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但魏忠贤肯定不会帮他,实际上这些天九千岁一直躲着她,摆明了就是两头都不帮。
她只能选择文震孟这帮人。
从今天乾清门外的情况看,这个阉党加清流合伙的势力,已经可以说非常庞大,那些阉党要说为她对付九千岁当然不太好办,但对付杨信的话这些人绝对乐意。阉党绝大多数也不喜欢杨信,而文震孟这些清流们更是与杨信不共戴天,再加上她那就绝对有能力与杨信斗一场了,说到底杨信的仇人太多了。
“夫人先消消气,在下这里还有些好东西正想献给夫人。”
文震孟说道。
然后他迅速捧出一盒珠宝。
“老身是缺这个的”
客氏说道。
不过话是这样说,盒子却示意侍女接过了。
“夫人,如今咱们有共同敌人,我们必须要杨信死,同样他若不死,皇后那里就更加肆无忌惮,用不了多久就该您死了,在下说句不该说的,陛下虽然事您如母,可这娶了媳妇忘了娘的还不是常事”
文震孟小心翼翼地说道。
客氏没有说话。
“而想弄死杨信,首先要对着他的羽翼下手,杨信的羽翼是什么,还不就是他的荡寇军天津和凤阳两片屯垦区那些名义上是佃户,实则是荡寇军的,他们才是杨信真正羽翼,要想除掉杨信先除掉他们,葛沽那边暂时不好动,但凤阳那边却可以”
文震孟说道。
“文翰林,你一个翰林就这点本事”
客氏鄙视地说道。
“呃,在下愚钝。”
文震孟说道。
“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们连想都不用去想,你们如今在朝廷都斗不过他,难道还指望地方官去斗他老身一个女人都知道,打蛇打七寸,你们却总是对着尾巴下手,难怪一次次被杨信咬得血淋淋,就你们这点手段活该。
对付杨信就一招。
弄死他。
弄死他之后,他那些爪牙随便你们收拾,看凤阳荡寇军碍眼,无非一个造反做乱,调集大军全杀了,看红巾军不顺眼,同样调大军过去,江南的不够还有边军。但不弄死杨信却对付他们,你们觉得自己能挡得住杨信的雷霆手段这些年你们哪一次在他手下赢过
对付杨信就一种办法,像上次一样给他家地底堆上火药,一下子让他全家粉身碎骨,上次叶家那个失败了,但他的做法没错,你们负责找人干活,老身提供地方,给他们做好掩护,帮他们定好路线,花一两个月挖到杨家的地下。
火药老身帮你们运进来。
至于其他手段别想了,杨信日常一身丝绸软甲,还给了万岁爷一身,鸟铳子弹都打不进,上面还有口袋可以额外插上钢板,杨信插的足有两分厚呢,据他说弗朗机都打不动。再外面是铁甲,他和陛下研究过,说是锻铁叫表面渗碳,据说这样铁板极硬,子弹打上都变成饼子,杨信日常就是一身软甲一身铁甲,上战场时候最多他能套三层铁甲,据说那时候除了红夷大炮没有任何能打动。
火枪连他一层铁甲的都打不穿。
这些你们就别白费力气,另外他似乎百毒不侵,听他女人说,这些年他从不生病,万岁爷拿显微镜看过他的血,说里面那种让人生病的叫细菌的东西比别人少得多。
而且受了轻伤能在眨眼间复原。
总之他不是凡人。
但火药炸他自己也承认的确是扛不住。
粉身碎骨了也就没法复原了。”
客氏说道。
“呃,奉圣夫人,此事还应从长计议。”
文震孟说道。
“从长计议你们哪一回从长计议的最后不是惨败还从长计议,怪不得你们斗了五年输了五年,就你们这畏首畏尾的,你们一辈子也斗不过那杨信,是男人就干。
干还是不干,爽快些”
客氏鄙视地说道。
。
第四五四章 京城火药阴谋
“这个女人要疯了。”
客氏离开后,从内室走出的吴昌时,看着返回的文震孟说道。
实际上不只是他,还有陈仁锡,张名振,许都等人都在内室躲着,陈仁锡一直藏在城内一处商铺,京城有太多南直隶人开的商铺,而且这些商铺背后都是各地士绅,这些商铺随便他躲藏,只不过出城有些困难,毕竟他的图像早就贴满全城。
“疯了正好,省得咱们还得麻烦,不过这挖地道的人还需要费些心思。”
文震孟说道。
他已经答应了客氏的计划。
