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调教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山月
而这其中,也确实有几位牛人...
比如,冯京,就算唐奕记不住大宋每一科的状元是谁,但也一定记得住把‘冯京’当‘马凉’的典故吧?
这特么可是皇佑元年的状元郎啊!一定得留住!
而另一位,虽然不是什么状元,准确地说,这位考了一辈子,连个进士也没考上,但却比冯京大牌一万倍!





调教大宋 第169章 两大名人
考试之前先拜会名儒,这已经是宋朝考场的潜规则了。
若是哪位大儒看你不错,公开赞扬几句,再把你推荐给朝中名臣,那你高中的几率会很大。
这一天。
正好唐奕和贱纯礼等人跟着君欣卓早起晨练,一路冲到码头,又折回望河坡。跑到山脚的文圣石处,就见两个中年文生站在那儿不进不退。
众人不禁暗笑,这事天天都有发生,那些应试举子都是早早就来到回山,但又怕太早打扰了几位名儒休息,所以就手足无措地等在山下,一直到临近中午才敢上山。
丁源快跑了几步,来到二人身前。
“两位是来拜山的?”
两人一见是一队跑得满头大汗的少年,不禁疑惑,“学生正是来拜会范公和几位先生的,不知几位是.....”
丁源道:“我们是观澜的儒生,二位可有作文送上,若是有就拿出来,小生帮你递给范师父。若师父觉得好,自然就会见二位。”
二人闻之大喜,急忙拿出作文送上。
丁源接过,“不知道二位高姓大名,我好向老师禀报。”
“学生眉州苏洵,苏明允。”
“学生眉州陈-希亮,陈公弼。”
...
我去!!
唐奕正好跑到旁边,听见二人自报家门,一个趔趄差点趴地上。
“你说你是谁?”唐奕指着苏洵叫道,吓得苏明允以为自己欠这少年的银钱不成。
“在下眉州苏洵.....”
“苏洵....苏老泉?”
呃....
苏洵一阵尴尬,“老泉之号,乃学生无聊之时自娱自乐的称呼,不知公子是从哪里听说的?”
呃...
这回轮到唐奕尴尬了,“忘了哪儿听来的了!不过,先生的文采小子还是听说过不少的。”
“先生不敢当.!”
“当得,当得。”唐奕笑着客气道。开玩笑,苏洵还当不起一个先生。
“来来,随我上山,等老师用过早饭,就带你去见。”
陈-希亮这时插话道:“刚刚那位公子不是说,要看过作文之后,才.....”
“别人当是如此,二位的才学肯定是没问题的,老师定会见你们的。”说着,唐奕就拉着两人往山上走。
苏洵与陈-希亮对视一眼,心说,这小公子好不奇怪,他都没看过咱们的作文,怎么就知道好?
呵呵...
就这两位的文章,不用看也知道很好啊....
一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另一个简直就是科举考试的吉祥物!不但自己是进士,儿子也是进士,侄子还是进士,好友的儿子更是进士,反正跟他沾点边儿的都考上了,就跟礼部贡院是他们家开的一样。
到了山上,二人亦被观澜的美景所慑,心说,范公的书院就是不一样,仙境一般的好地方。
此时,范仲淹等人应该是刚散完步,正在用早饭。遂唐奕问两人道:“二位用过早饭了没有?”
二人脸色一窘,为了早点来,少排队,二人三更就出城了,还真没吃早饭。
“公子且去用饭,不用管我二人。”
“那就是没吃喽?正好跟我们一起。”
丁源、宋楷等人不禁奇怪,从来没见唐子浩这么热心过啊?今天这是怎么了?
到了食舍,苏洵和陈-希亮有些不知道干什么好,因为这食舍跟别处不一样,吃法也是见所未见。
唐奕见二人不动,知道他们第一次来观澜吃饭,必是不适应,就为两人各拿了一个铜盘。
“这边是馒头、炊饼、汤饼、饺儿、枣糕等主食,那边是牛乳、豆浆、米粥,那边是时令小菜,二位想吃什么,自取便可。”
两人看得新鲜,还从来没这么吃过饭。
而且,这里面餐食种类极多,花样百出,市面上常见的早点应有尽有。
随着观澜的学生捡了几样可口的食物,二人就随唐奕找了一处僻静角落坐下。
唐奕见也差不多了,有意无意地对苏洵道:“听说先生家里有二个惊世神童?”
