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学堂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金佶
长城其实并没有完全联在一起,有很多洞口可以进来。只是那些地方,并不适合马匹大量行军。对于向来讲究来去如风的匈奴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进出的地方。所以明知道那里比较好进,也没有意愿从那边进去。
但事情总有万一,所以在匈奴人大量闯关的现在,这些地方最好有人去守着,比较不会出问题。
战争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对于纸上谈兵更是困难。幸好,大汉有一个传统,丞相必须是关内侯。而关内侯基本上都是战场几进几出的骄兵悍将。
对战场的事情,不是两眼不抺黑。
而且代国国主出身的刘恒,也对军事懂一点,今天的会议,虽然开得比较晚,整体来说,还算是顺利。
等皇帝好不容易松一口气休息的时候,负责带钱汝君的宦官,才在邓通的指引下,走了进来。
看到这个宦官,皇帝刘恒才意识到,他之前所关心的问题,于是问道:“怎么?人都带回来了?还是只有高洋?”
“两个人都带回来了,现在都在农场那边。有一件事,奴婢必须跟陛下报告一下……”
等宦官报告完以后,皇帝刘恒的脸色拟重了起来。这可以说,是钱汝君带来的第一个预言。如果预言成真,那么钱汝君神女的地位不可动摇,九品明显官,对一个能预言的神女来说,官位太低了,封侯授爵都是必须的。对于女子,官职的任免,比男子随意多了。毕竟,女子的官爵,少有能够继承的。多半一代而止。
关于吴王世子会出事的事情,皇帝很不希望发生。在钱汝君的预言中,很显然,这件事跟太子还能产生关系,就不知道关系是正是负,能产生好影响,还是坏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预言这种东西,就是模糊不清,要是能够得到确切的日子就好了。
钱汝君能知道详细的讯息吗?
可有破解的方法?
真的必须太子刘启才能破解?
这次招回诸侯共聚一堂,吴国是重点。由于吴国开始发展铸铜钱,现在国力变得愈来愈富强,许多大汉人民涌入吴国。
在这个时期,有人就代表有能力开发更多的土地。尤其是新进的住民,对土地开发的帮助更大。
在这个时期,土地开发几乎是群体的事情,一个人很难得开出什么大片土地。
尤其在吴国这个地方,山多平地少。许多地方还有不服王化的土着居民会出来打草谷,弄死几个人对他们来说是正常的。
然而,吴国在现在吴王的治理下,大片的土地得到开发,由于铜矿得力,吴国百姓的生活,变得比以前好。许多以前需要花钱买的东西,现在都变成国家福利。
所以吴国境内逐渐形成只知吴王,不知有皇帝的现象。
对于吴国得到治理,皇帝虽然感到开心,但吴国境内的情况,却令他感到忧心。
这种情形,跟南越境内一样,国王对国内的治理,可说是这个时期完善的典范。几乎可以说,无法普及。
事实上,钱汝君如果想完成她的愿望,最大的阻碍就是朝廷。
为了收税,百姓基本上不能离开自己的家乡,出门都要路引。跟后世自由流动的情形差别很大。
所以,如果城市要有人,要有百姓,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官府的叼难。
对做官的人来说,增加百姓的数量,也是他们的业绩之一。如果做不到,评等不会好到哪里去。
他们怎么可能提供百姓?如果买太多奴隶,基本上也是不合法的事……虽然很多人都这么做了。但基本上最后的下场会是,钱汝君养不起。
毕竟,大汉的资本流通的规模还非常有限。
除非,钱汝君能把生意,做到大汉境外。但要在大汉境外做生意,基本不只是上山下海,还要面对许多的马贼,规模必须要大。如果能成功回来,基本上赚的满钵满盆都是可能的。
不过,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
对于真正想做的事情,钱汝君不会退让。
对于钱汝君的预言,皇帝非常重视,若是别人这么乱说,他可能会一笑置之,或把人抓来打屁股。但是,这话出自钱汝君口中,不得不让皇帝刘恒心惊。皇帝详细问了宦官话以后,知道钱汝君说出这话之前,甚至不知道皇帝召唤了诸侯来聚会。她就笃定吴国世子会死在长安。让皇帝的脸色都绿了。一时之前,他没有心思去理会高洋的问题。也没有问高洋的去向,就对邓通道:“我们过去见见钱汝君罢!”
