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他们在恢复太祖盛世。”

    杨信说道。

    熊明遇等人全都闭嘴。

    他都搬出太祖来了,谁敢再说什么

    再说他说的都是真的,朱元璋定的制度很明确,三公家仆不得过二十,一品才十二个,英宗改成四品以上十六,五品六品十二,七品以下递减二人,庶民严禁蓄奴,蓄养者杖一百,奴婢直接释放。

    按照太祖制度,红巾军释放的奴婢全是合法的。

    他们本来就应该释放的。

    可是……

    现在江浙士绅家,没个几百家奴好意思出门啊

    当年安国一个普通书商,家里还童仆五千呢,若是太祖活着,他这样的得抄家灭门。

    “再者分田地,这也是红巾军得到百姓支持的主要原因,可你们没有办法对付这一招吗不见得吧我的方案他们已经同意,也就是说他们接受民兵化,然后把他们得到的土地,按照每亩最高不超过四成,实际多数两三成地租,每年向陛下交租。

    那么你们若是也减租,你们的那些佃户还会去欢迎他们吗

    他们三成地租。

    你们降到四成,就能少一半的佃户投奔他们。

    你们要是同样减到两三成,恐怕就不会有佃户投奔他们了。

    那么你们为何不减

    既然你们还收六成甚至七成,那就别怨佃户们都起来跟他们学,你们收六成以上的租,还要他们交飞洒的田赋,他们还得交每丁三钱的丁银和同样三钱的徭役折银,官员还得收每两一钱的火耗,各种乱七八糟的捐,那么你们算没算过,一个佃户一年收成能不能剩下两成

    他们一年辛辛苦苦,到最后八成被官吏士绅搜刮去了,那出现红巾军有什么奇怪的吗照我说红巾军到现在才出现,这只能说我们大明的老百姓太善良了。

    换成我,谁敢一年夺走我八成的收成,我先一锄头敲他脑袋上。

    红巾军的出现是必然。

    就算这次不出现,那以后也一样会出现。

    去年长兴就出现过奴变,那不就是类似的吗诸位,你们必须得学会站在贫民的位置考虑这个问题,是他们喜欢造反吗他们不喜欢造反,只要能吃饱饭谁喜欢造反可你们连饭都不让他们吃饱,难道他们还不能造反你们继续这样下去造反的会越来越多,那时候别说银子和地,就是命都不一定能保住。

    杨某言尽于此。

    诸位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

    杨信说道。

    那些文官们也没再啰嗦,紧接着起身离开。

    “他们会让步吗”

    汪晚晴好奇地问。

    “让步他们又不是不懂这些,能让步早让步了,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他们要是能让步才怪呢,不过短期内他们也不能做什么,他们同样也在等,等他们的团练真正训练出来。”

    杨信说道。

    的确,这些文官和他们身后的士绅们不会让步的。

    这是原则问题。

    但他们也不会做什么,甚至短期内会制造和平假象,以此避免红巾军继续向外扩张,比如说在他的方案上部分同意,总之就是让红巾军看到希望,然后就那么吊着,等他们的武力增强到足够的程度,大不了再重新开战,目前那些团练经过了最初的混乱期,也已经开始走向正轨。

    他们已经拼凑起四个军。

    一个是常胜军。

    也就是沈廷扬为首,松江,通州等地士绅支持,大量使用荷兰佣兵为军官,背靠松江的海上贸易和工业,总共六千,但都是火器化,基本上相当于十个莫里斯营和一个重炮营。而且开始训练反向装弹,同样采用十排回转射击,也不是说完全靠荷兰佣兵,毕竟杨信早就这么玩了,那些荷兰佣兵不过是更熟悉这种战术而已。

    一个是常捷军。

    这个是苏州和无锡士绅组织的。

    数量五千。

    指挥官还是徐霞客,当然,他叫徐弘祖,霞客是号。

    他的确不懂军事,但常年在外出游,让他的见识,阅历,头脑之灵活,都是这些世家子中拔尖的,而且他家就在前线后面,也没有退缩的余地,所以苏州和无锡士绅都支持他。他的常捷军和常胜军不同,他们是雇佣了大批浙军老兵,更加倾向于改良版车营,也就是戚金那套,借助与这一带水网地形,这种用小船运输战车,战车短距离攻击的战术很适合。

    毕竟这里所有交通都可以用船解决。

    再就是卢家兄弟的天雄军,但这个并不完全依赖火器,相反更重视武艺,甚至配有一支骑兵,数量五千,实际上是宜兴和溧阳两家,另外得到湖州,广德还有宁国等地士绅支持。都是悍勇敢战的矿工,山里的烧炭工,伐木工,总之都是这一类,全是敢进行冷兵器肉搏的,那支骑兵一千人,完全仿照北方精锐骑兵训练。

