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山月
皇帝也有尿急的时候啊!
.....
唐奕第一次上课还是挺成功的,不但镇住了一众儒生,而且大家的听课热情十分高涨。
主要是,天天都是看老夫子们摇头晃脑的讲经说典,换了谁,也都腻歪。
唐子浩虽然爱挤兑人,但是讲的都是新鲜东西,且时不时还蹦出几句混不吝的玩笑之语,逗的大家颇为轻松,大伙儿爱听那是在所难免的。
范仲淹也觉得唐奕讲的这些东西有用,最起码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而且只一上午有些意尤未尽的味道。
遂决定,干脆让唐连讲三天,把财商之道的概略讲完,之后再按原本的计划每两天一课的进行下去。
唐奕知道之后,一阵哀嚎。
三天?一上午就够受了,三天不是要命吗?
但师命不可违,下午,唐奕只得硬着头皮接着开讲。
一进课舍,唐奕就心中暗骂,你们特么都很闲吗?
原来,包括赵祯在内,上午那几人一个都没少。
能少吗?唐奕所讲别说漟生们觉得新鲜,老大臣们也没处听去啊?
而儒生们上午光顾着听,谁也没记笔记,下午就学乖了,笔墨纸砚拉开了架势,只等小唐教谕开讲。
唐奕把事先准备的教案往讲台上一扔,“咱们下午就不讲钱的问题了...”
众人一愣,我纸笔都准备好了,怎么不讲了?
废话,再讲,唐奕的嗓子也受不了啊!
“钱,或者说货币,这是一个大命题,估计没个三两个月是讲不完了,也不急于一时。”
“咱们下午就用上午所学的东西来做一个‘假想题’。”
假想题?
后排的朝臣们对这个词很陌生,但观澜的师生们却十分熟悉。
观澜授课受唐奕的影响,已经是十分科学的了,不但缩短了课时,合理地安排了学习与休息的时间,而且课业上,也是各科穿插,寓教结合。
上一堂学诗词,下一堂一定不再继续灌输,而是让学生练脑,当堂出些情景考验的题目。
所以,唐奕一说假想题,大伙儿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咱们来做一个假设。”
“假设钱荒的问题在大宋是不存在的,朝廷可以无限度铸币。那当下的民生环境会有何不同?”
后面的朝臣不明所以,心说,出这么一个毫无根据,又不可能实现的问题,是何用意?
但儒生们却不管这个,已经开始动脑思考了。
“咱们先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把基本条件列举出来,然后再根据条件来推演结果。”唐奕试着去引导儒生们一点一点地剖析问题。
果然,有儒生闻言道:“如若是这样的话,金银、绢帛、铁钱、交子都会退出现在的流通市场。”
唐奕点头,这个儒生他知道,叫郑獬,文采极高,与曾巩不分高下。只是上午听了课,就已经可以活用唐奕嘴里说出的一些名词了。
“不错!”
回身在墨板上写下:“铜钱独宠”四个大字。
曾巩也起身道:“无钱荒之忧,则富户屯铜、私铸劣钱、化钱为器的问题亦可忽略。货币总量会大增,到了一定程度,钱比货多,就会出现钱贱的情况,物价就会上涨。”
唐奕点头,这是上午他提过一点皮毛的“通货膨胀”,曾巩也能活学活用。
在墨板上又写下,“通货膨胀”这四字。
有曾、郑两人开了头,儒生们也都活络了起来,七嘴八舌的插嘴。
其中还有一些是唐奕本以为他们想不到的,此间当真是人才济济,一点就通。
章惇竟提出了辽夏、大理等国皆用宋钱的问题,而十二岁的苏辙竟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有用的,唐奕就列在墨板上;无用的,也给他们讲明为何无用。
等到都提的差不多了,墨板上已经列出了十多条。觉得差不多了,唐奕正要往下继续,却闻最后一排有人开口:
“子浩是否考虑过,朝挺的铸币成本的问题?”
