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调教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山月
依唐子浩的尿性,他再把曾公亮张嘴就要六成的事儿说出去,那就更热闹了,曾公亮有理也说不清了。
“两成确实太少了,朝臣亦无法交代,子浩不会是奔着谈崩去的吧?”
曾公亮心说,我把锅甩出去,是你要奔着崩了谈,可不是我搅和。
唐奕一叹,极为肉疼地道:“二位相公也要明白我的苦衷,还不知道得修到什么时候呢?就算修通,也不知道得多少年才能把本钱收回来,这事风险太大啊!”
“要不,这样吧,朝廷欠我那一百万,我也不要了,就当是给朝廷两成份子。再加一百万的买河钱,二位以为如何?”
两人一听...
“咦?不错啊!”
把那一百万的账扔了,可比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拿到手的份子钱实惠得多。
“一言为定!”二人还挺高兴。
只不过,回去后,差点没让赵祯笑话成傻叉!
有没有修河这事儿,那一百万唐奕也不打算要了。俩人加一块都一百岁了,让个二十岁的愣头青忽悠地一愣一愣的,这宰相是怎么当的?
那边,唐奕也在吐槽,当初一冲动把文扒皮弄下去了,耽误多少事?
这要是文彦博在京中,还用他费这么多话?给朝廷两成,文扒皮都得觉得给多了。
.....
敲定了分成的事情,其它事情就简单得多了。
观澜打河工测算,形成初步计划,报到朝廷,朝廷再以官方的名义募集徭役。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还有一个事儿没谈拢。
就是修通之后,由谁来收费的问题,曾公亮想让朝廷派官吏设税监,以河税的名义收上来,在统一和观澜结算。
曾公亮这么干,主要就是怕唐奕民资收费开个不好的头。而且还怕唐奕贪得无厌,设的价码太高。再加上,谁知道他收多少?万一收一万,他说他收了一千怎么办?
对此,唐奕当然不干了。
他倒不是想玩曾公亮琢磨的那些小把戏,而是一旦这个卡子掌握在朝廷手中,那观澜每年进多少钱,不就全露馅了吗!?
再说,官方收税,看起来正规公正,其实真不一定比唐奕自己收来得实惠。
你怕我谎报,我还怕你贪污呢!
最后,两方谈不拢,还是赵祯和富弼出面,强行把收费权给了观澜。
这个时候,唐奕真的是无比想念文扒皮!
.....
唐子浩于五月初一,在上院开讲《财税》,这在观澜书院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不过,对此事,不但上院的那些未来大牛们不屑一顾,就连随赵祯在观澜办公的朝臣们也都摇头想笑。
那唐疯子不在京城两年多,这两年可是消停的紧。怎么一回来不去祸害城中纨绔,反而开始祸害起自家书院了?他也能授业?范希文到底怎么想的?
赵祯虽然知道,在财商之上,唐奕的见解非常高。但他也想像不出,那个动不动就放炮的混小子,怎么站在堂前给儒生们上课。
初一那天,赵祯特意换上便服,由范仲淹陪同,准备去听一听。
而对“大宋未来财相”心有不服的韩琦,也特意抽出时间,去看唐子浩到底有什么本事给人上课!
......





调教大宋 第283章 数术之学
五更,已废,求票,求打赏。
————————
给观澜上院的“学霸”们授课,唐奕表示压力很大啊。
所以,为了壮胆儿,他觉得不能一个人去上课,怎么也得拉几个站场子的!
....
可等到初一那天正式授课之时,虽然信心满满,且带了一群“手下”。
但唐奕一进到上院的大课舍,还是吓的腿肚子一软,差点没栽地上。
课舍是后来建的,当初没想过观澜会有这么多学生,所以都是几十人的小学舍。直到小学舍装不下了,才建了两处可容两三百人同时上课的大课舍。
此时,课舍之中密密麻麻坐满了学子,观澜上院有一头算一头,一个也没少。
倒不是大家勤奋好学,有一多半都是来看唐子浩笑话的。
他们是想看看,这位连十三经义都没看全的唐疯子,作诗只写一半的“半阙郎”是怎么上课的。
...
好吧,要是光这些儒生,唐奕倒也没什么,混不吝的唐子浩啥时候怯过场!?
只不过,一进屋,就见赵祯端坐在课舍的最后排....
唐奕一声哀嚎,本来就怕露怯.....您老来凑什么热闹啊?
除了赵祯,还有范师父和尹师父陪在他身边。曾公亮和韩琦两人也在,眼神儿里都是戏虐。
富弼加丁度也没少,还有几个没见过的,但一看就不是什么善茬。
奶奶的!
这么大阵帐别说他唐奕没见过,范仲淹上课的时候,也没官家和一群大儒名臣在后面听着吧?