嘎!?
虽然唐奕装着很随意地一问,但还是惊着苏洵了。
我那两个儿子这么出名了?都传到京城来了?
“呃...犬子不才,还当不起神童之说,最多算是聪慧罢了。”
“先生谦虚了,令公子之才,将来必是大宋之文星也。”
谁不喜欢别人夸自己儿子啊,苏洵心下当然高兴。
只不过,唐奕下一句,他就高兴不起来了。
“先生下次进京赶考,可要把两位公子带到观澜来啊!以他们的才学,老师一定会悉心教导的。”
...
苏洵心里这个郁闷,心说,我哪得罪你了?还下次赶考,你这是咒我这次考不上啊?
“还不知道公子高姓大名。”
“在下唐奕,唐子浩。”
噗!!
不光苏洵,连陈-希亮都把一嘴的吃食喷出去了......
原来,这位就是狂生...
唐疯子啊!
进京不足半月,满耳听的都是这个唐疯子的事迹,桩桩件件就没一件像个读书人的.。
不过,看这位的作派,确有点异于常人。
二人心说,还是离这位远点的好。
...
别别扭扭地吃过早饭,二人终于逃似的由仆役带着去见范仲淹了。
唐奕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有点失望。
一番攀谈下来,他发现,苏洵现在还只是个屡试不第的老举子,早没到立地成圣的地步。
他那两个妖孽一般的儿子,也只不过是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牙子。
苏仙啊...
十一岁的苏仙,那还叫苏仙吗?
不过,苏洵现在还没修成正果不假,但是水平还是有的。
苏洵二人去见范仲淹,范大神一看二人的文章,陈-希亮亮行文俊逸,不失大才。范仲淹又考了考他的经义、诗赋,觉得虽然还欠些火候,但假以时日必是良材。
但是,苏洵.....范公却没法评价了。
简单来说,苏老泉这个人偏科很严重....
他的经义之学算是二流,可能还没有范纯仁学得扎实,诗赋的功力根本不入流,最多只能算通顺。
但是,这货写时文策论的本事,却是超一流水平,范仲淹看过之后,都觉得有点自溃形骇。
苏洵的文章实在是太漂亮了,漂亮到无可挑剔!
读罢苏明允的文章,范仲淹有种酷夏如饮甘泉的通快之感。
“明允之时文,可为天下典范矣!”
.....




调教大宋 第170章 中秋宴
范仲淹还真不是夸张,当今文坛,也唯有欧阳永叔的文章比苏洵略胜一筹了吧!
说心里话,苏洵虽文章写得漂亮,但是,范仲淹并不看好他能今科高中。
无它,目前大宋的文坛风向,还是偏向五代浮夸空泛的文风,现在朝廷贡试也是重诗赋,轻策论。苏洵文章作得再漂亮,诗词功底却是硬伤,很难在举业上有所建树。
他甚至还不如陈-希高中的可能性大。
不过,如今的范公已经不是朝堂上那个耿直不讳之人了,现在的他,更平和,更知道什么时候说实话,什么时候善意地回避问题。
老头儿也没有明说苏洵诗文不好,毕竟还有几个月就考试了,这个时候给仕子信心,比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
他只是很诚恳地邀请二人在观澜书院住下了,一应食宿分文不取,并根据二人的不足,隐晦地指出,苏洵可与柳永多多论诗评词。
而陈-希高如有时政、治世之论的疑问,可随时来找他或杜衍请教。
二人当然是大喜过望。要知道,进京举子来观澜拜会求学之人多如牛毛,但能真正进入观澜书院学习的,却是寥寥无几。
能有此殊荣跟着几位老相公学习,简直就是天大的造化。
这真不是二人夸张。
从现在京里流传的四难求,就不难看出,入学观澜有多难。
什么是四难求?