“……”邓通本来想建议皇上把人传唤过来,但皇帝本来在下朝之后,就会前往农场耕种。现在钱汝君两人就在农场里,似乎也是顺路,也就没有提出来。顺着皇帝的话,安排坐驾,前往农场。
要皇帝走路去,那就太折腾皇帝了。皇宫很大,所以都会安排强壮的力士来抬。
而这些力士,大多是成年之后才阉割的。
等到了农场,钱汝君正跟高洋把袖子撸起来。拿着一铲子正在查看农田,她们身边有一个竹编的篮子,正在农田里抓虫除草。
农田有虫,几乎是除不掉的问题。皇帝刘恒没有少抓虫。其它人没有过来,一般妃子,都要等皇帝过来才会跟着过来。平时,这里都没人,偶而窦皇后会过来。
但是自从她眼睛出了一点问题,她过来的次数也渐渐地变少了。所以此刻除了负责的宫女和宦官以外,并没有什么人。而负责种田的宫女和宦宫,对农作都很熟练。虽然钱汝君改变了他们耕作的方法,引进化肥。但由于在使用化肥之前,要先进行堆肥。所以这些肥,其实还没有加进农田里。
但钱汝君送来的黑土,已经放进土里。
为了让农作物可以尽快的出产。他们先把土里的植株一棵棵小心冀冀的拔起,然后再把黑土混入土壤后,重新种了一些皇帝比较爱吃的菜过去。至于其它的菜,则被种到别的地方去了。
如今,钱汝君和高洋在的地方,就是在这片黑土带。至于会发臭的堆肥,就被放在最远离黑土带,还有皇帝出没的地方。那几块地方,一般是皇宫里最下层的妃子负责的。
在宫里,后宫等级,真的影响到方方面面,想要改变生活,改变命运,只能靠一个人,就是皇帝。只有他的宠爱能改变一切。也难怪,后宫里从来没有和平。永远处于宫斗之中。刚才后妃曾经过来过,看高洋的表情,很不善。虽然她们的脸上充满着笑容。但钱汝君在她们脸上读到了恶意。
钱汝君挺同情她们的,她们也只能这样活着。不知道皇帝百年之后,她们将何去何从?能出宫去吗?如果没有子女,又会如何?
上一代的后妃,早就在吕后手上,走得走,散得散,所以前代,几乎没有参考价值。
大汉女学堂 第71节
虽然皇帝刘恒不算好色,但后宫嫔妃就钱汝君看到的,也真的不少了。但是钱汝君观察的结果,后宫里的女人,都多了一股暮气,比较起来,高洋真的比较清新。
但钱汝君知道,这股气质,她更多,不会比高洋少。
现在看起来,进入后宫的行为,年纪越长大,就越危险了。根据记忆,皇帝刘恒,还有十几年好活的。
“见过陛下!”钱汝君把高洋直接带了进来,没让她在女官那里接受训练。只让女宫搜过身而已。搜身这种事情,进入皇帝就无可避免。天知道外面的人会挟带什么进来呢!她让高洋学着她,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反正现在的高洋智商很高,学习力十足。什么都能举一反三。
“钱爱卿,高爱卿,辛苦你们了。高爱卿可以先去后宫,我帮你准备好的地方休息。我有话跟钱爱卿说一下。”
由于关心吴王世子的问题,皇帝没有时间风花雪月。一见面,就当作高洋同意进宫了。想安排她到后宫里去。
高洋脸色发白,紧紧抓住钱汝君的衣服。等着钱汝君帮她说几句公道话。
“皇上不能强娶高洋吧!”钱汝君此刻没有畏缩,如果她畏缩了,就白费了她的灵水了。
见钱汝君抬起头来,皇帝刘恒有点失神。他以前并不是没有见过钱汝君,知道她的气质比较特殊。但那时跟慎夫人比较,还不算太出众,所以皇帝本身并没有太过在意她的容貌。何况,再怎么说,钱汝君才七岁快八岁的年纪,太小了。
但此刻她就站在他最近心仪的高洋旁边,有了最直观的比较。
他突然觉得,高洋也没这么美丽,原本积在心底的**,变得没那么浓了。加上他现在担心吴王世子的问题。让他对高洋下意识没那么在乎了。而且他心中有一点明悟。或许是跟在钱汝君身边,高洋才能养出这种气质,如果离开了钱汝君,这气质还能维持?恐怕很难。
他心中有事,听到钱汝君略显无理的话,他只是随意地回应道:“孤怎么就强娶了?高洋不是进宫来了吗?”
