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再说那里还有戚金呢。
戚金就是在朝鲜打出来的,他熟悉朝鲜,现在有五千精锐浙军加三千一直配合作战的白杆兵,除非野猪皮的建奴主力压上,否则仅凭李珲手中那些伪军,就算加上绿旗军也没用。全州那地方类似朝鲜的四川,就是一块三面山一面海的平原,地形上最适合自保了,只要有戚金部的增援,李倧在全州撑住毫无压力,这种小事根本不需要杨都督出马。
那些阁老们估计也清楚。
他们就是为了把杨信支走,省得他留在这里搞事情。
但殊不知这样正方便了杨信搞事情。
话说明年的银子还没着落呢,他和九千岁早就惦记去广州抄家,之前在广州寻找包税商,然后设立广州海关的圣旨早就已经发了过去,但根本就没有人搭理。广州士绅明显脑子很精明,他们目前皆大欢喜一起发财就很好,相反一旦实行包税制,那么不但意味着他们以后得交税,而且包税者自己也未必能得到比目前更多的好处。
如果有那种实力占据绝对优势的世家豪门的确可以干,但目前广州的世家豪门实力反而很均衡……
没有谁自认能压倒其他各家。
这样谁包税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其他世家豪门视为叛徒而遭到围殴,说不定哪天就被土匪海盗灭门。
而且还开了个坏头。
这种包税制一旦真正实行开,那么广州士绅就被朝廷牵着鼻子走了,只要敢包税了,那肯定是要捞钱的,无论多么危险他都会拼尽全力,狠狠在包税期内捞足油水。而一个包税的捞了钱,其他人就会看着眼红,然后就会想方设法夺取下一季包税权,为此他们会出更高的价,最后就变成广东世家豪门为了争夺包税权竞赛般给朝廷送银子。
不开始好说。
但一开始就止不住了。
所以广州士绅很聪明地达成默契。
咱们谁都不包,看皇帝还能怎么办,惹急了恢复当年的大家都走私。
总之坚决不让朝廷控制。
这样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就得杨都督出马,由他去开这个头,由他去建立起真正的海关税收体系,然后通过包税狠狠捞一笔,反正又没说非得本地人包。这样第二季包税权广州士绅就无论如何都不会再让他得到了,最终被迫跳进他的这个套子,从此被朝廷牵着走,让广州海关真正成为皇帝的提款机。
不过这样就需要动武了。
“差不多,实际上有我一个人就足够!”
杨信说道。
这件事情只能用他自己的人,在当地雇佣肯定不行,至于气候不适应,这个无非就是注意卫生防疫。
“你办事,我放心!”
九千岁说道。
“还有,准备一份斥责葡萄牙人的圣旨,叫刘时敏过来,我告诉他如何写,把龙华民带上,怎么着还不用他捞个一两百万。”
杨信紧接着说道。
。
第三零五章 杨都督的远征
杨信接下来就一本正经准备他的抗建援朝。
也没啥可准备的。
无非就是找孙元化强行要走了一千火枪兵,都是上次参加过镇江之战熟悉和长矛兵配合的,然后又从他自己家的佃户里面招募了一千两百名家丁……
四个营就这样组建。
然后再加一个使用八门三磅炮的炮兵营。
总共两千五百人。
这是杨都督的亲兵队,这次可不是上次镇江之战,那纯粹就是应急而已,而这次是杨都督真正以方面统帅的身份出征,而且获得了一个总督沿海军务的头衔。大明朝的总督并不是只准文官做,李如松就以武将多次总督军务,杨都督圣眷之隆远远超过李如松,武总督也很正常,而且和上次一样赐尚方宝剑。
还是上次那柄。
这柄已经砍了一千多颗人头,以至于严重变形的宝剑,经过重新锻造又可以使用了,据说锻造时候出现过灵异现象。
毕竟是千人斩啊!
