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唯一的问题就是天启不承认杨信造反,还在继续保这个爪牙。
但现在顾不了他了。
再说这个昏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完全没必要指望他,实际上传说皇帝陛下已经根本不管外事了,因为他的那个什么蒸汽机已经到了关键阶段,甚至别说是外事了,就连乾清宫他都很少回,完全吃住都在科学院。
就跟中了邪一样。
外界事务全是魏忠贤在管,而魏忠贤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说杨信造反的。
这个昏君完全没指望了。
紧接着郧阳巡抚毕懋康就在郧阳举起了讨逆大旗……
就是造自生火铳那个。
不过这时候用不着他了,现在大明转轮打火枪多如狗,燧发枪都已经在两洋水师成为制式武器,毕巡抚专心讨逆就行,他在郧阳挑选官军精锐迅速组成一支三千人的讨逆军,然后雄赳赳气昂昂南下荆州。
然后是总督湖广江西军务兼湖广巡抚蔡复一。
他在武昌举起讨逆大旗。
而且还逼迫楚王,荆王等境内一堆藩王,联名上奏为徐弘基等人诉冤,他在武昌集结包括郧阳巡抚和随即加入的偏沅巡抚派出的,总计两万大军誓师东下浩浩荡荡前往安庆。他不会参与进攻南京的,就是和吕兆熊一起盯住凤阳的那些杨家庄户而已,毕竟吕兆熊的两万人有点不够,那些庄户真造反,指不定是谁灭谁呢。
而总督四川云贵军务朱燮元逼着蜀王上奏,而黔国公则主动上奏,同样为徐弘基等人诉冤,他和贵州巡抚王三善紧接着下令川贵滇各军进入警戒状态,缺饷的发饷缺粮的发粮,严防境内土司支援杨信。
至此几乎大半个大明,都已经完全脱离天启自行其是。
“这何止是东南互保,简直就是要玩各省自治啊!”
杨信还挺得意的。
“公爷,您就收了神通吧!”
王体乾用哀求的语气说道。
他是奉九千岁命令,前来拉住杨都督的,这个阵势把九千岁也真得吓坏了,整个大明几乎可以说正在面临着分崩离析。
实际上已经算了。
浙江完全落入大同军掌握。
南直隶六部已经完全不管京城六部开始自己发号施令,现在就连其他各省也开始卷入,福建巡抚朱一冯以讨逆为理由,截流部分税款,湖广及江西等地,同样以讨逆为由停止向藩王支付俸禄用于军务,再继续下去这样的会越来越多,那时候皇帝就该号令不出京城了。
“王公公,我如何收神通”
杨信说道。
“公爷,九千岁的意思是陛下下一道大赦的圣旨,此前种种全都一笔勾销,大同军赦免,许都和张名振同样得到赦免,各地官员擅专之罪全都不予追究。公爷杀魏国公等人之事,无论对与错也同样不再提,重新从各家选人承袭,之前所分田产也依旧按照所分归民兵,另外在别处为魏国公等家重新赐田。
各家抄没的金银算是陛下借用,剩余的归还,其他的以后由陛下以內库归还。
但南京士绅的田产得归还。
左右也没真分了,魏国公等人的自然不能失信军户,再说不少的确也是他们侵占的官田。
但士绅的不能再分了。
至于水师炮轰吴淞口打伤董其昌那个就算在黄胤恩头上,是他下令炮轰吴淞口的,至于水师副将杨益是阻止他,但他反抗被杨益击毙,至于其他各舰属于不明真相,根据旗舰命令行事,这个没什么可追究的。”
王体乾说道。
“王公公觉得他们会听吗”
&nb
第五五二章 忠臣演到头了
孙承宗的目的很不纯洁,他是想迅速结束关外的战事,然后转头调动辽东军团南下。
至于对付谁……
这个恐怕就不用说了。
辽东军团里面的确有一堆和杨都督关系密切的,比如曹文诏,满桂及陈于阶和赵率教,但也有不是杨信这个系统的比如祖大寿,吴襄,孙元化这些人。
孙元化家可是松江的。
到时候大不了留下前者然后调后者南下。
