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调教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山月
“至于通济渠案,只能说国公倒霉,撞上了,仅此而已。”
“嗯?”魏国公皱着眉头。“什么意思?”
韩琦的声音依旧不紧不慢,“在相位苦守十年,受尽群臣冷落、人情嘲弄,这对贾子明来说,生不如死。”
“他是个体面人,只是想要一个体面的结局罢了!”
“你是说?”魏国公一脸不敢相信。“你是说,他在求死?”
“对!”韩琦神情笃定。“赵允让与贾子明有知遇大恩,以他的性子,是不会背叛老王爷的。”
“可是,他又不想青史之中留下一个乱臣贼子的恶名,遗毒子孙。”
“所以,只能选这条不归路,来换一个清白。”
“......”
魏国公一阵默然,“这么说来,这个贾子明倒也是个人物!”
“可惜,赵允让一世英明,却生了一窝不成气的儿子,贾昌朝摊上他们......”
“屈才了。”
韩琦点了点头,“如今的形势,国公再咬着贾子明不放已经没有意义了。一个一心求死的人,什么都不会怕。”
“那依稚圭的意思,通济渠案当如何破解?”
“无法破解!”韩琦肃然道。“老国公还是做最坏的打算吧,或者直接放弃通济渠的进项。”
“放弃!?”
魏国公一阵心烦,韩琦是不知道通济渠上到底有多大的油水啊!
说起来,那个唐疯真是个搂钱的活财神,修通济渠耗资近千万贯,所有人都觉得他这是充大头,有钱没地方花了。
可是,才掌握涌济渠两年,魏国公就知道这个唐疯子到底有多厉害了。
两年,两年他从中渔利不下五百万贯。
五百万贯?能让他疏通多少关节,笼络多少人脉?现在让他放弃?换了谁也不舍得啊。
“就没别的办法了?”
“没有!”
“......”
魏国公又是沉默良久,脸色数变,最后狠一咬牙:
“好,不要了!”
魏国公可不是那一家子二百五,知道什么时候钱很重要,什么时候钱很不重要。
“可是,没了通济渠,此次黄河水患,咱们总不能干看着吧?”
好吧,钱什么时候都很重要,没了通济渠,魏国公得赶紧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点。
韩琦略一沉吟:
“粮米之事,可行。这借贷嘛......国公最好不要碰。”
“为何?”
“观澜运力不在,则灾地粮价必然难平。”
“可青苗之法施行在即,借贷之务也必然难兴。”
“稚圭就这么笃定,青苗之法一定能实施?”
韩琦苦笑,“国公别忘了,咱们确实能用罢役来威逼官家。可是,国公难道不知道为什么用罢役吗?”
“还不是在京师占不到便宜,才不得以把事情搞到了京外?”
“说到底,石家反戈使得官家在朝堂之上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他要施什么法,咱们是拦不住的。”
“这......”
魏国公茫然点头,这是事实,他也是束手无策。
说白了,赵祯当了几十年的皇帝,这点手腕却还是有的。
别看观澜系在朝中势微,可是有一个细节,也是最近石家倒戈之后,众人才看出来的。
那就是,政事堂和疏密院这两个最机要的衙门口儿,赵祯从来都没放弃过。哪怕把三司财权放到韩琦手里,台谏只剩下包拯、唐介和王拱辰,赵祯都不肯在政事堂和疏密院失了实权。
只要文彦博不倒,旨意就能发的下去,枢密院军队的指挥权就在,而石家则是驻军权这最后一环。
现在的情形就是,纵使朝臣闹的再凶也是于事无补了。赵祯要是想硬来,谁也拦不住。
“那就只能在米粮上做点文章了?”
