科研方面发起了许多合作,武装部队的很多武器便是在联合研发下诞生。事实证明联合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些被研究并生产出来的武器在战争上可谓所向披靡。
斯达克家族本来也有自己的军工厂,随着斯达克家族的从政之路开始,军工厂被分解进比如梅塞施密德、西门子、亨克尔、克劳伯等等的军工龙头囊中,斯达克换取到的是各个军工龙头的公司股票,还有他们的支持。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放弃,而是军工厂的存在成了从政之路的绊脚石,它的存在大大威胁到其他军火生产商的利益,这是不被允许的。所以,采取分拆合并,换来结成一股绳的团结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
斯达克所属的研究所,它在哈尔-冯-斯达克的操作下本来也应该被分拆,最终被卡恩-冯-斯达克所阻止。在他的提议下,各家所属的研究所联合研究于1939年2月被拿上提案,这个建议并没有马上被各家所接受,原因是科学拥有保密性,没人愿意无私地贡献出研究成果提供大家共用。后来,还是因为战争爆发,军事管制和多方妥协的关系才算达成谅解。当然,其中绝对少不了斯达克家族利益的牺牲。
所有发生的例子一再表明,有时候经过思考的妥协和牺牲能够换来更大的利益,而这个利益看起来绝对是皆大欢喜的。
联合研究院有许许多多的成果,其中黑豹式、突击虎、釉鼠式、土拨鼠式、山獭式等坦克和战车被证明是优秀的陆战武器。在航空科研方面,那些本来应该在很多年后才会诞生的飞机已经证明了一切,它们目前正在不列颠群岛的上空肆意向英国人丢下炸弹。唯一遗憾的只有海军,在薄弱的积累下,新的产品几乎没有,值得欣慰的是对潜艇的进一步科研总算起来一些作用。
在其它方面,联合研究院取得的成果同样是惊人的!当然,深知武器发展作用的徐阳起到的提示作用同样重要,毕竟那能够避免研究路线的拖延或是错误。
“曼哈顿计划”的启动,德意志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已经基本掌握核裂变,原子弹当然还没有制造出来,但伴随构思而出的东西却是花样百出,其中就有一种根本不可能……或者说生产出来不知道怎么使用的超级炸弹。当然,关于“超级炸弹”的事情还是不提了。
目前,德意志一直在从挪威获取必要的研究材料,其中就有一种叫作“重水”物资。
“重水”是什么?heavywater——氧化氘,它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分子式d2o,分子量20.0275,比普通水(h2o)的分子量18.0153高出约11%,因此取名叫作重水。在天然水中,重水的含量约占0.015%。由于氘与氢的性质差别极10-15。
简而言之,重水是研究核武器的一种研究材料。
作为一名过来人,徐阳十分重视“曼哈顿计划”,对它的关注程度远远高出所有。他甚至是为了增加“曼哈顿计划”的研究不惜拆取其它项目的资金和资源。毕竟,谁先研究出原子弹,那么谁就拥有绝对胜利的资格,哪怕那时候常规战争打得再烂。
德意志的资源太少,便算是占领了那么多国家,对于德意志的战争物资要求来说,它们还是太少。如此,很难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常规战争遭受影响。目前德意志是在和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的国家打仗,使用突然的袭击取得一系列胜利,在战事中损失轻微。但是,前往别忘了东方还有一头红色的北极熊!这个国家无论是人口基数还是国土面积都非常之庞大,德意志一旦与它开战,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击败它,那么陷入长期的作战无法避免。
长期的作战对军事物资的需求无法计算,无法快速解决之下,对抗形式中的损失就无法避免,那么注定会有军人持续战死,这对德意志的人口来说,对持是十分不划算的。
新型的炸弹中,有两个种类被证明是极其优秀的。它们在经过试验后便迫不及待地被送往前线,打算让英国成为第一个挨炸国家。
原法国首都巴黎,现德意志第三帝国占领区,在郊外的某处机场,数十架庞大的水平轰炸机各自停在机棚,它们经过维护检测后发现飞机外壳没有任何伤痕,这种现象表明前几波的轰炸作业中,英国人的防空炮没有打到一万米的高空。
技师检查得相当详细,他们几乎是将各主要部位和机器进行繁杂的维护,其中对引擎发动机的关注超过所有。
在集体庞大的大家伙侧边,数十名地勤人员小心翼翼地拆卸印着“高度危险”字样的箱子。一些奇异的炸弹随后出现,它是刷成红色的炸弹——也就是云爆弹!
虽然已被告知危险性,但他们从未看过漆刷过如此颜色的炸弹,第一次看见时免不了发愣。
“小心些,千万小心!”