文武至尊惜琴曲;狂生下阙观澜举。
就是开封最难求的四件事:
唐子浩的下阙诗;
董惜琴的词曲;
天下第一美酒“文武至尊”;
还有观澜书院的举荐和收留。
因为几位名臣大儒的关系,观澜书院已经被传神了,简直比大宋最高学府太学院都牛气,就好像入了观澜,几乎就等于中了进士一般。
...
其实,这真不是观澜书院沽名钓誉、挑三捡四。
当初,观澜的初衷就是办一所义学,让天下间那些读不起书的有识之士,有一个可以一展才华的机会。
但是,一来从年初开学以来,大小事务不断,根本顾不上收容寒门学仕的事情;
二来,这些赶考仕子大多数来观澜,为的只是镀金。
进了观澜书院,那就算是范仲淹、孙复、杜衍、尹洙、柳永的弟子了,这等光宗耀祖的好事,谁不想要?是以,现在范仲淹等人接待举子极为谨慎。虽然见到几位名儒还算不难,但要经其首肯入学观澜,却是极难。
除了少数实在贫寒难济,又或确为可造之才的举子,观澜已经基本不收学生了。
可是,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不去找麻烦,麻烦自己会来见你。
观澜出尽风头,有人却不乐意了。
谁呢?
开封第一学府!
太学...
往年进京仕子,都会选择去太学旁听或是求教,太学的教谕们每逢大比之年是最有存在感的。不光手底下苦心教导多年的学子又一次要在贡试之中大放异彩了,而且,全宋儒生聚于太学求教、求评,那种众星捧月的光荣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可是,今年却一下变了味儿了,儒生们都去观澜书院了。若是观澜进不去,退而求其次,才会来太学听讲.,太学院的大儒们就不高兴了....
凭什么范仲淹一来,就把我们的风头都给抢了?
再说了,观澜书院并非官学,把奉根正朔的太学的风头都给抢了,合适吗?
于是,有太学祭酒上书朝廷,说诸生只知观澜,而不知太学,实为违背了大宋设立官学的初衷,要求赵祯下旨为太学正名。
还有人提出,要限制京中仕子出城.,意图阻止诸生到观澜拜会。
赵祯看了这些奏报,也是哭笑不得。心说,太学这帮学究怎么这么小气?连这种荒唐招数都用出来了。
最后,还是太学直讲胡瑷出来说话了,“妒者,非君子也;欲取心必唯德;比之方知真矣。”
意思是说,你们羡慕嫉妒恨屁用没有,不是君子所为,要想赢得仕子的认可和青睐,得靠德行和自己的本事,咱们来年大比见真章儿!
胡瑷其实也不是没有火气,当初他上书想跟着范仲淹走,结果赵祯不但没同意,还罚了他半年的奉。如今可好,孙复、柳永、杜衍都去了,就他没去成。
这帮老货,在观澜书院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住最好的,就连最好的生源也都一门心思往那儿跑,胡先生能平衡吗?
他现在憋着劲儿等着开春的贡试,看看我太学诸生是怎么碾压你们这帮老货的!
观澜书院可没有胡瑷那么紧张。
马上就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今年一年又是皇帝假装生病,又是大河起舞,可以说,就没得消停,再加上范纯仁等十几个人要应对来年春闱,都紧绷着一跟弦,唐奕觉得,过节应该让大家放松放松。
范仲淹也觉得在理,就定下中秋月夜观澜上下一同欢宴赏月的章程。
对此,大家可以说是翘首以盼,极为重视。
潘丰直接把白樊楼名厨叫到了回山,提前三天就准备食材用度,力求尽善尽美。
桃园夫人则是给桃花庵的姑娘们下了死令,中秋不接助宴的差使,还特意编排了新曲。几位她教出来的姑娘中秋夜皆不受外请,都来回山助兴。
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要知道,桃园夫人教出来的姑娘可不只董惜琴一位花魁,还有上界、上上界的花魁娘子。虽然年代久远,都已经是过气的名伶,但再怎么说,那也是花魁啊.!
几代花魁聚于一处弹琴唱词的盛况,谁见过?
