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永不下车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阳电

    即便看透了资产主义的本质,预知了黑暗的未来,人类,不论付出多少努力,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也无法与主宰客观世界、继而主宰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相抗衡。

    继而,迟早将从梦中惊醒,直面理想主义的彻底失败。




第三七六章 隔绝
    从这样一个角度,遥想大洋彼岸的西大陆列强,对其背弃理想、沉沦现实的选择,方然除惋惜外,也难免心生一丝迷茫。

    明知这一条理想的路并走不通,进而改弦更张,这种行为,又是否应该被指责呢。

    投身联邦主导的经济循环,暂且度日,这样的权宜之计,固然是一种对光辉理想的彻底背叛,然而在理想的光芒之下,彻底埋葬资产主义的机会,真的曾经有过、或必将到来吗,他一点不知道。

    一切存在皆有理由,人类文明,从蒙昧时代走到今天,也必定不是偶然。

    背后的规律,交织在一起的追逐自身利益、与延续整个文明的冲突,就是这样的难分难解,继而,让一切滑落至万劫不复的深渊。

    “匿名者”的绝笔,不知不觉,又浮现在了方然的眼前。

    从经济全球化,联想到人类文明的晦暗未来,规律一脉相承,现实情形却各有不同,从沉思中蓦然惊觉,他很快将思维拉回到眼前的现实。

    ter干线被截断,笼罩盖亚的大网一分为二,是盖亚大战背景之下的一种必然。

    过去的几十年间,联邦大力推进经济全球化、网络全球化,都是为了追求利益,从全球经济循环中攫取惊人的利润。

    时至今日,垄断资产主义日渐消亡,新时代的奴隶制取而代之,当利润不再是有产者们的第一追求,组织世界范围内的分工协作,也就成了鸡肋,甚至还有被竞争者从中渔利、积累实力威胁自身的风险。

    在这种情形之下,退一步讲,哪怕没有爆发盖亚大战,ter也注定命不久长。

    具体而言,并非互联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崩解,而是在联邦的主导下,逐步切断一切通向势力范围之外的通信线路,从而将态势相对不利的竞争者隔绝之外。

    盖亚大战的爆发,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过程,让ter在短时间内被撕裂。

    联邦是这样,站在西大陆列强的立场,想法也类似,当彼此都不再需要对方、甚至刀兵相见时,任何联系都显得是一种多余。

    大陆之间的网络通信干线,以及高悬天际的卫星,链路一夜间完全断绝,身处ne871的托马斯安生很快就有所察觉,继而,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网络”这种东西,对当今时代的人类文明是何等重要。

    切断干线,将网络一分为二,世界本应还是那个世界,一切都仿佛不曾改变过。

    想象中的情形,就是如此,毕竟再怎样庞大的数据网络,和其中的无数节点,都是虚拟数字世界里的东西,哪怕联邦一夜间割席断交、将ter分割成两半,两分化的世界也还是并存在一个星球上,难道不是吗。

    可切身的感受,却不一样,网络连接被完全切断后,

    另一半世界,就好像真的消失了一样。

    世界,在每一个人眼里,或许会是截然不同的模样,以盖亚之大,周长四万公里的庞大星球之表面,是何等的广袤无垠,一个人哪怕穷尽毕生,周游四方,也不可能踏遍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亲眼见到无穷无尽的万千气象。

    在久远的过去,一个人,从生到死都不曾远离出生地,在方圆几公里范围内度过那也许并不漫长的一生,是司空见惯的事。

    直到文明进入近现代,通信、交通与观测技术的发展,才让人类第一次认识到世界的全貌,进而,在无数同类连续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建立起完整的“世界”之概念,而这概念,以盖亚表面作为世界的存在之地,直到今天,也完全没有过时。

    遥想未来,倘若人类没有葬身于这一场浩劫,星辰大海到来时,世界的概念,也许会延拓到更广袤的宇宙。

    但迄今为止,人类的脚步,仅仅象征性的触及到nar。

    “世界”的概念,仍然局限于小小寰球,这是全人类所共有的常识。

    然而一旦网络被切断,某种意义上,在联邦、乃至仆从国家的无数民众眼中,位于大洋彼岸的遥远大陆,和其上的所有人与事物,就忽然间人间蒸发,完全从原有的“世界”概念里注销了一样。

    世界,事实上依然存在,理论上也应该继续存在;

    可是当没有任何一种手段能验证这判断时,判断其存在、还是不存在,又有什么区别呢。

    身在天堂镇,托马斯安生,极少见面的同事们,乃至联邦各地的大量普通劳动者,但凡没有特殊权限、无法通过情报网络和残存卫星、无线电信道接收消息的人,都没办法再确认另一半世界依然存在,更别提靠近前去,用肉眼确认这一点。

