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公主之无敌战神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沐君

    “可是你这样就置自己于险地了,瞧刚才那贼将对妳暗发三支镖,多险呀!我在远处看到了,却鞭长莫及,无法助你,好在你自己功夫了得。

    ”

    “是,今天是很险,是姐大意了。

    不过,姐这样做绝非一时意气用事,是有深一层次的考量。

    还有,这镖伤害不了姐,你瞧,它们全是钝头无尖的。

    ”李秀宁将方才从地上拾起来的三枚飞镖。

    李琇蜜听了三姐前面的体会,不停地点头赞同,露出对三姐极其钦佩的神情;此刻看到这三枚钝头飞镖,又觉相当的诧异不解。

    就这样,李秀宁率领娘子军打败了屈突通和卫文升之后,延续了她的传奇,再败阴世师!大隋三员顶级战将被一个年仅20的年轻娘子吊打的颠覆性新闻,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人们口口相传,很快就传到了李渊耳里,叫他激动不已、亢奋难平,徒增了战胜屈突通、打通河东和潼关、直下大兴的信心。

    之后,李秀宁派出的“联络员”也终于找到了李家军“主力部队”,见过了唐国公李渊,并将李秀宁司竹起兵以来诸事一一详禀。

    得知三女李秀宁在关中拉起队伍响应他的义军,没多久就扫平了京都周边的隋军和土匪,且闪电般地攻城略地,如今大兴周边各县已经悉数成为女儿的地盘,形成了与自己的义军在关中里应外合之势,李渊欢喜的像个老顽童一样跳着、哼着,并立即将此消息告诉了大郎李建成和二郎李世民,还特别神秘兮兮地将柴绍召来与自己一道共进晚餐,在餐中又笑口盈盈地将李秀宁的事迹说与他听。

    虽然李渊深知秀宁从小就胆识卓异、谋略轶群、才学过人、武艺出众、相貌超凡、性情绝俗,但她那独当一面、独挑大梁的能耐仍然让他这个做父亲的惊讶不已、感叹连连!

    相比之下,大朗、二郎虽然从起义至今,一路南下、历经数战,皆表现的可圈可点,但他们毕竟是跟随在我的身旁,有个依托。

    而宁儿就不同了

    ,她一介女流,过去从未亲历过征战杀伐、更无腥风血雨,如今却不仅要自己披坚执锐、舞枪弄剑,更难得的是让那些无法无天,甚至是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强盗向她臣服,还要掌管全军上上下下、大大小小一应事务。

    她用人有道、调度有方、应对有谋、进退有路、攻守有据、杀伐有度,最终还能够带领一帮原本没有正规军实战经验的土匪强盗们把隋军之最精锐的禁卫军,甚至骁果军,打得落花流水、把朝廷搅得鸡犬不宁。

    要知道,被宁儿“修理”的那三位朝廷重臣可是从杨坚到杨广经过几十年培养历练出来的久经考




第157章 漫游南山 李三娘即景作诗抒情怀(一)
    从此,大兴城守军再也没有能力和胆量出兵来对付娘子军了,他们能够自保也就算是阿弥陀佛了。

    今夜,李三娘决定要好好睡个懒觉,所以早早就上榻歇息了。

    第二天醒来时搓搓惺忪的眼睛,发现时辰已经不早了,她还想赖在榻上,思考一下今日应该做点什么事情。

    遽然间,她明显地感觉到肚皮一阵突突的跳动和响声,她知道这是儿子与她同步醒来了,向她磕问早安呢!

    她双手下意识地抚摸着自己的腹部,想跟肚里的儿子说会话,但她的肚子却连续不断地突突跳动,而且那蠕动的频率和幅度都不断加大,还带着铿锵有力的节奏,恰如骏马奔驰一般。

    “你个小家伙,今日怎么这样不安分呀是不是在娘的肚里耐不住了,急着要出来吗还是习惯了娘在马背上三颠五簸的,现在停下来就不自在了男孩嘛,肯定是好动的,看来你八成是不想让阿娘安静休息了!是想出去逛逛对呀!我应该让儿子放松放松,到终南山里去来一场休闲一日游,也好给肚里的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说走就走,李秀宁领着十名亲卫,五个侍女,清一色娘子、清一色便装,散骑出行,优哉游哉地向北面终南山慢游而去……

    节令已经进入中秋,可以说是一年当中最好的时节了:秋高气爽,气温适度、天高地远,关键是人的心情靓丽、精神头忒好!

