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一幕岸边文武官员全都长出一口气。
这个祸害终于走了。
“我怎么看这天都有一种明媚啊!”
一个文官看着头顶天空,多少有些难以自已的感慨道。
后面一帮文武官员纷纷点头。
而在他们面前的长江上,一艘艘满载着男女老幼的内河船顺流而下,跟随着杨都督踏上他们的漫长旅程。
“走,兵发南京,抄家去!”
杨都督同样难以自已的喊声随风传来。
(今天两章,感冒,嗓子都说不出话了)
。
第三九二章 我就喜欢你这奴颜婢膝的样子
武昌。
“这就是你说的那些东西?”
城内一处普通的小院里,杨信捧着一个刚刚从墙里抠出的小匣子,颇有些怀疑地说道。
旁边陇孝祖拎着一条小蛇,在黄澍面前扮演着妖女。
这是条白头蝰,只不过现在已经临近冬眠季节,所以只是慵懒地在她手臂上盘绕着感受她的体温,偶尔对着黄澍吐一下信子,话说黄澍现在对这种东西已经有心理阴影,而且作为一个在南方山区长大的,他也很清楚这种白头蛇的威力……
“都督,小的绝无隐瞒!”
他毫不犹豫地趴在地上哭嚎着。
这时候杨都督已经打开匣子,然后看着里面的一封封信,最上面第一封就是王化贞的,这个他已经知道了。
至于第二封……
“这就是刘一燝的侄子,荫监,他爹刘一焜是浙江巡抚,去年因涉嫌贪污辞职回乡,是他带小的见的刘一燝,小的给了他五万两银子,这银子是范永斗从京城的晋商王家钱庄取出的,而会票是淮安晋商阎家开出的,这是当初阎家的人给小的和范永斗会票时候,小的特意让他写的。”
黄澍就像个汉奸翻译官般卑躬屈膝地站在一旁,从底下抽出一个信封然后打开拿出信说道。
“你倒是准备周全啊!”
杨都督似笑非笑地说道。
“都督明鉴,小的也怕被他们灭口,小的都被家族逐出族谱,家父都与小的断绝关系了,小的下辈子衣食也得有人管,有这些东西在小的手中,这些年他们就得一直养着小的。这户人家是小的奶娘,小的把他们安置在此,外面谁也不知道,他们一家也是小的养着,他们也不知道这东西,只是在这里住着,小的偶尔来住一下而已。”
黄澍说道。
实际上他还有一些没说。
那就是有这些东西,他们黄家在扬州盐商中就有底气。
原本黄家算不上大盐商,但这两年却一下子起来,就是因为黄澍有这些东西。
不过黄澍被捕外界目前还不知道,杨信抓住他之后直接就送进了贵阳的银库里关着,王三善也不知道,陇孝祖也不会对别人说,带出四川同样是以秘密的方式,外界只是知道奢崇明没有交出他,而且因此引发战争,同样朱燮元攻下永宁和王三善进水西,也都没有发现他,连安家的人也只是说他被奢家送去,然后自己趁机溜走了。
所以目前更多人认为他死在乱军中。
“郑之彦有没有份?”
杨信饶有兴趣地看着其中一封。
“回都督,他是徽商之首,自然是少不了的,这是他儿子郑元勋的。”
黄澍拿起一封信说道。
“这个人是谁?”
杨信看着底下的一封说道。
“这是徐阶的曾孙徐本高,世袭锦衣卫同知,他和他内兄王时敏都有份,后者是王锡爵的孙子。”
黄澍说着又翻出一份。
“你这卖友求荣也卖的很彻底啊!”
杨信说道。
“都督说笑了,小的卖一个也是卖,何不卖个彻底,藏着掖着最后反而惹都督发怒,那时候小的没卖的一样保不住小的性命。”
黄澍说道。
这的确是聪明人。
不愧是做了汉奸后连自己族兄都能背后捅刀,连自己家乡都能引建奴攻陷的狠角色,这也算是深谙出卖之道,要出卖就出卖个彻底,只有这样才能对新主子展现出忠心,否则出卖就毫无意义了。
“常州的有没有?”