“嗯~!嗯~!”
唐奕使劲清了清嗓子,已经这样儿了,硬着头皮也得上了。
万幸啊,早有准备!
一挥手,把几个“手下”招呼进来。
儒生和大儒们一看,不由皱眉,这唐子浩搞什么鬼,弄一群娃娃进来做甚?
没错.....就是一群娃娃。一群穿着粗布衣裳的,寻常百姓家的娃娃。大的不过十三四岁,小的更是只有八九岁,嘴角还流着哈拉子呢!
知道其中玄机的宋楷和范纯礼等人,差点没笑出声来,唐大郎这是要用娃娃打脸?
后边范仲淹坐忍不住乐了,笑骂道:
“这混小子......”
赵祯闻声一疑:“卿家笑什么?此间有玄机?”
范仲淹道:“玄机倒没什么,只是大郎所设民学里的孩子。”
“哦?民学的蒙童?”赵祯觉得有点意思,民学的蒙童带到这里做甚?
“陛下可别小看了这些孩子,等下定让您大吃一惊!”
......
正说着,就见唐奕已经站到了讲台之前,拿起粉笔回身急书:
《财税》
一、数术。
二、钱。
写完,转过来,把粉笔往讲台上一扔,故作深沉道:
“师不弃,令奕于此,开财税一科,然财钱、税政、商途,货通,皆倚数术之基.....”
范仲淹在后面听的眼皮直跳,忍不住出声道:“好好说话!”
呃....
唐奕一窘,惹得堂下诸生一阵哄笑。
大家心说:就是嘛,没那两下子,还拽什么古文?能把白话说清楚就不错了。
“好吧!”
唐奕一摊手,这时候反倒不紧张了。特么讲数术和挣钱,还有谁比小爷更权威?
怕个囊球!
“学财税之道,数术得过关,别我讲了半天,你们连十以内加减法都得掰着手指头算,那还听个什么劲儿!?”
!!!
这话太伤人了...
一屋子的儒生,哪一个不是人尖子?唐奕说他们得掰着手指头算术,这是赤果果的侮辱啊!
只闻唐奕继续道:“所以呢,咱们第一天上课,也别讲什么高深的的了,先说数术,再说说这铜臭之物,估计就够你们消化了。”
.....
要不是官家在坐,下面的儒生早就暴走了,这纯粹就是侮辱加糊弄啊!
数术?
爷通读《九章算术》、《张丘建算经》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再说了,钱有什么好讲的?读书人重义、轻利,最看不上眼的就是钱!
唐奕可不管他们想什么。
“这样吧,数术之道,博而难精,让你们跟我比有点欺负人.....”
一指身边的几个蒙童,“你们只要比这几个孩子的水平高,就算你们过关了,也就有资格听以后的课,如果连这几个孩子都比不了....”
唐奕一摊手,“那就请先去民学把数术之学补起来,再回来听课。”
噗.....
宋楷喷了。心说,你要来下马威,也不用这么狠吧?
让这些学霸去和一群蒙童一起听《三字经》、乘法口诀?
那画面太美,宋楷都不敢想。
而他现在想的是,这屋里连上那几位相公在内,有几人能比得过那些娃娃。
估计自己都得去民学回炉了。
别的不敢说,单数学这一块儿,民学的那帮孩子绝对是碾压一切的存在.。
有的儒生实在忍不了了,就算官家在此也管不了了,愤然起身。
“怎么比?”
唐奕一看,呦!面熟,这不是曾巩吗?
“你随便出题考这些孩子,若答不出算你过关。之后,我再出一题,若答得出,也算你过关。”
“好,听好了!”
“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
唐奕一拍脑门儿,“要不,你换一个?这个太简单了。”
曾巩火气上涌,“简单你倒是答啊?”
唐奕苦笑,“王济,你来答吧”
“我不答。”
没想到,唐奕点名的那个孩童一口回绝。众儒生心说,原来是吹出来的,第一个就卡住了。
不想,叫王济那少年下一句话能把人气死。
“这题也太没难度了,老师还是让憨娃来吧。”
赵祯万金之躯都没绷住,笑出了声儿。
“还真是什么人教什么样的弟子,大郎的弟子跟他一样,狂的紧呢!”
而那里最小的那个娃娃正是憨娃,嘴边那条晶莹甚是惹眼。一听有人叫他,奶声奶气地欢叫道:“我来,我来!”
“是四尺五寸五!不就是勾股定理吗?俺前天刚学会呢!数儿都和这题一样,都不用算。”
.....
唐奕颇为同情地看了一眼曾巩,可不是兄弟要踩你,你说,你出这个头干嘛?
曾巩臊的脸色通红,本以为考几个娃娃,折竹题就够了,没想到,连最小的都会....
“我来!”