辽东军团的确是皇帝的,但孙承宗通过这些年的做蛋糕,同样得到那些将领们支持,包括曹文诏这些人都对孙阁老充满敬意,毕竟他真得很会做蛋糕,支持大规模棱堡建设,支持换新式武器,就连辽东军奢侈地用汽油烧荒他都支持。每一笔巨额的军费支出后面,都是整个利益链狂欢,曹文诏这些的确不吃空饷,可孙阁老的慷慨让他们根本不用吃空饷。
真要的孙承宗下令调辽东军入关,然后强行接管天津屯垦区,曹文诏这些人最大可能就是中立,而祖大寿这些人肯定会为孙承宗充当马前卒。
还有贺世贤。
孙承宗已经重新起用贺世贤为蓟镇总兵,并且支持他在蓟镇重新编练新军,这支新军肯定不是为了防备关外蒙古部落,那些部落目前恭顺的很,真正目的就是警戒杨家家丁。
一旦杨家家丁真要威胁京城,这支新军可以迅速南下。
再就是拉拢关外蒙古和女真。
炒花,金台吉两人和杨信的确关系密切很难会站在杨信敌对面。
这不是感情。
而是他们内部上上下下都敬畏杨都督,但这种敬畏同样也最多让他们中立而已,除非杨都督公然造反称帝然后给他们更多利益,否则一个中立就对得起双方的交情了。
但顺义王系统和杨信没什么交情。
漠北的硕垒更没有。
通过收买硕垒先按下林丹汗,解除关外的战争,然后调这些蒙古骑兵南下,一举解决所有问题,孙承宗不喜欢杨都督搞事,同样他也不喜欢江南士绅自立。杨信的问题不用说,江南士绅自立的结果,肯定就是减少向北方的输送,大明终究是以南方来养北方,都像大同军那么玩,京城那一堆人谁来养
北方一堆藩王的俸禄谁出
北直隶士绅还能悠然自得的原因是南直隶每年六百万石,而北直隶每年五十九万石。
孙承宗不会忍受杨信打土豪分田地同样也不会忍受东南互保,甚至南方士绅玩自治,那样的话北方士绅就倒霉了,京城的一堆大爷们,就得在北直隶搜刮财富来养活。北直隶士绅再想一年交五十九万石是不可能了,以目前北直隶的人口和耕地数量,恐怕得交五倍以上的,可以说让南方,哪怕仅仅浙江和苏松士绅自治的危害,甚至不亚于杨信在北方也打土豪分田地。
他当然不能接受。
他这段时间无所作为,目的就是想玩卞庄刺虎。
让杨信和南方士绅恶战。
无论最后谁输谁赢,他以辽东军团一举荡平,然后大明恢复过去,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不过辽东军团镇压江南士绅没问题,镇压杨信这就很难说了。所以他才想拉拢蒙古人,炒花的确不可能了,但卜石兔,硕垒甚至林丹汗,都在他拉拢的范围,不过首先他得解决野猪皮,毕竟他很清楚后者的危害。
好在这已经快要成功了。
从现在辽东战局看野猪皮已经根本不足为虑了。
他已经现了原形。
在苏醒的巨人,甚至还没完全苏醒仅仅是伸了伸懒腰的巨人面前,他终究只不过是个小角色,在巨人沉睡中时候他猛然咬了一口,但现在他只能算一只徒劳的小泰迪。
想想也挺让人唏嘘的。
咱大金抚育列国英明汗当初也是叱咤风云,攻陷开铁之时整个辽东都在他的阴影下,甚至连辽阳都已经开始出现逃往的,但现在却饿得连死尸都吃。曾经搅得大明上下胆战心惊的建州勇士们,此刻只能在饥寒中为了活下去徒劳地撞击着棱堡和大炮,真是一把辛酸泪啊!原本还想着必要时候亲自出手的杨都督,现在已经对他提不起兴趣了,毕竟打这样一群用大明官员的形容,穷饿之虏,完全有失杨都督身份。
就让孙传庭玩去吧!
有他坐镇辽阳,有卢象升在外控制局势,野猪皮的惨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王公公,你回去告诉我大爷,我还是以前那句话,这江南的事情就容我这个做侄子的任性一回吧!”
杨信说道。
“公爷,再这样就乱了。”
王体乾哀求道。
“王公公,乱则斩!