    估计得到卢象升的支持。

    卢象升目前是沈阳兵备道,跟曹文诏混在一起,而曹文诏部就是冲击骑兵。

    骑射,长矛冲击,马刀砍杀。

    只不过曹文诏的骑兵在杨信支持下,已经开始换转轮打火的短枪,而且就像这时候欧洲骑兵一样,每人挂着好几支。

    但不是像欧洲骑兵一样玩夸张的骑兵回转射。

    而是充当弓箭的替代品。

    毕竟这个比弓箭更容易击穿铠甲。

    还有是驻扎在句容的,以从丹阳逃出的团练副将葛麟为首,由应天,太平甚至扬州士绅支持的虎威军,这一支数量达到一万,不过装备差点,就是一群杂牌步兵,核心是带着复仇意志的镇江各县流亡士绅。葛麟原本历史上弘光时候组织义军,但被马士英解散,后来一直跟着郑鸿奎,吴志葵这些明军将领,这些人失败后他和卢象升弟弟卢象观在太湖一带直到战死。

    这就是目前的四大团练集团。




第四二三章 深挖洞广积粮
    这四大团练集团如果真的训练出来,实力都可以说不弱,尤其是沈廷扬的常胜军,可以说是目前大明最现代化的军队……

    荡寇军都比不上。

    杨信的荡寇军实际上没有火器化。

    北方那些就是单纯的长矛,甚至火绳枪都不是标配,只是新城那座棱堡的驻防军配有火绳枪,剩下都是长矛手,只不过他们是轮换驻防棱堡,一批批过去训练,所以也都会使用火绳枪和大炮。

    而且兵工厂库存已经增加到一万支,随时可以武装起来。

    而南方也就是凤阳那些,至今以弩和长矛为主,他们目前身份是杨都督家的雇工,连民兵都不算,纯粹就是民。

    而民是肯定不能有火器的。

    只有目前在杭州的那支陆战队是真正莫里斯化。

    但沈廷扬这六千人可比他们装备精良多了,就连炮营都是真正重炮,至少也是十二磅级别的,另外还有些小的,但绝对比陆战队的三磅炮强,火枪同样也是斑鸠铳级别的。徐光启之前就从松江采购这个,现在松江士绅在红巾军威胁下可以说疯狂生产,据说一个月就能造两千支,而且他们自己使用,当然不可能像工部采购价那么夸张。

    而徐霞客是完全复制浙军,但不使用小型的鸟铳,同样也是给士兵使用松江产的斑鸠铳。

    卢家就是原本历史上的天雄军化。

    但同样给步兵采购斑鸠铳。

    装备水平差的就是葛麟,目前还是一堆乱七八糟,但葛麟采购斑鸠铳也只是时间问题,毕竟这时候他们买不到只是因为松江得优先供应自己家。

    但南京工部也不是造不出这种火枪来。

    不得不说这些士绅文官们是没被逼急了,真被逼急了一样会疯狂,他们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让南方的战争水平进化到和欧洲差不多,甚至因为钢铁需求的剧增,芜湖的苏钢作坊数量在这几个月里,一下子翻了两翻,都已经开始出现铁矿石供应紧张了。同样福建的建铁作坊,也在这段时间骤增五成,而且佛山的军火也开始出现在江浙,这人没有压力是不行的,面对这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江浙士绅完全是精神抖擞了。

    但问题是他们需要时间。

    至少今年他们这些寄予厚望的军队并不能完成。

    他们需要一年时间,另外他们还得解决佃户问题,无论用什么手段,他们都必须重新整理内部,确保佃户们都克制住造反的冲动,要不然他们的团练就算真正成军,前面还没等打到武进后面佃户造反了,这终究还是没法打赢红巾军。

    总之今年他们忍了。

    他们动手也必须得明年才有能力。

    但明年……

    明年河北大旱了。

    实际上用不了明年。

    今年很快这一带就会迎来持续一个多月降雨,五月常州江阴大雨五昼夜,各漂没五千余家,男女积尸无数,紧接着无锡,吴江洪水,苏州秋收严重减产,这些会迅速摧毁他们的梦想。他们控制区那些遭受水灾减产的佃户农奴,会更加渴望像红巾军的控制区一样,而接下来大明的天灾模式完全开启,他们就更没空管这里了。

