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下车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阳电
时至今日,在剧变的大背景下,围棋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已很迟缓。
原因用不着多解释,在新时代奴隶制的简单再生产态势下,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对生产体系并无任何助益、而仅仅只是头脑锻炼与消遣的围棋,早已淡出ai研究者的视线,这方面的研究接近停滞,也是再正常不过。
资产主义社会中,一切社会活动,归根结底都是利益在推动。
到了新时代的奴隶制,情况,是稍有改变,不排除某些顶层对围棋是饶有兴致,愿意投入资源进行一些研究。
但,在ai棋力已经碾压人类的这时代,少数顶层、有产者对围棋的兴趣,很容易被已有成果所满足,继续研发更强棋力之ai的动机几乎不复存在,近十年来,ai棋力的进步幅度也的确很有限。
即便如此,到了西历1489年,围棋ai的棋力早已远胜于人。
进而,用围棋ai所需的算力,来衡量同等棋力之人的大脑“算力”,其可信度也一直在提升,精度也随之亦然。
原理是很显明的,人类,其中的顶尖棋手,哪怕并非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下棋、思考棋术,认为其大脑的算力峰值,会出现在执行“对弈”这件事的时候,这假设是十分合理而难以辩驳的。
继而,同等棋力ai所需的算力,就可以大致当做棋手之脑的等效算力。
考虑到棋手的一生,毕竟,绝不可能百分之百围绕着围棋,多少总会有些分心之事,但对于顶尖棋手,引入的误差也不会太大。
多少年来,人类的顶尖棋手之棋力,渐消渐长,隐约可见一个模糊的上限。
而人类研发的围棋人工智能,使用互有区别的算法、架构,运行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上,达到同等棋力所需的算力也彼此相若。
种种迹象,似乎清楚的指向一个事实:
完成同样任务的计算机之算力,就是人脑的等效算力。
在当今时代,人,不论天赋如何、又是怎样努力,也根本无法打破人类棋力的天花板,更不可能战胜任何一个等效棋力在十段以上的围棋ai。
这似乎也从侧面证明了,围棋棋力,可以视为一个人大脑能力的极限。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稍加检索,方然就知道了这一数字。
按围棋ai等效法衡量的人脑算力,不同资料,给出的数据差异很大,上下限之间的差距在三到四个数量级,但凭借自身的认识水平,他不难看得出,其中接近上限的数字几乎都是错误的,更准确的数字在1050pflops。
至于其他数据,大多高出两个、三个,甚至四个数量级,主要是一些研究者将围棋ai的训练所需算力也统计进来。
不论什么时代的人工智能,在投入实用前,都需要一定的“训练”过程,这一过程与人的学习很相似,目的是模仿人类的学习过程,从基本规则中“自然而然”的产生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当然,这些算法往往体现为多层网络、分支网络的形式。
将ai训练所需的算力,统计到总算力中,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是很正常的,在比较人和计算机的能力时,却一点都不公平。
照此做法,计算机达到某一水平的算力,是测试发布到实战运作的算力总和,那么对人而言,也需要将围棋的漫长的学习过程一并统计进来,均分实战中的棋力,这样一来恐怕人脑的等效算力会更难看。
归而总之,闲暇时想到这一切,方然的确回忆起了那些数据。
在公认为复杂意识活动的围棋领域,人脑的等效算力,大致就是10pflops、也就是每秒一亿亿次浮点运算的水平。
对于一百四十亿神经元组成的人脑,这成绩,似乎已相当不错。
但对照今天的超级计算机,毫无疑问,10pflops级别的算力则不值一提,连零头的零头都不到。
那么可以得出结论,人的能力,已完全被自己所创造的计算机碾压,是这样吗;
事实果真如此吗,不,不一定。
任务堆积如山,每一天埋头忙碌之余,稍事休息时,方然都会思考这微妙的问题。
思考的成果,与学术界的某些观点不尽一致,他认为,用计算机完成典型任务所需的算力,来衡量人脑的处理能力,是很不靠谱的做法。
第三九一章 零点
弱者挑起战争,强者终结战争,这一场盖亚大战并无关正义,而是纯粹的资产主义之内斗。
失败既已不可避免,核战的阴云,就在天边渐渐堆积起来。