魏国公有点不甘心,米粮虽然暴利,可是放贷才是长远之计。只要有贷就代表有地,这是对河北、京东诸路的一种渗透。
现在北方豪族掌握在汝南王府,虽是同盟,可却是各怀鬼胎。
要是他能渗透到北方各州,以他的手段,再加上那一家的不争气,魏国公有自信可以取而代之,进而把西北和东北两股势力拧成一股,发挥更大的效用。
韩琦自然知道魏国公心里打的什么主意,宽慰道:“国公不必急于一时,贾子明一走,那一家翻不出什么浪来,只能倚仗老国公您。到时若想取而代之,手段多的是。”
“至于国公担心粮米利薄,不够支用......”
韩琦顿了一下,故意卖了个关子。
“青苗之法确实有碍民贷,可是,水患上不得利,却不代表别处不能得利。”
“稚圭的意思是?”
韩琦大笑,“官家可以强行发令,却不可强行施政。国公也别忘了,施政的人又是谁呢?可不是官家想怎么施就施的。”
“王介甫的那个青苗法却有其妙,可是也是漏洞百出,不足为虑!”
说到这里,韩琦笑意更浓,“琦倒是很期待那个青苗法早点下发各州,看看能出多大的乱子!”
......
正当此时,府中管家来到阁前。
“启禀家主!”
魏国公眉头一皱,颇为不悦,“不是早有吩咐,老夫与韩相叙话,不要打扰?”
管家一窘,“小人冒失了,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街上风言四起,小人觉得,还是速来禀告家主更妥帖些。”
“街上的风言?”魏国公来了兴致,咧嘴一笑。“那倒要听听,什么风言非得此时禀报老夫才算妥帖?”
“街上都在传,癫王唐奕回京了。”
“谁回京了?”魏国公以为自己听错了。
“癫王,唐奕......”
“唐......唐疯子?”
不知为何,魏国公脑中突然浮现出一行大字:
“贪老子一文钱,老子弄死你!”
“我弄死你......”
弄死你......
死你......
而韩琦则是眼中杀机一闪而过,随后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沉吟道:“他怎么回来了?而且还是这个时候回来?”
“国公!”肃然看向魏国公。“机会来了!”
“他不应该这个时候回来!”
......
——————————
大内,福宁殿。
唐奕回京的消息也传到了宫中。
赵祯病了,准确地说,从过了年之后就染了风寒,一直没好。
虽然不是大病,可是赵祯从小体弱,加上国事冗繁,还不到五十岁,却已经略显老态,一个小病小半年也不见痊愈。
入夏之后,虽然日见好转,可是身体依旧乏得很。
午间一觉,睡了一个半时辰方醒。刚披上衣袍还没下床,就见新任的内侍大临李孝光小跑着进来,“给陛下贺喜啦!”
赵祯摇头一笑,嗔怪地瞪了李孝光一眼。
这个李孝光是李秉臣的干儿子,赵祯这次是用人唯亲,看在老李大官的情份上才把他安排在身边。可是这个小李比老李却是差远了,就是这个性子就一直稳不住。
“何喜之有?说来听听。”
李孝光大乐,上前伺候赵祯穿靴,“癫王殿下回京了!”
赵祯正要支着身子站起来,闻声一顿,“谁回京了?”
“癫王!唐公子!回京啦。”
“大郎回来了?”赵祯猛的瞪圆双目,也不管皇袍的前襟还没掖,玉带还没扎,急急地就要往前殿奔。
“快,快传!”
李孝光急忙上前搀扶,“哎呦喂,圣人慢着点儿!癫王这会儿还在回山呢,您别急啊。”
“还在回山?”赵祯缓缓地停了下来。
“他先去见范卿了?”
李孝光一滞,笑脸立时僵住,支吾道:“陛下忘了,汴河船多,得在回山等河监排号才能进京的。”
“哦。”赵祯心思根本不在这儿,也没听出李孝光的异样。
“也对......”
......
“不对!”
“也对”的话音还没落,赵祯就猛的眼神一厉,弄出个“不对”,把李孝光都弄糊涂了,到底对还是不对啊?
只闻赵祯厉声道:“这个胆大包天的小子,末得旨意,他怎么就回来了!?”
“他不该回来!”
“更不该这个时候回来!”