再说了,那词还是柳七公亲自为这次宴会所作,就连赵祯听说观澜有这么一个宴会,他都想来凑个热闹,却被文彦博一句话给顶回去了。
“虽是中秋大节,但京东、河北诸地灾祸未平,陛下怎可专于一宴之乐,而不顾万民之苦呢?”
其实,赵祯出去吃顿饭不算什么大事儿,但是,文相公是怕皇帝出宫出顺腿了。今年都在外面呆过半个月了,也不短了,您还是在宫里呆着吧!
于是....
赵祯只能苦哈哈地窝在宫里与万民同苦了...
但是,文彦博这厮也是够贱!他不让赵祯去,他自己却要去!




调教大宋 第171章 新衣
文彦博让人稍了信儿到回山,说是八月十五到回山陪恩师过节。赵祯知道这事儿后,鼻子都气歪了,心说,文宽夫,你等着!.
富弼进京之后,一直忙于朝中琐事,一直也没来看看范仲淹这个老朋友,于是,也定在中秋携家人与老友一同过节。
....
有大儒,有名仕,有佳宴,还有名妓......
十五月圆之夜,对月评弹、吟诗做对、话新词,这么奢华、这么高大上的事情,又怎么少得了大宋朝最会享受的两个人呢?
晏殊,还有宋庠,也要去。
按说,晏殊和范仲淹并不算和睦,这里面肯定没晏殊什么事儿,是范相公老看不上晏殊那奢靡成性的作风了。
但是,自辞官之后,晏殊特意写信慰问,赞扬了范仲淹的高风亮节。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晏殊除了爱享受,真的没别的毛病。
二人也算是相逢一笑抿恩仇。
这两年,虽都在京中,但也多以书信往来,如今,范仲淹自己也‘奢靡’起来了....
晏同叔一听观澜有此一宴,心说,好你个老小子,年青的时候,我养几个歌姬你就参我的本,这回轮到你了!
他立马给范仲淹写了封信,信中笑骂:范希文晚节不保!
范仲淹看过后莞尔一笑,知道这老头儿要找回场子。但是,没办法啊.,谁让咱有个会抓钱的弟子呢?奢侈也奢侈得理直气壮!
回信之时,不但不气,反而邀请晏同叔一起来腐败。晏相公看了信,满意地点点头,“这还差不多!”
...
至于宋庠...
这位也爱享受,但是,让他主动去和范仲淹、尹洙、杜衍、富弼这帮‘庆历党人’吃酒,宋相公拉不下来脸啊!
当年,大家可是斗得你死我活,把儿子送观澜去,已经算是极限,再坐一块喝酒,他自己都觉得臊得荒。
但是,宋楷在观澜书院,范仲淹早就告诉书院诸生,凡父母家人在京者,不论贫富,皆可携家人一同赴宴。
宋状元这回算是找到台阶了,这是你请我去的,可不是我上赶着去的。
他这是借了儿子的光了...
这下可好,八月十五那天,观澜书院再一次人满为患,都快赶上赵祯在这里住的那半个月了。
中元大节,中枢休朝三日。
富弼一家、文彦博一家、晏殊一家、宋庠一家,还有庞籍、唐介早早地就来到了回山。中午之时,赵德刚的一众子孙也来到回山陪老爷子过节,再加上曹家和潘家,人数着实不少。
陈-希亮跟着范纯仁在外面转了一圈,腰都快直不起来了。从眉州巴蜀之地来到这里,他哪一下子见过这么多传说中的人物?
过去一个,是宰相富弼....
再过去一个,是副宰相文彦博....
又过去一个,是枢密使庞籍....
给事中归班宋庠....
御史中承唐介....
见了谁,都是令人敬仰的股肱之臣;见了谁,都得恭恭敬敬地叫上一叫‘相公’。
回到学舍,陈-希亮见苏洵正在案前看书,丝毫不被外面的热闹打搅,不禁奇道:“明允,怎么不出去看看?外面可是比朝会还要热闹。”
苏洵横了他一眼,“说的好像你见过朝会一般。”
“呃....”陈-希亮闹了个大红脸,却闻苏明允继续道:“有甚可看,待来年高中,与之共列三班之时再看不迟!”
