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对,杀光那些地主的狗腿子,带着那些敢造反的地主的人头去献给皇帝陛下!”

    张献忠吼道。

    然后那些士兵们一片吼声。

    这就可以了,话说杨都督也是很有煽动天赋。

    不过他并不是欺骗这些人的,如果江南这边解决,下一个肯定是陕北,倒不是说民兵化,而是这里解决那里也该饿殍遍野了,正好带着这支军队去救灾,然后开始向那些好地方迁移。不过那里民兵化同样也是必须的,毕竟陕北也不能真得变成无人区,那样就便宜别人了,把多数人口迁移,然后把那些好的河畔盆地民兵化。

    陕北有能养活人口的土地,哪怕旱灾也影响不到的。

    不过这样的土地不多。

    而且都在士绅手中,把这些地民兵化就能最大限度维持那里人口,再加上石油产业,驻军,牧业,基本上就能确保控制了,但要说现在恐怕得一百五十万人口,全都留在原地抵御旱灾,这个是完全不可能的。

    他没这能力。

    甚至这时候的大明朝,都未必有这样的能力。

    这场旱灾不是一年两年,陕北是持续多年的毁灭性大旱,靠外部救济是无论如何不能解决,哪怕只有一半的粮食缺口,那从外部的运输量也得相当于整个漕运量,就靠毛驴运输队完全就是扯淡。更何况就在同时几乎整个陕西也都在大旱,根本不可能就近调集粮食,甚至整个北方都在饥荒中,杨信也不可能有多余的粮食供养这么多人口。

    更别提还得运过去了。

    杨信估计至少得迁移延安府三分之二的人口,剩下的好地才能保证维持剩下三分之一的正常生活。

    当然,剩下的也必须民兵化均田。

    只要有那些地主在,一样是不可能维持的,因为他们会用囤积居奇来加剧那些老百姓的饥饿,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指望他们。事实上越饥荒士绅囤积居奇的干劲越足,哪怕就是真老百姓造反了,也不会让他们因为害怕而放弃的。都崇祯末年了,那些士绅还不是一样,仅仅因为孙传庭要他们交出侵占的官田,他们就合起伙来坑死孙传庭,话说那时候的孙传庭可真是他们最后的救星了。

    所以不要高估他们的智商。

    明末有个又好笑又好气的例子。

    农民军进攻莱阳,当地豪绅张宏德迫于无奈掏银子组织青壮防御,很快农民军撤退,张宏德一看这没什么危险了,于是带着家奴追着那些青壮要回银子。

    不给就打死。

    然而悲剧的是很快农民军又杀回来了。

    这次那些本地青壮毫不犹豫地打开城门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攻破张家的大宅子,杀了张家全家,从他家地窖里挖出一百万两。

    这才是标准的士绅。

    就跟为了足够利益卖绞死自己的绞索的资本家没什么区别。

    所以杨信必须在陕北强制性完成民兵化,而张献忠这些人,就是他准备好了去对付陕北士绅的,尽管他现在和陕北士绅关系不错,但也改变不了他要让这些家伙和镇江士绅一样做流亡人士的原则。做流亡人士他们还能过衣食无忧的日子,要是不改变那就该饥民杀他们全家了,杨都督不是在害他们,而是帮他们,最多只分田地不打土豪。

    参观了民兵庄子的幸福生活,学会了剥削这个词的张献忠等人,仿佛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他们懂了。

    他们知道自己过去为什么吃不饱饭了。

    他们知道了一个词。

    剥削。

    他们知道了自己的收获是如何被一层层剥削干净的,同样他们也知道了如何去改变,而且杨都督也告诉了他们会让他们同样过上幸福生活,那么剩下的……

    “走,我带你们去砸碎剥削者的狗头!”

    杨都督振臂高呼。

    。






第五一二章 乡贤们的觉醒
    


    带着明显精神状态提升到全新境界的反贼们,杨都督正式驾临丹阳。

    而这里已经全面备战。

    丹阳的忠勇军第三军全部完成集结并开始配置重武器,虽然这些预备役都是携带各自武器在乡,但火炮之类是集中在军部的,而且弹药也是集中供应。一万步骑炮三军全部在丹阳按照原本的编制归属到他们各自的将领旗帜下,而军长就是原本的丹阳县长,同样也是原本横林堡的军官。

    至于理论上代替皇帝来管理这里的县监……

    他们不管事。

    自从上次一个县监试图搞事,结果转眼就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之后,这里的大小太监们就很懂事了。

    反正他们也不少捞银子。

    既然这样何必自找苦吃,他们只需要安安稳稳地收租收税,地方上爱怎么样怎么样,就算这战争真打起来,他们也无非就是撤离而已。

    他们是皇帝的人。

    他们全是司礼监的外差。

    那些士绅就算能打回来,难道还敢对他们动手?

