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黄金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不过徐景行感应到的那件就在炕上摆着。
当然,他不会直奔目的而去,而是做出一副惊讶万分的样子:“这么多”
老杨也很配合:“就是啊,我还以为就十来八件小物件呢,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有三位数了吧,都能开个小店了。”
鸡窝头面有得色的谦虚道:“没,就是随手万万,石件才是我的主业,这都是打草楼兔子随手收的,不过都是好东西,真正的好东西,要不是好东西我可懒得收,还不够麻烦呢,你们说是吧”
老杨连连点头:“是这个道理,不过是不是好东西这要慢慢看,”说到这里才问:“话说,都可以上手吧”
“可以,别弄坏弄脏就行,”鸡窝头大度的说到。
徐景行这才弯下腰小心的捧起一只灰呼呼的砚台,这是一方典型的澄泥砚,质地细腻坚硬,手感却又非常特殊,有一种细微的糙感但又很顺滑,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感觉,而且入手轻盈,拿着特别舒服。
至于造型,看上去倒是很普通,就是常见的椭圆形,墨池部分的直径有二十公分,尾部则只有十四五公分,整体形状,如同两个连接在一块且衔接部分拉长补齐的大小圆。
在砚台的正面几乎没有什么点缀,不过在墨池与砚尾衔接处用半圆雕的技法雕着一只头朝墨池尾朝砚尾的乌龟,乌龟造型是典型的中华草龟,小巧可爱,但做工什么的也不算突出,几乎没有什么亮眼之处,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但在小乌龟尾巴后边、砚尾的空白处有“灵龟吐墨,神秀自成”八个行楷小字。
这八个行楷小字写得非常出色,笔势流畅有力,笔画内坚外柔,整体构架舒展大气中透着精致的韵味,更妙的是这八个字的视觉效果与那只精巧可爱的小乌龟很般配,仿佛这八个字就是为小乌龟量身定做的一般,明明八个字的水平非常高,但在这里却一点也不突兀。
这是一个非常会“藏锋”的书家留下的手迹。
至于到底是谁,徐景行也认不出来,毕竟从古至今写字写得好人不要太多,除了那些大名鼎鼎的书家,还有很多惊艳绝伦之才被埋没在历史和时光的长河中而不为现代人所知。
但作者是谁对徐景行来说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只砚台孕育出了本相,本相就是一只神气内敛的小乌龟,小乌龟咋看很普通,趴在墨池中一动不动,但微微开合的小眼睛却隐有神光显露,半张着的嘴巴中更有砚台的物性流动其间。
甚至,在他尝试着用本相跟小乌龟打招呼的时候,那小家伙还会装死。
这灵性,可真难得。
不出意外的话,这只砚台应该跟随它的主人很长时间,并且长期接手文墨的熏陶才养出这么一身难得的灵性。
只是不知道用这只烟台爱磨墨,会有什么样的特殊功效。
之前他也收藏了几只神奇的砚台,那些砚台也都孕育出了本相,都是难得的好砚,可跟这只比起来,就差了点意思。
何况这只砚台上还有八个可以让他学习研究一辈子的八个行楷小字,那可是能够真切的提升他书法水平的高人手迹,他甚至怀疑这方砚台能孕育出这样一个灵性十足的本相,跟那八个字息息相关。
如果他的猜测是真的,那这八个字的作者一定是个修行者,而这八个字已经不是单纯的书法,而是类似于道家敕令、佛家真言一类的能力。
当然,那样的能力说起来神奇,其实也没比现在的徐景行强,现在的徐景行可开始能够凭空制造“本相”的高人。
但用书法来达成这一目的,还是让他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看完这只砚台,他随手放下,又拿起一只青花盘仔细端详起来,一边看还一边跟老杨讨论,而且故意用那种含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让人雾里云里的挺不明白。
别说,这里还真有点干货,虽然品质大都一般,可也是真品,拿到市场上也能卖得出去的那种,连老杨都看上了一个小铜香炉。
磨蹭了大半天,徐景行从一炕的老物件中挑了三件出来,问鸡窝头老板:“这都什么价”
鸡窝头想了想道:“你要是真的想要,一件三万块拿走。”
“太贵!”
