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咱们就是给陛下上书而已,如今书已上,难道非要陛下见你们陛下日理万机,你们如此行径,岂不是耽误了陛下的正事”

    党崇雅说道。

    “就是,诸位这岂是忠臣所为”

    旁边一个举子说道。

    杨信满意地看着他。

    “山东青州举子王鳌永见过河间侯。”

    他赶紧向杨信拱手说道。

    “我记住你了,我很中意你!”

    杨都督满意地说道。

    然后立刻更多人开始指责万元吉等人不识大体,很显然这两百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形象,就像上次大义觉迷录一样,如果都散了他们也就不用担心丢人了,可有人不散,他们就不好看了。这时候唯一的办法,是把这些人也拉下水,只有他们都散了,才能让这些已经散了的不用担心什么名誉问题,所以为了自己名誉,周围这些人也算费尽唇舌。

    效果也的确有。

    陆陆续续又有几个人选择了退出。

    不过万元吉等人依旧不动。

    最终还剩下一百五十六人,这些应该算是真正顽强的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不信杨信真敢上骑兵。

    “准备!”

    杨信喝道。

    “举矛!”

    孙守法喝道。

    说完他收起铁鞭摘下长矛,他这可不是训练矛,就在同时他身后那些老兵们同样端起长矛,他们的也不是训练矛,这些跟在他身后的几十名老兵是真正全副武装的。一支支长矛单手端着,矛尾夹在肋下,马鞍旁挂着锏或鞭,另外就是平均不少于两支的马枪,为了减轻战马负重,这些人甚至不穿铁甲,就是一人一身兼做棉衣的轻便棉甲。

    但两面都是丝绸的。

    而且还是多层丝绸,虽然挡不住建奴的重箭,但也有一定效果,事实上他们的骑兵战术就是全速对冲,在最短时间进入混战。

    速度最重要。

    在这些老兵后面,那些新兵乱糟糟地同样举起他们的训练矛。

    “进!”

    孙守法喝道。

    紧接着他第一个催动战马。

    总共五十名老兵迅速以他为中心排成密集的骑墙,一手长矛一手缰绳催动战马,并且迅速加快速度,后面新兵乱糟糟的跟随,不过因为队形混乱互相阻挡,他们很快就和老兵的骑墙拉开距离。混乱的马蹄声就这样在封闭的城墙间回荡,看着骑兵正对自己的冲锋,剩下的那一百五十六名举子中,立刻有人受不了,几个惊恐地爬起来迅速逃离,同样那些早已经逃离,并且转为杨信帮凶的也吓得赶紧逃离。

    骑兵在不断接近。

    而且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

    不过好在还有一定距离,毕竟原本那些举子是四千人,而现在是一百多人,之前这些骑兵就在他们外面,现在因为其他举子逃跑,只剩下在金水桥头很小一块,骑兵要想冲到他们跟前得跑两百多米。

    但这对骑兵并不远。

    转眼加速到时速超过三十的骑兵如墙而至。

    然后更多举子受不了选择逃跑。

    这已经算勇敢了,毕竟就是真正士兵,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这样的骑墙也很难保证不逃跑。

    很快相距五十米。

    这时候剩下的已经不足一百。

    骑兵还是没有减速,万元吉等人也没有逃跑,他们盘腿坐在那里恍如一群等待最终命运的殉道者,眼看着骑墙的迅速接近。

    转眼间相距不足十丈。

    五十支长矛在骑墙前方端平,矛刃反射冬日的阳光,这些长矛全是刺穿过建奴身体的,此刻它们恍如在释放着杀气。同样狂奔的战马在它们的主人催动下,在这条石板铺出的著名街道踏出雷鸣般的响声,甚至能看到蹄铁在石头上踏出的火星。

    突然间剩下总共八十名举子中一个人站起,然后大吼一声,直冲向了孙守法。

    蓦然间一个身影腾空而起。

    伴随一片惊叫声,就在孙守法的战马几乎撞上他的瞬间,这个身影落在他身旁,带着他猛然转身,孙守法立刻带住马,但那战马依然狠狠撞上这人后背,推着他们不断向前。

    五十骑同时带住战马。

    整个骑墙在石板上擦着火星,带着刺耳的摩擦声,推着他们在惯性下向前。

    然后停下了。

    最近的一支长矛距离万元吉不足一丈,他完全眼看着这东西刺向自己的胸前,甚至都本能般发出尖叫,但他终究还是没跑,而就在同时这八十名举子中,却有超过一半在尖叫着爬起逃跑。而后面的新兵因为早就已经拉开一定距离,虽然因为突然的停下造成一定混乱,但好在也都停住,也有人猝不及防栽倒,整个承天门前立刻一片人喊马嘶。