一声呼唤,地勤人员总算回过神来,或许他们这时的念头是:“果然是极度危险的家伙,难怪需要漆上颜色。”
高爆弹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家伙,像是步兵使用的枪弹和坦克所使用的炮弹都有高爆弹这个类别,拿来轰炸用的高爆炸弹是增大加强版。
至于云爆弹,无论情报人员怎么调查,世界上除了德意志之外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还没有发现它的存在。
既然是唯一拥有者,那么对它的保密措施当然是严格到令人发指的。
云爆弹也称空气炸弹、燃料空气弹。顾名思义,其装药不是**而是燃料,即燃料空气弹药。该弹的主装药为云爆剂,又称为燃料——空气**。云爆剂是一种高能燃料,而不是**。**在发生爆轰反应时全靠自身供氧,而云爆弹爆炸时则是充分利用爆炸区内大气中的氧气:在一定起爆条件下云爆剂被抛洒开,与空气混合并发生剧烈爆炸、称为云雾爆轰。
由于爆轰长几十倍,对目标的破坏作用大。雾爆轰对目标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靠爆轰产生的超压和温度场效应,以及高温、高压爆轰产物的冲刷作用。由于云雾爆轰会消耗周围的氧气,在作用范围内能形成一个缺氧区域,使生物窒息而死。
云爆剂比等质量的**释放的能量高得多,所产生的爆炸冲击波能破坏大面积军事目标。爆轰波在墙壁之间反射叠加,超压值远高于开阔空间,所以云爆弹的杀伤作用在密闭空间内效果更大。因此单兵云爆弹特别适用于打击房屋建筑物和掩体内的有生目标。该云爆弹的威力与120毫米榴弹的威力相当。
实验过程发现早期云爆**在爆炸过程中,可以分为第一次起爆用于爆散开装在容器中的燃料,使其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云雾,第二次起爆用于引爆云雾,形成轰爆效果。
炸弹的破坏作用除超压场外,还有温度场和破片。虽然云爆弹产生爆轰波的最大爆轰超压值比普通**低,但由于其爆轰反应时间(包括爆燃反应时间)高出普通**几十倍,持续作用时间长,所以冲击波的破坏作用比起普通**要大得多,其作用面积也大些。有试验表明,环氧乙烷的tnt当量为2.7~5.0倍,即l千克环氧乙烷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效应相当于2.7-5.0千克tnt爆炸的冲击波效应,其冲击波作用面积比同等质量的tnt**大40,冲击波持续时间也比tnt爆炸长得多。燃料空气弹对于有生力量、软目标、轻型装甲目标有很大的毁伤威力。由此可见,云爆弹的出现是常规兵器的重大革新和发展,使常规武器增加了一个系列。
当然,它和tnt**是完全的两回事。
云爆弹的爆炸过程是:当云爆弹被投放或发射到目标上空时,在特种引信的作用下引爆母弹,将弹体中的燃料均匀散布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混合形成悬浮状态的气溶胶,并在目标上空聚集形成覆盖,状如浓雾。当气溶胶达到一定浓度后,引信在空中进行第二次引爆,整个雾团发生爆炸,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热能,形成高温高压的火球,其温度通常在2500c左右,并以每秒2000至2500米的速度迅速膨胀,达到毁伤目标的目的。
tnt则是一种烈性**,爆炸时发生反应=4tnt+21o2=28co2+10h2o+6n2。tnt的组成元素分别是c.h.n.o,其原子个数比为7:5:3:6,相对分子质量227。
嗯……其实数学和元素的东西不需要解释太多,只需要知道一定的常识即可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第五卷:不列颠战役 第九十五章:登陆日(一)
.“向您致敬,我的元首!”