“传朕旨意,癫王速速出京,不得有误!”
“陛下!”李孝光不去传旨,却是苦声一唤。
“癫王可是从万里之外的涯州回来的......”
“大胆!”赵祯冷冽大喝。“你这个内官敢妄言政务,该当何罪!?”
“陛下!”李孝光立时拜倒。
“这不是政务啊......”
“大胆,大胆,大胆!!”
赵祯几近咆哮。
“陛下......”
“......”
赵祯只觉天旋地转险些栽倒,扶着门沿暂缓数息才缓了过来,理性也随之归体,不由怔住。
朕这是怎么了?
抬眼见李孝光还躬身大礼不起,不由心中一阵烦闷,抛下李孝光独自前行。
“起来吧!”
李孝光大喜,“谢陛下不罪之恩!”
“你啊!”赵祯一边走,一边叹。“平时少和殿前司的军汉厮混,多和你家大人学学。”
“奴婢谨记!”
“去宫门前迎迎吧....”
“那小子要是来了,直接带来见朕。”
“奴婢领旨!”
......
——————
李孝光这一去,直到了天近黄昏也未回转。
赵祯整个下午就在福宁殿上批阅奏章,可是终是心神不宁。
天色渐暗,也未等到唐奕进宫,放下奏折,看向外面的天色,喃喃道:
“宫门就要落锁了吧......”





调教大宋 第801章 朕老了
这一夜对于赵祯来说,注定不眠。
福宁殿的灯烛一直亮到晨鸡报晓,李孝光进来,见赵祯还坐在书案前看书,于心不忍,却也不得不出声儿。
“陛下,该上朝了。”
“哦?”赵祯呆愣地抬头一疑。“早间了?”
“可不是......”李孝光小心回着话。
见圣人双目血丝密布,一脸的倦态,又道:“要不,奴婢去回了众臣?”
“只道圣人身体不适,欠上一朝也无妨。”
赵祯揉了揉发涩的眼睛,讪笑道:“你呀,又要替朕做主了。”
“奴婢不敢!”
赵祯显然没有责备之意,只是随口一说,缓缓支起身子,脸上随疲态未去,但却有几分轻松,反倒让李孝光有点捉摸不透了。
只闻赵祯悠悠然道:“平时欠一朝也就欠一朝了,今日却是不能的。”
“今日不能欠?”李孝光呆愣了一下,一时没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憨然一笑,“陛下妙算,奴婢还真猜不透了。”
经过这一夜不眠,显然赵祯想通了很多事情,
“癫王自已跑回来,既不见朕,更不昭示心意,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李孝光僵在那儿半天,“奴婢愚钝,不知癫王与陛下的用心。”
“呵呵...”赵祯轻笑着,禀退左右内侍、宫人,只留李孝光一人伺候着换上朝服。
“意味着,很多人怕是要坐不住喽。”
正说着,昨夜的当职大监进殿来报,李秉臣李大官此时正在漏院待朝。
赵祯闻之,不觉意外,反而释然一笑。思量片刻,吩咐道:“那就先传李秉臣福宁殿见驾,让群臣先在漏院候着吧。”
说完,反倒不急,慢悠悠地穿戴妥当,往福宁殿上一坐,只待李大官前来见驾。
......
皇帝这边不急,可是朝臣们却是急了。
什么情况?
现在唐奕回京的消息已经传疯了,可是按理说,一个外放的嗣王回京,不管干嘛,也不管你是自己回来的,还是陛下招回,首务都应该是进宫进驾才对。
只要皇帝知道他回来干什么,那群臣也就知道他回来干什么了,毕竟在这宫墙之内,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可是,那疯子昨天到了回山就不动窝儿了,往观澜一缩,既不出来也不走,这就有点让人看不透了。
更看不透的是,今早李秉臣就从观澜回京,那架式,朝上必然要请见有禀的。
这会儿倒好,朝都不用上了,直接被官家叫到内宫去了,这里面儿有事儿?