    战争,依然如火如荼,前线却见不到一个活人。

    指挥战斗的将军,与联邦政府的相关人士,名义上能确信这一点、也的确接收到情报,但,他们之中并没有哪怕一个人,能切实可信的验证这一点,甚至无法断定“另一半世界仍然存在、仍然在于联邦交战”的讯息之来源,是否还完全可靠。

    当然,即便断绝了一切海外联络,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方然也能确信,西大陆与中大陆的广袤世界之另一半,仍然切实的存在着。

    世界的一部分,是否存在,显然不该由网络的联通与否来决定。

    可即便有这样的确信,在实践层面,另一半世界的“消失”却又如此真实,遥远大陆上所发生的一切,都从联邦民众、自然也从托马斯安生的视界里完全消失,彻底隐没在灰蒙蒙的厚重迷雾中。

    不仅如此,在那另一半世界里,发生任何事,对依然能观测到这一半世界,也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立即可见的影响。

    战争还在继续,自然的,敌对方并未随断网而消失。

    但这漫长的战线,也恍若一道无法穿越的高墙,天然阻隔了任何寻常的联系之尝试,战争行为本身,也不会因那另一半世界的大小事件,而产生什么明显的变化。

    两分化的世界,原来,并不需要什么高墙、深渊,甚至不需要刻意去分划;

    而只消在“世界”的概念上,轻轻划过一刀。



第三七九章 夸大
    与科幻作品中的末日不一样,核武器的威力,和能够对盖亚造成的影响,在历史上是长期被夸大的。

    这种“夸大”,并非是指核弹的杀伤力太弱。

    现代热核武器的当量,动辄上百万吨,用于测试的最大热核弹头更有58,000,000吨的巨大tnt当量,一旦投掷出去并、成功起爆,百万吨级核弹对钢混建筑的有效杀伤半径,在空爆时远达一公里,暴露人员的杀伤半径则远达七公里。

    换言之,一枚百万吨级核弹的爆炸,便能轻易摧毁天堂镇这样的小型城市。

    但是话说回来,核弹,并不是战争狂人用来毁灭世界的道具,而是与战机、坦克、大炮同类的武器,那么其使用规律,就很难脱离战争策略的约束。

    用核弹轰炸城市,效果,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不同的人会有各自的观点。

    但轰炸城市,用核弹荡平民众聚集地,这种做法对争取战争的胜利,却没有太大的帮助。

    回顾第二次盖亚大战,西历150年在升阳国土上爆炸的两枚原子弹,的确促成了终战,但也要看到,决定战争走向的根本因素,并不是当时仅有三枚产量、还有一枚用于测试的核武器,而是联邦千万大军的进击。

    待到战后,联邦与理联进入冷战,两个超级大国在核战争的严峻形势下,竞相修筑大量永备工事、避难所,并在产业体系规划上进行一系列的分散配置。

    从二战到今天,应对核战争的手段,一直在进化,核武器的威力却没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即便在几十年前,倘若联邦与理联爆发核战争,动用全部核弹头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豪赌,双方胜负殊未可知,有一点却是确定的,核弹无法彻底摧毁双方的统治机器,也无法彻底荡平敌对一方。

    在核弹洗地后,战争,仍将继续,虽然形式可能会很不一样。

    战略层面的推演,大致如此,再考虑到盖亚的庞大体量,人类创造出来的核武器就显得格外孱弱。

    有史以来,人类制造并引爆过的最大核弹,理想联盟在西历1416年引爆于纽地岛的“大彼得”,当量五千八百万吨的三相热核怪物,如此耗费巨资、向联邦展示力量,直到今天纽地岛却仍安在,只残留一个直径约两百米的浅弹坑。

    考虑到“大彼得”是在空中引爆,弹坑直径已经不小,但即便触地爆,对庞大的盖亚也没有什么显著的影响。

    至于成百上千枚核弹一起引爆,是否会引发“核冬天”、或者其他生态灾难,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存在巨大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核冬天很可能降临,有些则不以为然,但大多数研究人员的结论则居于两者之间,认为全球核弹一起引爆的生态影响“并不十分严重”。

    当然,所谓“并不严重”,也要看是什么样的评估态势。

    对继续一场战争而言,在现阶段,只消查阅天堂镇的建构资料,就能得出这一结论。

    核弹临空,对nep_871而言,是一种很现实的威胁,为此在设计之初,nep_871同联邦大地上的成百上千类似城镇,都充分考虑到战略武器的打击,主体结构基本都设置在地下,不仅如此,建筑主体也完全按防御核打击的标准来规划。

