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同样目前卜石兔的顺义王也重新确定为顺义郡王。
但原本的市赏都停了,改成按照封爵给俸禄,也就是每年两千石,但都是折银给的,不过皇帝陛下慷慨大方,所以干脆确定就是每年一千两,也就是朝廷每年给蒙古郡王们发一千两俸禄,前提是得遵纪守法,要是有什么不遵纪守法的事情那是会罚俸的。
双方贸易照旧。
至于察哈尔部其他人……
那个就不关皇帝的事了,只不过粆图留在京城,皇帝另外给他封官,其他那些台吉诺颜们不关皇帝的事,除非他们单独朝贡,并且另外接受册封。
虽然按说郡王得有属官……
可以啊!
皇帝陛下可以给你们派属官的。
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大明皇帝可以按照郡王标准,给顺化郡王派遣一堆大小的属官,话说大明还是不缺官员,但以后做什么就得接受这些属官监督,实际上内部事务基本上就是属官们代劳了。
呃,那就算了吧!
林丹汗又不是傻子。
天启派一堆官员到他那里,作为他的属臣管理事务,那他还玩个屁。
总之以后顺化郡王一年领一千两工资。
但以后朝廷需要顺化郡王出兵参加作战,他是必须得接受征发的,比如说再对建奴开战,辽东经略要征召察哈尔部出兵,他们就必须得出兵。当然,实际上是不会的,用不着他们,但以后俄国人扩张过来,明军需要对俄国人作战时候,征召蒙古各部出兵就是必须的,这时候俄国人可是已经快到了。
必须提前布局了。
不过林丹汗那边对这些并不在意,他们不可能真正臣服大明,只不过是林丹汗被俘虏别无选择,至今后者还在广宁软禁,这场称臣纳贡的大戏不演完他是不会被释放的。但他只要获得自由,以后还是要追求梦想,为他那个想象中的帝国而战的,称臣纳贡只是为了能获得自由而已,回去他才不会在乎皇帝怎么安排呢!
不过那时候对于内喀尔喀和土默特来说,他就是敌人了。
他是大明皇帝的叛逆,而他们作为大明的忠臣当然不会与之同流合污,甚至还会站在大明的旗帜下揍他。
这就是他称臣的后果。
他的大义因为这次称臣纳贡荡然无存。
他不再是蒙古大汗了。
蒙古各部不需要再尊奉他,他和别人一样都是大明的臣属,他那个九斿白纛已经没用了。
而炒花得到了顺诚郡王的封爵,一切与林丹汗一样,而且大明皇帝听说草原上以九斿白纛号令各方,故此特意赏赐他和顺义王一人一个,以后草原上的王都有,所有被大明封王的,也都准许他们内部以大汗来尊称他们。
这样就可以了。
反正蒙古各部早就一堆汗了。
原本历史上连外喀尔喀的硕塞很快也自称大汗。
他原本也是济农。
另外大明皇帝亲自为他们划分牧区……
当然,不是他们个人的,而是他们各部间的。
医巫闾山最北端,向北到坨甸地,也就是科尔沁沙丘草原区,然后沿着这片区域边缘向东北到辽河,东边属于内喀尔喀,他们那四十多个诺颜另外分,西边属于察哈尔部,但止于经棚这个向西的出口。实际上就是辽西以西拉木伦河为中心的这片草原归察哈尔部,东边最肥美的辽河中下游平原归内喀尔喀,但再向西就是土默特的了。
虽然土默特如今一盘散沙,但卜石兔却是大明册封的顺义王,大明承认他是土默特部的首领。
而剩下没有归顺大明的那些先不管,他们只有前来称臣纳贡接受大明皇帝的封爵,才能被分配属于他们的牧区,没归顺前由三顺王负责为皇帝征讨。
顺诚王负责讨伐科尔沁部。
顺化王负责讨伐漠北各部。
顺义王负责讨伐喀喇沁,永谢布这些,如果他们有错能改主动前来归顺就一样可以做大明的忠臣了。
三顺王就这样诞生。
至于金台吉的续顺公派人去册封就行。
他那里很简单,又不需要划分牧区,就是派个使者过去宣旨,顺便给他一些赏赐,以后他就是续顺公,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实际上肯定加都督或者都督同知,这样海西女真被建奴吞并的各部就归他们征讨了。不过乌拉部的绰齐奈也得到封爵,接下来他将和金台吉的小儿子,布扬古的儿子,一起到京城,大明皇帝单独赐给他们锦衣卫世职,他们以后在京城生活。
绰齐奈还要带兵呢。
作为一个被野猪皮侵占家园的热血少年,接下来他还得为恢复他祖先的土地而战呢!
