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汉女学堂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金佶
如果这个制造技术外流了,那么别的地方的工匠就能够制造很多的枪支,如果对方拥有比我们更多的枪支,他们将打破我们的河山。
儿臣请父皇三思,给予工匠们自由。”
皇帝刘恒的脸本来并不在意,这种危言耸听的话,朝中大臣已经说太多了。
最后,他发现一样日升月落,似乎日子没有什么不同。





大汉女学堂 第586节
但是钱汝君举的例子对皇帝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工匠这么多,而且他们也不愿意把他们手头的技术传给别人。
甚至把他的生命拿走也要守住。
只要他们家里人能传承下去就可以了。
不是工匠的人,学的不认真,工匠教的也不认真,如何让工匠变多?
而且我们要工匠,最主要是朝廷有需求,民间哪里需要工匠?
如果朝廷要请工匠,将平白多出多少开支。”
钱汝君发现,她刚才说的话,皇帝没有办法理解,所以在皇帝的耳朵被忽略了。
人们虽然看的出来,金麦城富裕,但是对金麦城富裕的原因,却看不出来。
最后,他们把金麦城富裕的原因,归到钱汝君身上。
也归到钱汝君对皇权给予的特权,加以充分应用。
但是他们觉得,就是具有稀少性,才有这种效果,如果每一个人都得到特权,效果就会不见了。
“打制锅碗瓢盆不需要工匠吗?父皇知道民间为了取得这些生活用品有多么艰难吗?
就少府的那些人,能够替天下百姓打制农具吗?
他们连朝廷军方的需求,都不见得能够满足。
一份农具就要耗费他们非常多的时间,如果没有足够的工匠,可以发展技术的话,我们打制农具的速度永远快不了。
工匠要有积极性,我们会得到许多幻想中的东西,例如,儿臣献给父皇的床垫,坐垫,使用起来,是不是比以往更为舒服?”
钱汝君有信心,她给皇帝的东西,皇帝一定会拿来用。
这些,都是能让人过的更为舒适的物品。
“我们需要打造许多新的农具,成立农会组织,让农民能够使用到这些新农具,取代以往繁复费力的工作,并且节省大量的工作时间,让他们可以耕作更多的土地,或者能有时间替土地施肥,收集肥料。
农会组织,能够提供工具,并且教会他们现在最重要的耕作新知。
并且代替官吏来照顾农民,收税。
如果农业工具种类永远是那些,我们的生产技术没有办法提升,粮食就不会增加。
现在生产的粮食实在是太少了,是单位面积太少,土地在适当的维护之下,再加上农业器械,至少可以增加五倍。”
钱汝君虽然想要放大来说,但是想到皇帝下的命令,可是军令,必须做到。
皇帝有坑她的想法,并不稀奇。
如果说到土地的最高产量,那钱汝君是找死。
有太多条件,现在没有办法做到。
万一这个地方出了一点什么状况,生产力没有达到,那她的人头或许就交代了。
虽然皇帝不见得想在这个时候拿到她的人头,但是钱汝君也不想给皇帝一个口实。
她知道,她对皇帝来说,一直存在威胁。
“匠籍必须开放,少府工匠如果成为皇帝雇用的对象,就像百官一样,生产力一定会倍增。
他们的薪水可以象征性的给一般人的薪水。
但是我认为,工匠的作用不输给百官,给他们的薪水少,或许必须开放他们接一些私活。
要不然,替国家工作没有好处,他们就不愿意替官方工作了。
而且只有农业生产增加我们才有革新商业的机会。
人要离开土地,必须有足够的食物配合。
当大部分的人可以从事工商业,并且给朝廷缴税,朝廷将会更富裕起来。
因为只有少数能人能够做的事情,永远能够领更高的薪水。而人们领到的薪水,赚到的钱,就必须缴纳一部分给国库。
人们在赚到钱的时候,就会产生消费,增加产业,而这些产业的从业人员,也应该交税,这样我们的商税将可以说非常的多。
商人才能取得足够的地位。