程颢见曾巩败了下来,立刻起身,官家可是在呢,这是多好的表现机会啊!
“听好了!有鸡鸭兔同笼,共首三十,脚七二,问....”
“停停停!”
唐奕实在听不下去了,“什第折竹题,鸡兔同笼题,这种从数术古书里扒下来的,就别往出说了,有没有新鲜的!?”
程颢一声哀鸣,你倒是让我表现完啊!
.....
儒生们出的题,不是考校勾股定理的折竹题,就是从算经里扒出来的“鸡兔同笼题”。
这种最基本的勾股定理和一元一次方程,早在民学幼童入学的第二年,就已经能轻松解出来了。而且,非是这种只认题,不认理的刻板解题。
现在大一点的民学生,可以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再聪明好学一些的,平面几何难一点的题和“因式分解”都可以试着解一解。
下一步,唐奕就要让胡林教他们立体几何和高级数学的东西了。
就上院儒生们学那点东西,不是唐奕瞧不起他们,真不够这几个孩子应付的。
.....
如今曾巩已经在民学订下了坐位。
程颢、程颐让几个娃娃好顿羞辱,去和曾巩作伴了。
唐奕就想问问....
还、有、谁!
....




调教大宋 第284章 第一堂经济学
谢谢“书友150920150555692”的万赏!
——————————
下面还有人想起身试试。
宋楷眼尖,一见身边的小儒生有起身的意思,忙一把拉住他。
“苏子瞻,你要干嘛?”
小儒生一脸的兴奋,“我也出个题玩玩呀!”
“老实呆着吧!你爹都不敢在唐子浩面有买弄数术,你逞什么能!?”
宋楷他们几个纨绔唯一合得来的,也只有苏家兄弟,那也是因为早与其父相识的缘故。
“哦!”小儒生悻悻然地缩了回去,他爹都不行,那他肯定也不行了。
十四岁的苏子瞻还是脱离不了对父亲的盲目崇拜的。
.....
唐奕见半天没人起来发问,不禁摇头。
这个结果是他意料之中的,但过程却是出乎意料的差。
当下,他也不浪费时间了,让他们一个一个起来受辱,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我出一题,谁答得上来,自不多说;答不上来,明天就去民学抄课表,自己挤时间去上学。”
说完,拿起粉笔在墨板上写道:
有铜钱、当五钱、当十钱各十枚,取其中十五枚,得钱七十文。问,铜钱、当五、当十,三种各几枚?
“此题可以回去算,若不得解,去民学随便找个十二岁以上的孩子问问,也就知道了。”
说完,唐奕欠揍地一笑,“咱们明天民学见哦!”
靠!他也太贱了!
众儒生无不绝倒。这是认死了咱们答不出来,明天都得去民学报道啊!
可是,
还特么真答不上来啊....
....
有的儒生已经开始用最笨的方法,一个数儿,一个数的去试了。
“铜钱十枚,当五五枚,当十.....不对!”
“铜钱五.....”
好吧,唐奕进屋的时候说的一点没错,真都掰着手指头在算了。
范仲淹暗暗点头,唐奕弄这么一出,虽有卖弄之嫌,但却成效斐然。
最起码,百多儒生都收起了轻视之心。
年青人其实很简单,年青气盛不假,但你有真本事,也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尊敬。
而赵祯则在感叹,唐大郎是怎么把那些孩子教的这么厉害的?民学的娃娃都这个水平?
还真的都这个水平!
如此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若他们还答不上来,那唐奕没法给他们讲什么统计学,更不用提基础的财会知识了。
......
“好.....”
压住了场子,唐奕颇为满意。
“回去慢慢数,手指不够,可以把脚指头也用上!”
贱人!
原来对唐子浩没什么恶感的儒生,现在也恨的牙痒。
没这么挤兑人的就。这些可都是各地的人尖子,大家乡不说用下巴看人也差不太多。
现在让唐奕说成,手脚并用才能算明白数儿的无知小儿,谁能乐意?
......
“那咱们继续上课,接下来说——钱!”
“谁能说说,什么是钱?”
“哼...这有甚可说!”有儒生还没缓过来,悻悻然地嘟囔,“钱就是钱呗,买东西用的!”
唐奕也不和他们计较,“太笼统了,有更具体一点儿的吗?”
“.....”
见无人能答,拿起粉笑,唐奕在墨板上写下:
钱,即——货币!
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社会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
下面的儒生们又傻眼了...
就是一个钱,多简单点事儿,怎么让唐奕说的这么复杂,所用句子之中的名词听都没听过,看都看不懂啊?