身穿灰绿色军装的士兵,他们排列成整齐的方阵,数量超过一万的国防军士兵挺拔着身躯,高高昂起了他们的头颅,一张张坚毅的脸庞之上满是最崇高的敬意。
在国防军的右边是两万身穿黑色军装的武装党卫军士兵,相对于国防军士兵的激动,这些党卫军士兵只有用“狂热”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目前的姿态。
对于武装党卫军来说,元首的意志便是他们为之行动的方向,元首的需要是他们必须做到的事情。在宣誓中,党卫军早就将自己的生命乃至于灵魂完全奉献给至高无上的元首,哪怕是上帝都要靠边站。
无一例外的,所有士兵注视站在高台的卡恩-冯-斯达克,不愿意放弃捕捉元首的任何一个动作。
这里是巴黎,位于星形广场。其实这个广场经常更换名字,几乎每一个历史阶段它都会被统治者摘掉旧名换上新名。该广场始建于1892年,1899年落成。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广场时常更换名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当时的统治者将该广场改名为胜利广场,而现在统治者又换了,第三帝国叫它“贝当广场”。
星形广场出门吗?毫无疑问,它在欧洲极为出名。当然,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靠近**enuedeschampselysees的关系,实际上“神话中的仙景”是因为它而闻名遐迩。“神话中的仙景”是什么鬼东西?哈!缺乏语言天份的白人用它来描述希腊神话中的故事,其实它的名字叫香榭丽舍大街。
凯旋门处于星形广场的正中央,这座拿破仑为了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而建立的建筑,它曾经迎来许多次的阅兵仪式。曾经的法国统治者,他们酷爱在这个地方炫耀法兰西的武力,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脆弱的法国在这举行的阅兵仪式的次数让人感到咂舌。他们的阅兵并不是检阅部队,而是在没有安全感之下,期望用表面的强大威慑潜在的敌人。可惜的是意图根本没有实现,再多的阅兵仪式也无法让世仇日耳曼人望而怯步。
在巴黎沦陷之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武装部队曾经在凯旋门进行过简单的行军。注意,并不是阅兵仪式,而是在占领巴黎的武装部队进城时路过。
这一次,为了吸引盟国情报部门的注意力,尽管航空部队还在继续猛烈轰炸不列颠群岛,徐阳达成专机慰问部队后专门选择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他的出现极其有意义,一方面鼓励了军队的士气,一方面则是在释放一个信号,表示德意志第三帝国不想再为不列颠浪费时间了!
德意志第三帝国指定《海狮计划》对于无孔不入的英国情报部门来说并不是秘密,英国人只是不知道该计划的核心,但是英国人知道一点就足够了,德意志第三帝国没有放弃对英国的赶尽杀绝,41年之前绝对会执行登陆,具体是哪一天执行,在哪里登陆,参战部队的构成,兵力的总数等等,英国人无法获得相关情报,只能进行猜测。
其实,对于是否登陆不列颠群岛德意志内部也有分歧,他们并不是反对继续进攻不列颠群岛,而是怀疑失去了突然性,德意志是否能够在损失轻微的情况下登上英伦,成功登入后在盟国海军的截击下部队的补给应该怎么送上去。
在反对者看来,不列颠是一个岛,但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岛,更象是一块大陆。盟军部队在上面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尽管前期盟军特别是英军在战场损失惨重,但可以想象英国人在本土还有着相当数量的守备部队。
从各种资料和现象判断,英国在本土还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可以保证战争期间的大量消耗,这从德意志航空部队两个月来的轰炸英国人还有充足的弹药反击可以看得出来。
德意志的对英作战计划不难被猜出,不过那也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
除了有限的人,所有人只看到德意志从五月份才开始征集相关船只,而且经过统计吨位只有不到七万,而且那些船舶并非登陆舰,基本上不具备抢滩能力,只能在登陆部队至少夺取一座港口后才能发挥作用。
谁都知道从海上直接进入并夺取一个敌人严密设防的港口,即使是从理论上来说也是天方夜谭。虽然从技术上来说可以修建人工港,但目前德意志明显没有这方面的理论帮助,除了在挪威那次不成比例的作战,军队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他们认为几波部队上岸后,部队的运送只能依靠驳船和摩托艇大军。按每条驳船运载1个排,每条摩托艇运载1个班计算,这只船队可以一次性运送约10万名只携带轻型武器的步兵上岸,德意志速递送。部队的战斗力并不仅仅看人数,1个师有2万人,并不是说10万人就等于5个师。一个编制齐全的师,除了步兵以外,还有炮兵部队、装甲部队、工程部队、防空部队、后勤部队等单位。他们深深怀疑德意志的投送能力。
“我实在猜不出没有重武器支援下的步兵应该怎么抢滩。好吧,假设步兵如果在没有人的区域登陆成功了,他们在只有步枪、手榴弹、火箭筒、迫击炮等等武器的情况下还能拥有多少战斗力?”
“有人说德意志的士兵由钢铁铸成,我并不反对这个形容方式。问题是,我们会在抢滩登陆的过程中损失多少人?”
“英吉利海峡的天气十分糟糕,谁也不乏确定今天的晴空万里在明日会不会变成狂风暴雨。”
上面那一句话基本是对的。英吉利海峡的天气一直斗十分糟糕,德意志第三帝国本来应该在法国投降后马上进行登陆,但是那段时间英吉利海峡就没有过好天气,登陆计划随即胎死腹中,甚至是大部分将领根本不知道这个计划曾经被提起和即将执行。
同时,英国并不是孤军奋战,法国败亡之后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傀儡国,最值得忧心的是美国随时有参战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还不低。
1...113114115116117...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