那上面的煞气都足以辟邪了。
因为这个灵异现象,这柄宝剑还有了各种传说,虽然不像那些传奇宝剑一样声名显赫,但在民间也已经算得上真正名剑,外号断魂,只是不知道这次随着杨都督出征,又会砍下多少颗人头。
很快时间进入天启二年。
元月十五时候,朝鲜使者李贵和沈器远到达京城,在得知是杀了野猪皮两个儿子的杨都督亲自带兵后,几乎是涕泪横流地叩谢天恩。
不过虽然现代棒子奇葩,但这个时代朝鲜人上层对大明倒是真心的,至于说之前跟建奴不清不楚,那个真没法对他们有什么苛责,毕竟大明自己的官员将领都一堆跟野猪皮不清不楚的。但朝鲜上层把大明当老大的心是真诚的,这次李珲投降建奴后,南逃的李倧立刻获得了全州,罗州,甚至清州等地官员毫不犹豫地支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李珲失去了大义。
利益的确是最关键的,但口号喊的理直气壮也很重要。
大义。
这个词很重要。
而在朝鲜,尊奉大明就是大义。
大明天启二年二月初二。
登州。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武毅公若复生,见此军威亦当无憾矣!”
杨信站在上次相同位置,看着面前的蓬莱水城,不过此刻他面前已经变成了真正的帆樯如林,大明在黄海北部和渤海上绝大多数战舰此刻都齐聚这座水城。最醒目的是二十四艘几乎一模一样的新式战舰,不过十二艘崭新,十二艘历经沧桑,但样式没有区别。
包括之前给东江水师的,此刻也同样汇聚于此。
二十四艘巡洋舰。
杨信给这些新式战舰起的名字就叫做巡洋舰。
另外则是三百多艘各类大小战舰。
“都督,戚公并无谥号吧”
像上次一样站在他旁边的沈有容疑惑地说道。
“现在有了!”
杨信说道。
旁边再次跟随他的狗腿子杨寰立刻端上笔墨和空白奏折,杨信提笔迅速给天启写了一份追谥戚继光武毅的奏折,然后拿过他的总督沿海军务官印直接盖上……
“五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杨都督说道。
杨寰端着托盘躬身退下。
“都督大恩,戚家一门没齿不忘!”
另一边戚金一脸庄严地躬身行礼。
戚继光至今没谥号。
虽然万历对他的几个儿子的确也算是凑合,但对戚继光却始终没什么表示,原本历史上戚继光的谥号是崇祯给的,不过这次因为戚金所部在战场的抢眼表现,给戚继光追谥的声音早就有了,更何况受杨信影响,天启本来就对戚继光的成就很赞赏。
这次杨信不过顺水推舟而已。
“戚公无需客气,戚武毅公之功就是封侯也是应该的。”
杨信说道。
这时候沈有容被部下叫走。
“都督真不去朝鲜”
戚金看着已经开始登上一艘战舰的李贵和沈器远低声说道。
“朝鲜那点破事还需要我吗”
杨信说道。
“要说仅仅李珲部下,末将倒是可保无虞,末将当年也是在朝鲜与倭人打出来的,对朝鲜军的本事还是有所了解,只要末将这一万人到全州,那么李珲是绝无打过清州的可能。
只是末将怕他再次向建奴求援。
朝廷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将咱们这一万人扔在那边的。
援军肯定难以指望。
若李珲真带着建奴南下,那末将也只有带着李倧退守罗州,这一万人马是抵挡不住建奴主力的,没有援军很难正在坚守,甚至必要时候还得撤到济州岛。”
戚金说道。
“真那样你就撤过去就行。
咱们援朝的目的,只是确保李倧不会离开朝鲜土地,不会被建奴抓去,至于朝鲜打成什么样子,那个对咱们来说并不重要,清州能守住就守,守不住就撤到全州,全州守不住就撤到罗州,罗州也守不住就到济州岛。
但兄弟们注意点,在战场上能打则打不能打就撤,尽量不要做无谓牺牲,左右咱们最后还是会反攻的。
一个打烂的朝鲜对咱们有利。