任韩琦想的头发都白了,也想不出来赵祯和唐奕这回玩的是什么把戏。
煎熬,绝对的煎熬。
本来,唐奕在这个时候回京,对于韩琦和一众守旧之臣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就算那疯子再能,这个时候回京也无异于给赵祯添乱。
可是,这又是闹的哪一出啊?
足足等了半个时辰也不见李大官出来,更不见赵祯起朝。
韩相公心里有点发毛,难道唐子浩是赵祯故意叫回来的?可他回来到底能起什么作用呢?
正在百爪挠心之际,抬头就见李孝光慢悠悠地走进了漏院。
韩琦为之一振,目光骤敛,暗道,任你装到什么时候,总是还是要摊牌的吧?倒要看你们使的什么伎俩。
而一众朝官见李孝光出来了,知道这是来传朝的,个个整装肃立准备上朝。心里也都是松了一口气,总算是要开朝了。
......
李孝光悠悠的往那一站,一甩拂尘,豆大的小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儿。
“有旨意....”
一听这开场,都没用李孝光说下面的话,大伙儿就不自觉地躬身还礼,准备迈步往里进了。
......
那边,李孝光笑容满面地看着大伙儿往里走,却不作声,直到韩相公都走到门边儿上了,这位才扯着公鸭嗓子,又嚎出一句:
“有旨意,宣汝南王世子赵宗懿、赵宗实.....同朝....上殿!”
哐当!!
韩琦一个跟头差点没载地上,这阉人,说话大喘气啊?
“为何还不上朝!?”
李孝光白了韩琦一眼,懒得搭理他,拂尘一甩,调头走了。
得,韩琦闹了个大红脸儿,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没办法,只能站在门口儿等着吧。
现传赵宗懿和赵宗实上殿,一来一回,那两兄弟再换朝服折腾一会儿,没一个时辰根本到不了。
这回不光韩琦,一众朝官皆是面面相觑,这闹的是哪一出?怎么连那两个瘸子都叫来了?
而且,看这架势,那两兄弟不来,赵祯是不打算上朝了。
这么长时间,官家和李秉臣在里面密谋什么呢?
......
————————
呵呵......密谋什么?
此时,福宁殿中,大宋官家与李老大监对几而坐,各执黑白,正享受着纵横弈棋之乐。
“陛下还真沉得住气,外面的人恐怕都快成热锅上的蚂蚁了。”
“呵...”赵祯擎子观棋,干笑一声。“等着去吧,这回看谁先坐不住!”
李秉臣则道:“也是奇了,子浩这一回来,还没见到陛下,陛下这精气神倒是变了个样儿。”
赵祯心情不错,“你想说什么?”
“老奴是说,子浩是陛下的定心石,现在石头回来了,陛下也有底气了。”
赵祯眼睛一立,“没他朕也一样有底气!”
“好了好了!不提那恼人的家伙,安心下棋!”
.....
说完,嘴还不闲着。
“你这老太监端不厚道,自己在观澜躲清净,却甩了个愣头青与朕。”
李秉臣不敢再提唐奕,显然,越祯即使知道了唐奕昨天不进宫的用意,心里还是有点别扭,只得跟着赵祯的话头儿。
“怎地?孝光那小崽子让陛下烦心了?”
赵祯撇嘴摇头,“和你一比,差远喽。”
李秉臣更乐,“那小子确实不够贴心,但贵在忠心,陛下多费心了!”
“嗯....”赵祯落下一子,李大官这么说,反倒他有点于心不忍了。
抬眼瞅了一眼李秉臣,“放心,孝光除了话太多,别的地方用的倒还是挺顺手的。”
李秉臣一叹:
“在这宫闱之中,管不住嘴,是大忌啊......”
赵祯一板脸色,“你这老监真是絮叨,朕还能因为这点事儿就发落了他不成?”
李秉臣微微颔首:“那老奴就先谢过陛下了!”
“诶...”赵祯长叹一声。“怎么小的都这么不省心呢?那小子......真的就只说了一句,国事体大?”
