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山月
曹少爷那高头大马,在这偏僻小镇,简直就是像后世法拉利下乡一样,显眼的很!
进到店里,要了一间上房,又叫上了一桌酒食。四平八稳地往那一坐,曹觉心中还不免得意,眼瞅着就到邓州了,也没他们说的那么邪乎嘛?
正美着,就两个粗旷汉子靠了过来。
“公子这马端是神俊,京里出来的?”
曹觉撇了二人一眼,也没搭话,高叫一声,“小二,添两副碗筷!”
这种江湖中人蹭吃蹭喝,曹少爷这一路见多了,早就见怪不怪,也乐得听这帮子莽汉吹吹大牛,说一说见闻轶事。
二人闻言,立马眉开眼笑地坐了下来,“公子一看就不是凡人,这是欲往何处?”
曹觉闷头喝酒,“邓州。”
其中一人急忙道:“邓州可是个好地方,别看与均州紧挨着,那可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另一人附和道:“可不,听说在邓州当佃户的,都是顿顿精米细面,大油大荤呢!”
....
这一路上关于邓州的好,曹觉都听出花来了,他这趟也是想去邓州看看,有没有人家说的那么好,唐疯子有没有大家传的那么神。
不过,这二人乐意说,曹觉也乐意听,全当解闷儿。
两个粗汉长的粗枝大叶,嘴皮子却是极溜,见识也不俗,天南海北一顿胡侃,曹少爷边吃边听,美的不行。
三人也是没一会儿就混成了兄弟,推杯换盏一直欢饮至深夜。
最后,曹觉喝的迷迷蹬蹬,还是二人给架回房的。
曹少爷梦里还在笑,要知道出来之后是这般自在,早就不在京里呆着了。
只不过,第二天早上...
曹少爷就傻眼了..。
妈的,那两个孙子!
不是好人!
..
调教大宋 第166章 曹少爷的悲惨遭遇
曹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昨天那两个汉子还挺讲义气,不但把他架回了屋里,而且还帮他铺了床,宽了衣,解了发髻。
要不,这一夜睡的得多难受啊?
只不过,二人可能觉得,给曹少爷干活当然是有佣资的,于是,不但拿了他的包袱,顺走了紫金璞头,解了脖子上那块玉,甚至连他的那身金丝锦袍都给卷走了......
干!
曹少爷气得直骂娘,跑下楼一问,店家也是发蒙,那两个汉子也是昨天才到,店家还以为他俩和曹觉是一起的呢!
不过,幸好.....
幸好,曹少爷昨天把马交给了店家代管,要不然,马也得让那两个贼厮牵走。
如今,曹觉是身无分文,连套衣服都没有。怎么办?卖马啊!不卖马,连门儿都出不了了。
店家也还算‘好心’,说帮他问问镇上有没有人买马。不过,让曹少爷别抱太大希望,这穷乡僻壤的,不一定有人买得起。
还不错,镇上一家富户正好要买马,一听曹觉的马不错,出价十贯。
曹觉心说,可能这穷地方马就不值钱,十贯就十贯吧!
哪成想,那富户来看马的时候,也看见了马的主人曹觉。一见他连件袍子都没有,穿着内衣就出来见人了,也挺可怜的,慷慨地大手一挥!
把价钱改成了八贯....
曹觉差点没哭出来,一百贯买的啊.....但是,情势比人强,明知道被坑了也没办法,乖乖地接了八贯铜钱。
然后付了店家一贯钱的住宿、餐食和卖马的经济钱,又到镇上挑了一身‘勉强’能穿的衣袍,又花了五贯!
曹觉怀揣着两贯铜钱继续上路了,店家说了,此去邓州步行最多十天,两贯铜钱,足够路上用度,这让曹觉踏实不少。
只不过,
第一天投店,曹少爷改不了大手大脚的毛病,花了一贯.....
第二天,曹少爷充分反醒自己的奢侈浪费,花了500分.....
第三天,曹少爷觉得还得再省一点,花了400文...
曹少爷傻眼了....
这特么也不够啊?还有七天呢!
剩100文可怎么花?