李家在这场战争中削弱得越狠对咱们同样越有利,我们的目的只是保护李倧,但不是保护朝鲜人,他们就算死光又与咱们何干
李倧在就行。
李倧在那就意味着朝鲜还是大明之臣。
至于他失去的土地,那个最终剿灭建奴还是会给他夺回的。”
杨信说道。
这是他对朝鲜战场的原则。
战火烧到哪里并不重要,只要李倧这个朝鲜国王,还在朝鲜的土地上就行。
至于朝鲜人民……
当然是死的越多越好了。
朝鲜人口目前官方数字应该是一百五十万。
实际肯定更多,但应该不会超过四百万,不过目前并不能算一家的,北方之前大量并入八旗成为八旗朝鲜,这一次又加入了收编的绿旗军,而李珲和李倧又分了两家,总之算是四分五裂。
但总数应该是差不多四百万的。
这还是之前和倭国战争削减后的,原本之前官方就得近四百万。
战后汉城官方就剩几万户,这又养了多年才缓过来,然后又遇上了胡扰,不得不说他们也是很悲剧,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可以用十室九空形容,估计再打几年就该真的千里无鸡鸣。
而对杨信来说,朝鲜的人口当然是削弱的越少越好,不怕李倧完全复国后就剩几十万人,这样就可以命令李珲开放朝鲜,打着各种幌子,把大明人口塞进朝鲜半岛。这片土地并不差,尤其是朝鲜南部,基本上和江淮地区纬度相同,全都是稻米产区,光全州一带这片平原的水稻产量就足够养活数百万人,而且境内还有大量矿产。
这样的好地方当然要殖民地化。
而李倧留在以后印度土王化就可以了。
至于他是否乐意……
所以才要让战火燃烧在朝鲜。
朝鲜的人口越少代表着李倧越听话,而且印度土王化对他自己来说也未必是坏事,土王们可是对大英帝国无比眷恋,以至于试图刺杀蒙巴顿和尼赫鲁这些奸臣,就跟某些贱骨头一样。
“末将明白了,只是此前没有文官是否合适”
戚金说道。
杨信当然不会要个文官添堵,以他的身份也不会派监军太监,也就是说援朝军纯粹是武将统帅,有他在当然无所谓,但他半路溜走后剩下戚金这样就严重不符合规矩了。
“没什么不合适的,到朝鲜后就说我准备在侧翼登陆,故此不随你们一同过去,我一向喜欢这样,也不会有人怀疑的,朝鲜和咱们这边消息传递又慢,就算朝鲜向朝廷奏报,那些文官们最初也不会怀疑,等他们发现不对开始怀疑,并且调查我到底去了何处的时候,我也该到地方了。”
杨信说道。
他就是要突袭广州,带着他的这两千五百手下,趁着这时候风向及洋流都还没改变,一路全速南下直达广州。
这时候依然是东北风为主。
而中国自北向南的沿岸流在台湾海峡是一个关键点,冬天因为南下的寒流作用一直向南越过海峡,但夏季受北上的季风流影响,就很难再继续南下,所以这个季节他可以顺风顺水的一路被推到广州。在广州世家豪门猝不及防中降临这座城市,以最快的速度趁着风向还没改变,南边的各国商船还没北上,完成对广州海关的组建,然后等着那些送银子的。
“走吧,登船!”
杨信看着他面前已经完成登船的各军说道。
说完他直接跳了下去。
戚金当然不可能和他一样,就在戚总兵匆忙走到下面时候,杨都督已经站在了一艘巡洋舰上,而两千五百亲兵分别登上另外那些巡洋舰。
而戚金和沈有容同上后者的座舰。
“诸位,封侯之业就在前方,!”
杨信煞有介事般,举着尚方宝剑很像某个电影画面般高喊。
他的大嗓门立刻回荡在蓬莱水城,然后满载一万两千五百明军精锐的三百多艘战舰就这样鱼贯驶出水城,驶向前方辽阔的大海……
。
第三零六章 噩梦降临
封侯之业……
这个还是让别人去争取吧!
大明援朝军最高统帅刚过成山头就神秘消失了,连同他的那二十四艘巡洋舰和两千五百名士兵。
当他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后了。
但却不是在朝鲜。
而是……
澳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