徐景行想都不想的摇摇头。
“嘿嘿,老弟,这都是好东西,就说那个青花盘,那可是官窑出来的好货,三万块钱可一点都不贵。”
那只青花盘确实是货真价实的老物件,但要说官窑……
欺负徐景行没见过官窑出来的瓷器长什么样儿么再说了,就算是官窑,那也可能是晚清官窑,那个时候的官窑基本上跟民窑没多大区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如民窑瓷有特色呢,虽然也有精品,但这只青花盘绝对不是。
他拿这只青花盘出来就是充数呢。
所以听到鸡窝头的话,二话不说直接把那只青花盘放回到炕上,意思很简单,这么贵爱卖给谁卖给谁,他才不买。
果然,鸡窝头一下子不说话了,愣愣的看着徐景行,半响后才道:“大兄弟,你这,咱们讨价还价总得有个程序不是”
“没事儿的时候我可能会跟你慢慢磨蹭,不过现在我赶时间,所以咱们就干脆点,给个痛快话,价格合适我保准不压价,让你有得赚,价格不合适,咱们也别废话,别浪费大家时间,”徐景行却很干脆,也很直接,把话说的透透的。
鸡窝头挤出一个微笑,“那你说个价。”
“一件五千。”
“不行,太低了,”鸡窝头急忙摇头。
“一万。”
“不……”
徐景行不等鸡窝头说完放下手里的物件转身就走。
“等等,”鸡窝头真急了,一把抓住徐景行的手腕,喊道:“一万就一万。”
有得赚总比没得赚要好,何况这个价也不算低。
徐景行甩开鸡窝头的爪子,直接转账两万块钱过去,然后指了指外面那些石雕:“那些呢”
“那些啊,”鸡窝头眼珠子骨碌一转就想报价,但由于片刻后,无奈道:“一个八千,很便宜了。”
石雕这玩意儿的价格一般不会太高,但也不会太低,因为石头的分量在那儿摆着呢,而且老石雕都是实打实的手工雕刻,所以尽管冷门,但价格还算比较稳定,一直保持在万把块钱左右,用做旧新石雕当老石雕卖,这利润相当的高。
鸡窝头明显打算狮子大开口的,但最后关头却老老实实的报了个市场价,显然是怕徐景行一言不合直接放弃出价。
很显然,徐景行的小战术成功了。
因此他没再压价,同样干脆利落的转账给鸡窝头,然后打了电话给郑思瑾,让郑思瑾把车开过来。
在等待郑思瑾的时候,他拿出一盒小熊猫给老杨和鸡窝头一人发了一支,随口问道:“你这物件都什么来路”
“乡里收的,”鸡窝头下意识的回答道。
“实话。”
“咳咳,真的,大部分都是从乡下收的,也有少部分是从其他小贩手里盘下来的,”鸡窝头有点受不了徐景行的气势,缩着脖子说了实话。
说是实话,但应该只有一小部分是实话,也就是说,这些老物件中有一部分还真是从其他小贩手里盘下来的,只是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缺心眼不识货的把这些好东西让给了鸡窝头这个卖假货的。
不过无所谓,反正现在这几件好东西都是他的了。
第1424章 借钱
徐景行又拉着鸡窝头老板东扯西扯的聊了好一会儿,郑思瑾才开车过来。
没用他们三个男人动手,郑思瑾一个人就把那些东西全搬到车上了。
上车后,老杨坐在皮卡车的后排扭来扭去,啧啧叹道:“有钱就是好,这车,真牛,看着是皮卡,里面比轿车都舒服,而且这动力,这内饰,才是男人应该开的。”
徐景行没好气的笑道:“让小婶子给你买一辆,又不是买不起。”
“咳咳,真买不起。”
“你觉得我会信”
“嗨,老弟啊,你是不知道,老哥我现在苦啊,本来就是净身出户,现在生意又不好,只能靠你小婶子一个人那个小店撑着,可问题是,你小婶子那边为了跟我在一块过家里人都闹翻了,还把之前攒的一点家底儿都留家里了,我们相当于是两个穷光蛋凑一块过日子呢。”
“卧槽,真的假的”
徐景行还真有点吃惊,那女人到底图什么,竟然宁愿把家底儿扔出去都要跟老杨在一起这特么不是中了情蛊了吧
不过想想老杨这人,又觉得也不是不可能,毕竟老杨虽然长得磕碜了点,气质也猥琐了点,年龄也大了点,可能说会道啊,一张嘴厉害着呢。
咦一张嘴……
他总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秘密。
然后赶紧那把不干净的画面从脑海中驱赶出去,笑着问:“怎么,要我帮忙么”
“这么个,老弟你能帮是最好的,不过也要瞧你怎么帮了。”
“我说老杨同志,我这好心帮你,还要打算挑三拣四怎么得”
“你那不废话么咱们什么关系,还不能挑挑了咋滴要跟我绝交啊”老杨理所当然的反过来质问道。