    不过杨信同样没空再折腾。

    他搞红巾军的目的,其实主要是为了一片稳定的产粮区,因为天启接下来收租是收粮食,所以这片区域的民兵肯定也要种粮食,甚至把原本种棉花的土地也种上粮食。

    这是必然的。

    士绅们不可能收这些民兵的棉花。

    之前无锡民兵区的棉纱他们就不收,不过他们不收有杨都督收,实际上最后还是卖给了他们,但现在这片区域肯定就全都鼓励种粮食了,甚至可以强制性不准种别的。不出意外的话哪怕出现减产,在这片区域每年也可以收超过两百万石地租,而镇江府原本的一年田赋仅仅不到二十万,这里的税赋很轻,镇江官方记载农田面积相当于苏州府的三分之一,田赋却只有十分之一。

    毕竟这是朱元璋根据地。

    当然,并不是说这里的老百姓负担轻。

    只能说这里的地主更快乐。

    当然大明的地主都很快乐,那些说明朝皇帝收税重的非蠢既坏,去年天启总共在号称重赋的常州府才不过收了七十多万石,华允诚家自己在属于常州府的无锡县就收了四十八万石,虽然杨都督对华允诚还是比较欣赏,至少当初他能够坚持不签大义觉迷录,但杨都督还是认为他这样的应该被打土豪分田地。

    他家不算多。

    据说苏州钱家收了九十万。

    天启在整个苏州府才收两百万啊。

    孔胤植的确是一个代表性的符号,孔家拥有二十万亩祭田,但放到这一带他算个屁啊,董大师自己家一百万亩,他在松江府还未必能排第一。

    这就是江南士绅。

    总之目前这四个半县,至少能为天启带来每年两百万石粮食。

    这些粮食就算不运到北方去,留在这一带作为类似常平仓,在粮价暴涨的时候投入市场平抑粮价,也能够让老百姓轻松些。

    但要说在这一带全部打土豪分田地……

    那就是真造反了。

    这样一块地就把团练逼出来了,要是真全部搞掉,那整个大明的士绅都会组织团练跑来,就像曾剃头这些人一样,那样的话会对其他地方老百姓造成沉重的负担,这也是杨信拦截那些援军的原因。但他就到这里,就骑在这个造反与不造反的线上,不会把整个大明的士绅都逼疯的,他们最多喊几声,不会真正来帮助这一带士绅的,而且还不敢真正刺激他。

    甚至会做些妥协。

    这样就可以在不影响全国局势的情况下,把这一小块地方改造成粮仓,说到底杨信现在顾不上管别的。

    他就是想方设法增加粮食产量。

    扯其他的没用。

    他现在其实也可以说是在刀尖上跳舞。

    造反,那就是天下大乱,就算最后能完成彻底的改造,这期间因为战争,饥荒之类带来的人口损失,也不会低于一千万,这个数字不可能再低,整个国家的粮食供应本来就处在一个危险的临界线上,再一乱立刻大规模减产,他是人不是神仙,他不能凭空变出粮食来。哪怕今年他也玩的很危险,不得不自己亲自在这里镇压,这样才能确保今年的农业不会耽误,但他不可能镇压整个国家,他现在一离开,那些文官士绅会立刻调动周围军队疯狂进攻红巾军。

    然后整个镇江常州这一年农业耽误。

    而水灾会加剧减产,结果就是秋天这一带大规模饥荒。

    同样常州府加镇江府的饥荒,会引发整个江南缺粮,因为这里本来就是主要产粮区,然后更多人卷入饥荒,同样少了这里的粮食,本来就缺粮的京城一带会粮价暴涨,因为每年漕运的粮食很大一部分来自这里。

    这样连北方都会因此受到波及。

    而且很快河北也会地震,实际上已经震了,冀东包括京城都遭遇地震,甚至同样造成不少人死亡,只不过正值特殊时期,没有御史敢说是他激怒上天,另外也不如南京这边狠。但接下来六月还有一场波及整个河北和山东部分地区的六点二级地震,这场才是最狠的,紧接着还有徐州黄河决口,可以说这一年接下来从北到南灾难不断。

    他不敢玩大了。

    他努力这些年,终于把野猪皮赶回去,至少目前看是没有威胁了,但天灾才是最可怕的,没有天灾野猪皮算个屁啊,大明凭国力耗也把他耗死了,话说崇祯十四年,就连常州府都吃树叶子了,这样的天灾并不是制度改变能够对付的,粮食不增产说什么都没用。

    而粮食增产的首要一条就是稳定。

    当然,还得开拓供应渠道。

    “给你方姐姐去信,让她送一批罐头来,我要看看她做的怎么样,另外让她别管花多少银子的问题,从今年开始葛沽那边所有人都做罐头,就是没有要的也必须做,做完之后塞进地窖存着。必须保证质量,而且年底之前要做出至少一百万斤,咱们也要深挖洞广积粮了,另外送一批制罐和做罐头的工人,再调一批拖网渔船,都送到舟山等着我过去。”

1...222223224225226...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