实际上他就是在引客氏上钩,对付杨信的最有效手段的确就是这个。
他们又不是说真傻,都到现在了还惦记跟杨信无关痛痒地斗法,就像客氏所说的,他们这么多年哪次赢过就是输也输出经验了,对付杨信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给他一桶火药让他粉身碎骨,一桶不够就堆一地窖,他其实是故意吊着引客氏自己提出的。
这个女人很容易就上钩了。
现在客氏承诺了绝大多数需要做的,提供用于挖地道的宅子,这个对于客家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杨信家还在咸宜坊。
天启的确给他修了新的宅子,但变成了现在的医院。
杨信全家其实住新城,在京城的宅子只是在京城居住的,而且杨家至今也没什么太多仆人,就那么几口人没必要住太大,他的那座三进小宅子就很好。
而客氏在京城有的是产业,她本来就是大兴人,侯客两家以目前的身份当然要大肆购置产业,随随便便找一处在咸宜坊,或者临近的,咸宜坊周围东边是安富坊,这个和皇城西墙相邻。剩下北边鸣玉坊,西边金城坊,南边阜财坊,王恭厂就在这个坊,不过肯定不会选那里,因为京城的地形就是北高南低,那一带到处都是水塘,最合适的是鸣玉坊或者安富坊,杨家在咸宜坊偏东南位置。
鸣玉坊路线太长。
从安富坊斜插过去是最近的。
当然,这是客家需要操心的,剩下他们只需要把门一关,地方上是不可能有人敢打扰他们家的产业。
但他们不会提供人手。
这样就算被发现,无非有人租了客家的宅子。
京城外地人除了落籍或者寄籍,剩下全都是租房子,就连叶向高这样的首辅在京城也是租房子,明朝制度官员不得在本籍以外购房,同样也不能在本籍以外购置田产,所以哪怕以杨信的身份,想在香山县买澳门这块地,也一样得把黄英操作成香山籍。
所以像文震孟之类外地籍京官全是租房,最终京城的住户租客数量众多,有人租了客家的房子做坏事,顶多也就是个失察,以客氏的身份根本不会有人敢牵连客家。
所以挖地道的人必须这边出。
“此事容易,一封信而已,从义乌找些矿工来即可。”
许都说道。
他是东阳人,浙东著名豪客。
原本历史上许弘纲死后许家衰落,受地方官逼迫,正好他妈死了,各地送葬的朋友上万,许都干脆振臂一呼造了反。
在义乌招一批矿工死士很简单。
文震孟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样他们的计划就确定了,剩下就是如何去实施了。
“太麻烦了,还不如弄一辆马车。”
张名振说道。
很显然他还是追求这种简单快捷的方式。
当然,这些运筹帷幄的名士们没人搭理他,这种莽夫懂什么,要不是因为他身手好而且身边有一批能打的,这些名士们都不想跟他合作。
一点头脑都没有。
杨都督并不知道一群大明版盖伊福克斯已经开始针对他布置京城火药阴谋。
不过京城火药问题的确很需要改革。
“这不行,这么多火药都储存这里,万一爆了真能夷平阜财坊的。”
杨信看着眼前的大地窖说道。
实际上是一口很深的井,理论上深三十尺,周围和底部都是砖砌并且做好了防止渗水的处理,可以说阴冷潮湿,而火药就像散装的粮食般,直接填在这个巨大的地窖里,这就是大明的火药库。明朝火药并不是想象中一个个大木桶,然后在某个仓库摞起来,实际上全都是这样塞进地窖,利用地窖的阴冷确保不会产生明火点燃。
同样也避开雷电。
这就是为什么王恭厂爆炸后平地多出一堆大坑。
因为火药本来就在里面,爆炸后因为连锁反应,导致一个个火药地窖相继被引爆,这也是为什么威力大,实际上在空旷环境火药威力真有限,可几千几万斤这样塞进一个个地窖里,上面还有沉重的石板密封,一旦引燃可不就是标准的坑道爆破。话说原本历史上再有一年就是大爆炸了,杨信可不想这场大爆炸依旧发生,无论是不是外星人,陨石,甚至更夸张的核爆炸,这些火药赶紧清理到合适的地方才是正理。
“不存这里存哪里”
徐光启说道。
的确,这是最合理的存储位置。