    总之以刘时敏为首的昭义市上下大小太监们,对于忠勇军的集结备战全都采取无视态度,各自把驻扎的官衙大门一关,任由外面闹去,就连杨都督到来,他们也按照刘时敏的吩咐没有出面。而在这里杨信给忠勇军下达了接管丹徒堡的命令,紧接着副军长就率领两个旅连夜启程,第二天早晨他们就已经接替了原本留守丹徒堡的荡寇军。

    荡寇军主力启程继续前进。

    就在同一天。

    苏州。

    “打,必须得打!”

    沈廷扬恍如腐国议会的议员般挥舞手臂高喊着。

    他周围一堆士绅正襟危坐。

    这里实际上是玄妙观三清殿,这次召集的士绅数量太多,整个松江府和苏州府,甚至就连嘉兴府和湖州府再加上常州府残留部分,还有部分流亡士绅都得到了邀请,范围包括各大书院山长,在籍乡宦,田产百顷以上的家族首领……

    百亩以上的都不够资格了。

    这里得百顷以上的才称得上是真正豪门。

    毕竟这一带都涌现出董大师这种田产万顷堪比藩王的。

    事实上藩王赐田过万顷的都很少,比如德王这样的只有几千顷,刚刚就国的桂王虽然说是万顷,但直到现在才扩了不到五千。

    衍圣公家祭田才两千顷。

    在这片土地上,没有百顷良田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世家豪门。

    而召集人是水太凉,他现在俨然在籍的东林党魁首,事实上九千岁也是一直把他当东林党魁首对待的,这段时间朝中忠臣义士纷纷败退,当此国事日非万马齐喑之时,他毅然扛起了正义的旗帜,振臂一呼召集太湖周围的忠臣义士们站起来力挽狂澜,成为这暗无天日的世道里一道璀璨的光辉。

    反正现在这就是他的人设。

    因为人数太多,这些可以说耆老乡贤们,也就像腐国议会般,分成两边相对而坐,为了方便后面的看清,同样用高矮不同的椅子,甚至特意垫高,最终形成阶梯效果。而中间一块空处就是沈廷扬所在的发言席,正面是钱谦益为首的一干大佬们,就连刚刚辞职回来的魏大中等人也都在,虽然魏家田产距离百顷还有些差距,但作为乡宦他也是必须得到邀请的。

    原本还邀请了朱国祯。

    但朱老头心灰意冷,以病重为由婉拒了。

    “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这个奸臣,甚至他背后的人,都是蓄谋已久的,他们设计了一个很狡猾的计划。

    他们用故意构陷的抄家,在各地打下一个个钉子,造出一个个民兵区,在我们还没察觉的时候,把一个绞索套在我们脖子上,然后用这这些民兵区引诱那些佃户仇恨我们,用佃户的仇恨悄然勒紧这个绞索。当他们感觉到瓜熟蒂落的时候再由杨贼来推一把,我们的亭台楼阁轰然倒塌。

    他们得到了想要的。

    无数粮食和银子源源不断流进了内库。

    那是粮食和银子吗?

    那是我们的血和肉!

    他们在吃我们的肉喝我们的血!

    看看镇江和武进那些士绅,去年吴采于病故时候,为了能给他买一口棺材吴家到了典当女人首饰的地步,那么你们想变成下一个吗?”

    沈廷扬慷慨激昂地说道。

    他这话有点夸张,吴亮的田产虽然没了,但后来止园还是还给了他,这个老头也是倔脾气,居然还真就回到止园去继续住着了,而且号称宁死不食周粟,所有吃穿用度宁可从无锡买也不买当地的。而他的止园又得维护,虽然他儿子吴柔思在福建古田当知县,但古田那地方就算敞开了捞,吴柔思也捞不出给他爹维护止园的银子啊!

    最后吴亮死后的确靠几个女眷典当首饰才买了口符合身份的棺材。

    但他一死,他家里人就把那些乱七八糟卖了,现在女人在里面种菜养花拿到城里卖,男人靠着旧关系网做生意。

    日子也是很好的。

    毕竟那园子也是五十亩良田。

    当然,对于那些世家豪门来说,吴家的悲剧还是很可怕的,在他们看来吴家完全已经毁了,多么美丽的园林,居然沦落到了种菜,这完全就是堕落,可怜曾经一门四代十进士的耕读世家,就这样被彻底毁了。

    “可他终究是带着尚方宝剑而来,我等若公然与其刀兵相见,那岂不是与皇帝陛下公然为敌?”