其实,100文也是够了,只要住7、8文一晚最破的车店,啃一文钱一个的炊饼,怎么也够了。
但是,曹少爷哪知道这个,第四天,住店50文,一碗白饭,两盘荤素小菜,70文又没了.....
之后的几天,曹觉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田间追过兔子,河里摸过鱼,还吃过两顿霸王餐,让人追出有二里地去。
眼见邓州城垣耸立眼前,曹觉不禁放声大笑!
“哈哈哈,老子终于到了!老子终于到了!谁说老子离开曹家就活不了!?老子不照样千里独行,到了邓州城下?”
官道上的百姓被他弄得,都不禁绕着他走。心说,这乞丐,得了失心疯不成?
没错,曹觉现在已经和乞丐没什么分别。
鞋也破了,脚趾头顶在外面放风,衣服刮得一条一条的,上面不是泥点子,就是草木浆,披头散发,满脸油污。就算是曹佾现在站在这儿,也不一定能认出来这是他亲弟弟。
对于大家异样的眼神,曹觉完全不以为意,迈着方步,犹如战胜的将军一般,就进城了。
一进城门,曹觉又傻眼了...
咕噜噜乱叫的肚子提醒了他,老子来邓州之后怎么办啊?
之前,觉得到在邓州就是胜利,可是他好像忘了想,到邓州之后,他也是身无分文啊,一样要喝西北风....
算了,不想了!能到邓州,曹觉已经很满足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添饱肚子!
正好边上有一家卖生煎馒头的铺子,曹觉大步就走了过去,今个就吃这家吧!
“店家,来十个生煎!”曹觉高声唱喝,派头十足。不过,一身的乞丐装让人实在看不出,派头何来?
卖生煎的是个老妇,斜眼看了一眼曹觉,不冷不热地道:“两文一枚,共20钱。”
曹觉油脸一红,“吃过之后,自然少不得你银钱...”
好吧,曹觉这是要顾计重演,来个吃完就跑。
可是,他现在这个扮相,一看就是乞丐,那老妇撇嘴道:“没钱一边去,别耽误老身的生意!”
我!...
“奶奶的!骗不来,老子还不会抢吗!?”曹少爷边想着,边要抓起几个生煎就跑。
这时,就见从店中出来一个年青汉子,一身华服,贵气逼人。朗声道:“六婶,给那位兄弟捡上几个就是,算我帐上。”
老妇一回头,不情愿道:“大伟,休要善心大发,这小乞丐,年青力盛,不想着使力气挣前程,却拉下脸皮要吃白食,不值得帮衬。”
曹觉被说得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却闻那年青汉子道:“都是这一方水土里养出来的人,有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
又和善地对曹觉一笑,“不够还有。”说完,似是还有事在身,大步离去。
青年这么一说,老妇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一边不情不愿地捡着生煎,一边嘟囔道:“也就你们马家家善,白养这些闲人!”说着,还瞪了曹觉一眼。
“看着和大郎一般年纪,差距却是天上地下!”
曹觉可不管什么大郎是谁,接过生煎,也不管烫不烫就往嘴里塞,边吃边挤兑老妇道:“你这老妇,有人付钱还这般啰嗦!”
说完,又对那青年背影嚷道:“谢了啊!”
六婶却是不干了,“嘿!你这小泼皮,吃白食还这般理直气壮!”
...
“谁吃白食!?”还没等曹觉说话,就听身后一个炸雷般的暴喝。“谁敢来唐记吃白食?活拧歪了不成?”
曹觉闻声回头,就见一个银甲大汉带着几个军卒行了过来,不由一挑眉毛,阴阳怪气地道:
“哪儿来的疯狗,老子的事情也要你管?”心说,老子跟别人硬气不起来,跟你们这帮军汉却是一点不惯着。大宋哪个当兵的敢跟曹家的后人这么说话?
六婶定睛一看,立马了精神,“王都头来的正好,就是这小泼皮,吃了白食还理直气壮,好不恼人!”
王都头眉头一皱,阴森地看着曹觉。
这唐记生煎虽然因马、张两家生意太多,无暇顾及这小食店而转给了六婶,但厢营的军士们在这里吃惯了,三五不时的还会照顾其生意,有了麻烦,自然不能不管。
而且这小乞丐还出言不逊.,“来人,给我扔到城外去,若敢再进城找事,见一次打一次!”
