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所以这支援朝军还是步兵为主。

    杨信在人群中迅速走了一圈,只是从中挑出个头不算太高的。

    这些普遍身子骨架稍大,再营养跟上一个个都是彪形大汉,这作为骑兵并不是什么优势,毕竟蒙古马本身负重有限,来个一百六七十斤的,再加上盔甲武器就奔着二百了,对于这些战马有点残忍,不过这两年杨都督也得到了不少马瓦里马,正在河间的马场,但数量上远远不够。

    这支援朝军骑兵还得骑蒙古马。

    这也没办法。

    杨信最终保留五百人,包括张献忠三人。

    这就是他的第一个骑兵营了。

    这一万援朝军是要编四个旅的,每个旅一个骑兵营,至于骑兵营的军官已经在旁边等着了,这是从曹文诏那里调来的,为首的也是一个让杨信意外的名字。

    “孙守备,交给你了。”

    杨信对他的第一个骑兵营长说道。

    “末将尊令!”

    后者用关中话说道。

    好吧,这是孙守法,他已经在曹文诏部下三年了,而且因为军功升到守备。

    这个人还是很能打的。

    不过现在他的铁鞭已经越来越鸡肋,毕竟都已经玩火枪了,曹文诏部骑兵目前标准战术是密集阵型直冲目标,但不是用火枪,而是用长矛撞,撞进去之后进行肉搏,干掉最近的敌人再拔枪射其他的。

    而且效果非常好。

    明军精锐骑兵和建奴骑兵冷兵器格斗并不差多少,真正怕的是后者在混战中用精准的箭法射,比如杜松就是这样死的,但现在直接用短枪,十米距离内这东西还是很准的,而且更容易破甲。

    孙守法立刻带着这些实际上也算乡党的新兵去分马。

    至于剩下那些就是步兵了,不过这时候莫里斯方阵都尽人皆知了,就连常胜军都玩这个了,杨都督亲自出手自然……

    自然也还是这个。

    其他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就不要玩了。

    主要是这套战术已经都很熟练了,有的是军官可以用,而且步兵军官同样也已经在一旁等待,这些是从陆战队抽调,他们都在辽东面对过建奴,甚至取得过一场真正的野战胜利,既然这样就还是他们吧,而这支援朝军的第一个旅长同样也已经等待在一旁了。

    “孙游击,剩下这些归你了。”

    杨信说道。

    旁边一名将领立刻上前行礼。

    这是孙应元,原本就是京营军官,之后加入孙元化的新军,杨信拼凑他的陆战队时候,他作为新军中的军官加入,之后就在陆战队混,原本就是陆战队的营长。杨信的荡寇军虽然是他自己家丁,但组建成陆战队以后,那就是正牌的官军了,他当然不能用自己的家丁当军官,这也是对天启起码的尊重,所以军官只能是新军里面的。

    孙应元在朝鲜作为主要军官打败建奴向罗州的进攻,之后就以战功蹿升到了游击。

    现在又被杨信调来援朝军。

    “快,排队去领军服!”

    得到授权的孙应元拎着鞭子吼道。

    很显然他说话就没有杨都督好听了,包括李锦在内一帮新兵乱糟糟的列队去领他们的军服,而且他们还有新式的盔甲,这个都是杨信的兵工厂自产,反正水力锻锤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一人一件胸甲,头上扣一顶笠盔还是可以的。实际上以杨信的风格,连胸甲都不用配备,不过考虑到这东西多多少少能给士兵们一些安慰,还是给他们配上吧。

    左右也没多少重量。

    他又不是给士兵防弹的,就是抵御弓箭而已,一点五毫米厚的胸甲足够。

    冬天里面再加棉衬。

    甚至棉衬里还可以再加两层丝绸内衬。

    这样就可以了,建奴的弓箭就算能射穿一点五毫米渗碳锻铁,也很难再射穿一层棉衬,最后还有丝绸和士兵们里面的军服。

    总之防御很完善了。

    至于四肢什么的就不用管了。

    “孙游击,你就是步兵第一旅的旅长,这里的训练就交给你了,我会每天过来的,有什么需要的再说,别的我不管,但必须每天都要让兄弟们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虽然酒肯定不能喝,但肉每天必须有,跟着杨某,就是要大块吃肉,让兄弟们饿肚子这种事情绝对不能有。”

    杨信说道。

    “末将尊令!”