    此刻,太阳已经不声不响地爬到了头顶正上方,仿佛一个大花洒莲蓬头一样,向她们一行人洒下温馨的阳光,这天然的“太阳能”日光浴,让她们都感受到浑身暖融融的惬意。

    和煦而略带凉意的秋风,将纯净的空气,夹带着金色的阳光,一缕缕地拂向她们全身上下,仿佛是给她们镀上了一层金粉,又像是浸润在温和的霑沐一般,直叫她们感觉重拾了久违的舒心,一个个脸带灿烂的笑容。

    这样的体验,让李三娘领悟到为什么古人喜欢将“秋风”誉为“金风”、将“秋天”称之为“金天”了。

    按照五行之说,秋天本来就属金嘛,因为此季有最纯色的阳光和最纯净的空气。

    一路上,两边那开阔的平原居然没有因为战争的蹂躏而变得荒芜,相反,全地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间中还有黄、红、白色菊花点缀,一眼望去,仿如碧波荡漾、绿水微澜,金光粼粼、银色熠熠。

    近处可见蝴蝶翩舞,绕着菊花流连忘返;远处偶尔还可以看到蹿动跳跃的鹿、马、牛、羊;再往大路前方看去,她们一行人快要进入五彩缤纷的丹枫林了。

    “此情不待成追忆,此景无诗便惘然。

    ”李秀宁情不自禁地出口成诗一首

    《七律?草原》:

    青波渺渺邈无边,绿浪涟涟潋碧天。

    鹿马翻波凭自在,牛羊踏浪任流连。

    黄花粉蝶和风舞,红叶秋蝉暖照眠。

    观景游人成墨客,诗情画意入霞笺。

    姐妹们听罢停住了言语,过了好一阵子才不约而同地齐声鼓掌、喝彩:好诗,好诗!

    很快,她们走过了草原、来到一片田野,田野被一片片的丹枫林子连成一个枫树的海洋,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枫叶,在秋风的轻拂中摇曵不停,如彩蝶翩舞。

    到了终南山,峦峰沟壑处处都有七彩枫树,延绵不断,像海洋一样连接着天际。

    &nb



第158章 漫游南山 李三娘即景作诗抒情怀(二)
    第158章漫游南山李三娘即景作诗抒情怀(二)

    在她们所泡泉眼的正对面,有一个中型大小的瀑布,泉水飞流直下,那泉池中的水流经两道由岩石构成的“关隘”后,其中一支流进入她们所在的泉池,所以她们现在身处的泉水实际上一部分是由“地下”冒上来的,而另外一部分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立在泉池岸边,可以看到倒影在水中的枫叶,闪烁着五颜六色的粼光,当有白云在上空流动时,立时就被那水中倒影的七彩枫叶染成片片彩霞,浮在微微荡漾的水面上;

    瀑布下面冒起来的水汽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道道虹彩,而那虹彩的光色亦在七彩枫叶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斑斓亮丽;

    那腾升的水汽仿佛化作缕缕紫气、袅袅青烟,能把观者的眼神和心绪一直牵上寥廓的蓝天。

    如果说,这里的天然景观自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么加上这11位身姿曼妙、情致无邪的美女,那就是真是锦上添花了,风景变成仙境了。

    的确,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觉亲临仙境一般,那秀峰就是蓬莱、那松崖就是瑶台、那清泉就是瑶池、那彩林就是阆苑……

    而此刻,在李三娘心里,思亲念君之情正如那飞流直下的泉水,冲出一汪汪漩涡……

    秋寒方至,大雁南飞,何不摘取一片云朵作纸,写下心中的情思,让鸿雁传书

    杜鹃低语,思君盼郎,等待着春天的气息;凋零的枫叶,叫人落暮伤情,但又何尝不给人一个新生的信息呢

    新芽已经在暗中萌发,杜鹃啼春,只待新年勃发;老去的枫叶脱落,不就预示着曾经辉煌的大隋的凋亡吗新芽萌发,不也是预示着新朝将要诞生吗除旧立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朝代更迭又何尝不是如此规律

    紫气东来、青烟西起,一派祥兆、一片吉象,坚信华夏大地不日将要重新天下一统、回归海内大同!

    此景此情,李三娘不禁脱口而出,吟出了一首七律《七彩枫叶》:

    五颜秋意叶连田,七彩枫情木接天。

    色染流霞浮水面,光昭虹彩挂悬泉。

    飘零老叶飞鸿雁,隐发新芽语杜鹃。

    身后红尘生紫气,眼前仙境起青烟。

    或许是受到李三娘吟诗的感染,十名亲卫们纷纷情不自禁地在水中翩翩起舞,像是在为李三娘的吟诗伴舞一般。

    此刻,李秀宁感觉肚里一阵阵“律动”,仿佛儿子也在竭力配合自己的诗歌节律而动。

    她忽然有感而发,那丹枫树的新芽萌发,除了预示新朝将要诞生,不也同样预示着自己的儿子将要诞生吗

    这一感悟令李三娘心情更加靓丽,诗兴大发,

    她随口又吟出了一首因枫叶有感而发的七绝《万种枫情》:

    青橙靛绿紫红黄,雅逸温娇婉丽芳。

    枫彩千般颜瞬变,枫情万种意恒常。

    是的,枫叶的色彩随着时令而变,一日之内或有千差万别,但枫树的情谊却是永驻的!秋来冬去,万物轮替,唯有爱情始终如一!正如自己对柴郎的爱一般。

    娘子们纷纷叫好,都嚷嚷着要主帅再来一首,说她们伴舞的还没有尽兴呢。

    李三娘沉思片刻,随口又吟了一首七绝《飞红入画离愁成诗》:

    风寒枫暖暮秋时,雁徙花枯意恐迟。

    落紫飞红皆入画,离愁遗梦总成诗。

    是啊!深秋时节,雁去花凋,枫叶也不得不忍心离别枫树而去,以自己的生命,给故土留下了一幅幅紫气如岚、殷红似火的画卷,有离愁,也有遗梦,但都带着诗韵一般的美妙。

    前面每一首诗都与丹枫有关,虽然美妙,但总是会审美疲劳的,大伙儿想听听主帅吟唱其它景色的诗歌,随便“考一考”主帅。

    李秀宁从小就是学霸,诗歌又是她的最爱,姐妹们想考住她,比自己作一首诗还难。

    看着前方的林子里,有腰杆挺直的参天大树,有盘根错节的奇型老树,不少树干上布满了青苔;还有无数的青藤,或像长蛇一般缠绕大树,或如编织成的“蜘蛛网”一样连接好几颗大树;阳光斜照,穿过叶缝,洒在地面的青草上,也洒在面前的泉池中,咋一看,竟有两个太阳,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中,相互交映;透过林子,可见远处若隐若现的一所林舍,掩映在薄雾之中,不知是庙堂还是道观。

    有了,李秀宁即景一首七律《秋景》:

    水天交映贰阳徘,光入枝丛细剪裁。

    树立云天含紫气



第159章 围困京城 姐妹俩连出妙招乱军心
    连续碾压隋朝三大战将之后,李三娘迅速部署好了娘子军对大兴城的半包围圈,做好了一切准备,单等父亲和兄弟们兵临城下一块攻打京都。

    眼下,李家军已经甩开屈突通,正在直奔大兴城而来。

    李三娘还不知道父亲会用什么策略来攻打大兴城,但她自己心里则已经形成了一个想法,概括起来就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所谓“攻心”就是动摇军心,收买民心,也就是要使大兴城面临“敌攻其外、民攻其内”的囧境,要将一场攻城战打成一场攻心战、将一场攻坚战转化成一场煽情戏。

    她希望能够剑不出鞘、箭不离弓、兵不血刃地拿下大兴城,这样不仅仅能够保证大兴城的居民百姓不受涂炭蹂躏,还能够保证大兴城本身不受到摧残破坏,到时候李家接手大兴城时,就能够尽快恢复民生,在旧朝基础上建立新朝基业。

    李秀宁相信,父亲一定也有同样的想法。

    隋朝大兴城也就是后来的唐朝长安城,它建成于隋高祖文帝杨坚开皇三年(即583年)。

    作为隋朝的帝都,大兴城乃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面积达83。

    1平方公里,当时人口近40万,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大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

    2倍。

    整个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城内曾经百业兴旺,百姓安居。

    到了大业年间,杨广在洛阳另建了一个都城,即洛阳陪都(也叫洛阳东都),大兴城开始慢慢退去往日的铅华,特别是这些年来战乱的硝烟和动荡的阴霾,更是遮盖了西京那曾经辉煌的余辉。

    但是,大兴城仍然是隋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夺取了大兴城无疑就象征着夺取了大隋天下。

    而此时的大兴城已经是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城门紧闭、终日不开,城墙布满士兵,全副武装、严阵以待,抵御义军攻城。

    为了达到动摇军心,收买民心的目的,李秀宁命李纲组织编写了各种宣传标语、传单、册子等,其中历数杨广施政之过失、朝廷政治之腐朽、世道人伦之黑暗、黎民生活之疾苦;陈明隋朝已经病入膏肓、行将就木;展望新朝即将来临、新政即将建立,新朝为民、新政惠民的以民为本的光辉前景;劝诫守城士兵放下武器,弃暗投明、投诚义军,或对隋军反戈一击,立功赎罪,为新朝建功立业等等,不一而足。

    或许其中最为煽情和有效的传单,就是来自城外家眷亲人给城中守军将士们的书信:有妻子给夫君的信、有老母给儿子的信、有小儿给父亲的信、也有兄弟给兄弟的信,大晒他们在娘子军“解放区”的种

    种幸福,叙述他们对城内亲人的怀念思情,劝诫城内亲人们不要再为朝廷卖命。

    最后,这些书信被一张张一签签地拴在箭矢上,由弓弩手们射入大兴城内或射上城墙。

    刚开始时,拾到这些传单士兵们或者居民觉得非常新鲜,就向四周传阅,特别是传到了寺庙道观,那些识文断字的人很快就在百姓中散布传单内容。

    传到朝廷后,这些传单内容被认作是“蛊惑人心”的“妖言”,就颁布了禁止令,严谨市民捡拾和阅读传单,并严惩传单散布者,而且还在街市上杀了几名阅读传单的士兵和百姓,以儆效尤。

    与此同时,朝廷还安排了不少士



第160章 围困京城 姐妹俩连出妙招惑军心(之二)
    李琇蜜先从将士们当中挑选出两千名会扎风筝的人出来,然后叫他们放下手中武器,临时改行干“手工”活:用纸张和竹篾糊裱风筝。

    将士们起先不知道他们的“领导”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是想要拿去城里卖掉,换点小钱吃酒是要弄个风筝节,举办风筝比赛还是要制造新式武器,用风筝来攻城
1...3940414243...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