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他没有不奋力一搏的理由。

    因此而成为东林党的敌人也无所谓,他本来也不是东林党,大不了去抱九千岁的大腿,大不了投入阉党。

    反正目前看阉党才是最得势。

    不过他需要一个盟友……

    “我再想想吧!”

    惠世扬仰起头看着夜空,多少有些失魂落魄地叹息着。

    他知道自己即将被东林党视为叛徒了,因为和东林党的特殊关系,而给家族带来的商业利益将荡然无存,而他也将由贤臣变成奸臣,但不这样他的家族在陕西也同样完了,他真得没有别的选择,他要是选择反对,那延安士绅是真能去刨他祖坟的。

    可公然与东林党为敌。

    与那些曾经的朋友们站在对立的战场上……

    他又下不了决心啊!

    他失魂落魄地上马,然后由家奴牵着向前走去。

    “竖子不足为谋!”

    陈奇瑜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鄙视地说了一句。

    咱大明五省剿匪总督还是很果决,他站在那里想了想,紧接着上马……

    “去崔呈秀家!”

    他对跟随的家奴说道。

    目前六科也就是刑科都给事中崔呈秀是正牌的阉党,实际上因为内阁和吏部的阻击,九千岁的党羽任命多次受阻,无论六部还是六科,他的势力都依然不够强。不过六部尚书目前来讲多数是中立派,吏部尚书周嘉谟也只是亲东林,但亲的也有限,对九千岁试图限制是文官一致的原则,并不是因为属于不属于东林党而改变。

    文官和内官本来就不是一路。

    但六科就真是东林党控制,九千岁只是把崔呈秀塞进去,以便于锦衣卫和东厂抓人而已,毕竟驾贴就算可以补签,但也是需要签的。

    陈奇瑜策马向前,刚走出不远就看见对面几个士子。

    “玉铉兄!”

    其中一个惊喜地拱手喊道。

    “武贤弟,你们这是欲何往”

    陈奇瑜愕然道。

    武献哲看了看周围,这时候已经快宵禁,初冬的街道上空荡荡的。

    “玉铉兄,衍圣公的上奏已到何处”

    他立刻迫不及待地说道。

    “你们也知道了”

    陈奇瑜说道。

    “何止是知道,适才还为此与几个南直隶举子打了一场,不过倒也因此知道了这个六艺考核是何人所提,同样也因此结识了一位贵人。”

    聂慎行笑着说道。

    陈奇瑜疑惑地看着他们。

    武献哲立刻把刚才发生的一切告诉了他。

    “走,去杨府!”

    陈奇瑜毫不犹豫地换了一条大腿抱。

    几分钟后,他们遇上了回家的杨寰,然后在杨寰带领下从城东穿过半个已经宵禁的城市到了咸宜坊的杨宅,紧接着被刚刚回来的杨都督请进去,话说这还是第一个主动来杨宅做客的给事中,之前连崔呈秀都没来过,实际上杨信和崔呈秀没什么交情。

    杨都督一般不在京城。

    而他在京城也多数进宫跟天启研究科学。

    至于官场上主要朋友,其实就锦衣卫那些,其他无论文臣武将都没什么交往……

    他跟这些人又没共同语言。

    “惠世扬”

    杨都督鄙视地说道。

    “如今你们知道之前我说的被收买的人了吧”

    他紧接着说道

    武献哲等人带着一脸义愤点了点头

    很显然惠世扬的做法很令人愤慨,这种为乡党别无选择的时候,任何退缩都是可耻的,他的确是东林党,他们惠家因为他和东林党的关系,的确可以在商业上获得特殊的利益,他站在东林党一边对抗阉党可以理解,可你不能出卖自己的乡党啊!你不能因为要维护惠家和东林党的特殊利益,去牺牲自己上千万乡党的利益啊,陕西多少举子就等着因此而中进士做官呢,你这种时候必须支持,不支持就是背叛。

    “杨都督请放心,惠世扬敢背叛三秦千万父老,三秦千万父老就让他们家族滚出陕西。”

    武献哲说道。

    这一点他们很有自信。

    惠世扬敢倒向南方,那延安府的士绅绝对敢刨他祖坟。

    “但明日礼科必然会封驳圣旨,除非撤了这些人的职,否则他们是不会让圣旨在礼科通过的。”