唐奕一怔,因为说话的是韩琦。
“韩相公提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点。”
唐奕回身把“铸币成本”四字,写的比所有小项都大。
“建议大家把这十几条都记录下来,因为之后两天,我们的课都是围绕这十几条来上。”
“现在咱们开始推演。首先,铜钱独宠,劣钱、铁钱退市,富户屯铜失去了利润,就会把手里的钱近一步投入市场。加之朝廷铸出来的钱只增不减,钱多于货,物价飞涨对不对?”
“对.....”
下面的回答稀稀拉拉,大伙开始纳闷,如此一推,就算解决了钱荒,好像也没什么好处啊?
当然没有好处。唐奕这是把贵金属货币,当信用货币的不限量来推演,又没有金融调控机构,如此推演下去,就只有一个结果——货币倒台。
可是,无限铸币也不是没有好处,章惇提出的辽夏诸国都用宋钱,在这里就用上了,也就是唐奕之前说过的,以宋钱买办八方。
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大家解决钱荒之后,大宋这架印钞机,在宋钱一统天下的情况下,是怎么不知不觉买空各国的。
“那么问题来了!”
推演至此,唐奕话锋一转,双手死死地扒着讲台边缘,环视全场,掷地有声地发问:
“我们如何解决,无限度铸币带来的负面效应呢?”
“如何解决,大额交易,铜钱笨重的不足呢?”
“如何控制通货膨胀,阻止货币倒台呢?”
“如果,我把无限度铸币的弊端都解决掉,那是否就相当于驯服了一头吞噬天下的猛兽?”
“如果这头猛兽真的存在,那我们要怎么解决钱荒之难,把这头猛兽放出来呢?”
一连串的问题砸的众人一阵阵头皮发麻。
本来还不明白唐子浩为何出这一题的一众朝臣,此时方恍然大悟:
这才是唐子浩题中应有之意!
这才是这堂可能改奕大宋命运的“财税”课的重中之重!
.....
调教大宋 第286章 铸币的成本
有人在纠结,那道数学题...(偷笑...)
事情是这样的,这两天实在太累了,中午码完一章就睡着了,新章节扔给老婆来修改错字。
我一向有乱用标点符号的毛病,当时看到那道题,媳妇也没叫我,以为是又点错标点了。于是把一个“、”号换成了“,”号,最后一句又去掉了一个、号。
于是.....
一道三元一次方程神奇地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
已经改过来了,大家再去看一眼就知道标点符号的威力了。
————————
唐奕用一个假想中的推演,把大宋君臣和观澜百多学子的心神全部吸引过来,进而引出了一连串值得探思的问题。
一见时间差不多了,唐奕赶紧下课,可不能像上午似的了。
“这几个问题,留做大家课后思考,明天再接着讲。”
儒生们一阵起哄,倒是忘了唐子浩是个贱人,再有学问也改不了招人恨的秉性。
就不能一次讲完?特么刚勾起一点思路....没了!
赵祯也有点急,之前他就听范仲淹提过唐奕“以八方银钱养宋”的理论。只不过太过笼统,赵祯只是记得有这么一回事儿。
今天终于听到了他整套的推演和系统理论,却只说了一半,就没了。
一气之下,赵祯出门之前对唐奕冷声道:“随朕来!”
唐奕不明所以,心说,我没招您啊?怎么这么大火气?
跟着赵祯到了皇帝居所,进到厅中。
赵祯往正位上一坐,待一众朝臣站定,便沉声对唐奕道:“说吧,何以解钱荒?何以去通货之危局?”
钱荒的问题于现在的大宋已经不是小问题了,市面上无钱流通,致使通货紧缩,这是制约大宋国计民生的一大固疾。
要不然,赵祯也不会等不急明天上课,就把唐奕叫来问话了。
要知道,这之前,赵祯可是打算晾唐奕三个月的,也就是三个月都不召见。今天却为了钱荒之事破例,可见这事儿对赵祯来说有多重要。
唐奕苦道:“陛下可别当真,那只是小子的推演。”
“哼!”赵祯道,“朕还不知道你,若无把握,定不会拿此事来推演。”
朝臣当中有个略显富态、儒风文雅的朝臣搭话道:“素闻唐子浩从来不吃亏,亦不愿落了面子。今日第一天授业,怎会拿出一个自已都没有结果的推演来?万一被学生问住可是不美喽!”