你可以出去看看城內那些军民的斗志,看看他们为国杀敌的热情,有此十万雄兵,外面不过一些幺么小丑何足为惧
退让
此时已无退让余地。
逆流而上,不进则退,咱们退让就是失去江南,此刻纵然杨某解甲归田,难道大同军就解散,浙江士绅重新解散乡贤会,让朝廷重新任命地方官员了他们会这么傻放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不过,重新套上笼头,重新养活那些贪官污吏
那些地方官是怎样,王公公不会不清楚吧
士绅喜欢他们吗
王公公,咱们都是自己人,你要是还不信,那就自己去浙江看看,看看那里如今是怎样,看看咱们退让后他们会不会也老老实实交出权力。
这里还有本书你带给我大爷。
让我大爷交给陛下。
&n
第五五三章 南京保卫战
老王的黯然离开,明确告诉外界可以彻底放开手干了。
朝廷不会再管了。
紧接着南赣巡抚,云南巡抚,甚至黔国公,之前没正式讨逆只是警戒凤阳的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就连遥远的广西巡抚,统统都加入到了讨逆的行列。
不过广东没加入。
毕竟南洋水师就驻香港岛,而广州最强的军队就是当初杨信编练的那支新军,另外香港岛和澳门还有大量杨家家丁,两广总督要是敢讨逆,估计第二天南洋水师就兵临虎门。虽然主力南下护送西洋宣慰使,但留守香港岛的南洋水师仍旧是这片海上的老大,更别说还有那些家丁,因为发达的罐头产业,这些年杨家招募了大量雇员,仅澳门和香港两地就能拉出两三万青壮年。
而且都有武器。
而且都进行日常的军事训练。
广东官员又不傻,别人可以举起讨逆大旗是不用担心危险,但他们举起是真要冒生命危险的,没看见连朝廷都不敢动吗
但除了广东以外,整个南方全部举起讨逆的旗帜。
不过没有进攻南京的。
毕竟他们也有自知之明,自己拼凑的那些士兵,最多也就是江西前线水平,江西前线明军之前都被大同军暴打,也就是说双方战斗力存在巨大的差距。
所以进攻南京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大同军好了。
其他各省讨逆军,需要的仅仅是看住杨信的党羽,防止他们造反前往南京增援,各地讨逆归讨逆,但更多是一种态度,那些杨家的庄户不动手,他们同样也不敢进攻。真正动手的只有郑芝龙的福建团练,他们和杨家的船队在海上开始互相攻击,甚至郑芝龙还试图进攻台湾,但在澎湖遭到杨家和李家的联军阻击。
在许心素命令下,部分南洋公司的武装商船参战帮助杨李联军。
包括俞咨皋也加入同盟。
他和手下南澳岛武将集团是南洋公司三大股东之一,杨信,李旦家族,以俞咨皋和方仪凤为首的武将集团共同组成这家公司,这几年靠着海上贸易早就赚足银子,他们同样必须保住这个堪称银山的生意。
东南海上的战斗其实已经与杨信造反没什么关系了,就是闽商集团和南洋公司矛盾的总爆发,杨信什么的只是个借口,这场战争就是李旦病死引发的海上贸易争夺战。郑芝龙背后是荷兰人和福建民间海商,包括部分广东的民间海商,他们试图一举解决抢走越来越多蛋糕的南洋公司,还有越来越重要的黑潮航线控制权。
至于北边爱怎么打,反而跟他们没什么真正关系。
原本历史上也差不多。
就是郑芝龙在李旦死后与李国助,许心素争夺李旦留下的一切,原本历史上后者拉拢俞咨皋为首的官军,但结果是俞咨皋战败,许心素被郑芝龙所杀。
紧接着郑芝龙接受招安。
然后他依靠巴结文官,反而做大甚至开始垄断海上,又激怒荷兰人扶植刘香等人,最终就是料罗湾双方的总决战,但荷兰人战败,从此不得不承认郑芝龙的海上控制权。现在只不过是原本历史上一六二七年俞咨皋和许心素对郑芝龙那一战的新版,根源并不是杨信造反,而是李旦的病逝,杨信造反只是给了郑芝龙足够的胆量动手而已。
不过那里对杨信来说也没什么值得在意的,因为南洋舰队两艘战列舰返回后这些都是渣渣。
就这样时间很快到了年底。
“终于开始了!”
寒风中的城墙上,杨都督饶有兴趣地看着外面。
而城墙外的秦淮河已经露出了冰冻的河床,只有不多的几处积水,同样也已经被严寒冰冻,在上游一道水坝阻挡河水并且引向西,整个内外秦淮河都失去了水源。
而雨花台上那座堡垒屹立。
在这道恍如巨大回旋镖的堡垒下面是一个个不大的洞口,一个个炮口隐藏其中,哪怕以他的视力,也必须依靠望远镜才能看见。
张名振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铸造了十二尊重达一万五千斤的巨炮,按照欧洲的标准大概得接近六十磅级别,绝对堪称奇迹一样。而支撑这个奇迹的,是整个江南士绅的齐心协力,甚至就连湖广士绅都为他送来最好的工匠,江西士绅更是送来大批紫铜,而最近的太平府士绅甚至连家里的宣德炉都拿来给他熔了铸炮。
颇有招核时代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持战争的风采。
锡也是最好的。
知道此事的黔国公特意派人用马匹驮运最好的锡锭,然后用驿道接力的方式送来,能不能赶上不说,至少这个心意到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