    陈奇瑜说道。

    “撤他们的职需要足够罪名,至少仅仅因为他们封驳圣旨,是肯定不能撤他们职的,毕竟他们有这权力,但他们封驳圣旨,你们这些北方籍的科道官员可以弹劾他们,包括都察院的北方籍御史,也可以弹劾他们徇私。

    对了,礼科还有几个北方人”

    杨信问道。

    “还有归德人周士朴,另外还有属于南直隶,但算是北方的颍州人李精白。”

    陈奇瑜说道。

    “你还得再拉一个帮手,惠世扬应该不会上奏,他无非就是想办法找东林党的至交好友们解释,最后很有可能出点意外,比如骑马摔伤什么的,以此躲开这件事,只要以后还继续给东林党冲锋陷阵,那么后者还是会原谅他的,他既然没直接答应,估计就是做这样的准备。这样你还得拉一个,李精白我记得是一个比较识大体的,你可以试试联系他,他可是南直隶的,这样也可以说南直隶也有人支持。”

    杨信说道。

    李精白啊。

    给九千岁建生祠时候高喊尧天巍巍荡,帝德难名……

    这样的人估计正缺一个加入阉党的契机呢!

    陈奇瑜点了点头。

    “至于你们。”

    杨信看着武献哲等人想了想。

    后者眼巴巴看着他。

    不得不说现在杨都督这个大明头号奸臣,此刻已经成了北方士绅的希望之光。

    “上书!”

    杨信很享受地说道。

    “上书”

    武献哲等人面面相觑。

    “对,东林党不是就喜欢这么玩吗咱们也可以学习,你们回去联合一批举子,数量越多越好,明天礼科封驳圣旨,你们就到承天门敲登闻鼓上书,这叫公车上书,要求朝廷考核君子六艺。然后我进宫奏明陛下,陛下肯定会再次要内阁票拟的,我去找方阁老,让他再次票拟,司礼监再发圣旨,不出意外礼科还是会继续封驳。

    这样三次。

    陛下震怒,解除礼科都给事中职务。

    反正都给事中不在就是左给事中为首,那时候就让惠世扬通过,他敢不通过就是露出真面目了,大不了咱们继续,然后陛下再解除他的职务。

    估计那时候也就可以升陈兄为左给事中了。

    陈兄通过圣旨。”

    杨信说道。

    话说他这就纯粹是玩死惠世扬了。

    “对,就这么干,我倒要看看,惠世扬有没有胆量出卖乡党,我们这就去召集举子,咱们北五省两千举子,就不信斗不过礼科几个给事中!”

    聂慎行激动的说道。

    明朝举人也是每省有明确数额的。

    其中两个直隶最多,一科乡试录取一百五十多人。

    剩下最多是浙江,江西,福建和湖广,都是百人左右,剩下各省都是一百以内,最少的贵州只有三十多个,不过参加考试的并非这些,因为还有之前落第的举人,所以一科参加会试的已经逼近五千人,而进士数量是三百来人。

    所以这个两千举子并不是夸张。

    不仅仅是这一科乡试考出来的,还有更多已经考了多次的,中举后只要没考中可以一直考,甚至有考八回到死都不中的。

    当然,对于这种毅力帝有时候也就直接给个县官做了。

    这些人一听有这样的好事那还不瞬间急了

    虽然这种进士严格说是有水分的,可有水分那也是进士,三甲那也是正牌的进士,和举人是两个境界的,举人做官无非蹲教谕熬资历,但进士做官起步七品啊,多少举人做官一辈子都蹲在教谕上啊。那些已经考了两届三届都没成功的北方尤其是边塞区的士子,可以说一下子就看到了大门的敞开,这时候居然还有人想再关上这扇门

    这不纯粹是逼着大家过去抽他们吗




第二九一章 为了北方!
    有了杨都督的亲自指导,陈奇瑜和武献哲等人就有主心骨了……

    虽然杨信是奸臣。

    甚至到这时候他们说不定依然这样认为,毕竟北方士绅和南方士绅,在对待皇权的问题上是一致的,而杨信的出现让皇权更加强势,无论哪里的士绅哪里的文官,都不喜欢一个强势的皇帝。

    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但是……

    有利可图就行。

    谁还有兴趣管那么多啊!