“她是跟我进宫,想当面跟皇上表示拒绝的!”钱汝君不管会不会打脸,就这么说了。有时候,事情需要简捷有力的说法。弯弯绕只会把人绕晕。
“……”皇帝刘恒听到钱汝君这么说,本来对高洋失去的兴趣又提起来了。因为,他还是头一次得到拒绝的回应。入皇宫当妃子,在大汉一般女人的眼里,就是恩宠。想办法削尖了脑袋要进去。现在皇帝亲自下旨。可想而知的恩宠随之而来。而对方竟然拒绝了。
要知道高洋此时的身份是奴隶,而入宫之后,她的身份是更衣,已经是皇帝正式的妃子。也就是她奴隶的身份自动失效,转而高高在上,她竟然拒绝了。
第二〇七章 阳气
“啊?我要自己说?”高洋吓了一跳。她本来不是胆小害羞的女生,只是在皇宫里,受皇宫里的气氛影响,变得有点羞涩。她在市场里,那可是挥洒自如的。
钱汝君把高洋带到农场,就是想让她看看后宫嫔妃的日子。高洋虽然见到的不多,但是已经让她心生起警剔了。本来,她心中还有一点遗憾,现在完全没有了。
“嗯,我不能代表你,所以你要自己说,如果你想成为皇上的妃子,我现在就能放你自由。不会对你有任何干涉。成为后宫妃子,毕竟是很多女人的梦想。”钱汝君鼓励高洋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大汉许多女子没有经历过的场景。她们的意见,何时曾经被人在意过。
真的说了,皇帝就能同意她的意见。
高洋深吸口气,走到钱汝君面钱,先抬头看皇帝一眼,然后低头伏地跪下:“民女不愿意进后宫。愿在钱汝君手下做事,终身不嫁。”
其实,高洋对嫁不嫁没什么主观意见。但她想,要帮钱汝君做事,那就必须长期工作。本来就会比较晚婚配。而且,如果拒绝了皇帝,以后还去嫁给别人,似乎不太好。所以她干脆把这条路堵死。反正钱汝君比她年轻,应该能活得比她久吧?
如果是官配的婚姻,那就不关她的事的。毕竟不是她主动去求的,这样,就对得起皇帝了。
“……你起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本来朕追求你,应该是一件好事。你……要拒绝,朕能说些什么呢?何必下次决心。罢了,随你吧!”
皇帝虽然觉得被噎得很难受。但此时经过比较,他对高洋的心思也淡了。他本就不是一个奢侈的皇帝,后宫多一个妃子,就多一笔开销。正好,他可以把这笔钱省下来。
“谢皇上恩典。”高洋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看到皇上这么简单就放过她。她竟然感到有些不是滋味……这也未免太简单了吧?不应该轰轰烈烈,哭哭啼啼吗?
现在她伏在地上,有点不知道该不该起来。皇上好像没有让她平身啊!
还是钱汝君看状况,主动把高洋拉了起来。大汉本来就不时兴拜礼,高洋的礼节本来就有点过度了。
既然高洋不去后宫,刚才钱汝君口出预言的时候,高洋也在,让她听到也没差,但皇帝想了想,还是让人把高洋到到远处去工作,留下他和钱汝君两人。
“钱明显,你的预言可会成真。”皇帝不确定在一般状态之下,钱汝君能否记得她曾经说过预言。
钱汝君很想做出招牌动作翻白眼,但是她忍住了,在皇帝面前做这个动作不礼貌,她要注意影响。虽然她很想不怕皇帝,但得罪了皇帝就要远离文明,连樗县县长,长陵都去不了。那样的生活太悲哀了。所以还是要当个有礼貌的乖宝宝。
“那是我脑子里突然冒出的念头,你们要相信就相信,不相信就不相信。不过,我可以让你看看一个东西。这东西,还有很多你们认为我很神秘,很超能的东西,其实都是这突然冒出的念头。”
钱汝君露机一动,突然想到,她可以藉由神谕掩饰她平常在做的事情。毕竟,她做的事情太超能了。虽然这时代没有解剖实验,但不保证没有其它神神道道的东西可以对付她。
所以,她必须替这些事,在大汉找个合理的解释。只要符合大汉人民的思维方式,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而神道思维,就是大汉人民跟后世最不同的地方。
虽然,拿到电纸书以后,她都很怀疑天神真的存在……最起码是人类可以修练成的东西,能控制着世界一部分的运转。
其实她觉得,自从她喝过灵水之后,愈来愈霸气侧露。不像以前那么胆小怕事。
但好像做得事情,愈来愈找死?