    只有那个撞向孙守法的举子,茫然地看着自己身后的面孔。

    “你叫什么”

    杨信说道。

    这个举子年龄不算小,应该已经奔着四十了。

    “建昌举子黄端伯!”

    后者说道。

    说完他从杨都督怀中挣脱。

    “都督”

    后面孙守法赶紧问道。

    杨信摆了摆手,这件事纯粹是属于意外,他早就和孙守法定好的,后者向那个锦衣卫保证,自己这些老兵绝对能在最后一刻停住。

    实际上他们现在的战术就是这个,以密集的骑墙长矛全速撞击敌军骑兵,面对这样的对手后者根本来不及用弓箭,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同样对冲,然后被他们像步兵长矛林一样,用密集队形的撞击收割一波。撞过去之后立刻就会变成他们想要的混战,那时候他们的短枪就能在近距离糊脸一波,打空几支短枪后敌人就败了。

    这过程中他们一人至少能弄死两三个对手。

    敌人还不溃败那未免也太顽强了。

    剩下就是他们抡着冷兵器在后面迅速追杀一波了。

    这些骑兵在辽东六年了。

    他们不会失误的。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黄端伯竟然如此硬气,居然不是原地等,而是直接爬起来迎头冲,差一点就真得撞上了,幸亏还有杨都督在盯着,要不然黄端伯不死也得重伤。

    “黄举人,纵然军中如阁下者也不多!”

    孙守法拱手说道。

    黄端伯阴沉着脸向他拱手。

    他这时候已经明白都被杨信这个混蛋耍了,这个混蛋又玩上次大义觉迷录那种无耻手段,上次那些可是被他坑坏了。虽然徐石麒,华允诚,张国维这些通过了大义觉迷录的考验,并且成为新一代士子的楷模,但可惜却因为那些没通过的人嫉恨,让自己在同年进士中成了异类。

    他们的确是硬骨头。

    可在绝大多数人都是软骨头时候硬骨头可很不合群的。

    不知道就算了。

    互相知道了就不一样了。

    “三百年前崖山十万人蹈海,如今四千人最后剩下三十六个,曾经岳麓书院所有学生迎战胡虏铁骑全部战死殉国,如今四千人就只有一个敢迎着骑兵向前的。不得不说,真是一辈不如一辈了,我很好奇,再下去多少年就会连这三十六个都没有,连一个敢迎着骑兵向前的都找不出来

    汉朝文人高喊着万里觅封侯,唐朝文人高喊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哪怕以弱宋,尚有辛稼轩闯营诛贼。

    我很好奇,我大明文人能喊出什么来

    杨某虽非儒家,但儒家到了如今这幅模样,也很让人痛心疾首。

    黄举人。

    你们不羞愧吗”

    杨信说道。

    黄端伯沉默不语。

    四千人最后剩下三十六,四千人当初来时候都信誓旦旦,这次要和阉党奸臣斗争到底,然而结果却是仅仅一次虚张声势的恫吓,就让四千人变成了三十六。

    丢人啊!

    真得很丢人啊!

    “走吧,你们不是要见陛下吗那我就带你们去见陛下,不过,不带他们这些人,只带你们三十六个!”

    杨信紧接着说道。




第四六五章 衮衮诸公不如屎
    科学院。

    正在忙着制作汽缸的天启,疑惑地看着杨信和他带来的三十六人。

    不过两人只是交换了一下目光而已。

    就在同时黄端伯等人纷纷跪倒,叩拜他们的皇帝陛下,杨信在天启耳边低声详细说明了一下,天启略微点了点头。

    “都起来吧,你们的心意朕已经知道,但史可法的确犯了罪,法司必须依律进行判决,大明律乃太祖所立,大明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犯了罪同样也必须接受惩处。不过河间侯既然说已经不再追究,而且史可法此举也的确是为师报仇,法司判决后,朕会赦免他的,只是革除他的功名,革除锦衣卫世职。”

    天启说道。

    黄端伯等人赶紧谢恩。

    革除功名又不是禁锢,无非这一科没法考了。

    但经过此事,以史可法的名声下一科秀才举人进士肯定一气呵成,所以这应该是最完美的结果了。

    再说要不然还能怎样

    就凭今天那些举子们的表现,难道真指望他们为此继续抗争

    如果他们不参加就只是这三十六人有个屁用,直接抓诏狱里去都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河间侯,你带他们在这里转转吧!”

