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调教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山月
君欣卓闻言又白了他一眼,插话道:“所以,大宋王爷的亏,你也肯定不会吃喽?那首《桃花庵歌》亦只是个开始吧?”
好吧,唐奕让这两个女人给绕进去了。
“君姐姐,你要注意了,可千万别跟巧哥学出个玲珑心思,女人还是笨一点儿比较好!”
萧巧哥和君欣卓不接他的玩笑,反而凝重道:“我们是想劝唐哥哥的。”
“劝我什么?”
“不是来人传信了吗,那个贾昌朝已经上表认错,明言报你谋反之事有失偏颇。朝廷的调查现在也只是走个形势,贾昌朝更是请求自贬谢罪。这一劫没伤筋骨已经是万幸,唐哥哥为何不就此隐匿,静待时机呢?何必与那些龌龊之人斗气?”
萧巧哥很清楚,唐奕是不能就这么就算了的。但是,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现在就暴起反击,都不是最好的时机。
借着《桃花庵歌》扭转的名声,养精蓄锐,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姥姥!”
唐奕瞪着牛眼,差点没蹦起来。
“把我踩的狗屁不是,他说过去了,就过去了?做梦吧!”
“既然他们已经开了头儿,那就别怪我玩的脏。小爷不说停,这事儿就没完!”
......
唐奕现在别看被压的挺惨,但是,正应了那句老话,光脚不怕穿鞋的。
心里这股邪火不撒出去,唐奕连觉都睡不好。
就算不把赵允让烧成灰,也得把那些枝枝蔓蔓给他燎光。
......





调教大宋 第358章 民愤
这几日,政事堂人心惶惶,谁都知道,刚回来没多久的贾相公应该是呆不长了,而何人继承这个副相的位子,才是各方所关心的。
贾昌朝倒也看得开,整件事上,他就是个牺牲品,现在只不过是到了该走的时候了。
罪己请放的折子已经递上去了,赵祯虽然还没批复,但也不过是在等刑部和大理寺那边出个结果,将整件事情定性之后,方能明正言顺地把他踢出中枢。
那日与汝南王一会之后,他曾与汝南王又见过一面。
对于这个即将失势的宰相,汝南王不但并无疏离,还特意询问他的意见,何人可接其职?
贾昌朝沉吟良久,“韩琦吧!曾公亮太软,需要一个凌厉之人佐之。”
汝南王暗暗点头,把韩琦这个三司使扶到参知政事的位子,其实并不难。放眼朝堂,文彦博下去只一年,庞籍还在西北主军,有资格接此高位的,也就一个韩琦了。
......
富弼主理的三衙会审,此时却是不急了。
还唐奕一个清白只是时间问题,只不过,这个“清白”无论怎么挽回,也是打了折扣的。
民间风评倒还好说,唐奕此番最大的损失是官途自行封闭。就算谁都知道他是冤枉的,但是,官场法则如此,这个污点算是蹭上了,这辈子也洗不掉了。
此时,不论赵祯也好,富弼也罢,亦或是赵允让、贾昌朝,所有人都以为这阵邪风算是过去了,所有人都在暗中较劲,安排“后事”。
只有唐奕压着邪火,默然冷笑。
“这事儿想就这么过去了?”
“还真过不去!”
就算满朝文武想过去,开封百姓也不能让他们就这么过去!
一连十天的舆论引导,生生把唐疯子这个狂逆之徒,掰成了忠义两全、仗义疏财、为国为民的大宋良心。
而一向在人们心中是贤臣良相的曾公亮、贾昌朝、韩琦、张尧佐等人,瞬间成了祸害忠良、扰乱朝纲、藏污纲垢的过街老鼠。
百姓们可不管什么礼法、政治,百姓只认一个“理”字,而且还是情理的“理”。
唐疯子纵然有逾越、狂妄之嫌,但这是事出有因,人家是为了救忠臣、护家将、鸣不平!
这哪里有错?
大宋不缺“愤青儿”,而且大宋的愤青儿们可不是后世那些只会当“键盘侠”的货色,他们发起疯来,那也不叫愤青儿,叫——民愤!
......