杨信说道。
“有,郑鄤的表兄吴柔思,他是吴亮的儿子,新科进士。”
黄澍说道。
“但这些内容没有他们要你刺杀熊廷弼,只有与你私通,很难定一个抄家的罪名啊。”
杨信说道。
“都督,这个就看锦衣卫的手段了。”
黄澍说道。
这些人也不傻,他们不可能在这些信里谈什么集资给黄澍,让他去辽东收买孙得功刺杀熊廷弼,也就是些私交性质,最多送他些银子,实际上多数连送银子都不会提,这些信只能证明他们和黄澍这个钦犯交往密切,甚至有些信还是在此案之前。这些东西无法定抄家的罪,尤其是这些全都不是一般人家,徐本高还是世袭锦衣卫指挥同知,虽然就是不管事的虚衔,但徐阶曾孙的身份仍然足够称得上显赫。
王时敏是太常寺少卿。
这个堪称老乌龟的家伙一直活到麻哥中期,一家子在麻哥手下都很受重用。
仅凭这些书信不能证明他们参与谋害熊廷弼,更不能证明他们涉嫌谋叛之类抄家的罪名。
就算仅仅谋杀也不用抄家。
涉嫌同谋炸死的杨信的张家本身也不用抄家,是天启下旨定为逆案的,而且现在已经在朝廷大臣的拼命围攻中,又不得不撤销逆案,只是以单纯的仇杀来审理定罪,原本张家被抄没的家产发还……
当然,随便给点意思一下而已。
锦衣卫总共在张家抄出两百万两,一半被锦衣卫和九千岁瓜分,一半送进了皇帝的小金库,然后拿了一万两还给张家,就说这是从张家抄出的,什么两百万两纯属谣言,张四维多么清廉的忠臣,他们家怎么可能有两百万,天下岂有两百万家产的忠臣。总之张家四代盐商积累,一朝全进了皇帝和阉党手中,甚至许显纯还给杨信分了十万,天启又赐一万两给他家在京城重新建一座杨宅,毕竟原来那座三进小院子太小,而且周围多数都是平民鱼龙混杂。
杨都督得有符合身份的宅子。
但这些的确没法抄家。
不过黄澍说的也对,抄不抄家还不是看锦衣卫屈打成招的手段?
要是他们自己招供,就是出钱供着黄澍谋杀熊廷弼,以此来让野猪皮攻陷辽东,那就是完全可以抄家了。
这是标准的谋叛。
但一下子抓这么多顶级名门严刑拷打,就要承受那些文官的疯狂攻击了。
这里面哪一家也不是善茬,哪怕吴柔思背后也是常州吴家,这可是四代十个进士的顶级科举世家。
好在杨都督也习惯了。
“其实我也想做个好人啊!”
他不无感慨地说道。
“都督公忠体国,做事都是为了陛下。”
黄澍赶紧拍马屁。
“那你以前为什么不理解我,非要置我于死地呢?”
杨信说道。
“都督,小的那时候不是昏了头,只想着家族私利,没想过陛下吗,小的该死,小的对陛下不忠,对大明不忠,小的如今幡然醒悟,以后小的就是都督的一条狗,都督让小的咬哪个小的就咬哪个。”
黄澍赶紧一边给自己掌嘴一边说道。
“好,我就喜欢你这卑躬屈膝的样子。”
杨信满意地说道。
旁边陇孝祖一脸忍不住作呕的表情,然后很不爽地把那条白头蝰往黄澍脸上一凑,黄澍吓得尖叫一声直接坐地上了,陇孝祖这下子心情好了很多,继续在那里笑着玩着白头蝰。这是在遵义时候很不开眼地咬了杨都督的,之后就被杨都督拔了毒牙当宠物,不过它倒是为杨都督检验了自己的抗毒属性,现在杨信已经可以确定自己百毒不侵了。
“又调皮!”
杨信拍了她一下说道。
“走,先去南昌,把刘家端了!”