大汉为什么重视农人,因为大汉的钱粮来自农人。
为什么商人没有地位,因为商人对朝廷没有帮助,那么对朝廷来说,就是蛀虫。
商业的危害,在于他太有吸引力,但是如果人人不种田,人们就会缺乏粮食。
百官将是第一个受害者。
但是更多底层劳工将没有办法拿工资来种田。
市场将重新产生一个机制。会有大量人回到农田,只要保证农人有吃的。
奢侈品的税收跟一般日常生活用品的税收,不应该一致,也就是商税应该做出区别,要不然就是恶政。
商税应该要有专门的人来收取,并且严防贪污。
商人的生意,我们可以注意到,有些人是赚大钱的,有些人是赚小钱的。
先不论这个人有没有这个方法赚到大钱,这个赚小钱的是不能收高的税收。
甚至,他赚的钱只能够维持生活,也不应该收钱,收钱的目标,应该是那些大商人。
挣大钱的,如果收低维的税收,将让它快速的膨胀,或许他的钱财将威胁到大汉。
他一半的钱财应该缴税给朝廷这样,他的钱就永远不会超过朝廷。
要知道,他们的钱,可以再投资,也可以大部分留下来享受。
更令人害怕的,是他们能够把赚到钱武装自己,来保护自己的财产。
而给商人这种负担的,是朝廷。
而朝廷有了钱,能够大兴建设,如果建设的是付钱的,百姓就有钱,有钱就会增加消费,增加税收,大部分的钱,又转了一圈,回到政府身上来。
要知道我们的钱不是自己要用而是要替百姓制造各种东西,有些东西一般人不会去制造,因为这个东西是关于到大部分的人,人都有自私的,心里,总是想着自己的东西自己可以做,但是别人的东西就等别人做,而这个最适当的别人就是朝廷。朝廷不能够什么都不做,那不然人民就可以问你朝廷为什么有资格取得税收?
而朝廷做了,却能够让更多百姓赚钱,变成税收,回到朝廷。
这个圈子会越滚越大圈,朝廷能够运用的钱粮也会变多好多倍,花更多的钱,你会发现,当朝廷富有了,百姓也会富有起来。”
“人民百姓,无知无识,只知道穿衣吃饭,如果没有朝廷的指派,进行各种事务,都不知道要做事。
如果没有人挑拨他们怎么可能作乱?”
皇帝对于钱汝君的这个概念,其实真的一时想不通,他还维持着旧有的概念。
“这个世界最不缺乏的就是挑拨者,只要有人认为有必要,他就会开始进行挑拨。
父皇,你真的对朝廷以及自己的钱袋能够变出更多钱,还不用杀死那么多人,不感兴趣吗?”
“我觉得,百官会反对,商人也会反对。”
先不管钱汝君说法是否正确,但是皇帝首先想的,是运作的可能。
当运作中,会遇到那些困难。
那些困难,必须突破,不突破则大汉会有立即的危险。
钱汝君可以接受皇帝认为朝廷没有足够的经费,所以没有办法进行接下来的建设,因为这个缺乏经费的问题,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发生。
因为想做的事永远比较多,但是能够做的事永远比较少,这时候就必须挑选最应当做的事来做,只不过这是理性的选择,往往不会被实践,只有在最初最平等的状况下会做到。
更多的实践是来自于各种妥协,如果你住的地方有强大的支持者,那么你的地方就能够得到更大的福利。
你住的地方,公车亭就会变得比较豪华,但是别的地方的公车等车的地方就只有一个破旧的柱子。
钱汝君发现她这一想,又想到一个必须要有的东西,那就是公车,如果能够减少路途上的花费时间,人们将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甚至到其他城市去轨道交通其实就是因为这个目的而存在的。
但是轨道交通并没有办法扩充太远的地方,最主要是土地的问题。
因为有更多的地方没有办法建设轨道交通,但是如果公共马车成立的话,他能够到达的地方就很多。安全的公共马车的事情,金麦城其实已经建立了。
甚至,金麦城已经建立了主城和卫星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