富弼那边还没出结果,开封百姓们的舆论风潮就已经起来了。
而且,谁也没想到,这阵风会这么大,这么猛!
这一日,贾昌朝像往常一样,天不亮就起来,准备早朝列班。只不过,还没出家门,就差点被熏死过去。
贾府门前臭气熏天,也不知是哪个泼皮无赖半夜在老贾门前泼了粪,门上更是让人大字涂刷:“奸佞小人、陷害忠良!”
贾昌朝差点没晕过去,气的破口大骂:“谁?谁人坑害于人!?”
“巡夜禁军是干什么吃的!?竟然有人在宰相门前生事?”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这是赤、裸、裸的羞辱!
贾昌朝哪里忍得了?连误了早朝都不管了,派家仆直接去把当夜负责巡街的禁军管事叫来。
贾相公就算不查出是谁干的,也要禁军给他个说法。
可是,本以为叫来的最多是个禁军的营指挥,没想到,来的是王守忠这个殿直。
而且,王守忠来了之后一点都不慌,还没等贾昌朝质问,自己就先开口了。
“相公,急也没用,我殿前侍卫负责巡夜不假,可也做不到面面具到。总不能在各家朝官门前专门蹲守吧?”
贾昌朝鼻子都气歪了,“你这是推卸责任,与我上殿找官家说理!”
王守忠冷笑一声,“说理?贾相公还知道说理啊?不过,您要与某说理也得排队,现在还轮不到相公。”
“你,你这是何意?”
“唉!”王守忠一叹。“这可问不着某家了,倒要问问贾相公、曾相公、韩相公,还有张宣徽使,到底是哪里触到了民怨,一夜之间,竟都门前恶臭!”
贾昌朝瞪着眼睛,满眼的不可置信。
“曾、韩几家也被泼了粪?”
“所以说,贾相要找我理论也得排队吗!”
正说着,街面儿上早起的百姓越来越多,几个总角小童由门前蹦蹦跳跳地跑过去,一边跑,一边口中歌谣成诵,声闻街巷:
假(贾)相公,黑心肠,陷害忠良命不长。
真疯子,侠义郎,气死奸臣保朝堂!
......
嘎~!
贾昌朝眼前一黑,一头载倒在地上。
这下,事情可大条了。
若只是他一家被个泼皮恶心到了,抓来问罪就是。可,若是开封百姓自发而为之,那可就不是谁敢在他家门前泼粪,谁就要倒霉了,而是民怨已起,必有灾祸啊!
贾昌朝在朝上玩的再脏,那也只限于朝堂。
当今大宋,名节比官位、权势都要来得重要,这个时代的文人们还是“要脸的”。
唐奕因一个“莫须有”的谋反之名,为什么就铁定进不了官场了?还不就是因为名节这个东西。
至少在仁宗朝之前的大宋,名节是高于一切的,甚至是凌驾于理想、礼法之上的。
想想杨业为了保住名节,宁愿赴死;想想寇准为了能以中书令置仕,宁愿低声下气地去求人;想想庆历君子党们为了洗刷一个谋逆之名,不得不放下理想,放下高位,被推入深渊......
你就知道,名声这个东西,对于一个大宋朝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了。
被人在门前泼了粪,还大骂奸佞小人,这要是传出去,贾昌朝就不用做人了。
好吧,连总角小童都编出了歌谣,说明,已经传出去了。
事实上,不光是贾昌朝、曾公亮、韩琦、张尧佐,凡是与这次倒唐之事有关的朝臣,那是一个都没跑了。
一夜之间,开封民声四起、怨声载道,几位当朝宰相恶评如潮。
别小看了百姓的力量,百姓不拥护宰相,这是“失德”、“失节”的大事,即使没有什么过错,也要自贬以证清白的。
何况,这几位都不是什么干净的主儿呢?
曾公亮首先坐不住了,民怨四起之后的第三天,就在早朝之上自辨清白,并上奏请求出朝。
此时,贾昌朝已经从慌乱之中缓了过来,暗自庆幸自己跑的快,在民情有变之前就上请下放,也算挽回一点尊严。
而韩琦一看,曾公亮都自请了,自己也就别做什么宰相的梦了,早点表态,兴许官家还能有所怜惜,留下他不贬。
可惜......
