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第一,释奴。

    无锡,江阴两县,所有蓄养奴婢者一律按照太祖制度清查,无权蓄奴而蓄奴者,奴婢一律释放为良人,有权蓄奴者超出太祖制度部分,一律释放为良人,所有释放之奴婢,由原主每人发放五两银子安置,愿意继续留在原主家中者以雇工论,不愿意者可报名由本官另行安置。”

    杨信喊道。

    太祖制度就没人蓄奴了。

    太祖制度一品大员才十二个,这无锡城里估计也就曾知府和无锡知县有权蓄养几个奴婢。

    士绅是没权力了。

    那些士绅们悲愤无言地看着他。

    老百姓中立刻发出欢呼……

    倒不是说这里面有太多奴婢,而是大量的奴婢释放后,光棍们立刻就有希望了,说到底在男女比例差不多的情况下,士绅后宅那些几百上千的小丫鬟们害得多少人打光棍啊,士绅们的后宅可永远女多男少。

    尤其还有那些歌女舞女什么的,毁了多少小伙子的媳妇梦。

    “第二,清查田产。

    无锡,江阴两县所有田产重新进行清查,每户超过三十亩者,超出部分一律没收,原耕种者无论奴籍还是佃户一律改为民兵,一切依照昭义市目前所行制度处置。另外,对于三十至一百亩间超出部分的没收,按照市价发放粪券作为补偿,粪券可以用于购买鸟粪。超过一百亩部分的没收,给予开荒证作为补偿,开荒地自择,无论四川,广西,台湾皆可,新开荒地以太祖制度永不起科。”

    杨信接着喊道。

    这次紧接着就是疯狂的欢呼了。

    至于士绅们捶胸顿足的咒骂,这个完全被淹没了。

    三十亩的标准线就可以了。

    这时候江南一户十几亩地就算是正常人家,三十亩顶多算是富农,对于这些人就没必要去折腾了,而三十到一百亩之间就换鸟粪吧,虽然他现在的鸟粪刚刚够自己用,但他又没说现在就兑换,没有当然也就没法换,什么时候有了再给他们,一百年换完也是兑现承诺。

    也不会太晚的。

    他已经准备去东沙群岛挖了。

    至于垦荒证……

    象征性给点补偿而已,愿意去更好不愿意拉倒。

    实际上原本镇江,武进等地流亡士绅已经有去四川开荒的了,那些大地主的确宁死不屈,但那些小地主们可耗不起,去四川开荒至少还能吃的上饭,留在镇江又没别的生计。所以陆陆续续已经有不少去了四川,虽然成都平原的良田是不可能了,但川东丘陵区垦荒收成也还是不错的,种水稻不行还有别的。

    这些小地主们不是那种什么农业都不懂的,实际上他们一样精通耕种。

    用这种方式就可以逼着他们分家,比如那些有几个儿子的,一部分种留给他们的三十亩,一部分就可以去开荒了。

    这样也可以减轻抵抗。

    自耕农不会抵抗,富农不会抵抗,小地主捏着鼻子也就忍了。

    真正倒霉的也就是那些大地主,尤其是那些控制数千上万几十万亩地的世家豪门们,但他们想抵抗也没人跟着一起,说到底杨信现在精力有限,主要是干部队伍有限,真正的土改他玩不了。只能这样迅速完成,然后让这片原本苏湖熟天下足的土地,重新成为这个国家的粮仓,最大限度增加粮食供应量,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天灾。

    “都督,那我们机户怎么办”

    下面一个人高喊着。

    这个问题也是需要认真面对的,因为无锡并不完全是农业城市,这里还有大量的机户,包括大量其他的非农业人口。

    “第三,对于两县非农业人口,一切依旧,但取消苛捐杂税,只保留丁银和徭役折银,其他一律取消,当然,商人的商税还是得交的,若有生计无着者,报名由本官另行安置。

    你们可以放心,有本官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你们饿着,昭义市过去也有很多机户,船工,各行工匠,他们如今哪个过的不好本官自己就在昭义市开了一堆工厂,哪个工厂不都是敞开了收人别的不说,到现在我在昭义市的那些罐头厂还一直在招人,据我所知无锡一些生活无着的也已经有去那里的。

    那么你们还需要担心吗”

    杨信说道。

    当然,他就没说这些年杨家往里面填进去了多少。

    实际上这个问题最初就存在。

    昭义市并不是真正土改,只是单纯将原本佃户变为自耕农,但本地非农业人口并没有因此分到土地,只不过得益于杨家带动的内部工商业,所以绝大多数非农业人口都没怎么受到影响。机户的确受到了影响,但原本镇江和武进不是纺织基地,机户数量相对较少,而且杨信带来很多新的工商业,尤其是他那个毫无节制的罐头加工,吸纳了大量工人,机户因为本地不再种棉花而失业的,统统被吸纳进了罐头加工及配套行业。