唐奕偷偷地瞪了那人一眼,心说,这是谁啊?这么讨人厌呢!
无法,只得辩解道:“草民出这个推演,确实不是随便出的,只不过是想在众儒生心中埋下一粒怀疑的种子。将来他们走上高位,也有能力之时,自然就会往这方面考虑。”
赵祯点头,却不上当,“那你到底还是有解决之法的,对不对?”
唐奕一翻白眼,知道是躲不过去了,只得咬牙道:“有!但短期不可为。”
赵祯眼前一亮,“说说!可不可为另说,先把招式晾出来,大家讨论。”
“先说抑制通货吧,其实解决的办法有很多。”
“比如......”唐奕咬牙切齿地道,“买买买!使劲地买!”
唐奕所说的“买”,是对国外买。
钱多就花钱,把外国买空,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赵祯点头,对是对,但不是长久之计。
以大宋现在的富有程度,就是在缓慢地买空大辽,要是钱再多的话,可能买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再有就是....”唐奕心虚地扫了一眼众人。“扩张,用对外扩张来稀释国内市场,转移国内压力!”
果然....
“还有别的方法吗?”
大宋君臣对打仗啊,扩张啊,之类的事情根本就不感兴趣。
“再有就是,国家调控了。”
“怎么调控?”
“建立专门管钱的机构,控制货币总量。”
“.....”
这一点,大家听的是似懂非懂。
唐奕现在也懒得和他们解释什么叫银行,反正以现在的条件,大宋也建不起来。
....
这时,韩琦忽道:“子浩,还是说说钱荒的问题吧!”
钱荒解决不了,说什么都是没用的。
唐奕无语了,怎么说?
想彻底解决钱荒的问题:
要么,打大理。那里有后世华夏最大的铜矿,几百年也用不完。
可是,现在的大宋,你让他打土匪都懒得动,还打大理?
要么,就是推行信用货币。
但是,现在和赵祯他们说什么信用货币,估计都得跟听天书似的。
“钱荒的问题,能解决,但是想彻底根除,现在还不行,最少要十年之后。”
“那不彻底呢?”
好吧,刚刚噎了唐奕一道的那个“胖子”又出声了。
唐奕恨不得掐死他,这货是吃准他了。
“有不彻底的?”赵祯一看唐奕的表情就知道,唐奕还真有招儿。
“有!”唐奕道,“但是技术还不成熟,草民还得一段时间的试验。”
“快说说!”
“分级货币制度。”
“.....?”
“就是除了铜,把银和金也同时纳入货币体系,形成小额交易用铜钱,中等额度用银币,大额交易用黄金的货币市场。如此一来,铜的需求会大大降低,钱荒也就不是问题了。”
众人闻言,不见喜色,反而摇头。
唐子浩毕竟还只有二十岁,再怎么惊艳,也有疏漏之时,想出来的方法也太过想当然了。
韩琦诚然道:“子浩可知,为何汉唐以来,一直不将金银纳入币制?”
“还请相公指点!”
“一来,是中原不产金银,储量极少,即使纳入币制,也不够流通。而且民间以金银为饰,会令金银进一步的疏于流通,使得各级货币的币值失衡,市场混乱,不得其利,反受其害,得不偿失。”
韩琦没有揶揄唐奕的意思,反而说的极为诚恳。
在他看来,唐子浩能把财商之道悟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奇材了。
唐奕则道:“可以从别处进口白银啊!”。
唐奕知道,在美洲白银没有进入华夏之前,即使是进口白银,对华夏货币的冲击也并不大。而且,依唐奕的设想来运作,大宋不但不会亏,还有赚头。
“唉!”韩琦一叹。
在他看来,可是没有赚的,只有赔的。
“这就是刚刚在课上,我为什么提出铸币成本的问题。”
“钱币不是无端成形,需要人力、火耗。大宋铸铜钱尚且亏空,若铸银,那亏空可就大了,朝廷是承受不起的。”
宋钱不是纯铜,而七两铜,配二两铅,再加一两铁,用来铸整一斤的铜钱。
乍看之下,朝廷是有赚头的,毕竟铅铁价值比铜低。
但是,若算上人工、火耗,还有成币运输的成本,这点赚头也就什么都不剩了,甚至还亏钱。
而且,铸银币是没法搀入铅、铁的,也就是说,十成银就是铸十成币。
去掉成本和火耗,赔的只能更多。
对此唐奕是知道的,而且没少吐槽,特么印钱还赔钱,这特么也是没谁了!
