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乡村小吏在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智静

    夕阳已经落到城楼下,金黄色的余晖映在小舍的脸上,黑色的乌纱帽下深黑色长发垂在肩下,双眼略微眯着,泛着深渊似的光。身材挺秀高颀,一身宽袖绯袍坐在前头,风吹起他的柔发,有一种说不出飘逸出尘的感觉……

    白梅道:“去年皇上北伐回京,朱高熙一直在皇上面前挑拨,说皇太子的属官聚会在一起,阴谋篡位,除金忠有道衍和尚作保不问罪,其余人,包括你全部关进锦衣卫牢房,还要秘密调查太子,金忠说没有的事,

    小舍道:“上次刘观说过,所以蹇义,黄淮,扬溥等首先抓进去的。”

    “金忠不惧皇上发怒,脱下帽子叩头并流着泪几番劝说,才一个个放了出来,这事他都没和别人说过。”

    小舍道:“所以朱高熙最近也由明着干变成暗中斗,特别在几个番王中来回联络。”

    如意和红瑶收工晚,白梅和安兰在灶间做晚饭。

    张王氏笑着把手摊开来,放到小舍眼前,小舍知道白梅通风报信了,便乖乖的把赏银交到娘手中。

    张王氏立马藏到自已房中,并关照小舍别多言。

    小舍装傻点了点头。

    张王氏道:“儿啊,在苏州是不是住家中的出来时有没有吹灭蜡烛,关了门窗”

    小舍心一紧:“要命,门是关的,这蜡烛吹没吹倒是忘了。”心里打着鼓,“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

    灶间安兰闯祸了,烫得通红的火钳放在柴火上,把身后的柴堆点着了,火“轰”的一下窜到屋顶,白梅




第二百九十四章 汉王朱高煦
    小舍心中藏着鬼,有意探家人的口风。

    张王氏道:“我头发都花白了,眼也糊涂了,就巴望着和膝下这些小妖怪越来越多。”

    如意心里听着不舒服,拉着亮亮道:“该去书房用功了。”

    一顿晚饭也就此草草收场。

    快过年了,府里的事特别多,忙得几个老官吏个个捶腰擂背的。

    小舍正在忙着,刑部的查侍郎来了,小舍道:“侍郎大人,今天什么风把你吹来的”

    查侍郎招招手,示意他出去,小舍心里纳闷,这刑部又有事牵扯到他了。

    查侍郎轻声道:“汉王朱高煦几次三番在金纯尚书面前说要和你比箭术。尚书心里不愿,但又怕得罪他,都说你随钦差出远门了,昨晚他说他知道你从苏州回来了,金纯大人瞒不住,只好答应今日下午带你去。”

    查侍郎一走,小舍便去找蹇义,蹇义道:“人怕出名,猪怕壮,你摊上事了。”

    小舍单膝跪地道:“大人,快救我。”

    蹇义在尚书房,踅来踅去,小舍的心扑通的厉害。他知道汉王朱高煦自幼不肯学文,连舅舅徐辉祖的马还偷,而且像朱棣,居功自傲,心狠手辣的人,对谁稍不满意说杀就杀。

    蹇义道:“我看,你还是去,他与你比箭,只是个托辞,我估计他都不会与你真比,而会让手下同你较量一番,真正的较量在箭外。”

    小舍道:“大人此话怎讲”

    蹇义示意他坐下,倒了点茶水给他道:“你年轻,宫中有些事你未必全清楚。”

    小舍唯唯诺诺的点着头。

    蹇义把门关上了道:“自从皇上立了朱高炽为皇太子后,心中一直不舒服,一直暗的明的,监督着朱高炽的一举一动,看看是不是要废黜太子。经过不断的考验观察,发现皇太子朱高炽还是非常称职,倒是那朱高煦的做法越来越令不满,例如老夫和黄淮几个人的罪名。”

    小舍道:“金忠大人都亶报皇上了。”

    “对,金忠这人是够忠诚的,所以皇上最近连连催朱高煦回云南自已的封地去,可他总不能老回道:“云南太远这句话吧所以……”

    “所以什么”

    蹇义喝口茶道:“所以他该做出点事来,他私养了三千多武士,其中有原来天策卫的精兵,这次你和金忠招募了童子军受到皇上的褒奖,所以我猜他有两个目得。”

    “两个目得,其中一条肯定是把我比下去。”

    “对,还有一条是收卖你,让你作为他在太子阵营中的探子。”

    小舍道:“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让金纯来找我”

    “汉王的拥护着是丘福、张辅,黄俨和驸马王宁等人,而皇太子的周围是金忠和我,还有“三杨”等文官,只有金纯,以前是工部的,负责修宫殿,挖运河,刚新任刑部尚书,人老实,又是你老上司。”

    小舍道:“大人说得太明澈了,接下来我该如何应对”

    蹇义攥紧拳头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千万别怯弱,你怯弱你便死,你无论如何要把他比下去,老夫只是担心你比不过天策卫这帮老将,他们原属皇上的贴身卫士,被他讨得去,这帮人个个武艺高强,能骑会射。”