韩琦想多了!
......




调教大宋 第359章 体面
祝“王爷、陈丽娇”生日快乐!
————————
汝南王府。
此时赵允让和他的一众儿子们聚于一处,气氛凝重。
“这个唐疯子是想抱着咱们同归于尽!”
赵宗懿盛怒咆哮,“他这是不甘前程尽毁,想拉上贾昌朝等人垫背。”
赵宗楚则阴森冷笑,“看来,还是记吃不记打,就该弄死这鸟厮,好一了百了!”
“行了~~!”
赵允让凝眉喝止。
“临死反噬也属正常,只不过,咱们还是低估了唐子浩的手段。”
赵允让万万没想到,唐奕玩了这么一手儿。
本想走一个贾昌朝也就算了,可现在看来,曾公亮、韩琦等人也是留不住了。
“无须慌张!”赵允让安抚几个儿子道。“让他一时之盛又能如何?”
他还是坚信,只要折了唐奕,就算把曾、贾、韩、张等人都搭进去了,那也是值得的。
久未出声的赵宗实闻言,语带埋怨地叹道:“早知有此一失,当初父王就不应心慈手软,一举除了唐子浩这后患,最坏也不过就是失了这几个重臣吧?”
“唉!”赵允让也是一叹。
谁能想到,这个唐疯子最后会来个“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把这盆脏水又泼了回来。
说到底,还是赵允让看错了唐奕。
大宋的文臣们输得起,恪守着君子言行,远谗修身,即使吃了亏,也就自认倒霉了。
说句不好听的,狗咬你一口,你还能咬回去吗?
可是他忘了,唐奕根本就不是一个君子。
这货睚眦必报,整个儿就一泼皮无赖。狗咬他一口,他不但要咬回去,而且要多咬一口。
“且让曾、韩等人也一并出京吧......”
但愿保住最后一点名声,将来也有回来的一天。若是真跟着唐奕一起被彻底踩死,那才真的是损失惨重。
——————
赵允让想的挺好,各位涉及此事的相公们也是积极响应。
能不响应吗?
京城他们真是一天都呆不下去了。换了谁也受不住,天天有人往门前泼粪,上街听得满耳皆是骂声。
大宋朝开国八十余载,还没有谁当宰相当到这个地步,让百姓骂的门都不敢出。可能,也就几十年后的蔡京可以和曾、贾几人拼一拼了。
可是,想走?
哪那么容易?
唐奕的事儿把赵祯恶心得够呛,现在你们想拍拍屁股就走?
等着吧!
什么罪已、请辞、请出、下放的折子,赵祯是一律留中不发。
在京中遭几天罪,当几天过街老鼠不是挺好?
贾昌朝、曾公亮、韩琦等人的折子在赵祯那儿这一压就是半个多月,贾昌朝都快哭了。
皇帝就算不乐意,起码做做样子,大家几驳几请都有脸面不是?
可是,这回真的是把皇帝得罪死了,连起码的体面都不给了。就是扣着折子,不说放人,也不说不放人,明摆着就是让他们留在这遭罪。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曾公亮、贾昌朝干脆把赵祯堵在了福宁殿,说什么也要个说法。
而赵祯看着堂下立着的二人,一点笑模样都欠奉。
良久,突然指着二人,对身边的李秉臣极为轻蔑地来了一句:
“这就是朕选的宰相啊!”
二人闻声,脑袋嗡的一声就炸了。
曾公亮顿时面如死灰。
这一刻,曾相公仿佛什么都明白了,一切,都结束了!
以后,大宋的朝堂之上,再无他曾公亮的立锥之地了。
赵祯悠然叹道:“既然要走,那也要把接任人选定下来啊!”
这是惯例,前任宰相有举荐继任的责任。
可是,只有善终的宰相才有这个资格,这二人算是善终吗?
“臣自知无能,不敢妄言,一切皆由陛下定夺。”
“嗯!”赵祯点了点头。“不用急着搪塞于朕,回去问问,明日再禀也不迟。”
二人更是惶恐,这已不是不留余地了,已经是诛心之言。
“臣不敢!”
