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之秦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转身宝贝
于是,整个生活在西安东城的人,无论官,民,军,匠户及家属。全部动了起来。
1378年,现在朱樉所在的明朝,很多制度都沿袭至元朝。
如匠户制度,匠籍全为手工业者,军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卫所管辖的军器局中服役。
这些被编入特殊户籍的工匠和军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他们要世代承袭,朝廷为了便于管理,还不许分户和脱籍。
秦王朱樉,是身份高贵之人。
东城区却是最底层,最贫穷之人。
两者之间原本没有任何关系。可是朱樉他不是“朱樉。”
他不看重阶级之分,所以之前才会跑到军营看训练。
朱樉要来检查军匠所,这让东城区的人除了惊讶,便是激动。
朱樉对待他“秦国”封地内的百姓是仁厚,这也是陕西百姓公认的。
军户所的匠人和其他百姓不一样。
在士农工商的观念体系下,他们虽然是制造业的主力军。为国家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很多时候,甚至还是无偿劳动。
秦王朱樉要来,他们也希望朱樉能可怜他们,让他们的生活可以得到一些改善。
“所有人都听好了,秦王要来看我们匠户所的情况。大家把每条街道,还有自家都打扫一便。”
“还有,秦王如果没有问话,谁也不能说话。听清楚了没有,谁乱说话别怪大人算后帐。”
匠户所的兵丁,在整个东城走街串巷。他们的任务,就要将千户大人的话,全部传到匠户的耳朵里。
这些匠户都已经是好几代的传承了。他们当然知道,话不能乱说。
打扫卫生,所有人都很积极。这也是他们想给朱樉留下一个好映像的原因。
汉人,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自古就有礼义廉耻的观念。
匠户所让他们打扫卫生的意思,是要把原本就干净的街道。弄得一尘不染。
不会像西方人,到了工业革命以后。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是随地大小便。可以说,他们的城市肮脏的无法下脚。
朱樉站在东城门口的巨大牌坊下。
这座牌坊不知道是谁,是什么时候建立的。虽然没有文字刻录在上面,但是朱樉能感受到,时间在它身上留下的印记。
牌坊里面的匠户所官员,也不知道朱樉盯着牌坊看什么。他们只能等待,等待朱樉走进东城后行礼。
赵敏在朱樉的要求下,也一同前来。
她看着朱樉望着牌坊发神,走到他旁边掐了他一下。
“没见前面那么多人都在等你。”
赵敏眼神一望前方,被匠户所安排,必须前来迎接朱樉的人群占据了道理两旁。
“走吧!”
朱樉说完,大步迈过牌坊。
“王爷千岁,王妃千岁。”
匠户所千户率先下跪,然后是他后面的官员。接着便是道路两旁的百姓。
“都起来。”
朱樉大声说道。
“谢王爷。”
朱樉之前在军营里面发布过命令。在他说完让他们起身后,所有人都没有迟疑。立刻起身抬起头,看向朱樉和赵敏。
“好,我汉家儿女,就应该昂首挺胸。”
虽然他们的脸色少了红润,身体也非常瘦弱。但朱樉对他们呈现出的精神面貌,大加赞赏。
站在道路中央,朱樉先看看四周。随后开口道:“本王知道大家的生活很辛苦,这次来,也是想改善你们的生活。”
朱樉说完,依旧清风雅静。一丝杂音都没有。
虽然这些人听到朱樉的话很激动,但是他们谨记千户大人的话。不敢吱声。
朱樉继续:“但是,匠户的待遇是朝廷,是皇上规定的。”
朱樉说完这句话,犹如一盆冷水,浇在原本心情激动的人们心上。
接着,朱樉高举右手拿着的图纸。
随便聊两句
转载一段书友熙易评论。
对每一本书,都应抱有一定的尊重。
虽然我还没看过这本书,但我支持任何一个,认真写书的作者。
很多书友看书时间都挺长的,几千个小时,几百个小时都有。看了这么长时间,难道各位就不知道作者的辛苦吗
上来就呵呵,上来就骂,你们又以什么立场来做的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作者的心血,打低分觉得不好,可以直接退出,也可以不打分,直接评论不好吗
多点那么一下子分,我都替你累!为什么非要打上分,连带着你那不值钱的言语……
上面这段是他的原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写的不错。
说实话,我本人以前是很少看书的。因为大部分时间都被游戏占据。
看书,也是今年上班时候开始的。
上班无聊,又不准游戏。所以便看小说。
一看便收不住。看了很多,评分高的都很好看。
可是看着看着,套路就出来了。
一个套路,数个马甲。
像历史类,翻过来,复过去要不是金手指,要不就是系统。
还有就是,起步低,成就高。最后不是称王就是称霸。
全是一路杀怪升级。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
说书荒!