只要找到乘车点,就能保证你有安全的车可以坐。
但是除了经金麦城成立公共交通体系以外,整个大汉,包含长安都没有人模仿。
本来钱汝君认为,只要一个地方有好的举措,那么这个举措就能够促进这个地方的发展,并且让其他地方开始模仿学习。
但是钱汝君发现,这个举措其实没有打到地方官员们的心。
对地方官员来说,替人民谋福利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想要的是士林风评,如果士林风评好,那么他就可以升官。
当然还有一些基础考核项目,只要达标就可以。
但是这几个考核项目没有一个跟在土里刨食的平民百姓的福利,跟他们有关系的是从他们身上获取税收,并且让他们服劳役,以及当兵。
都是要从他们身上拿走部分的时间或者金钱。
可以说,只有索取而没有提供他们更好的福利。
至于这个官评价好不好,看的是地方士绅对他的评价,而地方士绅,对于地方老百姓来说,好的会照顾人,但是在不好的方面,那就是欺压老百姓的人。
对士绅来说的好事,对老百姓来说可能就是大大的坏事。
钱汝君发觉,如果把别人的想法,别人的作为纳入自己的思考空间,什么事情就不能做了。
第八八〇章 困难
能够一步一步的按照自己的方式走,遇到困难去突破。
幸好钱汝君不是一个人,她身边有非常多可以帮助她的帮手,而这些帮手甚至可以帮她抵挡这些非议。
钱汝君非常感谢学堂岛学生这些帮手,如果当时没有突然想到要把学堂岛建立起来,没有训练这批学生,没有花很多积分来给学堂岛学生洗脑,就没有接下来这一切的付出,反过来,钱汝君就没有这些帮手了。
而学堂岛学生每个出生于自身都是他从贫穷家庭买来的人,只不过最后他赋予这些人自由,但是就因为他赋予这些人自由,这些人却不愿意放弃自由跟在钱汝君身边。
钱汝君有时候想,如果他不洗脑的话,这些人又有多少人会离开他们,但是不管如何,他们表现出来的举动,其实还是让钱汝君非常感动。




大汉女学堂 第587节
钱汝君现在对皇帝的说法,可以说是一种逼迫,他把对未来的想象都跟皇帝说,钱汝君知道他说的事情对未来一定是有帮助的,只是皇帝肯不肯做,而且有些事情看似简单,但是如果真的做下去,就会发现地方反对的势力会非常的大,想要做好也非常的不容易。
想要做好一件的事实在是太困难。
反而是什么事都不想做,随波逐流是最简单的事情。
如果钱汝君身边没有学堂岛学生钱汝君敢保证自己是随波逐流第一名。
在以往,她就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她不会有勇气把脑海里的想法实践。
来到大汉之后,钱汝君可以说变成了一个先知,但是变成先知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因为钱汝君知道未来的变化,也知道什么东西可以让人民百姓真正获得好处,至少能够让大部分的人民百姓比现在幸福一点。
但是她必须说服别人,但是钱汝君知道自己没有说服别人的能力,像现在他跟皇帝刘恒努力说着能够替大汉带来好处的事情,但是她知道,她嘴里大部分的话,会被皇帝刘恒忘记。
这些事情如果大汉皇帝逐条去做,将可以让大汉的过国运,增加数百年的时间,甚至成为比未来对大汉的评价更高的一个朝代。甚至像岛国天皇一样,万世一系,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皇帝刘恒不见得有这个勇气。
这些都不是眼见的利益。甚至人们不能够推理钱汝君说的未来会发生。
看着钱汝君焦急的眼神,皇帝刘恒觉得自己的判断是不是错了。
但是他觉得钱汝君说的说法太诡异,怎么钱能够生钱,在他看起来钱花了就没有了。
给人民百姓钱,人民百姓就能够花更多的钱,能增加更多的税收,但是商税如何收得?
他们要如何知道商人卖了多少东西,赚的多少钱?