    孙应元赶紧说道。

    那些士兵们更是一片欢呼。

    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吃饱饭就已经很满足了。

    他们多数都是陕北的,榆林的募兵都经常吃不饱饭,军队里能真正衣食无忧的也就将领的家丁。

    能吃饱饭的兵就很好了。

    杨信满意地看着他们欢呼的场面,然后骑着他的马瓦里马返回京城,还没进朝阳门就看见等他的崔应元。

    “怎么了”

    杨信问道。

    “侯爷,新科举子们又伏阙了。”

    崔应元道。

    “为了史可法”

    杨信说道。

    这个早就在他预料之中。

    这些家伙除了伏阙还能干什么

    “他们上书请求陛下赦免史可法,另外还有释放王象春,不仅仅是他们,都察院那些人同样在乾清门上书,另外那些举子还说,要是不赦免史可法他们就集体罢考。”

    崔应元说道。

    “罢考”

    杨信忍不住笑了。

    “去通州,让援朝军骑兵营过来,在城外候命。”

    他紧接着说道。

    反贼嘛。

    就适合干这个了。

    (今天两章,感冒)




第四六二章 这昏君无可救药了
    “陛下,如今已经不是史可法如何处置,而是这种士子一不顺心就跑来向陛下示威的歪风必须刹住。

    陛下是君。

    而他们只是臣。

    陛下要刑部将史可法移交锦衣卫。

    那么刑部无论以什么原因,都必须交给锦衣卫。

    同样,史可法犯了罪,是否赦免他不是这些士子能决定,就算要赦免他也必须得是出于圣意,这些人无权要求陛下这样做,如果对于史可法的惩处没有按照法律,他们可以来向陛下申诉,但是,如果对史可法的处置依据法律,或者并没有做出处置,他们无权来逼迫陛下按照他们的要求做。”

    承天门城楼上,杨信继续蛊惑圣听。

    天启又不在乾清宫。

    皇帝陛下如今白天百分之九十时间都在科学院。

    整个兔儿山,旋磨台一带,完全被改造成了一片专门的科研基地,工部和全国各地挑选的能工巧匠,都在那里伺候皇帝陛下,甚至都有冶铁炉,其实在最偏僻的角落还有一个火药试验区。用一丈半厚两丈高的水泥墙,围起一个小院,里面有火药工匠试验各种配比,颗粒化,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火药,硝的提纯,统统都在那里试验。

    已经发生过一场爆炸。

    但因为水泥墙实在太厚,而且里面实际上还加了钢筋,所有尽管爆炸威力相当于近百斤火药,却只是把里面毁掉。

    外面没受任何影响。

    最后在九千岁的提议下,这座试验基地火药存放量不得超过五十斤。

    甚至武之望在那里还有一个制药作坊,专门对草药进行提纯,从临江府特意找了数十名制药工匠,专门配置类似中成药的药丸药膏药水,至于他们能研究出什么杨都督也不是很清楚,反正他就是提醒了一下三七之类。这个东西早就使用了,本草纲目就记载得很清楚,甚至已经在军中使用,但能研究到什么程度就看他们的本事。

    反正杨都督又不用。

    有这样一个好地方,天启哪有闲情在乾清宫,他也就是晚上回去,最近倒是被张嫣哄得很好,毕竟玫瑰精油还是有点新鲜感。

    这次也是杨信去把他请来的。

    而承天门外面依旧一片青色,那些刚刚结束六艺考核的举子,最少得四千人聚集在外面,这一科总共五千人参加科举,也就是说百分之八十都参加了,这些和以前几次不一样,这次是清一色的举人。他们以类似静坐的方式,在承天门外组成一个庞大的集群,也不喊也不闹,就是等待皇帝给他们答复,不过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好日子,腊月里在头顶难得的暖阳下晒着还是很舒服的,不时有送水的拎着大茶壶在他们中间走过。

    文官们没有出现的。

    内阁首辅叶向高装什么都不知道。

    他其实是**星一伙的,也就是旧东林党,而这本身就旧东林党搞的。

    其实旧东林党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也与利益有关。

    以前大明工商业核心就是南直隶,闽粤虽然有同等的工商业,但却始终被南直隶压制,尤其是运河控制在南直隶手中,闽粤就算北上也必须借助南直隶,这就是为什么东林党里面闽粤两省成员众多。