几个军汉一听,立马一拥而上,朝曹觉扑了过去。
曹觉也没想到,这些军汉这么‘热心’....
竟干起捕快的活计了!
调教大宋 第167章 曹遇曹
要说,别的州县军汉不惹事生非,给州府添乱就算不错了,可这邓州.....?
曹觉哪知道,在邓州却是不同,厢营军士从不为祸百姓,而且遇到有人生事,必助百姓解困,以致于百姓见到厢营的人,跟见到衙门差役没什么分别。
几个军汉扑上来,曹觉哪会束手待毙?把手里的生煎往怀里一塞,欺身而上。
王都头一滞,没想到,这半大小子手上还有功夫,几个军中汉子竟不是其对手,三五下就被这小子击中要害,一时动弹不得。
曹家的后人就算再不济也有几分家学熏陶,几个军汉就想制住曹觉?显然,王都头想多了...
“小子,好手段!”王都头大喝一声,猛然扑上,与曹觉斗在一处。
王都头那是厢营数得上的高手,再加上曹觉连日劳顿,食不果腹,一时之间,还真不是王都头的对手。盏茶工夫就露出破绽,被王都头一拳打在小腹之上,岔了气。
军汉们借机一拥而上,把曹觉按在了地上。三五个大汉把曹少爷压住,其中一个军汉一边费劲地按着人,一边对王都头道:“都头,这小子还挺野,怎么办?”
王都头略一沉吟,出言狂勃,手上还有功夫,不像是寻常的灾民乞儿。
“送到府衙去吧.,让李大头先审审,看是不是逃籍。”
“我逃你大爷!”曹觉破口大骂,老子堂堂曹家嫡子,让你说成了逃犯。
但是,所谓虎落平杨被犬欺,曹少爷在京城再牛气,现在也是个乞丐还不如的身份,被军汉押着,送到了府衙。
李差头接收之后,自然要审一审,还真审出点不寻常来。不是曹觉自报了家门,而是因为,这小子什么都不说。
叫什么说不,哪里人氏也不说,问家里有什么人更是一问三不知....
曹少爷憋曲啊!
打死也不能说!
这要是让京里知道,自己是因为吃白食被抓到了府衙,才漏了行藏....
那特么丢人可丢大了,还不如给自己来一刀,来得痛快。
本来,曹觉这就算个当众滋事,最多打两下屁股就放了。但是,因为他什么都不说,却是不能这么简单就放人了,万一是个外地流窜至此的朝堂要犯呢?
所以,李差头一琢磨,还是先关起来,查一查各州的追捕檄文再做打算。
于是.....
曹少爷再也不用为吃饭的问题操心了。
因为有牢饭可以吃了!
....
曹觉在牢里呆了半个多月,开始还有点不习惯,那掺了沙子的粗面窝头,真喇肠子,简直就不是人吃的。但时间长了,曹少爷也就习惯了,总比饿肚子强。
这一日,李差头带着两个人来到牢房,曹觉就搭眼瞄了一眼,然后继续蜷在墙角做梦吃大餐。他现在也不着急出去了,反正等这帮人什么也查不出来,早晚得放了他。
隐约能听见那差头是带着那两人挨个牢房的转悠,等转悠到曹觉这里的时候,其中一人开口道:“这个怎么连个名儿都没有?”
李差头回道:“连个屁都问不出来,估计是逃籍,府衙正在查。”
“哦...”那人点了点头,正要走开,不禁多嘴问了一句,“犯了什么事?”
“王都头差人抓来的,说是在唐记门前滋事。”
那人一怔.,“就是我五六个手下没打过的那个?”
李差头点头称事。
不想,那人来了兴致,“小子,站起来给某看看!”
曹觉不耐烦地翻过身来,狠狠看了一眼那人,“困着呢,没时间搭理你!”
他当是什么人物,原来又是个臭大兵。
“嘿!”那人不怒反笑,“还挺野,手上有功夫?”
“还行吧!”曹觉不谦虚地得意应道。“是你手下太弱了!”