    一个老乡贤弱弱地说道。

    “皇帝?那么皇帝是什么?我想请一个人来向诸位讲些东西。”

    沈廷扬举着手中的大同国说道。

    紧接着他向外面一招手,然后何刚带着一个人走进来,看着这个人,那些耆老乡贤们议论纷纷,因为这是个鬼佬,而且是红毛人。

    “这位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上海的通商使宋克,我想请他来向诸位讲一讲他们是如何管理自己国家的,虽然我们视其为蛮夷,但有些地方我们还真不如这些蛮夷。”

    沈廷扬说道。

    原本历史上荷兰人在台湾的首任长官,现在代表东印度公司,在上海全权负责通商事务的商务代表宋克,立刻上前一步向这些耆老乡贤们行礼,虽然荷兰东印度公司这时候横行海上,但他在这里还是很恭顺。他在上海已经两年了,他很清楚眼前这里随便挑出一个,家产都堪比东印度公司一年的收入,眼前这些家伙的家产加起来不用全部,估计一半就能买下东印度公司所有的股票。

    荷兰东印度公司这时候总股值也就五百万盾。

    但这里随便挑出一个,家产都有可能上百万盾,甚至就是一个家族赶上整个荷兰东印度公司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都是真正的有钱人。

    他毕恭毕敬地行礼之后,开始仔细介绍荷兰的制度,省级自治,联省共和国,议会构成……

    他们还没有议会。

    这时候的荷兰准确说是三级会议,每个省都有自己的三级会议,各省三级会议派出代表组成总会,数量随便,爱派多少派多少,反正投票权只有一张,而总会以投票决定战争与和平,缔结条约,海军与陆军,宗教与税收。公共事务费用由各省分摊,但是,荷兰省承担百分之五十八,所以别的省不听荷兰省的,只要荷兰省减少承担的费用就能让共和国垮台,最终事实上就是荷兰省管理国家,荷兰三级会议议长也是大议长。

    所以被习惯性称为荷兰。

    各省三级会议推选各省执政。

    不过目前都是奥伦治家族的,刚刚死了的莫里斯亲王拥有七个省里面六个的执政官身份,但现在是他弟弟,他弟弟丢了弗里斯兰省的。

    执政官任命地方官。

    同样是各个地方最有实力的家族担任。

    但因为这时候是战争期间,执政官绝大多数时候都在战场,所以真正管理国家事务的是大议长,说白了执政官就是三级会议雇佣的雇佣军头子,具体事务大议长管着。

    所以荷兰和西班牙结束战争后,荷兰人民立刻想方设法跟奥伦治家族勾心斗角,最终在威廉二世死后,趁着后者只有个遗腹子,迅速把奥伦治家族踢到一边去,然后被路易十四狂殴时候赶紧又请回来,颇有美国人战争结束解散军队,战争开始着急忙慌拼凑打手的风格。

    而荷兰军队则永远站在奥伦治家族一边。

    因为议会在给钱方面,永远没有奥伦治家族那么慷慨。

    但是,对于此刻坐在这里的大明耆老乡贤们来说,这无疑是真的很美好啊!

    而且大明比他们那里更简单,毕竟大明没有教士和贵族阶层,但好在大明有各处书院,这样各处书院的山长类似教士,而那些大的世家豪门类似于欧洲的贵族,他们比欧洲的贵族富有多了。这样各县士绅组成自己的议会,派出代表共同组成总会,各县议会自己任命知县,知县从各处乡村掌握控制权的世家大族里面任命官员,可以说世家大族从此稳如泰山。

    但是,这样的话皇帝怎么办?

    





第五一三章 战斗吧,乡贤们
    


    的确,这样皇帝算什么?

    “诸位阁下,我们没有皇帝,事实上就是因为西班牙国王试图用他的暴政统治我们,才逼迫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抗。

    我们反抗了五十年。

    至今我们依然在与西班牙国王的军队战斗中,我们在陆地上战斗,我们在海洋上战斗,我们的战场几乎遍及这个世界,只要西班牙国王还不放弃他的邪恶企图,我们就永远不会放下武器,哪怕需要战斗一百年。而如今我们认为我们过的很好,五十年前我们只不过是一群不得不在国王的勒索中,不停把黄金和白银送到他那贪婪的嘴里的可怜的小商人,现在我们的战舰遍布世界。
1...275276277278279...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