他也不多言,向怀中一摸,拿出一个银板交到韩琦手中。
“韩相公,看看这个......”
.....
ps:极其鄙视苍山到处宣传本人偶尔出错的行为,并在强烈谴责的同时,给予饿三天的处罚!
调教大宋 第287章 银圆
四更,没有五更,大家不用等了,实在是累了。
————————
以大宋现有的冶炼条件和锻造技术,以银铸币确实是赔钱的。
不说大宋在银里掺不进东西,单是铸钱之法就足以令人抓狂。
大宋用的是范铸,而且为了防伪保证铜钱的质量,用的是母钱翻砂法。工艺之复杂,产量之少,简直都不好意思说这是国家行为。
一个铸钱熟工,一天也只能铸钱百文!
想想大宋的货币总量,这得用多少工人,多少时间来铸钱?
而一个佣工,就算没工资,一天的吃食就得多大的成本?
所以,朝廷铸钱,一点油水都没有。
当时在课堂上,韩琦其实就想说,朝廷无限度铸币的设想,根来就不成立。因为铸的越多,赔的就越多。
现在,唐奕说要铸银币,还想进口白银,韩琦只能说他很傻很天真!
唐奕递给他一块银板,韩琦拿着细看......
其实,这已经不算是银板了,就是银币。只不过无方孔,也无正反面的字。
颠了颠,差不多半两,也就是正好值一贯钱的样子。
“子浩,这是?”
唐奕也不卖关子,“搀了东西,含银七成。”
那边曾公亮眼眼一瞪,一把抢了过去。
“掺了什么?怎么一点也看不出来?”
唐奕心说,让你看出来,老子也别玩化学了。
“相公先别问掺了什么,只说,七成银,若朝廷以此法铸币,可有赚头?”
当然有赚头!
银可不是铜这种相对不算贵的金属,能省出一成,就是好大一笔利润啊。
“要看子浩掺的是什么。”
唐奕道:“掺的是铁,但却不是普通的铁,而是铬铁。”
哦靠!铁啊!连赵祯都不淡定了。
“拿来,与朕观瞧!”
铁啊?掺在白银里,当银子用。那得多大的利?
赵祯都自动忽略了唐奕说的“铬铁”是什么铁了。
曾公亮一边把银板交给赵祯,一边急问:“工艺如何?”
其实,就算工艺繁琐一点朝廷也有赚头。只不过,曾相公幻想着要是工艺也能省点,那就更好了。
唐奕苦笑,“这也是草民一直没把这种银中掺铁的法子拿出来的原因。”
“目前,我只能在我的实验室里完成铬铁的提炼,还不能实现大规模的冶炼。且模具材料的冶炼也无法实现。”
“这不是问题!”曾公亮大手一挥,“明白我就令工部拣选最好的冶炼工匠来回山助你!”
唐奕摇头,“这不是工匠的问题。”
“那是什么问题?”
“炉温!”唐奕肯定道,“铬铁矿,相公可能没听过。大多数时候,人们会把它和灰磁石混为一谈,有弱磁性,却非磁石,而是一种含铁和铬的矿石。”
“这种矿石的冶炼温度比正常铁矿要高很多,目前的冶炼水平是提炼不出来的。”
炼...炼不出来...大伙儿傻眼了。
韩琦问道:“高多少?”他觉得,可能是唐奕找的工匠水平不够。
“最少要冶铁炉温的两倍!”