    具体到自己栖身的地下建筑,单看-040米的数字,对防御核爆炸而言是很悬的。

    一般的立体建筑,不论钢混、还是钢筋混凝土构造,在核爆冲击波面前都十分脆弱,远离爆心几百米或许可以幸存,直接命中则百分百会破裂、坍塌,变成一大片废墟。

    相应的,天堂镇主体建筑群的设计,则在0到-0米的区间内设置缓冲层。

    通过若干层吸能结构的溃缩,防御一切常规武器与小当量核武器的直接命中,或者大当量核弹的抵近爆轰。

    至于大当量核弹的直接命中,显而易见,几十米厚的缓冲层并无济于事,方然暂时栖身于此的前提,是联邦当局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能即使发出警讯,让自己有时间离开危险的地下浅层,遁入nep_871的深层结构。

    按设计规划,nep_871的核心建筑群,包括能源动力、核心计算机、管理与支持系统在内的几个模块,都被安置在地下更深处。

    一旦遭遇极端情形,譬如核打击,可想而知nep大区、乃至整个联邦的“全产机”体系也将受创,这时位于nep_871的应急处置系统就可能发挥作用,将受损生产单元、节点暂时屏蔽,以免波及apos全网。

    这一过程中,应急处置系统与“看门狗”的控制,将切换到集中掩蔽所。

    不论集中掩蔽所,还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核心模块,具体的坐标,并未记载于ib公司的档案服务器内,甚至没有留存任何非绝密的原始材料和施工记录。

    看起来,对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方,“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高层还是很防备。

    这种防备措施,对托马斯安生而言,则形同虚设。

    天堂镇的地下究竟是怎样的,用不着亲自探险,借职务之便,挂载于nep大区的“看门狗”系统也要照看本地,方然在入驻天堂镇后不久,就渗透进nep_871的运行维护系统,借助检修机器人、监控系统来探查小镇深处。

    再怎样隐秘的系统,设计、建造时,可以不为外界所知,却无法长时间脱离监控与维护。

    在这方面,早年间与罗伯特布朗教授从事“末日避难所”的生意,经验颇丰,方然轻车熟路的找寻到系统的若干对外连接点,进而,逐渐窥看地下世界的一隅,拼凑起天堂镇地下深处的整体构造。

    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熟悉、掌握栖身之地的全貌,方然还逐渐补齐了一些建筑工程、系统规划方面的知识。

    而且他还发现,nep_871这样的小镇,单看地下部分,其实和“末日避难所”很相似。

    不论避难所,还是天堂镇的地下世界,都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而设计、配置,目标也大同小异,无非都是让系统在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依然能长期运转。



第三八〇章 度日
    设计目标近乎一致,即便规模和技术水平相差很大,天堂镇的构造,还是与方然曾经手的若干座“末日避难所”有相似之处。

    从地下世界的整体规划,到维生系统的软件代码,似曾相识的地方,着实不少,让埋头工作的男人回想起伯克利大学的青春岁月,和对世界自有一番锋利剖析、却仍未触及实质的罗伯特布朗教授。

    布郎先生对未来的推断,在今天,已部分的成为了现实。

    但盖亚大战的结局,忙碌时,思绪偶然触碰到这一点,方然就不禁摇头,他知道教授这一次将会判断失误。

    战争将怎样结束,身在天堂镇,方然并拿不到第一手的讯息。

    互联网络,曾经是程序员、黑客们的冒险乐园,现如今,在联邦政府以战时状态为理由的强化管制之下,也逐渐变得危机四伏,即便有技术傍身,眼下,托马斯安生也没办法再像过去那样,自由自在的于网络海洋中遨游。

    放在过去,这样一种管制措施,多少会让方然感到不自在。

    现在,借助托马斯安生的身份,篡夺系统控制权的铺垫已进行了一大半,接下来的行动,也无需再借助注定将四分五裂、继而消亡的ter。

    网络,到战火滔天时,联邦当局才想起来要严控,其实这也是不得已。

    倘若在和平年代,以联邦的经济基础,会决定一种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简直不问可知,产业巨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绝不会放纵当局加强管控,否则便会伤及自己的利益,甚而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

    不管怎样,身在世外桃源般的天堂镇,生存与生活都暂时无虞,表面上,托马斯安生的每一天还是井井有条。

    只在内心深处,方然才清楚的感觉到,他所面对的局势是何等紧张,又是何等微妙。

    起事,不管准备的多么妥当,终究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把握,一切都需要等待时机,而时机,究竟会在何时出现,却无人能预判。

    坐镇nep_871,通过“国际商用机器”内网连接ter,收集讯息,梳理思路,工作方然都干的有条不紊,掌控在手的“看门狗”与自行开发的ai体系,也在这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关永生之路的成败,人工智能,在竞争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基于这一判断,求学路上始终围绕it的主线,直到今天,坐在nep_871地下四十五米的休息室里,一边吃饭,一边看alie与sara在圆桌旁下国际象棋,方然便心生几分感触。

    今天的人工智能,从模拟人类智慧的角度,仍然是十分幼稚的。

1...100101102103104...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