他紧接着说道。
然后黄澍赶紧爬起来,连同他的奶娘一家子,被外面的士兵塞进马车,车门锁上直接出门,一百名苗兵押着这辆马车出门,直接驶往城外的码头,杨信和依然在玩蛇的陇孝祖步行,一边带她欣赏着这座繁华城市,一边跟着马车。但他们走出不远就被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堵住了,看着起来应该是娶亲的,而且应该是哪个镇国将军,这座城市是楚王的藩城,城里都是楚藩的宗室,这时候的楚王就是被张献忠淹死的那个朱华奎。
这个老家伙当了六十多年楚王,被淹死时候已经快八十了。
不过也有说他不是真正宗室,是假冒的,而且当年还连续闹出了伪楚王案和后来的劫杠案。
前者就是楚藩告发说他是假的。
而且因此导致东林党和沈一贯为首的浙党恶斗。
第二次是他因为万历支持他,特意献上两万两修三大殿,结果被一帮楚藩宗室给抢劫了,审理此案期间,两个主要涉案宗室突然挣脱枷锁,用木枷把主审的湖广巡抚开了瓢,之后更是大批宗室冲击巡抚衙门。
甚至差点被当成楚藩叛乱处理,郧阳巡抚的军队都集结了。
总之楚藩这一家子很乱,他爷爷是被儿子杀的,后者玩了老楚王一个宫女,再加上老楚王也不喜欢他,干脆来个老贼万段,也就是嘉靖年间的楚藩宫变,再加上伪楚王案,劫杠案,万历和他爷爷都被这一家子搞得虚火直冒。
杨信没兴趣生事,直接让他的手下闪到一旁,和那些同样闪到一旁的行人看着这支迎亲队伍过去。
很快新郎带着新娘子的大轿经过。
杨信正和陇孝祖说笑着,突然间那大轿窗帘掀开,里面的新娘子急不可耐地探出头,一把扯掉了头上的盖头,然后和他四目相对……
“呃?!”
杨信瞬间石化。
。
第三九三章 逃跑的新娘
“杨信,快救我!”
新娘子一脸激动地尖叫着。
好吧,新娘子是汪晚晴,话说她如今也是十八岁的老姑娘了,此刻一身嫁衣满头首饰,看着倒是多了几分美艳,就是激动的表情有些异常,甚至已经开始从那个本来就不大的窗口往外爬了。
“这是闹什么?”
旁边跟随的女人惊叫着。
然后连同旁边几个丫鬟婆子一起涌上去,推着她就往轿子里面塞。
前面的新郎也惊动了,一脸懵逼的看着自己未婚妻,几个跟随的家奴急忙驱赶两旁围观者,而围观者当然不肯离开,这种新娘子当众逃跑的大戏绝对有吸引力,更何况还是个宗室的新娘子,在这混乱中汪晚晴依旧挣扎,而且还伸出一只手恍如溺水般向杨信召唤……
杨信无语地看着她,然后从陇孝祖手中拿过那条白头蝰,直接扔在了那个把她往里推的女人胳膊上。
后者茫然了一下。
白头蝰一下子盘住她胳膊昂起了头。
那女人骤然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发疯一样向后退同时双手胡乱挥动着,其他几个女人本能般后退,但她们都抓着汪晚晴呢,混乱中这顶大轿终于撑不住她们拉扯的力量,本来就说不上多么结实的木制框架瞬间折断。里面的汪晚晴直接掉了出来,连同那些女人在地上砸成一堆,她的反应速度还是很快的,踩着一个婆子立刻就爬起来,不顾脑袋上的零碎一头从杨信和陇孝祖之间钻过去,紧接着抓住杨信衣服站在了他背后。
“话说你好好出个嫁,非要把我拖上干什么?”
杨信很无语地说道。
“谁愿意嫁,我好好的日子过得开心,突然礼部就选了我来嫁给这个镇国将军,好人家谁愿意嫁个宗室!”
汪晚晴一脸委屈地说道。
“大胆,哪里来的野汉子,敢阻挠镇国将军大婚?”
一个应该是王府属官怒冲冲地走过来喝问。
“闭嘴!”
杨信喝道。
紧接着他把腰牌掏出来了。
那属官愣了一下,看着上面那个后军都督府右都督下意识地后退一步,这时候那个新郎也过来了。
“你说是礼部选你?”
杨信没理他们,直接问后面的汪晚晴。
宗室婚姻理论上就是礼部负责,礼部选人,无论男女婚姻都是,但现在宗室都到了十几万口子,每年多少要嫁娶的,根本不可能维持这个制度,所以现在通行的方式是王府自选,报给地方巡抚或者巡按,后者报礼部核准。基本上就是走个过程,另外明朝对宗室婚姻限制极多,礼部也得看是不是违规,实际上就像汪晚晴说的,好人家的女儿谁会嫁给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