    好处到手就行,和奸臣合作就和奸臣合作吧!

    北方士绅连胡虏都合作过多少次了,才不在乎需要时候和奸臣合作呢,北方士子的进士比例增加才是实实在在的,进士数量代表着官场控制权,官场控制权代表着政策倾向性,政策倾向性就会瞬间变成真金白银。

    真金白银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同盟就这样确定,陈奇瑜迅速去游说李精白,杨信很清楚他一定会成功的,武献哲五人分头联络那些陕西士子,甚至包括山西士子。至于杨都督当然还得继续赶场子,不得不说杨都督也很辛苦,也就是他速度快,善于这种长途奔袭。不过也就还有一年了,方汀兰的守孝期还有最后一年,实际上下半年就可以结束了,然后郑太皇太妃会给他们赐婚的。

    后者已经在筹划了。

    这时候的郑家反而得抱杨信的大腿。

    毕竟郑太皇太妃是罩不住郑家了,实际上天启对这个长辈完全没好感,万历遗命是封她为皇后的,只不过连天启带大臣都装不知道,包括这个太皇太妃还是杨信提了一下,才和李选侍一起封的。原本历史上郑贵妃连这都没有,太皇太妃也不是说自动晋级,这个称号也得封,所以她只是作为神庙皇贵妃,凄凉地在自己的一处宫殿又活了十年。

    死的时候也是以神庙皇贵妃身份单独安葬,万历一起葬的是后来天启又挖出来的他亲奶奶。

    当然,这是必然的。

    能让她变成太皇太妃已经是天启给杨信面子了。

    第二天一早,礼科都给事中杨道寅就正式封驳了关于衍圣公所奏,在本科会试前考核举子骑射和算术的圣旨。

    理由很简单。

    科举考什么是太祖定下的。

    他们封驳的奏折连同原本的圣旨一同送到司礼监,这种小事当然不需要麻烦皇帝陛下,九千岁直接派小太监送到内阁就行。

    但紧接着礼科给事中陈奇瑜,李精白,联名弹劾礼科都给事中杨道寅罔上不忠的奏折也送到了司礼监,然后同样被九千岁扔给内阁,而就在同时六科廊房那些抄邸抄的,迅速把两份奏折全部抄录并且放出。然后这个消息被那些早有准备的别有用心者,以最快速度散播开,到下午时候整个京城仿佛被扔下一块大石头的池塘……

    “砰!”

    杨信得意地张开双臂高喊着。

    此刻的他正站在长安右门的城楼上,前面的大街上一支超过五百人的青色队伍正在走向他脚下。

    为首的正是武献哲。

    而他手中捧着一份上书。

    他后面聂慎行抱着孔夫子牌位,韩谦抱着光宗牌位,后面一帮士子抱着之前大明皇帝们的牌位。

    这支不大的队伍在两旁闲人围观中庄严地走着。

    然后两旁不断有士子们出现,有迅速加入的,也有指着他们怒斥的,甚至还有人试图阻拦……

    “把这个家伙拖到一边去!”

    杨信指着一个试图拦住武献哲质问的说道。

    他身旁杨寰急忙挥动小旗。

    杨都督专门给他们编了一套旗语,不但锦衣卫内部使用,而且荡寇军内部甚至陈于阶也学去。

    外面警戒的锦衣卫军官立刻招呼部下向前,把拦路的士子直接拖走,武献哲等人的队伍继续向前,而且加入的士子越来越多,甚至不乏几个看上去年纪很大的。这时候华允诚等人也出现在外面的人群中,后者一抬头立刻就看见了城楼上的杨信,再看看那些为武献哲保驾护航的锦衣卫,他们瞬间明白了这场大戏的幕后导演。

    杨信朝着他们挥手致意。

    华允诚和他身边的陈仁锡很干脆地招呼几个同伴,然后以最快速度离开。

    “叔父,他们准备做什么”

    杨寰好奇地说道。

    “当然是打擂台了,我最喜欢打擂台了。”

    杨信笑着说。
1...130131132133134...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