    天启说道。

    他才没兴趣跟这些人扯淡。

    “陛下……”

    黄端伯看着天启的背影欲言又止。

    皇帝陛下根本没搭理他,此刻皇帝陛下正全神贯注地指导一个老工匠,而后者正在用木棰小心翼翼地敲着一个厚锡板,这个锡板裹在一段光滑的圆木上,随着那工匠的敲击,整个锡筒正在一点点成形。对面的宋应星同样在盯着,就仿佛这个锡筒可以决定大明帝国的命运,实际上宋应星这些年也越来越远离朝堂上的斗争,至少不会主动参与,毕竟对他来说,科学院的这些比什么东林党恶斗阉党更值得关心。

    科学的魅力不仅仅是对天启,对他同样也很大啊。

    “黄举子,你知道陛下正在制作的这是什么吗”

    杨信说道。

    黄端伯没有回答他。

    作为一个标准的文人,黄举子对于这种奇技淫巧还是没什么兴趣的。

    倒是万元吉还颇有兴趣地看着,当然,他有兴趣是因为他和宋应星其实都是豫章社的,只不过他年纪比这些人小,所以算得上学弟而已,作为豫章社成员中目前品级最高的,宋应星现在可是恍如传奇一样。黄端伯虽然也是江西人,但却是建昌的,本来和南昌豫章社这些就不是一个系统,因为宋应星的带动,甚至让南昌士子掀起一股学习科学的潮流……

    实际上也不光是潮流。

    宋应星在科学院偷学了不少东西,然后同样偷偷塞给他家乡朋友。

    而这些东西则迅速变成实实在在的银子,比如水力锻锤就已经在南昌一带常见起来,这东西让南昌本地士绅,也开始大量制造优质锻铁。

    他们也有冶铁基地。

    这时候新余,分宜是重要冶铁地。

    而且还有巨型生铁炉。

    一座高达六米,一次就能装几吨铁矿石,木炭或者焦炭冶炼,四个小时就能出一炉生铁。

    江西那也是钢铁基地。

    说到底士绅也不傻,只要能迅速带来利润的,他们一样会去追求,比如杨信在京城的玉米育种,宋应星就经常跑去偷窥,甚至还在家乡也在种玉米,并且也在学习育种,还有地瓜,他也在江西山地种植,就连做罐头他都学,而且还偷偷带出去好几支水银温度计。

    当然,因为时间问题,这些还只是在南昌一带出现。

    黄端伯在建昌是感受不到科学带来的变化,在他看来这一堆乱七八糟,明显就是皇帝陛下不务正业的证据,一个帝国皇帝,不看奏折,不上朝,连阁臣都很少召见,却天天带着一帮工匠佞臣,在这里搞这些乱七八糟,这不是不务正业是什么身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臣,信奉文死谏原则的,他当然要劝谏,就算劝谏不成功也要劝谏。

    “河间侯,那你说这是什么”

    黄端伯说道。

    “难道陛下身为天子,却在这里打铁”

    卫景瑗跟着质问。

    不过这时候天启早就全神贯注,根本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

    这可是蒸汽机的关键,这个汽缸能不能做出来,代表着试验型的蒸汽机能不能实现,不过这只是一个类似验证性质的东西,只有这台蒸汽机做出来,而且能够动起来,那么才会开始下一步,也就是全力攻关水力镗床,并且不断以这种实验性的进行改进。

    等水力镗床成功就是真正实用化的蒸汽机了。

    “第一这不是铁,这是锡,第二,谁规定天子不能打铁第三,陛下目前也不是在打铁,而是在为大明创造全新的未来。”

    杨信说道。
1...242243244245246...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