    小舍道:“我只能听天由命搏一下。”

    蹇义道:“别停留久,到时候我会按排。”

    小舍点着头,心里思忖着下午如何应招,退出了蹇义的公事房。

    汉王府在汉府街北,金纯比小舍



第二百九十五章 全部拿下
    汉王朱高煦披着红色厚厚的披风带着一帮人来来煦园,二层的三间开的楼房是他夏天住的,东面是一个荷花池,枯萎的荷叶倔强的昂着头,被风吹得沙沙之响,半沉在水面上的莲蓬,清幽的水面,随风而吹落的黄叶,随波飘荡。

    手下取来了两支牛角装饰的弓,小舍和黄时更执一把,汉王把命人把手中把握的玉球放在数十丈远的石桌上道:“这是本王从云南带回来的,谁先射下归谁,多者为胜。但有个条件,需要蒙上眼睛。”

    两人猜了先,黄时先,小舍暗自想,菩萨有眼,我可多点时间观察环境。

    不料朱高煦道:“双方同一时间蒙上。”小舍心又凉了,多蒙一点时间,大脑中存在的忆念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失,时间越长流失的越多。

    蒙眼前有一支香的观察时间,小舍看准着太阳的立置,看着岸边枝叶浸漫着池水的柳树,看着屋宇顶上黛黑的瓦,白如雪的院墙。

    眼睛蒙上了,他端坐在竹椅上,深吸一口气,心里默念着佛号,人便进入了冥想之中。

    耳中听鸣镝发出去的响声,这鸣镝由镞锋和镞铤组成,镞铤是圆的。打仗时用作信号声,一般北方蒙古兵用得多。

    声音一声连着一声,三声之后,有人喊一声:“张少詹事,射!”

    小舍慢慢站起,大吸一口气,胸前的七彩珠在暖阳下亮了起来,五光十色,眼前的蒙布如同白纱,小舍看见了目标,三个汤团大的玉球,在阳光下鲜明耀眼,四周光晕缭绕,小舍心里道一声:“全部拿下!”三箭连发,三个玉球应声击落。

    掌声响起来了,虽然稀落,小舍除下黑色眼罩,看到的居然是朱高熙拍的。小舍低头向他示个礼,一甩手扔下弓,一个潇洒的转身,朝掌声越来越热烈的人群走去。

    朱高熙脱掉了披风,从坐椅上坐了起来,高大的身体在阳光留下一片倒影,他身后跟着个他的长子朱瞻壑。他道:“果然名不虚传,本王小看你了。”

    他的仪卫黄时道:“这蒙射靠的是运气,汉王是不是再换个射法”

    朱高熙手摆了摆:“不用了,他射之前,我看他的神态,我就知道他赢了,人家用得根本不是身手之力,而是胸有成竹的神力。”

    小舍没想到汉王一下转变这么快,如换了个人似的,嗓音也像他哥哥朱高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连连拱手致谢。

    一边的金纯和查侍郎脸上也露着惊喜,似乎见到了出征的将军凯旋归来一般,轻轻的拍着手围了上来。

    朱高熙手一挥道,“外面冻死了,去暖阁喝茶,地道的普洱茶!”

    朱高熙在前头走,小舍和朱瞻壑随在后面,小公子比亮亮大,虽是少年,却已露君王之风,一袭紫袍略绣花色,眉清自秀,眉如墨扫,眸似水光,他抬头看了一下小舍道:“这位大叔,能教公子箭术吗”

    小舍看他眼睛透澈,满是楚楚的期待,便动了心道:“只要公子喜欢,小臣愿意。”

    话一出口,他后悔了,这话可不能乱讲的,经后一但踏入这门,自已身前的前辈必然与他保持距离,甚至离他而去,幸亏朱高熙没听见,他便附在小公子耳前道:“这事我俩的秘密,不能告诉任何人,否则叔叔会被



第二百九十六章 祸从天降
    阎府丞急匆匆进来,对小舍道:“你家丫鬟找到府里来了,说你家有急事。”

    小舍以为蹇义让老阎来救场的,告辞了朱高熙便出了汉王府。

    小丫鬟站在门首,见小舍出来,便急着上来道:“家里出事了,太太让你赶紧回家商议。”

    小舍一手把她拎上马,一扬鞭便往家去。

    小舍一边扬着鞭,一边问身后的安兰:“到底是啥事,心急火燎”

    “白梅姐姐家出事了,好像是她爹。”

    一进门,白梅收拾好了行李,一家人围着她劝慰,小舍道:“究竟怎么回事,好像从天而降的。”

    如意道:“刚才昆山老家来人了,说白梅她爹为了点地,和邻居吵了起来,结果被人失手一铁锄打在头上,还没送到郎中那就死了。”

    “送信的人呢”