而后排的曾公亮等人却是另一番心情。
唐子浩虽然用了许多新词,但是对于他们这些整天和民生、财税打交道的宰相们来说,却是看得懂的。
而且,他们很明白,钱,看似简单,却正如唐奕写在墨板上的一样,一点都不简单,只是就连他们也没如此详尽的总结过什么是钱罢了。
唐奕写完,知道很多人都看不懂,只能逐字逐句的去解释给大家听。
儒生们虽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钱说的这么复杂,但都不是庸人,细心记下。
“货币,也就是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在远古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
解释通了“什么是钱”,唐奕又马上开始讲钱的发展史。
“秦赢政统一度量衡,统一币制......”
他讲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讲到秋春战国的货币混乱,再到秦统一货币的意义......
唐奕就像在陈述一段历史,只不过,这段历史之中记载的不是哪一朝,也不是哪个人,而是君子轻而远之的——钱!
大家听着,开始只觉有趣,慢慢的就收起了轻视之心。
唐奕讲了什么是钱,钱的意义,再把这些定义套用到钱币发展的历史之中,很多人这才猛然意识到:唐子浩所说的“钱”是一朝民生,和占满铜臭的“利”,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钱”并不是那么简单!
随着唐奕细讲为什么单用铜制钱;为什么金银不以官方形势走入流通市场;为什么大宋会出会“钱荒”......
众人终于借着钱的概念,认识到货币的重要性,进而对整个大宋的经济形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就听的更加认真。
赵祯在后面眼冒金光,这些知识对于治国来说,可比一千一万首好诗来的有用的多。
一众大臣则是目瞪口呆。
直到此刻,他们终于知道,为什么上一科观澜出去的学子,有那般见识和能力。
唐奕讲的这些,在大朝臣们看来,并不新鲜。能立于庙堂之上的文臣,要是这点见识都没有,也就不用混了。
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他们为官几十年,从朝堂到地方走了几个来回,逐渐靠经验总结出来的“为政之道”。
可以说是,书本上没有,老夫子不教的东西。
唐奕现在把它总结出来,形成理论,再授于这些白衣儒生,使他们在没进考场之前,就对国家、对民生就形成一个笼统的概念,这份财富,可以说的无价的。
再加上,范仲淹、杜衍这样的名臣把自己为官的经验传承下去,观澜的儒生怎么可能不高人一筹?
这可比照本宣科的所谓名儒夫子强多了!
......
唐奕要是听到几位朝臣的心声,一定嗤之以鼻。
几十年的为政之道就想总结出来这些东西?这可是几百年,无数人,无数精力的结晶,这叫科学。懂吗?
这可不是放眼一朝一地,几十年的光景就能总结得出来的。
..
整整一个半时辰。
原本半个时辰的课时,唐奕讲的起兴,下面听的也认真,一时没收住,唐奕把宋之前的钱币发展史,外加各朝货币政策,一气讲完。
直到嗓子都冒烟儿了,唐奕才意识到,一个上午都差不多过去了。于是哑着嗓子苦笑道:“我觉得是时候放课了,若有疑问,课后可单独找我。”
下面儒生一听“放课”二字,先是一怔,接着猛然一醒,随即嗷捞一声,夺门就跑。
唐奕瞬间不淡定了....
咱讲的有那么差吗!?这么迫不及待的就逃了?
见宋楷也使劲往门外挤,唐奕一把拉住他,压低声音道:“很没意思吗?怎么都跑的这么快?”
宋楷一把甩开唐奕的手。
“别特么挡我,老子憋不住了!”
......




调教大宋 第285章 关于“钱”的推演
好吧,本书大盟主“陈志扬”同学要征婚!!!
年少多金会做饭,暖床嗨歌样样通...
有意者可加书友群:492、610、427
哦对了!非诚匆扰......
——————————————
一个半时辰啊!
特么唐奕整整说了一上午,就算再好学的儒生,一听“放课”二字的第一反应也是....尿急。
不往出跑还等什么?走慢了连坑儿都占不上。
....
唐奕愣愣地看着宋楷飞奔而出。
而曾巩则一边往出挤,一边指着唐奕叫道:“别走,且等我回来,关于钱荒之议,尚有疑问请教!”
我等你妹啊?
唐奕猛然大叫,“让开,还有没有点规矩?先送陛下!”
众人一怔,这才想起,皇帝还在呢,只得停下来,苦脸恭候。
唐奕则是一揖到底,“送陛下!”
赵祯欣慰点头,关键时刻,唐奕还是很分得清大小王的。最起码没忘了规矩。
在范仲淹等人的陪同下,急步出了课舍。
唐奕则紧随其后。
课讲的不错,赵祯觉得还是得夸几句的,一边快走,一边道:
“大郎今日......”
好吧,哪儿还找得到人,只看到一个冲向茅房的背影。
这混小子是用赵祯给他开路,先去占坑儿了!
不过,赵祯现在没时间和他计较这些,因为.....
1...96979899100...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