    但罐头加工至今还是杨家往里赔钱而不是赚钱。

    也赚钱。

    但赚的还是没有赔的多。

    单纯陶罐罐头赚钱,但赚的钱不够往铁罐罐头填的。

    好在杨都督赚钱手段多,还有贪污受贿抄家敛财支撑,所以杨家还能养得起这只堪称吞金兽,不过也用不了多久了,实际上今年九千岁在北直隶赈灾时候,就已




第五三二章 王师北定中原日
    五万两银子,五万石稻谷。

    其实也没多少。

    至少对于家大业大的华家来说用这些换取不抄家还是很划算,他家一年收租四十五万石……

    以后没有了。

    华允谊悲愤,屈辱,无奈地接受了华家的命运,有他带头无锡其他几家也只能掏银子掏粮食,换取杨信不会对他们清算,至于地被收走就收走吧,好在像华家这样的已经不仅仅是依靠土地为生,大明目前最大的出版商家族啊!

    他们的确不甘心,不想失去田产。

    可他们又能怎样

    华家最宝贵的财富是那一堆堆的藏书,是印刷业的工厂,是在外地甚至国外的销售渠道。

    有这些华家依然还是世家。

    再说了,无锡士绅也累了,他们和这个奸贼仿佛有什么孽缘一样,从他开始祸害江南,无锡就始终在他的阴影笼罩下,无锡士绅到现在为止差不多已经抵抗了快六年了。六年了,他们战斗在抗杨第一线六年了,结果却只收获了不断的失败,他们累了,既然沈廷扬这些人抛弃了他们,他们也就索性两腿一分吧!来吧,快点,你随便吧!我们放弃抵抗了,我们任由你摧残了!

    不要把我们当人!

    就在杨信心满意足地摇着他的手摇螺旋桨返回横山时候,无锡城內团练各军黯然撤退。

    而且还是伴着无锡士绅如丧考妣的咒骂哭嚎和城內百姓的哄笑。

    杨信没有袭击他们。

    他也没法袭击。

    这些人在无锡城內登上一艘艘运河船直接就南下了,甚至都没顾上带走那些堆积如山的物资,也没来得及毁掉,只是把城墙上那些实在搬不走的大炮炸毁,而惠山堡守军就很干脆了,他们把火药库直接点燃,让这座棱堡在爆炸中化为废墟。

    至于青阳,南闸等地驻守的常捷军在徐霞客率领下,同样炸毁这些棱堡然后撤往常熟。

    沈廷扬等部撤往望亭。

    据说他们撤退途中一片哀鸿,甚至还有士绅不惜以自挂阻挠,但终究没什么用处,团练们最终还是抛弃了他们。

    新的抵抗线是望亭,而望亭向东北的漕湖,鹅真荡一直到虞山的一连串湿地沼泽就是天然屏障。

    不过现代的望虞河这时候还不能算存在,苏州向北是直插常熟的运河,再由常熟向北的福山浦最终在福山进入长江,所以常熟方向其实在到常熟城前几乎无险可守,甚至常熟士绅连棱堡都没修。他们只有一座常熟城和撤到他们那里的三千团练能够保护他们,一下子整个常熟完全陷入恐慌,如果杨信这个恶魔放弃沿运河南下,转而沿长江而下,那时候他们可就傻眼了,不仅仅是常熟,后面的太仓,嘉定,昆山等地士绅同样陷入了恐慌中。

    好在很快他们得救了。

    “北伐,清君侧”

    杨信惊愕地说道。

    “玛的,我喜欢这调调!”

    紧接着他一脸无语地说道。

    许都加入战场了,张名振率领五万大军打着北伐清君侧的旗号一举攻克建德,浙江总兵王良相在建德兵溃,和巡抚潘汝桢在乘船向杭州逃跑的途中翻船一起殉国……

    好吧,他们真倒霉。

    “根据已经得到的情报,应该是潘汝桢带头为九千岁修生祠,故此被士绅视为九千岁亲信,遭到浙江士绅一致仇视,在撤退途中被一艘团练的船故意撞沉,王总兵纯属池鱼之殃。而且建德陷落,也是城內士绅做内应打开城门,张名振的前锋趁夜在士绅接应下直接入城,王总兵所部都是在浙江招募的新兵,几乎没有抵抗便全部溃败投降。”

    杨寰说道。

    “他们都急不可耐了!”