“知足吧!咱这是厢军,能有这水平已经不错了。”
“嗯。”曹觉煞有其事地道,“确实不错了,比京中禁军还强上一点,但比西军还差点。”
那人闻言眉头一挑,“见识还不少,报个名儿!”
“没名儿!”
“男子汉大丈夫,就算是捅了天大的篓子,也不能连名儿都不敢报吧?”
“.....”
曹觉就怕人激他,那人这么一说,他反而有点不愤了。
“曹景渝!”
“呦!”那人怪声一叫,“还是本家!”
曹觉不禁一哆嗦,“你也姓曹?开封曹家的人?”
“那可高攀不起,某家曹满江,天圣八年武举甲科。”
曹觉暗松了一口气,不是曹家的人就好,应该不知道曹景渝就是曹觉。
“你什么职位,将阶几何?”
曹满江乐了。
看来,这小子还真不是一般人家的,能这么跟他说话,还知道问将阶。
觉得这小子挺有意思,曹满江也不嫌他问多了,“邓州厢营指挥使,拜陪戎校尉。”
曹觉偷偷一撇嘴,武举甲科才混个营指挥,还是个从九品上的将阶,这位混得也够惨的了。
要知道,咱们曹少爷一出娘胎可就挂了个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这中间隔了二十多个军阶呢。
“小子!”曹满江对这小子挺满意。“想不想跟我当兵?”
“跟你当兵!?”
曹觉心说,我没听错吧?
我爷爷是曹彬!
我爹是吴王曹玘!
老子要是想在军中混,也不用跟你个扑街的九品校慰混?
“对,跟我当兵!”曹满江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自顾自的继续道:
“依你这情况,就算身上没犯案,但却说不出来历,一个逃籍的身份是跑不了了,依律要充军的。与其去边关遭罪,不如跟着我混!”
曹觉愣了一下...
他倒不怕什么发配,谁敢发配他!?
他是想到,曹家从后周朝开始就是军人世家,世代为将。
“要刺字吗?”曹觉突然问道。
曹满江略一沉吟,“可以不刺!”
这小子有见识,也有军人的野性,手上还有功夫,也许是个苗子。刺了字对他没好处,邓州军界曹满江一个人说了算,让他以良人从军,免了面涅之辱不难。
却不想,曹觉一听不刺字,撇着嘴道:“那不当了....”
李差头在边上听得直瞪眼,心说,这小子没病吧.?曹指挥免了他刺字之辱,他还矫情上了。
“小子,那金印刺面,可是要跟着你一辈子的!曹指挥这是有心栽培于你,懂吗!?还不谢曹头的大恩!?”
“你懂个屁!”曹觉直接骂道:
“老子就是要刺字!”
....
调教大宋 第168章 如愿
有的时候,只能说曹觉这货傻得可爱,他现在想到的,不是什么面涅之辱,他想到的,是唐奕那句话:
离了曹家,他狗屁不是!
这些天他也在想,出了牢房之后,他能干什么?
呵呵...
曹少爷发现,除了会点功夫,小时候强记过几句兵法,好像没有一样本事是拿得出手的.。
今天曹满江的到来,让曹觉猛然惊醒!
他可以当兵啊!
但是,正常途径当兵,他永远也逃不开曹家的恩荫。说死他也是曹彬的孙子,在军中谁都要让着他。
那怎么才能真的算是凭自己的本事干出一番事业,还不让人嚼舌头呢?
曹满江提醒了他...
充军!
老子要把金印刻在脸上,谁再说我是靠曹家上位,那金印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子是从一个小兵做起,这金印就是证明!
到时候,我看谁敢说我曹觉是个废物?谁敢说我不是自己拼出来的?
我要像面涅将军狄青一样,做大宋的人样子!
所以,现在脑子不太清醒的曹觉...非要在脸上刻字。
....