如果要解决上述的问题,那么就必须面对以前吕后曾经做过的事情。
这每一个都可能产生新的政治危机,大汉看起来非常的稳固,但是在一次一次的危机上面,大汉皇帝也必须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够让刘家的天子能够继续绵延下去。
对皇帝来说,他虽然在乎人民百姓,但是更在乎自己会不会被打倒,所以所有的一切他必须追求一个平衡。
否则别的家族就可能跟刘姓家族挑战,要知道大汉时期是有非常多的世家,刘氏一旦衰弱,等待的将是刘氏一族的死亡。
所以皇帝不会让别的家族站在皇帝的对立面。
至于钱汝君提出来的这几项建设的出发点,并不是稳固刘氏皇族,而是让人民百姓生活得更幸福,而透过人民百姓生活得更幸福,能够赚更多钱回馈到朝廷,让朝廷也能够强大起来。
对钱汝君来说,朝廷的强大,也不见得是由是能够受益。
当然皇帝刘恒也不是不关心人民百姓,所以他听了钱汝君说法,也觉得非常的纠结。
其实皇帝也是一个人,他也非常讨厌这种纠结的事情,更讨厌人家在他面前逼迫他去想这些纠结的事情,但是他对钱汝君却不能够下狠手,因为钱汝君代表的是上苍,而这个情况是他曾经给予承认的。
而且,皇帝刘恒也知道,钱汝君所做所为,都是为了国家民族。
钱汝君的想法,比皇帝刘恒本人更为纯粹。
皇帝还有掌握自己权力的念头,钱汝君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位置。
他相信,如果刘氏皇族不再适合统治天下,钱汝君或许会把他们拉下来。
想到这里皇帝不知不觉得出了一身冷汗。
因为他这一次全盘拒绝钱汝君,必定让钱汝君感到非常的失望。
钱汝君或许会因为这样的失望,不断的发酵,就开始决定换个人来做做看,虽然刘氏给了钱汝君公主的地位,但是不代表这个公主就是钱汝君最满意的。
皇帝刘恒觉得钱汝君最满意的,永远不是政治地位,而是政治地位带给她的方便性。
例如,想见皇帝基本上跟皇帝说一声,皇帝没有拒绝过。
见皇帝,让钱汝君可以做更多,她觉得大汉应该做的事。
皇帝不自觉的想到,或许她应该好好的想一想钱汝君的话。
幸好在宫廷里面是没有秘密的,钱汝君说的话都被旁边的宦官记录在案,而这一个宦官是不会把这些事情告诉别人的。
因为他一不辈子都出不了皇宫,也不能够随便接触别人,在皇宫里面几乎是一个人监视,一个人,想要得到皇帝完全的信任很难。
几乎没有一个人,就算是皇后本人,她大部分的利益跟皇帝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如果关系到后宫的妃子,那么皇后又是不能够信任的人。
而如果皇后之后有连带的想法的话,或许都可以除掉皇帝。
因为皇后其实已经有皇太子可以依靠了,何况这一个皇后帮他生了非常多的孩子,除了皇太子还有刘武这个幺儿存在。
这些都是取代他皇位的人选。
于是,他连忙把钱汝君,刚才希望他做的事情想了一遍。
想出一件钱汝君不能够做,皇帝本人可以做,但是他可以敷衍着做。
至少有做比没有做,对大汉来说可以造成更大的好处。
“你说的事情太多了,最好一样样来。
要让工匠回归民间,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何况这段时间如果要支付钱给工匠,那么钱从哪里来?