“唉!”赵祯又是一声长叹,从案头拿起一道拟好的圣旨。
“看看这个,若无异议,明日让政事堂发了吧!”
曾公亮接过,缓缓打开。
不出所料,这是朝廷新的人事任命:
文彦博卸杨州事入主政事堂;唐介回朝升御史中承;庞籍拜给事中归班;丁度为三司使。
原三司使韩琦知颖州;给事中归政吴奎知庆州;南院宣徽使张尧佐贬为荆州路按察使,即刻离京上任。
而看到自己的名字之时,曾公亮猛的一震,不敢相信地看着手中圣旨一动不动。
官升尚书令、赐韩国公..权知琼州事!
曾公亮捧着旨意,眼中早就朦胧一片。
琼州,也就是后世的海南,大宋的最南端。此任意味明显,那里将是曾公亮政治生崖的终点。
这并不意外,让曾公亮意外的是:觐尚书令、封韩国公。
曾公亮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在来之前,他还觉得赵祯已经不再顾及宰相的体面,刚刚的对答更是一点余地都没有留。
若不是把赵祯气到一定程度,这位从来没跟臣子红过脸的皇帝,是不会这般不顾忌情面的。
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一贬到底、流放边蛮......不管什么,他也只有接着的份儿。
可是,万没想到,最后的最后,赵祯还是心软了。尚书令、封国公,这是赵祯给他留下的,最后的体面。
......
此时,赵祯看着曾公亮也是心绪复杂,面容缓和下来:“君臣一场,朕不能见过不见功......”
“明仲就在天南之地,颐养天年吧!”
曾公亮再难抑制情绪,老泪纵横,一揖到地:
“臣,愧对陛下!臣......万死!”
这样一个以德报抱怨、心怀仁善的好皇帝,自己不去维护,反而利欲熏心的与别人勾结,要祸害于他。
曾公亮此时是既羞愧,又自责。
“唉!”赵祯第三次叹气。
“下去吧!临走之前,来与朕话个别,朕与你送行。”
说完,赵祯缓缓起身,向后殿行去。
正如他刚刚所说的,这是他自己选出来的宰相,赶尽杀绝,赵祯做不到。
“老臣..万死啊!!”
身后的曾公亮嚎啕大哭,却是悔不当初。
......
赵祯顿了一下,终没有回头。
“陛,陛下......”
眼见赵祯要走,曾公亮羞愤谢罪,贾昌朝忍不住出声叫住赵祯。
“嗯?”
“这旨意上......漏了臣的罪罚。”
那道旨上有贬了谁,有升了谁,唯独少了他这个最该贬、最该走的参知政事。
赵祯撇了贾昌朝一眼,一边继续向后殿走去,一边道:“都走了,总要留下一个揽责之人吧?”
贾昌朝猛的一颤,脊背生寒,抬眼看向赵祯时,人却是早已消失在屏风之后。
走的,是种解脱;而留下的,也许是恶梦才刚刚开始。
.......




调教大宋 第360章 算总账
唐奕这段时间过的很舒坦,不说贾昌朝等人彻底臭街,贬的贬、走的走那叫一个解气,单是这桃花庵里的清闲日子,就着实让他好好地缓了一口气,难得一份清闲。
“特么还当你多委屈,原来这么舒服!”
此时,贱纯礼斜倚在桃花草庐的竹榻上,一边揶揄着唐奕,一边品着醉仙酿,一边摇头晃脑地的欣赏着萧巧玉指流转悠悠而来的琴声。
唐奕则是整个人都躺了下来,闭目养心,根本不接他的话茬儿。
“要不,你跟赵允让商量商量,给我也安个谋反、忤逆之类的罪名,我到这儿跟你作伴儿得了。”
呸!
唐奕睁开眼睛横了他一眼。
“天不早了,赶紧回去吧,我这儿可不供饭。”
贱纯礼脑袋都摇出了虚影儿,“不走!好不容易借着由头出来了,怎么也得混到明天再回去。”
曹阎王现在凶得很,他们现在一天天被训的跟狗似的,能躲出来半天,他才不回去呢。
见唐奕还是一副不咸不淡的样子,贱纯礼疑道:“你不会真的要‘但愿老死花酒间’了吧?”