大老远的回来,不来见也就算了,连话都说的这么生分,这才是赵祯耿耿于怀的所在。
“看来,陛下还是放不下的....”这回可不是李大官提起来了。
“那索性就留在京中不就好了?别让他再回去了。”
“......”
赵祯沉默良久,终还是缓缓摇头,“不行!”
李秉臣眉头一皱,“老奴多一句嘴,既然陛下没当他是臣子,那何必又用臣子之术防着他呢?”
“秉臣啊。”赵祯直起身形,愁容满面。
“朕老了....”
“陛下说的哪里话,您春秋正盛,怎么尽说些丧气话?”
赵祯缓缓摇头,“朕的身体,朕自己最清楚。”
抬头看着李秉臣,“朕不当他是臣子,那是因为朕了解他,也压得住他。”
“可是,朕走之后呢?新皇了解他吗?压得住他吗?”
“朕不得不防这一手。”
.....




调教大宋 第802章 和人说话,还是和“腿”说话(三合一)
赵祯这一番感慨不要紧,对面的李秉臣却是一时无措,茫然怔住。
官家这是在干什么?在向一个老太监吐露心声?
略一晃神,又急忙收拾心神,立时意识到自己那句“多嘴”确实是多嘴了。
君不密则失臣,李秉臣虽然不是一般的臣,可是有些话,也不应该是赵祯拿到台面儿上来说的。
急忙转了话头儿,看着棋盘潸然一笑,“老奴棋艺不精,却是又输了。”
赵祯一怔,这才发现自己说错话了,不禁摇头苦笑,“看来,朕是真的老了。”
李大官只当没听懂,笑言道:“陛下棋力更胜从前,当是宝刀未老才对,怎能老了?”
“你呀!”赵祯无语长叹。“李孝光要是能学得你一半的油滑,却是能让朕省心不少。”
把棋子一扔,也不提刚刚的事情,“那就再下一局。”
说着,瞪了李秉臣一眼。
“你这老奴越来越不像话,本欲看一场好戏,却是被你这句多嘴搅的没了心情。”
“呵......老奴万死!”李大官干笑着回应,安心下起棋来。
.......
一个时辰之后,职守大监来报,赵宗实和赵宗懿已经在漏院候着了。
赵祯这才直了直腰,“不下了,不下了!某此人啊,一辈子也改不了阿谀奉承的毛病,下个棋也不让人痛快!”
李大官掩嘴一笑,却是再不向从前那般自然了。
“那,老奴这就回观澜了。”
见赵祯点头应允,“这个......”李秉臣迟疑了一下。“要不要把赐婚的事先与大郎说说?”
说着,老大官谄媚一笑,“也好让他小子先高兴高兴。”
这回赵祯倒是有些犹豫不决了,良久方道:“让他先悬着吧,等朝中之事了解再说。”
“这......”李秉臣苦着脸道。“有这个必要吗?”
“嗯!?”
“老奴告退!”
李大官知道再说也是徒劳,颤巍巍地转身退下,行至殿门,却又停了下来,脸色数变,几张其口。
赵祯看出李秉臣欲言又止,“还有何事要禀?”
老大官转身,沉吟了一翻,终还是拱手高揖,“无事要禀,老奴告退!”
......
目送着李秉臣下去,赵祯心里也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他当然知道这老大监想说的是什么,当然也知道拖着唐奕没有必要,反倒平添不悦。
可是,赵祯心里总有一丝不确定,万一两法加上赈灾之事处理不当,那么赐婚只会让事态更乱。心中长叹,还是等万事妥帖之后再许他也不迟。
站起身形,招呼李孝光进殿。吩咐道:“朕也得去看看,那几位爱卿是不是等急?”
说到一半,赵祯停了下来。
左右思量,某些人越是等不急,那就越有可为。一个多时辰都等了,那不妨再多等一会儿吧。
“去,把秉臣叫回来,朕还想再下几局。”
......
——————————
1...294295296297298...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