好吧,两倍有点高,那就不是水平的问题了。
“那子浩可有办法?”
“法子有,但是一时半会弄不出来。”
唐奕学的是化学,懂其中的原理,但却不懂冶金。
他可以把煤炼成焦炭来提升冶炼温度,但相应的炼焦炉,高温炼铁炉是什么样子,却不是他所学,只能带着工匠一点一点的摸索。
这真的需要时间。
曾公亮一听,还是得要工匠....
“明日老夫就给你送五十,不,一百工匠过来,还望子浩快些成功!”
范仲淹都有点看不下去了,特么真当我徒弟是神仙不成?神仙也没你们这么使唤的吧?
没钱了也找他,没法子也找他,现在炼个铁也找他??
眼皮都不抬地低声道:“明日大郎还要授业开班!”
呃....曾相公心说,这事儿跟开班授业一样重要啊!
七成银!加三成铁,就能当十成的银来用,这种好事儿哪儿找去?
若是成了,单铸币一项,朝廷就有天大的油水。而且,正如唐子浩所说,就算是进口白银也是只赚不赔的,
想象一下,产银之国运到大宋一斤白银,换回去的却是七两的宋银.....
简直和耍流氓没区别!
韩琦此时发声,“曾公别高兴的太早,白银一旦入市,富户转而屯银,且私铸劣钱之事必然更为猖獗。到时,对国朝的冲击会更大,此事还要慎重!”
铜钱都造假严重,何况价值更高的白银?
唐奕一笑,不等曾公亮做答,先其一步道:“这一点,韩相公倒是不用担心。”
“哦?为何?”
“白银加铬铁铸币,一般人还真仿冒不了。”
“一来,铬铁的冶炼技术,就算弄出来,民间私炉也肯定达不到那个水平。”
“二来,就算有人用其它贱金属掺入白银之中充当好钱,老百姓也是一试就知道真伪。”
“有何玄机?”
唐奕向赵祯一拱手,“陛下轻吹银板,再凑到耳边一听便知!”
赵祯狐疑地照做,轻轻一吹,凑到耳畔....
不由猛的一惊!
“这,这是何来之音!?”只闻耳边银板有如龙吟一般的轻啸不绝于耳,好长时间都不见消散。
“回禀陛下,这正是搀入铬铁的好处。只要一吹,就能发出特有的轻吟,假币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
其实,白银加铬铁就算唐奕不是化学生,也知道有这么个说法。
而白银加铬铁更不仅仅是为了以铁充银,其中的防伪意义也尤为重要。
清末民国时期的银圆,也就是“鹰洋”、“大洋”的成份就是这个。唐奕只是早于欧洲人弄出来,糊弄现在的人罢了。
....
唐奕这么一说,曾公亮特意把那银板要过来,自己试了好几次,最后让韩琦又抢过去试了半天。
这时,那个“胖子”老头走到范仲淹身边,“希文兄,这个弟子传的是真赚到了!”
范仲淹面露得意之色。
他没意识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观澜的学生们,他亲传的弟子们出彩之时,他心里的舒服比自己取得什么成就来的更畅快。
“要不,让这小子给我也奉个茶,让老夫也沾点光?”
......
ps:翻砂铸币法,一人一天的铸币数,苍山有点忘了,一时也查不到。印象中应该是近百文,到二,三百文之间。大家将就看吧,别当真。那个数不准。
调教大宋 第288章 “猪队友”欧阳修
那‘胖子’一张嘴,唐奕还好好看了他两眼。
好吧,其实也不算胖子,只不过是比起范公的干瘦,要富态不少,且年龄也比范师父年轻很多。看样子,应该和富弼、韩琦同龄,狭眼细眉,耳大垂肩,还颇有几分慈像。
长的虽是不招人讨厌,但是两次揭了唐奕的老底,却让唐奕看着有点不爽。
范仲淹一听“胖子”说,“奉个茶”就算他的弟子了,忍不住横了他一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