首先,火药必须存储城内,因为京城就是要塞,火药存在要塞外面一旦战争来不及搬进来怎么办
同样这也是火药厂也必须在城内的原因。
实际上明朝火药库爆炸事件一直不断,最近的是万历三十三年,不过不是在王恭厂,而是在盔甲厂,一个军官领火药时候,因为火药储存时间太久板结成了大坨子,他脑残一样找个斧头劈碎,结果一斧子下去连他也碎了,而且还造成整个仓库死伤惨重。
到崇祯年间几乎隔三差五地爆。
最夸张的一次安民厂也就是王恭厂换了马甲,一次爆炸死伤过万,宣武门城墙炸毁一截。
那个比天启大爆炸狠多了。
至少天启大爆炸根本没伤到城墙,不但没有城墙被伤的记载,连距离最近的察院象房等都没有损失记载,而察院就在南边几百米外。
而这一带是城内距离皇宫最远的点。
另外和城墙之间也有一点距离,不用担心爆炸后直接摧毁城墙。
“分散,也不要使用这种大窖子,用水泥在城墙内侧一定距离,隔着一里路修一个稍微小一些的窖子,然后外面同样用水泥,修一个很厚的外壳,甚至水泥里面加上钢筋。但这个外壳不能一样的厚度,冲着附近无人居住地方,比如说池塘,寺庙之类的方向要薄,只要能挡住红夷大炮的炮弹就行,但对着人口稠密区一定要加厚,加钢筋。
这个窖子要大而浅。
火药不能压实,要尽量松散,中间要有一个个石头方格隔断,”
杨信说道。
“这是何意”
徐光启意外地说道。
“就和堤坝一样,首先垮的是薄的一面,而薄的一面垮掉后会释放爆炸的力量,而火药松散开的威力比压实更弱,如果上面是一个空腔的话,不会一下子就爆炸,而是在空腔内爆燃。当爆燃的力量够大时候冲垮薄的一面,最终把本来就减弱的威力向着这一边释放,因为有了这一个释放口,厚的一面就不一定会被冲开了。
最终就只有一个方向受波及。
而且封闭的水泥房也便于管理,不用担心雷电,不用害怕下雨受潮,效果和这样地窖差不多。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把这个薄的面前方一定距离清空,当然,如果选择那种原本就是池塘的就更好了,每一个窖子里面存不超过一万斤,这样最终爆炸后的力量也有限,一里的间隔和外面的水泥壳,可以保证临近火药库爆炸不会受到波及。
像这样绝对不行的。
以后咱们的火药用的越来越多,取用同样越来越频繁,万一哪天一不小心引爆了一个窖,这周围所有全部得被引爆,这里得有上百万斤吧这样的火药库一爆炸整个阜财坊就平了,尤其还是这种地下压实的火药,这样和挖地道炸城墙有什么区别话说挖地道炸城墙,也没有堆这么多的,那样不过千斤以内就已经很惊人了,这一个窖最少不得近十万斤”
杨说道。
这里总共最少也得一两千吨火药。
“那样不好管理啊。”
掌厂太监愁眉苦脸地说道。
这里是他管理的,无论制造还是存储都是他管,这样集中在一起当然容易管理了,分散在周围隔着几十里,他怎么管理
“你傻呀,这些火药库不得你负责建啊!”
杨信无语道。
“呃,小的的确傻了。”
掌厂太监眉开眼笑地说道。
的确,建设肯定他负责,他光在这里造火药管火药,一年最多捞几个这一圈火药库建设没个几十万两根本下不来,他作为工程总管得捞多少,那造价什么的还不是他说了算的。
真是傻了。
徐光启无语地看着这些阉狗奸臣的无耻嘴脸。
“我会上奏陛下的,你自己想办法搞定我大爷,总之这项工程一定要快,捞钱归捞钱,但偷工减料是肯定不行的,最多你报账时候多一些,要不然哪天一不小心爆了你就是第一个粉身碎骨的。”
杨信说道。
第四五五章 大明之大干快上
火药库改革这种事情,无非也就是向天启提一句而已……
再说这东西的确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过去虽然明军也在大量使用各种火药武器,数量上终究还是有限,但这几年以新军为代表的朝廷精锐,已经完全进入火器为主的时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