“……”徐景行无语了,碰上这样的厚脸皮,他还能说什么,“那你干脆说说你打算让我在呢么帮你好了。”
“嘿嘿嘿,其实就是想借点钱,把你小婶子的店好好收拾收拾,再倒腾点好货进来周转一下。”
“我还当什么事儿呢,”徐景行松了一口气,“用多少”
老杨鬼迷鬼眼的伸出两根指头,没话说。
徐景行没好气的瞪了老杨一眼:“二百”
老杨急了:“开什么玩笑,二百块钱能干点啥洗个澡都不够。”
“那就是两千喽正好够你去小岛城找个大毛妹子。”
“什么小岛城有大毛妹子”老杨下意识的追问到,然后才反应过来,满脸通红的看了专心开车的郑思瑾一眼后咳嗽道:“我的意思是你小子去过不然你怎么知道对吧,你一定过去,我要告状。”
“你告状也得有人信呐,我身边这些姑娘哪个不比那些毛妹漂亮,用得着去小岛城”
“也是哎,好姑娘都让你这样的家伙糟蹋了,真是老天不开眼……”
“屁,小婶子能看上你那才是老天不开眼呢。”
“嘿嘿嘿,”老杨傻笑。
然后,徐景行直接给老杨转了500万。
按照老杨说的那些用途,这些钱应该够了,除非老杨打算弄个全新的古玩店,不然的话可能都用不了这么多。
至于老杨伸两根手指是想借20w还是200w,都不重要,反正不可能是两千万,老杨不是那种不知进退或者不知轻重的人,打死他都不会一下子借那么多钱,因为绝对还不起。
老杨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不到走投无路绝对不会做那种没有自知之明的事儿。
当然,老杨跟徐景行也不客气,两人认识时间虽然不长,但很投缘,还都是那种不交朋友则罢了,交朋友就交心,跟交心的朋友在一块,从来都不知道客气为何物。
返回古玩街上,老杨临下车前嘿嘿笑道:“中午到我家吃饭”
“你哪个家”
“新家。”
“小婶子下厨”
“嗯,你小婶子的厨艺很不错,”老杨眨眨眼:“当然,顺带着帮我瞅瞅新房子的风水。”
“好你个老杨,就知道算计我,不过也行,正愁着中午不知道该去哪儿吃呢,给我地址,我去我店里转转。”
“去吧去吧。”
徐景行摆摆手,让郑思瑾开车前往步行街。
到地方后,吩咐郑思瑾把车里的东西搬到店里,然后自顾自的下车背着双手像个视察的一样溜达进店里。
安心正在柜台前跟一个顾客模样的人聊天,看到他,眼睛一亮,惊喜的跳出来:“师父,你回来了……”那激动的小模样,跟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亲人一样,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个人之间有什么猫腻呢。
事实上,什么也没有。
或许安心心里有那么点想法,但徐景行绝对没有,就算有也不能有,好歹也是个搞传统文化的人,怎么可能做那种传统文化中最为人鄙视的事情,那可是乱了辈分的。
所以他故作威严的咳嗽一声,点点头,上下打量两姑娘两眼:“不错,精气神挺好,看样子最近手艺有了进步。”
“咦师父,你这也能看出来”
“你以为你师父我是白给的嘿嘿嘿,你师父我的本事你才学了一点点而已,”徐景行笑笑,“加油,哪天等你入门了,再教你点新东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发现安心着姑娘有点“入道”的迹象。
当然,这种“入道”跟玄幻小说中讲的那种“入道”不是一码事儿,而是徐景行这套理论中的“入道”,就是说,安心也摸到了修行的门槛,虽然安心肯定是无意中做到的,但能做到这点就很了不起了。
别问他怎么知道的,问就是本相之眼。
事实上,他根本没启用本相之眼,而是纯粹的“感应”到的,或者说是他的本相感应到了安心的本相。
原本安心的本相并不出色,只是普通人水平,但是这两年在工作和学习的熏陶下,逐渐发生了变化,本相稍微强大了一点,最关键的是形态发生了改变,就像一个普通的小姑娘换上了一套古装,是一个穿着古装、一手刻刀、一手书卷的女童形象,这样的变化,可谓是脱胎换骨,是由内而外的变化。
能发生这样的变化,自然是因为安心足够用心,足够专注,足够投入。
用蔡小芷那一派的话来说,就是足够虔诚。
安心这几年跟着他学习雕刻,学习传统文化,进步快满不说,确确实实的非常用心,这才给她带来这么多巨大的变化。
刚开始的变化表现在安心的手艺上,言谈举止上,后来发生在气质上,现在,连本相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