朝廷现在虽然宽裕了许多,但是也不是特别的宽裕,太多的事情,如果没有做对人民百姓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交通的事情,我们可以考虑看看,我们可以先修筑几条驰道,但是修筑驰道,如果不是用所有的力量来修筑,也需要给他们钱,就是最大的问题。
所以给工匠,还有人民百姓的工钱,或许可以延后一点,我们可以慢慢先把驰道修筑起来。”
“儿臣所提的意见都是一环接着一环的,如果父皇单个去做,就没有办法达到连环的效果。
例如说现在皇上一直说缺钱,但是其实如果你把钱给这些工匠还有帮忙盖路的民工,那么商人就能够赚钱,那商人赚钱,你理所当然的应该收税。
如果你只动一样,那么这个世界你只会觉得天难万难,但是当你所有的东西一起动起来,你所要推动的事情就会简单许多。
当然这事情最开始必须要有一个起始资金,儿臣愿意奉献这一个提示资金给大汉。
如果儿臣要做,只能够在金麦封地做,另外跟其他地方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一旦这个差距形成了,绝对对于其他地方的发展就会形成落差。
不是一件好事,儿臣希望大汉整个四面八方稳定的新建起来,这样子才能够有合理的交流和交通,也不会所有的物质都往一个地方集中,这样会让这个地方的人过多,并且让这个地方的物资过热,造成恶性的竞争。”
钱汝君又提出更多皇帝听不懂的消息,但是皇帝把他的问题丢出来,钱如君就能够找出解决点,这时候他发现,原来钱汝君提了这么多事情,远不是乱提的,所有的事情真的是环环相连,如果只想推动一件事情,那么事情是千难万难的事,如果全部一起推动,虽然在这里面,商人的利益会受到极大的损失,但是朝廷获利却会不少,只不过在朝廷的权贵里面会担心吕后的问题,但是如果皇帝本身不介意,他已经稳定的掌握朝政了,其实商税的问题也不是不能碰。
只是大汉所有的朝政都追循前人的步伐。
如果对祖先不够尊敬,就会得到非常大的反弹,很多人会利用祖先的名义。
认为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阻止所有的改革基本上大汉在大部分,尤其是行政上,还有文人是非常保守的。
相对起来当权贵得到足够的利益的时候,也会保守,也就是说他们想要守住自己的利益。
但是他们守住利益的同时,就牺牲了大汉的去发展性。那么他们牺牲的就是大汉流逝的未来。
皇帝想清楚了之后却感到非常的后怕,而且如今的条件却变得不是不能够做了,只不过想要一起推动,就必须要有庞大的力量。
但是皇帝本身其实手头并没有足够的力量,皇帝的官员也只有最少的官员。
说到官员为什么这么少,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缺钱,因为缺钱,所以他不敢把地方的统治也纳入大汉的掌控,因为没有钱付薪水。
为什么没有钱付薪水,因为一开始大汉的钱就已经被这些上层人瓜分完了,剩下的钱,他们发现非常的少,只能够想办法让下面的人能够做事,但是要少花点钱。
“这件事情如果一次要在全国推动,那么就必须要花很多的钱,钱粮到位之后,地方官的贪婪也会把这些钱粮花完。等会儿子在关中地方实施。”
钱汝君知道,这个时代的官员没有一个人不贪,如果找到一个清明廉洁的官员,那么这估计是少数人。
对于大汉时代的官员来说,贪才是正常的,不贪人家会觉得你神经有毛病。
朝廷给的钱太少了,如果他们不另外找钱他们的生活,根本不至于支付自己的生活经费,如果一个人当官还必须依靠家族,那么就太差劲的,他们当官的目的就是替家族找靠山,让家族可以绵延,并且生活得更好。
有了家族的关系,大汉官员就没有一个是廉洁的,也没有一个是专注于国家,他之所以替国家付出,是因为想替家族赢得更大的利益。
钱汝君的做法等于是把更多的钱用于正规,并且不准人们乱伸手,至少对商人是不能够伸手的。
商人必须跟朝廷交保护费,所以朝廷也就必须保护商人,跟保护农民一样。
但是在未来,如果商人缴的钱比较多,超过了粮食的重要性,那么农民的生活或许不是朝廷最重要的地方,那么朝廷和地方官员未来一定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
身为一个皇帝,他知道这种改变一定是好的,至少对皇帝来说是好的,但是对百官来说,却不一定了,当人们的生活越好,他们就对自己的生活就产生了更多的**。
人只要有**,就不会满足,要满足的机会,几乎是没有,从这些做官的读书人就可以知道一个人读书了,他就想从读书上面得到更多的好处,每一个人多学了一点东西,都希望这个多学的东西能够给他好处,如果没有人愿意给好处还愿意学习或的人,就会被当成一个疯子,傻子。
“除非你把金麦的官员借给我,金麦城的官员是我见过最为实际的官员,他们办事能力也最强,并且几乎也没有见到几个贪婪的。”
1...339340341342343...4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