要不要多喝几次试试呢?
可惜,喝了灵水之后,没有跳玄武飞华宣泄一下,又有一种太过饱胀得感觉。不知道其它几个人,是否有同样感觉。
钱汝君的话很神妙,什么叫她脑子里突然冒出的念头,就弄出这么多新奇的东西?
然而诡异地,皇帝刘恒兴不起怀疑的念头。
钱汝君前前后后的表现,无一不在证实她所说的话。也只有如她所说的,她的表现在合理,不离谱。
“既然是上天所赐,那你得到的启示,应该是天下共同的资产。而不该私自享有……不对,我们要讨论的是吴国世子的问题。”皇帝突然发觉,一向睿智的他,脑子有点晕。虽然开始吃蔬菜色拉,他的精神状况有点改进。但是这种冲击很大的情况,还是有点影响他的心神。
“陛下不是已经知道,还需要臣下说明什么呢?”钱汝君自然不能说实话,何况,她还不知道这件事会不会因为她的存在而发生改变呢!要知道,一件事改变一个规迹,很多人的老婆都可能变得不一样。偶然,其实发生在每个角落每一件事,她都不知道薄家有了她的参合以后,那位太后的弟弟,会不会走向死路。
皇帝为什么会杀薄昭呢?历史似乎并没有清晰的交待。以如今钱汝君跟薄家的关系,她真的不希望薄昭出事。虽然薄家的地位,因为太后和太子妃的关系,并不会有什么变动。但是薄家从此不在政治上有所表现,是有目共睹的事。那么,薄庆以后的日子,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变得难受起来?
薄庆又用她提供的蔬菜肉品做了什么事?能做什么事?薄庆可以说是大汉最了解钱汝君种植的蔬菜水果肉品最大优点的人。但是他一直没有对此没有交待。钱汝君也不好问他。看起来,他并没有如她想的把肉再卖出去赚钱。
钱汝君这句话,虽然没有正面承诺,但比承诺更让皇帝刘恒心惊。他觉得能预言这么多事的人,当个九品明显官的闲职,太埋没人才了。如果给钱汝君更高的官,她的预言是不是能归大汉朝廷使用,而不是让她拿去赚钱呢?
“能破解吗?”皇帝刘恒再问。如溺水的人想抓到一根稻杆。
“……我说过,成也太子,败也太子。这次太子总不能不出面接待宾客吧?”好了,今天没事了。我该出宫了,再不出去,宫门就要落下了。“
”宫门已经落下了。今天我先安排你在皇宫里住下吧!你会观察天象吗?我在想,要帮你升个官。“
”升官?天象?我不会。“钱汝君会看星空。但是她可不懂大汉纪录星空的方法。而且她也不相信天象会影响人事。倒是一些天象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但知道又如何?天气的变化从来不会是剧烈变化。至于台风,估计暂时还影响不到长安。东瓯诸国,此时不算大汉国土。国内的汉人也不多。只是受到南越的影响,穿汉服,学汉语罢了。
”神女应该长居宫中。以备朕垂询。“皇帝又说。
”我只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有什么事要问我的呢?天上给予的讯息,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赐予……好吧!如果我能出宫住,不住在宫里这个违合的地方。好吧!我又乱说话了……“钱汝君想打自己嘴巴,明知道现在皇帝会重视她说的每一句话,还这样乱说话。
”宫里有什么?“皇帝刘恒脸色一变!他其实一直觉得长乐宫里不太好,所以在会让薄太后住在长乐宫,而他一直生活在未央宫。
然而两宫毕竟都是前代留下来的遗址,经历过同一时代的折腾。以前的岁月,刘恒的年纪虽然小,但仍历历在目。说宫中有怪东西,皇帝决对相信,这更让皇帝刘恒下定决心,把钱汝君留在宫中镇宅。
钱汝君看到皇帝的脸色变化,也知道事情要遭,不会弄得今晚出不去,明天也出不去,永远都出不去吧?那样就真的糟了。
脑筋急转之下,她终于想到,皇帝不是怕神吗?那就用神谕来制止他。
“宫里阴气太重,阳气不足。我本来就是神女的代表,不适合住在宫里增加阴气了。但宫里又不适合增加阳气,毕竟只有皇帝提供阳气也不足够。想要改进这个现象,只有让宫中多些童男。让他们在宫里读书吧!等九岁的时候送出宫外,也能培养宫中心腹。这些幼童可以选一些孩儿,也能选一些高官子弟。宫里若有妃子学问较好的,可以让她们教授。若是没有,我也能略尽绵薄之力。除此之外,我还要提供一样东西,让皇上好好参详。这是我刚才得到上天的启示。大汉将有战斗,这些战袍,或许能提供一点用处。”
钱汝君快速的把话说完。话很长,她很怕让皇帝插话进来,她就没有说话机会了。
皇帝可是掌握话语权的能手。
钱汝君说的话,皇帝的确很能认同。童男没有办法行人道之事,只要在年岁到之前,送出宫去,就可以免除秽乱宫中的机会。而且由后宫嫔妃照顾,又可以让她们老了之后,有些关系依靠。九岁不行,但三岁到六岁的娃,倒是没什么问题。外面的孤儿之后能够成为军中的顶梁柱,而且这些官员子弟,也能陪伴皇家子弟成长,成为他们的跟班。这个方法并不是不可行。只是后宫妃子里,愿不愿意的问题。
后宫读书识字的妃子不少。原本目不识丁的妃子,在宫中无聊之下,多半学会了识字,进行些基础教育足够了。
最后,让皇帝听到最重要的一点是,战袍?