至于金台吉两人的儿子,则是专门来在皇帝关怀下成长的,尤其是天启自己也不是很大,正好可以作为皇帝的侍卫,也让皇帝陛下多亲近一下来自蛮荒世界的气息,这对他的雄心壮志有好处。话说老朱家的子孙,除了个武宗还恢复几分祖先风采,其他有一个是一个,统统都缺乏雄心壮志。
小皇帝需要沾染一些野性。
然后就是内喀尔喀的伯子男们,这些人同样得到各自封爵,并且在大明皇帝的亲自主持下,对他们的牧区进行了划分,至于给他们建庙的任务,这个交给杨都督负责。
反正他已经建了一座。
接下来在炒花各部再建四座,而金台吉自己掏钱建他们的。
草原遍地寺庙齐声诵经的时代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念经的草原才是最完美的草原,回头可以鼓励更多牧民选择去伺候佛祖。
甚至就连东土默特的几个诺颜都得到了封爵,他们同样获得了各自明确划分的牧区,但以后不得跑到长城外闹事,再闹事就有罚俸甚至革职处罚,另外他们那里距离最近,免不了有大明商人过去,他们需要好好保护,尤其是说不定还有过去开矿淘金的……
热河可是有金矿的。
比如刚刚被杨信突袭过的满套儿就有金矿。
总之大明的蒙古封爵体系就这样建立起来。
至于以后他们的后代也可以推恩,只要愿意分,他们的儿孙也可以单独分出来获得爵位,哪怕男爵也可以分,最多没有俸禄了,但可以获得勋阶,话说武勋阶十二级,足够用的了,反正又不用给工资,就是荣誉称号而已。比如男爵的一个儿子继承爵位,其他儿子可以各分一部分属民和牧区,然后授予个什么柱国之类的,这个东西也有用处……
呃,至少死了有用。
可以让墓碑看起来好看一些。
这场规模空前的封爵在内阁迅速得到通过,然后六科同样没阻拦,虽然有部分御史提出反对,但他们的反对毫无意义。
至于士子们。
他们的确喊了几声,但力度不大。
毕竟这时候距离考试没几个月了,谁还有心情在这件事情上扯淡
更何况也没多少支持他们的。
实际上朝野都很清楚,如果真能用这种方式稳定草原,那么付出每年这加起来也就是一万多点的俸禄真不值一提,大明和蒙古各部乱糟糟打了几百年,每年无数银子投入战争,最后除了造就那些将门世家,其他没有任何收获。蒙古各部不袭扰,大明也得每年投入绝大多数财力维持边防,蒙古各部袭扰,那就更是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
这个负担太沉重。
更何况这时候野猪皮才是主要敌人。
如果真能让草原各部老实起来,别说一年一万多点,就是多十倍也无所谓。
九边随便哪个军镇,每年耗费的白银也不只十万两,因为炒花的归顺,之前熊廷弼完全都不用管西边的防御,所有资金都能投入对付建奴,而如果不是这样他就至少维持三分之一的力量警戒炒花。更何况现在这些蒙古人完全是以称臣纳贡的方式,大明颜面不但没有任何损失,反而颇有当年万国来朝的荣耀,而光这些使者贡献的马和牛,就远远超出他们今年的俸禄。
实际上天启也没那么小气。
这些贡使都额外得到了一笔不菲的赏赐。
反正皇帝现在有钱。
像宰赛这样的,天启大笔一挥直接赏了一万两。
人家已经连续三次主动参与对建奴作战了,还有俘虏满旦母子的奥巴代青同样得到一万两赏赐。
最终天启赏赐出了近十万。
当然,都是给内喀尔喀部的,察哈尔部和东土默特肯定没有。
就在这些贡使一个个在京城大肆采购完,然后心情愉快地踏上归途时候,衍圣公的一纸奏折终于点燃了积聚已久的战火……
第二八七章 红颜祸水
黄华坊演乐胡同一座灯光旖旎的小楼上,伴着乐师的演奏,一个舞姬翩翩然起舞……
“终究还是差了几分啊!”