我很赞同。
书的确少了。(当然,换了马甲的还很多。)
于是,我想试着写写书。梦想嘛!每个人都有。
&nbs
第三十四章 可靠的承诺
“这是什么刀这么重。”
朱樉将手中的长刃短柄大刀横在自己面前,对一旁的百户问道。
因为这把刀,或者说这里的刀。与朱樉见过卫所官兵使用的刀不同。
卫所官兵基本使用的都是长柄制式武器,这种短柄只有百户以上的军官才会佩戴。
将领,还有朱樉自己佩戴的就是剑了。
佩戴短兵器,也可以看做是身份的象征。
“回王爷,这是鬼头刀。是为官府的三班衙役们制造。”
“官府”
朱樉疑惑:“官府不是下属有匠人吗”
听到朱樉的问话,百户没有一丝犹豫。马上回答道:“匠户也归我们军匠千户所管。”
百户清楚,他们这是违背了朝廷制度的。
按理,军队的匠人和民间的匠人是分开管理。
但是,面对朱樉的问话,百户不敢有任何隐瞒。他怕自己隐瞒的后果,会让自己的脑袋搬家。
既然朱樉来到匠户所,那么肯定就会关注,会询问其他人。
朱樉点头:“虽然不合规矩,但是这样方便管理。”
朱樉看向两边的匠人,这些人中有老有小。都是一身污垢。
朱樉知道,这不是他们不爱干净。而是他们的工作所决定的。
“你们中间,有人懂火铳吗”
朱樉说完,没有一个人回答他。不免有些兴趣哑然。
百户一见朱樉的表情,立刻开口:“王爷问话,懂火铳,能造火铳的人都回答一声。”
显然,百户的话比朱樉管用。
陆陆续续便有好几人开口。
朱樉朝他们招手:“都过来。”
朱樉数了数,还不少,有十五个人。除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大都是四五十岁,甚至更大年纪的。
“都不要紧张。”
朱樉见这些人在自己面前发抖,便笑着开口安慰一番。
朱樉说完,见他们好了一些。便把手中的图纸展开。
“你们都看看,能看懂吗”
朱樉的图纸,他自认为画的很像那么一回事。很详细,他还在各种配件上有标注用途。
枪支的原理他是清楚的,毕竟玩具枪玩坏了不少。
原理其实很简单,扳机,弹簧,扣动扳机释放弹簧,弹簧推动撞针撞击子弹,子弹内部发生爆炸,形成推力。子弹便通过在枪管内旋转,最后射出。
但是具体怎么造,能不能造出来他就不知道了。
“都走近一些,本王又不吃人。”
朱樉见他们隔着老远,伸长脖子张望。又开口调笑一番。
果然,效果很好。这些人向前走了两步,但与朱樉也保持有三步的距离。
朱樉不在多说,而是把图纸展开,继续问道:“能看清吗”
“能。”
十五人异口同声。
“能看懂吗”
“能。”
再次异口同声。
朱樉很高兴。自己的成果被认可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
朱樉不在追问后面的问题,而是问他们。
“本王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想让你们造出图纸上的事物来。”
然后,朱樉又指了指两边的其他人。
“相信你们的胆子,要比其他人大一些。他们中间或许也有人懂。本王告诉你们,你们都不用怕。”
朱樉说到这里,突然提高分贝。
“只要你们能将这东西造出来,本王不仅承诺你们全部归入军户。再加上一条,允许匠人及匠人之后参加文试与武试。”
整个车间沉默。
朱樉最后的这一条,对他们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参加文试和武试,就意味着做官。做官肯定就意味着脱籍。
脱籍啊!
几代人,百年都难以实现的愿望。能梦想成真吗
答案是肯定的。
只要能造出朱樉手中的火铳。
&
第三十五章 王保保(求推荐票)
匠户所里
朱樉和赵敏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是在挑战你父皇的底线。”
“我知道。”
朱樉满不在意的,喝了一口手里端着的茶水。
“赵敏,你不觉得陕西的百姓改变了很多吗”
放下手中的茶杯,朱樉开始给赵敏讲述自己的道理。
“你难道没有发现,如今不管是兵,是民,是官,还有隔壁的匠人。他们是不是给你感觉突然精神了。”
赵敏点头,她当然知道百姓们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
然而这一切,都是朱樉为此担下了巨大的风险。
“知道为什么强大的元朝,会输给你们口中的乞丐朱元璋吗”
这个年代,朱樉是不能够直呼父亲名字的,这关乎孝道。
但他是站在旁人的角度,用旁人的眼光在评论。
而赵敏听朱樉不敬朱元璋,也不纠正他的言语。她的内心里面是恨朱元璋的。
她的恨,不是因为元朝退出中原。而是因为他的大哥扩廓帖木儿,死在明军手中。
其实扩廓帖木儿是生是死,现在也还没有真正定论。
因为身不见人死不见尸,消息在河西境内两年之久。便被元朝和明朝共同认定死亡。
但是,以朱元璋的三大遗憾来看,扩廓帖木儿应该不会死于明军之手。
因为在朱元璋对扩廓帖木儿十分重视,他曾在公开场合说过。
“天下奇男子,王保保也。”
朱元璋的评价可谓非常高了,常遇春这样的人物,也只被朱元璋认为是人杰。
朱樉认为,朱元璋其实是在暗示感谢扩廓帖木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