曹家疯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找着人,最后只得放弃,祈祷曹老二能早点扛不住,自己回来。
曹佾哪里知道,自己的弟弟已经找到了长期饭票,在邓州当了大头兵,而且是面刺金印,以最底层的罪人之身入了军籍。
这件事闹的不小,曹佾是又喜又忧。喜的是,不管此次曹觉什么时候回来,经历了这么一次大起大落,肯定会有一番蜕变;忧的是,弟弟从小被姐姐和他惯坏了,不知道在外面得吃多少苦。
总之,这事也把唐奕坑苦了,弄得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在曹佾面前抬不起头来。但事情总会过去,曹佾也知道,唐奕是好心,而且细琢磨这也不算坏事,依曹觉在开封这么作下去,早晚要出事的。
得利最多的是潘丰。.潘丰也犯愁潘越整天不务正业,没想到曹家的老二跑了,反倒让潘越老实了。
这段时间在回山,除了隔三叉五找唐奕打一架,真的老实了。从言谈之中就能看出,不似以前那般浮躁了,开始沉稳起来。
七月中,肆虐了一个多月的大水终于退去,曹潘两家,还有桃花庵,因为受灾严重皆要重新修缮,这回唐奕又被抓了壮丁.,他把观澜书院修得那么漂亮,自然少不得为几家的重修,出谋划策。
而观澜的运力依然在为朝廷救灾的事宜忙碌,不过,今年虽为千年大灾,但却无一地有灾民作乱之事发生,足见观澜运力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
赵祯已经和富弼、文彦博商量过了,将以后向京兆运输官粮的任务交给观澜商合。对此,朝中大臣并无异议,毕竟官粮运转之事,一直是让朝廷头疼不已的一件事。经常是贪腐频生,毛病不断,正好借此把这个麻烦甩出去。
八月末,桃花庵的修缮之事最先完成,毕竟只是倒了几间草庐,重建很容易。但是,桃园夫人和董惜琴却没有走,而是继续住在观澜,倒是董靖瑶和那一大群使女先回去了。
桃园夫人是以后都不走了。对此,只能说是尹先生好福气,不但有一个死心踏地爱他一生的女人,还有一双孝顺懂事的儿子。
尹文若、尹文钦二人从老家来到回山,按说,他们应该恨桃园夫人的,毕竟父亲一生爱一个**多过自己的生母。
如今家母仙去多年,二人也终于见到这个传说中的女人。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恨,而是选择包容。
父亲颠沛流离大半生,临近晚年,为什么还要让他留下遗憾呢?
.....
桃园夫人本来是要回到桃花庵的,却被尹氏兄弟拦下了。尹文若做为长子长兄,直接给桃园夫人行了一个跪拜大礼。
言:“父亲大人老了,夫人也老了.,如今父亲也已辞官,又何必在乎那些所谓的世俗名声呢?”
桃园夫人被两个小辈跪的一时手足无措,黯然泪下,“师鲁可以不在乎了,但是你们不能不在乎...”
“你们都是好孩子,将来是要为尹家光耀门眉的,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耽误了你们的前程。”
尹文道:“如娘....留下来吧,若尹家连如娘都容不下,又谈什么光耀门眉!?”
如娘...
二人叫的不是姨娘,而是学着范家后辈叫甄氏的称呼,叫如娘。
桃园夫人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两个孩子没把自己当尹洙的妾室,而是要如自己的亲娘一般侍奉。
最后,桃园夫人还是留下了,却没有同意尹洙明媒正娶的好意。用她的话说,两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能把孩子教得这么好的女人,也一定是好女人,她不能抢了她的名份。
一出儿孝母慈的正能量大剧,差点没把唐奕看哭了.....
那董惜琴为什么不走,却是唐奕怎么也看不懂的。
这董行首一点都不像个青楼女子,倒像个苦修的尼姑。除了一些京中贵胄邀请她到宴助演,剩下的时间基本就呆在回山,哪儿也不去。就算出演也是匆匆而去,弹唱两首即匆匆而回...
....
八月开始,前来回山求学、拜山的人越来越多。
离明年开春的大比越来越近,各地举子向京中聚集也属正常。而来到开封,有两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一是去太学拜会胡瑷;二就是来回山听学。
没办法,范仲淹、尹洙、杜衍、孙复、柳三变的名头实在太大了,你要不来朝个圣,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学儒的。
几位老师父都是谦和之人,而且,本来也是本着开门授讲的目的,所以,来拜山的,能见就见,绝不推诿。有能力出众者,范仲淹等人还会把他们留下来,大比之前,悉心教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