华允诚笑着说道。
旁边小美女温柔地给他斟酒。
这可是大客户,无锡华家可是老牌富豪。
“这些和秦淮河那些没法比,京城终究染了太多胡俗,就连这乐曲都缺少那种江南的花雨之气,倒是多了几分风沙味道,就像本来也就勉强可吃的桂花糕里混进去了沙子,不吃有些饥饿,吃起来终究是难耐。”
徽州举子方一藻说道。
他儿子就是平西王手下主要谋臣方光琛。
“公子,这样说姐妹们可不答应。”
旁边小美女娇嗔道。
然后一帮莺莺燕燕们齐声讨伐。
“方兄要说这风沙味道,在下可就是从那风沙里出来的,我倒是觉得那风沙里吼出的秦腔才更有韵味,倒是这京城的乐曲太软,都是些靡靡之音,听着就让人做后主之叹。”
另一边搂着小美人的陕西平凉举子聂慎行带着醉意说道。
那娇滴滴的小美人给他喂着胡瓜。
“那秦淮河上的又该做何叹”
方一藻说道。
两人刚才因为争同一个小美人,结果被聂慎行凭着身材魁梧强行抢去,此刻看着他这副姿态,尤其是那小美女的模样,方一藻正很不爽呢。
“当然是叹门外楼头了!”
临洮举子韩谦说道。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聂慎行吟诵。
然后两人同时开怀大笑起来。
“只可惜咱们大明是太祖以南统北,倒是可以站在幽州台上谩嗟荣辱。”
应天举子陈调鼎淡淡地说道。
“诸位,今日华兄做东,我等诗酒相会,怎么变成比较起乐曲了,这乐曲乃是诸位佳丽的事情,我等难道是要越俎代庖,抢诸位佳丽的衣食,赶紧喝酒才是正理。”
临清举子邢泰吉笑着说。
这些日子他们这些各地士子除了读书备考,基本上都这样凑起来在教坊司三院风流快活,说到底都正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从全国各地汇聚京城,自然少不了这样的交际。而且这些教坊司的女人也都喜欢接待他们,毕竟都是喜欢做才子佳人梦的,万一自己相好的中了进士呢,那时候把她们带走,下半生就有保障了。
今天是华允诚这个富家子做东,他家和华家有生意往来,而陕西举子里面的武献哲之父武之望是山永兵备道,他家正巴结武之望,正好一起请过来,聂慎行几个则是武献哲带来的。
但都是这科举人。
他这话刚说完,楼下一个人带着怒色走上来。
“翼兴兄,出了何事”
华允诚说道。
他同乡无锡举子邵名世一言不发径直走上前,把一份邸抄直接拍在桌上,甚至把酒杯都震倒,华允诚身边小美女吓得惊叫一声,然后就看见邵名世随手抄起酒壶,直接往嘴里倒了半壶酒。周围一帮人面面相觑,而华允诚急忙拿起那份邸抄,刚看了一眼就立刻脸色一片血红……
“奸臣,这些奸臣!”
他双手哆嗦着骤然发出一声怒吼。
“恨当日不能与这帮奸臣血战到底,衍圣公这种不明不白的东西也配奉祀孔圣”
喝了半壶酒的邵名世怒吼道。
“诸位,孔胤植上奏,以江南之行见士子多文弱不堪,且除典籍外多疏漏之处,他身为衍圣公不能坐视,故此奏请陛下于今科会试之前,预先对众举子进行六艺考核,礼乐二项无需考核,书可于会试同考。但剩余射御数需额外考,御改为骑马,与射同考为骑射,数单独考,考核达不到者无论会试成绩如何都不得参加殿试,但会试所取贡士依旧赐同进士出身。
骑射与数两项前十者,无论会试成绩如何皆赐贡士,可参加殿试。”
华允诚说道。
他这话刚说完方一藻立刻站起,直接推开身边小美女过去一把夺过邸抄……
“这个狗东西!”
他嘴唇哆嗦着骂了一句。
“子元兄慎言,衍圣公无论传闻如何,终究还是衍圣公,再说那些传闻多数都无凭无据,你这样说衍圣公就不对了。
更何况我觉得这也没什么。
君子六艺这可是圣人之教,我等皆儒生,君子六艺的确不能疏漏。
我觉得衍圣公这个提议很好,虽说如熊忠毅公般样文武双全的确不易,但身为圣贤弟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也是圣贤所责,这个可以考,不就是骑马射箭嘛,想来也不会拿个三石弓让我等开,一石弓也就最多了。更何况以后诸位高中之后若去辽东,山陕这些地方为官,不会骑马遇到急事怎么办
万一有贼寇袭扰总不能连抵抗之力都没有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