    “他们己经走了,也没说去那!”如意替白梅整了一下衣领。

    小舍道:“我去找师父,他前两天说要回老家,反正还有几天过年了,让他早些回去。”

    师父来了,红瑶道:“反正师父摇船回去,红瑶想带囡囡也回去,一路上好有个照应。”

    张王氏道:“那我也回去,我想把夷亭的田地先卖了,留着也荒了,你们到小年时,亮亮不上学堂了,一齐回来,我们今年在老家过年,那里什么也不贵。”

    白梅止住了哭道:“这下麻烦全家了。”

    张王氏道:“一个屋檐下,说这些干啥,本来也打算要回去,早点晚点的事。”

    小舍道:“也好,我们和如意爹娘一块回来。”

    几个人又分别去准备行李,小舍便去买了几只南京桂花鸭,让娘带回去送送邻居。

    突如其来的事,弄得个措手不及,路上吃得也没准备多少,一家人还在劝着白梅。

    小舍对师父道:“路上见有卖吃的,多买好些,省得上岸下岸的麻烦。”

    小舍骑着马,随着师父的船送得好远,一直到三叉河口,马过不去为止。

    小舍回到家,如意的爹娘也来了,如意道:“我把绣女都放了假,让她们带些活回去,开年上些来,也省得我们和爹娘两头开伙食了。”

    如意爹道:“白梅他老子,平时看他也不喜欢与人争斗,怎么会为点田地和人家打起来的这样丢下他母女俩,往后怎么过日子”

    如意娘道:“真是作孽,白梅都二十来岁的人了,又没个好归宿。”

    如意道:“究竟咋回事,也说不清,等回昆山了再说吧。”

    快过年了,六部九卿大大小小的官吏,忙得忙,闲得闲,最忙得是户部各种账目要收拢来,最闲的是詹事府,大都是外省的官吏,都偷偷的在准备年货,拨着手指计算着回家的日子,应卯时也至多掸掸尘土,扫扫地。小舍便去了汤宗牢来,给他送些吃的。

    小舍把去汉王府的事跟他聊了一下。

    汤宗道:“朱高熙是个心狠手辣之人,最近渐渐被朱棣看清了,早晚要被撵出南京城。”

    “如果那样,大人出头的日子也有盼头了。”

    “时事难料,本来都检察院王熙和也应该出来帮我说几句,可这家伙一点情面也没讲,人啊在关键时就看得分明,如金忠,把蹇义,黄淮都捞出去了,我出不去也不怪他,是解缙咬得我太死了,但人家毕竟是出力了,他不同,他在苏州时,才个县主薄,我把他提到知县,他才有进京的资格。”

    “估计是被你老冤家陈瑛洗了脑,另外也想明哲保身。”

     



第二百九十七章 憨阿三闯祸
    致河塘里风高浪急,岸边结着薄薄的冰,船过去一阵阵沙沙的碎裂声,亮亮的脸冻得通红偎在如意的怀中,他轻轻的道:“娘,老师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儿子看,这冰那么薄,肯定风一吹就结了。”

    如意道:“娘又没学问,你去问你爹,他是秀才。”

    小舍道:“你听好了,东汉时有个叫王充的,写了本书叫《状留篇》,里面写道:“河冰结合,非一之日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后来被人改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意思是有些事不是一时所成的,而是长期形成的。你要成功一桩事,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

    亮亮眨巴眨巴着眼道:“老爹,孩儿知道了,就像京城坐船到奶奶家,需要那个伯伯摇啊摇,一次又一次的摇。”

    小舍嘴里呼出一片白气,忍住笑道:“这也差不多。”

    亮亮道:“好吧,亮亮数吧,看还要摇多少次才到奶奶家。”

    乙未亭已经看得见了,在寒风中露着斑驳陆离的亮亮道:“我这三次都认得,不过我不知道它为什么叫这名儿。”

    如意爹道:“亮亮,说起这乙未亭,外公知道它的来历。因为这亭建于宋代致和二年,正好是农历乙未年。”

    “外公,大人们为什么不造房子,造个四面漏风的亭子。”

    “那是为了表彰昆山县主簿宋与权率民修筑河塘,兴水利功绩的。”

    如意得意道:“你爹爹也做过昆山县主薄。”

    “主薄大还是少詹事大”亮亮看着外公。

    如意爹道:“官大官小看他怎么立功,就像宋与权,原来这里都是一片泽国,风涛汹涌,老百姓的田地都被水淹了,盗匪又多,经常在路上行凶打劫,欺负别人,为了治好水患,保护老百姓,宋与权不怕难不怕死,挺身而出,带着几万民工,在夷亭镇周边筑了堤坝,把泛滥河水全部归入致河塘,使它乖乖的流到阳澄湖,大江,从此水流畅泄,田地稳收,老百姓安居乐业,你说这功劳大吧”

    亮亮点了点头。

    “为了不忘记宋主薄的功劳,夷亭的乡民勒碑纪事,筑亭而藏之,让他的功劳永久的传下去。”
1...6061626364...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