神明真的要帮助大汉在战争里,取得更大的优势吗?
不能怪皇帝如此怀疑,虽然天神地只人鬼都是皇帝尊崇的对象。但是一般皇帝还是比较相信老祖宗。只是现在大汉的老祖宗的数量有点少。不得不相信天神。
不过,皇帝代表的是天神,可惜,皇帝自己知道,他并没有办法听到天神的声音。
“好吧!明天送你出宫。你说的战甲什么时候能送上来?”皇帝问道。
“战甲我并没有办法准备成品。而是要借助皇宫的织娘,来做。或许铁匠和木匠,先帮我准备一些铁片、竹片。铁片和竹片,只要有这么大小就可以了。”钱汝君比划了一下大小。不怪她这么做,她脑海里第一时间出现的永远不是大汉制,而是公分。钱汝君理智地想到,皇帝听不懂公分。只好用比划的。这时代人的视力,比起后代好多了,对于尺寸的敏感度,比起前人好上太多。
“那我也该少府派人过来看吧!何时能准备好?”皇帝刘恒问道。
“后天下午吧!皇帝都是早上接见大臣的吧?”钱汝君猜测道。
“也让大臣看看新式战甲吧?能够后天早上吗?”皇帝刘恒这么要求。
“可以,不过,皇上要派车过来装,我一个人可扛不过来。我准备把所有能提供给皇上的特殊材料,一起提供给皇上了。至于布料,就要皇上准备了。这时麻布料比丝布料好。”
晚上,钱汝君并没有再到上次住的地方,而是住在农场这边的小屋里。她已经感觉到皇帝看她的眼神已经不太对。这也是她想确立她神女身份的重要理由。
皇帝能掌控天下的一切,唯一必须听命的,只有天命。
所以钱汝君不能把自己当成天,但又必须代表天命。其中分寸的掌握很微妙。
高洋一天没有干正事,显得很焦虑。总觉得她不在,会有人做不好事。
直到这时,钱汝君才想起,王鑫呢?
一天都没见到王鑫,难道他被皇帝幽禁了?应该不致于吧?
在宫里面虽然人多嘴杂,但身份不到,想探听些事情,还是比较困难。尤其是她得罪过慎夫人。宫里的宦宫宫女多半知道这件事。
“你说王鑫大叔究竟会去哪里?”钱汝君喃喃道。
“王叔说他想到太子身边做事。不过,皇帝大概不会愿意。毕竟王叔的本事真的好。理应守护皇上。”高洋回应道。
第二〇八章 水煮鱼
其实王鑫去哪里的问题,问皇帝最清楚。毕竟人是皇帝找去的,也应该皇帝负全责。
可惜,皇帝是大忙人,不是想见就能见到。而且见皇帝对钱汝君有风险。有了高洋事件,加上她年纪愈来愈大,她觉得还是少见皇帝为妙。
反正王鑫大叔,帮过皇帝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而且王鑫大叔去哪里,现在都会顾着他宝贝徒弟,顾俊。所以找到顾俊,也就能探听到王鑫的行踪。
跟王鑫这个大高手不一样,顾俊现在的人虽然愈变愈高大。但胆子还是小的,对金妙的忠心,无可替代。对他的那片田,也有一种特殊感情。何况,他年纪小,没什么本事,不太可能跟着入宫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