“有什么不好吗?”
“呵呵。”贱纯礼干笑两声,“挺好!”
“不过,肯定不是老死,而是被我爹打死!”
“我可跟你说啊,我爹可是当真了,连书院的儒生们也议论纷纷。”
“议论什么?”
“你那诗可不像是随便写写的,真有几分看破红尘的味道,都说你真的要在桃花庵堕落下去,不回书院了。”
唐奕笑了,“那不挺好吗?”
“好个屁啊!”贱纯礼坐直了身子。“那帮孙子还指望你帮着他们考个状元什么的呢,怎么可能觉得好?”
唐奕笑意更深,“那就更好了......”
——————————
有的人可以原谅,有的人却绝对不能宽恕!
抛开此次回京之后,意外地靠向汝南王一边,曾公亮为官数十年,还算是兢兢业业,且不失为一个好臣子。
让他在卸任之后保持体面,这是赵祯的仁慈,他做不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决绝。
而贾昌朝。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让赵祯失望了。
庆历新政倒台有他的影子;范仲淹请辞回京之时,亦有他的影子;此番打压狄青、罪启曹觉、构陷唐奕,处处有他冲锋现阵。
事不过三,别说唐奕不会放过他,赵祯就算脾气再好,也早就怨气深植了。
曾公亮可以走!
韩琦可以走!
甚至,张尧佐等人都可以去避一避风头。
但是,贾昌朝不能走!
险些把观澜商合打入地狱,险些毁了唐奕经营多年的大部局,想走?
赵祯一旨任命,政事堂几乎是大换血,唯除贾昌朝被留了下来。
这一留,民间对奸相佞臣的怨愤,就都集中到他这个唯一留下来的奸相身上。
这段时间,贾府就跟死人宅子似的,白天根本就没人进出。
别说是贾昌朝本人,就连府上的亲眷、家仆也一并被百姓恨上了。
弄的贾家大门紧闭,仆役上街买个菜都得从角门儿出去,还要乔装改扮,都不敢穿贾府的仆褂。不然,别说买米买面,百姓不朝他们扔鸡蛋、烂菜叶儿就不错了。
就这么苦熬了一个多月,事态终于有所平息,贾昌朝才算长出了一口气。
他现在已经顾不得什么名节、名声了,这一个月的煎熬下来,贾相公只想太太平平的过日子。
可是,他哪里知道,就算民怨这关过去了,他也绝难有好日子过。
这几天,富弼主理的唐奕谋反一案也终于有了定论,结果自然是贾昌朝无中生有,唐奕并无谋反之意。
早朝之上,富弼当着众臣的面儿向赵祯禀报了案件审理的经过,最后请求赵祯下明旨,召告天下,为唐奕昭雪。
赵祯轻轻一笑,“昭雪之事且先放一放。”
然后看向贾昌朝,“贾爱卿,可有异议?”
贾昌朝急忙出班,“臣无异议,臣自知诬告有罪,恳请陛下治罪。”
贾相公现在只求能出京,开封一时一刻都呆不下去了。
赵祯又是一笑,“治罪的事也先放一放。”
又看向一众朝臣,“众卿,可有异议?”
贾昌朝都没明白赵祯什么意思,就怱觉身后一阵躁动。
“臣,有异议!”
“臣,有异议!”
“臣,有异议!”
......
吓的他面色一白,腿都哆嗦了。
怎么呼啦一下出来好几十个有“异议的”?
什么情况啊?
什么情况?
刚刚归朝的文扒皮冷笑看着贾昌朝的背影,心说,贾子明啊,真不是兄弟一回来就拿你开刀,实在是不拿你开刀,就难以服众啊!
唐大郎这回清白了,那咱们也该开始算算总账了!
心中想着,正要开口,身后的崇文殿编修宋祁就已经按奈不住了,高声起奏:
“臣请重责贾子明,削官为民、放流边蛮,以还唐子浩清白之身!”
宋祁一张嘴,一年多没上过早朝都已经半退休状态的晏殊颤巍巍地急声高喝:
“臣,附议!贾子明无凭无证毁人清白,为大恶也!陛下绝不得姑息此等谗佞之臣在朝。”
1...122123124125126...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