    他们利益一致。

    但现在南直隶因为红巾军的出现自顾不暇,甚至今年输往北方的棉布数量都暴跌,而闽粤两省却因为李旦的合法化,再加上杨信的新式纵帆船投入航线,尤其是李旦和杨信在台湾建立的两个开发区,可以直接把货物经台湾乘着台湾暖流直达北方。

    南直隶在大明经济版图上的地位在减弱。

    福建和广东,尤其是广东的地位却在增强,今年虽然南直隶输往北方的棉布丝绸之类数量暴跌,但广东纺织品输往北方的数量却暴涨。

    不仅仅是李旦的船队在运输。

    就是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也一样在贸易季装载广东货送到北方,杨信控制的天津和登州两关都有大量这样的货物进港。

    海运的繁荣,正在使得闽粤两省包括广西摆脱对南直隶的依附。

    既然这样,他们为何要继续捧南直隶人

    他们过去捧南直隶人,无非就是后者控制运河,所有南方货物都得走运河北上,闽粤商船直接北上太麻烦,还得必须依赖季风,哪怕夏季顺风也得顶着沿岸流,但现在有台湾,朝鲜这些中转站根本不用走沿海。

    走台湾就行。

    从台北杨家的鸟粪港,哪怕旧式帆船也就七天到木浦港,半个月内足够到达葛沽。

    新式纵帆船七天都能开进葛沽了。

    过去在江浙转入运河到京城得几个月。

    既然这样闽粤士绅干嘛还要伺候南直隶士绅

    同样北方东林党也换了金主,现在他们的主要支持者是闽粤士绅,毕竟南直隶士绅已经无法为他们提供太多利益,后者现在可以说地主家也没余粮,常州和镇江的损失惨重,而且现在他们还得维持团练,他们的全部财力,现在主要用于对付红巾军,哪有多余的向外输送

    这就是新旧东林党的分裂。

    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幕后金主已经换了。

    而且还有一个附带效果,就是南直隶产棉区大幅萎缩。

    红巾军的控制区不产棉花,或者说产量大幅下降,周围士绅控制区害怕贫民起来造反,开始适当提高其待遇,导致价格转嫁在棉布上,而广东的棉布通过海路大幅涌入导致价格又受到冲击,所以南直隶棉布产量下降。至于广东的棉花则是进口的,他们都是从印度购买,原本历史上广东的棉纺业,在清朝就是靠进口印度棉花支撑,每年进口数百万两银子的。

    现在他们依然如此。

    只不过原本的供应商英国东印度公司换成了葡萄牙人。

    今年广东海关进口棉花就超过了粮食,一些葡萄牙商船宁可运更赚钱的棉花也不为了那点减税运粮食。

    政治势力的分与合,其实就是银子的分与合。

    过去南直隶是金主,北方的东林党愿意为他们服务,但现在这个金主已经没钱了,相反另外一伙原本也是战友的突然掏钱了,那北方东林党自然毫不犹豫地过去拥抱在一起。至于阉党,实际上正在向北方本地工商业集团转变,也就是那些依附九千岁的,这个势力也在日益增强,当然,无论哪一方,都是不喜欢杨都督的,包括闽粤士绅也对他恨之入骨。

    只不过没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毕竟杨信没在他们家搞出红巾军,而且互相其实也有合作。

    准确说正是因为不想和杨信你死我活,所以他们才和新东林党划清界限。

    毕竟后果不一样。

    南直隶和浙江那些与他属于不共戴天了,这时候因为红巾军的影响,浙江已经出现多次奴变。好在他们也及时成立了团练这种有活力的民间组织,对于这些刁民恶奴进行坚决打击,但问题是红巾军一日不除,那么这样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毕竟这么大的一个榜样在那里。

    那些奴变没有喊造反的。

    人家就是喊着要做皇帝的民兵,要做皇帝的佃户,甚至还有人试图跑到南京去找守备太监献万民书,请求皇帝为他们做主。

    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居然敢绕开士绅去向皇帝表忠心。

    而这一切的总后台,就是杨信,不弄死他就解决不了红巾军。

    话说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大臣,杨都督都做到如此全国官员士绅一致喊杀的地步也算前无古人,毕竟哪怕王莽也一样还有些支持者。
1...240241242243244...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