苏老泉现在还是很傲气的,虽然屡试不中,但对自己的实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
这边苏洵在玩清高,那边曹佾却在装深沉...
曹觉一去不回,曹家苦寻无果。如今姐姐在宫中,弟弟在江湖,回山就只剩曹佾一人,略显孤单。
正想着,就见唐奕抱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跟黑子来到他身边。
“想什么呢?”
曹佾横了唐奕一眼,“你说我想个什么呢?”
唐奕一窘。
只得佯装对怀里的小童逗趣道:“评儿听听,听听,你爹这小心眼可怎么治!?你可不能学他,将来要对你干爹好点!”
小童重重点头,吧嗒!在唐奕脸上来了个大大的湿吻。
曹佾没好气地把孩子从唐奕怀里夺过来,“喜欢自己生去,别拿我儿子解闷!”
说着,厉声对小童子又道:“你可要记着,将来你二叔要是回不来,就找这厮要人!”
小童被两个‘大人’夺的不知所措,自顾自地叫喊着:
“小二叔,小二叔,要找小二叔.....”
正说着,就见董靖瑶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小丫头是来让唐奕出船的。
唐奕不禁疑惑,这已经是下午了,这时候还要出船回城干嘛?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董惜琴为了此次欢宴,特意订了一身新衣,准备晚上唱词之用。只不过,新衣昨天刚拿来,今天一试,竟有些宽松了。
唐奕不禁吐槽,“现在才想起来换,哪里还来得及?”
“哎呀,就是简单收一收腰身,送到成衣铺子,用不了半个时辰就改好啦!”董靖瑶依然不改恬燥的性子,乖张地大叫。
唐奕指了指天色,“一个来回,不算改衣服,就得三四个时辰.,你自己算算,来得及吗!?”
“.....”小丫头一算,还真来不及了。
“要不.,,..我去吧?”黑子试探着一问。
唐奕白了他一眼,心说,就算你对桃花庵的事情上心,也得分个时候啊!
“你去?你飞着去啊?不是一样行船?”
“不用!”黑子急道,“翻过望河坡走陆路,快马两个时辰就能来回!”
唐奕就不明白了,穿特么什么不是一样唱,非得费这么大的劲。
黑子还没等他说话,直接就飞蹿了出去。
曹佾看着黑子和董靖瑶的背影道:“这憨汉都快把桃花庵当成自己家了,比你的事儿还上心!”
唐奕没说话,拧着眉毛摇头,他也看出一点不一般来...
黑子到董惜琴那里拿了衣服,直接飞奔上山,就他那个身手,眨眼之间就消失不见。
唐奕也跟了过来,和董惜琴一起看着黑子跑远了,不禁吐槽道:“惜琴姑娘仙子一般的人儿,穿什么都好看,何必在意一套衣服呢?”
董惜琴嘤声道:“今晚很重要。”
“那怎么还能做套衣服,还做肥了呢?”唐奕心说,这种错误我都不会犯。
董惜琴低着头,不好意思地道:“几年前的尺寸,没想到自己到是轻减了...”
唐奕眉头一皱.,几年前的尺寸?开封第一名妓几年没添过新衣了?
“你没事儿吧?拿几年前的尺码去做新衣?”
......




调教大宋 第172章 桃园姑娘
也许老天爷就不想让董惜琴太出彩,黑子走了没多久,天色就开始阴沉下来,又过了有一个时辰,豆大的雨点子瓢泼而下。
唐奕正和宋楷等人聚在一处打发时间,雨就下来了。
“得!想穿也穿不上了。”
雨下了一个多时辰也不见,。董惜琴看着天色雨势眉头紧锁。
一个使女模样的中年妇人走了过来,新衣是等不来了,只能从旧衣中选一套应付了。
“妹妹,要穿哪套?”
“就那套湖蓝的吧!”悠然一叹,“倒是要让干娘失望了。”
那使女劝慰道:“干娘也是想做到是最好,别失了书院和尹先生的面子,当不会怪妹妹的。”
其实,董惜琴想的不是这些。
1...5859606162...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