    杨都督感慨道。

    的确,看得出浙江士绅们已经对大同盛世急不可耐了。

    这时候其实已经是荡寇军攻克无锡半个月后了。

    这些天他们一直停留无锡。

    同时杨信直接下令调忠勇军渡过锡澄运河,并接收江阴,无锡两县的各处乡村,依照昭义市的方式进行土改,在这期间那些地主们没有做太多抵抗,毕竟连徐霞客都逃了,他们抵抗也没什么意义。

    徐家的地可一样丢了。

    更何况按照杨信定的规矩,自耕农,富农,统统不会受真正影响,小地主们有粪票也不是没有补偿,这时候鸟粪的神奇效果早就已经被传的神乎其神。这就相当于杨都督花钱买了他们的地,不舍得归不舍得,但反抗也不可能,不反抗财产可保,但反抗可就连财产都没了,连华家都老老实实交出了几乎所有田产,他们难道比华家损失还大

    总之各地的接受顺利。

    整整一个军的忠勇军已经进入无锡和江阴东部各地驻守,完全推进到常州府和苏州府的边界,只剩下顾亭一个棱堡作为伸进来的突出部。

    这时候顾亭属无锡。

    而杨信借口等待补充弹药,就一直在无锡盯着。

    另外他其实也需要休整。

    荡寇军尽管连战皆胜,但各处战场加起来伤亡也一千多,总共才一万两千五百人,这个伤亡也不小,那些士兵也很疲劳,总之他就是找了一堆理由故意不走。他就是从华允谊口中得知郑遵谦来过,而且双方已经达成同盟,才故意拖延时间等待,给团练们留出加入大同军的时间。如果团练不加入大同军,那么他就必须面对一道道阻止他前进的圣旨,孙承宗也会不停阻挡他,但如果团练加入大同军那他的南下就没什么不对了……

    哪怕是被他逼得。

    “那咱们怎么办”

    杨寰小心翼翼地问他叔叔。

    “什么怎么办咱们人困马乏,弹药耗尽,当然是继续休整了,更何况如今正是秋收,不管什么都先等秋收结束再说,以后得定个规矩,农忙时候不打仗!”

    杨信说道。

    好吧,这个理由很正义。

     



第五三三章 大家都来玩造反
    江阴君山。

    这座小山已经被改造成了棱堡,而且不是那种临时性的夯土堡,而是真正进行了包砖的永备堡垒,整个君山上原有的庙宇全部迁移,在周围挖出壕沟,堆起了护堤,甚至都不是目前最常见的那种四角棱堡。

    而是五角的。

    所有外墙全部包砖,甚至部分还大量使用了水泥,尤其是利用君山本身的高度优势,甚至还有第二层棱堡,实际上第三层也有,毕竟这座小山头虽然不大但也五十多米,只不过第三层很小,就是一座单纯的炮台。

    这是一座真正的岸防要塞。

    就连君山堡的主炮都不是十八斤而是三十二斤。

    也就是四十二磅。

    这里可是长江的咽喉,江阴北边是长江主航道,而且这时候的江面范围还要向南一些,也就是说距离君山更近,不过因为北边靖江是个岛,所以实际江面宽度还不如现代,这种三十二斤巨炮射程完全可以覆盖整个江面,所有试图通过的敌舰都会遭到这种巨炮轰击。

    实际上不仅仅是君山,杨信还在向东的黄山等沿岸建立一连串永备堡垒,最终在江阴打造真正的铜墙铁壁,目前只不过受资金限制,刚刚完成了对于忠勇军来说最重要的君山堡。这时候短期內不用考虑外敌入侵,事实上放眼周围乃至整个世界,也没有谁有能力进攻这里,江阴守军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团练在江阴登陆然后沿着锡澄运河南下,所以同样控遏锡澄运河的君山堡就是重中之重了。

    此刻这座棱堡正在面临建成以来的第一次战斗。

    但是……

    对手是长江水师。

    “大胆,你们想造反吗”

    前来下令放行的参将怒斥道。

    “将军,我们是忠勇军,不受南京兵部节制,也不受京城兵部节制,更不受提督操江节制,凭什么你们让我们放行就放行”

    忠勇军君山备御,兼第四军第一旅旅长杨时鄙夷地说道。

    他是无锡民兵出身。

    也就是杨信第一次祸害无锡时候建立的民兵区第一批营长,杨信变杨丰时候,作为军官加入红巾军,之后无锡民兵区整体并入昭义市,他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忠勇军将领并且率领一个营驻防君山堡,但本身还是预备役旅长,这次忠勇军全军备战后手下迅速变成了一个旅。

    官方职务就是君山堡备御,这是明朝地方武官,但官很低,类似于澳门那个提调官。

    和参将没法比。

    “混账东西,熊副宪已经被圣旨任命为总督江南军务,南直隶江南各军皆受熊副宪节制。”
1...287288289290291...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