大战进入第三个年头,联邦与尤洛浦在两线推进,从太平洋与中大陆两个方向挤压对手的战略空间,以方然的预测,一旦束棒斧列强与沙罗意识到“自己即将失败”,就会毫不犹豫的动用战略核武器,进行一场前途命运的豪赌。
一旦核战爆发,可想而知,联邦大地虽不致毁灭,也会陷入空前的混乱。
而这,就是管理员们猝然发难的最佳时机。
身在ne871,审时度势而做出这样的判断,方然完全确信,蛰伏在联邦庞大产业体系里的it劳动者们,把持各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员,想法都与自己一样,唯有如此,在核弹从天而降,大地一片火海之时,it群雄并起,才能瞬间瓦解顶层对整个国家、整片大陆的控制,彻底颠覆这旧时代。
管理员们在天下大乱时必定发难,这,是博弈的必然结论。
不妨这样推测,到核战争爆发的那一天,某it管理员出于自己的考虑,而按兵不动,继续充当联邦顶层、有产者、统治阶层的忠实仆人,他接下来的命运,也不会是被顶层嘉奖,而只会在汹涌的颠覆浪潮中被淹溺。
道理是明摆着的,变乱既生,身为管理员根本就没得选。
一个人按兵不动,并无法阻止其他人,而只会坐视自己掌控的系统被篡夺。
在“是否起事”的二元抉择下,不论博弈中的各方如何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都是“起事”,如此浅显的道理,it中人又怎可能不懂。
唯一的掣肘,来自庞大的联邦武装力量,在核弹漫天的大背景下,也会被严重削弱。
坐镇ne871,只待大战双方互相投掷核弹,“看门狗”系统与自行开发的ai都已准备完毕,看起来,自己是可以高枕无忧,只消等待asa传来讯息、确认核战争已爆发,便可拔刀出手、奋力向前。
但在这场空前绝后的剧变中,最终的胜利者,只有一个。
投身时代洪流的it人,数量,大概有多少,方然对这数据心知肚明,仅在联邦的控制范围内,有能力掌控某一自动化、智能化体系的管理员,就在数千之众,具体到五个aos大区的核心体系,潜在的竞争对手也会上百。
这么多人的目标都一样,自己的胜算,究竟会有多大呢。
没有推算,动机不外乎是恐惧,方然偶尔会想到这一点,他明白这数字必定不会太大。
在根本没有退路时,成功率是百分之一,还是百分之九十九,其实并无区别,在这上面想太多也无意义。
在地下深处等待时机,方然专注于“午夜零点”的行动策略。
“午夜零点”,这一特有词汇出现于冷战时代,由于理联与联邦的高强度军备竞赛,特别是核竞赛,让全世界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而象征核大战爆发、遍地蘑菇云的午夜零点,就成为特有的象征。
在那个时代的人眼里,一旦爆发核战,就意味着人类文明的毁灭。
今时不同往日,在联邦与列强眼里,核战争非但不会毁灭世界,反而是一个战争中的可选项。
核弹的打击目标,也从原先的侧重战略威慑、以大城市为目标,转而变为摧毁对方的战争潜力,这一策略上的改变意味着核武器的存在价值由“威慑”转向“实战”,也给方然的计划带来诸多变数。
核弹临空时,ne871会成为打击目标,这一点无需怀疑。
凭借联邦的导弹防御系统,对抗来袭核弹头,对东北太平洋大区的一座小镇而言,被很多枚核弹集火的概率并不大,asa给出的数字也很低,大概只有35。
这样低的概率,看起来,待在一百五十米地下的男人无需为性命而担忧。
不过,在核战争中幸存,只是参与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
倘若天堂镇遭遇重创,从核心计算机到供能系统都无法运作,仅以身免的管理员就只能坐以待毙,这和死掉也没什么两样。
所以一定要确保ne871的安全,不能被核弹一波带走,是这样吗。
倘若剧变中的博弈,如此简单直白,那倒好了。
暗无天日的地下世界里,作息,全靠钟表,每天雷打不动在控制室里待很久,方然的时间感渐渐消散,对眼前的计算机系统,则越来越专注。
这种专注,透过简陋而低效的人机界面,他在尝试理解计算机、ai的逻辑。
眼前的计算机系统,作为一个人,能观察到的东西都呈现在界面之上,相比正运行在硬件体系里的程序,时刻流动的信号,简直就是沧海一粟,这让他产生了一些隔膜之感,哪怕多年来始终在耕耘it,现在,也无法彻底洞察ai的一举一动。
不然为什么要自行开发、组织ai呢,非但如此,便无法确信ai正在为自己效劳。
今天的计算机,人工智能,原则上仍未脱离“代码——机器码——运行时”的架构,即便其中有一些aias之类系统自动生成的机器码,不再需要人机沟通的“代码”,但aias归根结底也是人所创造,按理说,在人类面前的ai应该没有秘密,其每一条指令都来自于人的意志。
但理论上的透明,和实践中的了如指掌,根本就不一样。
正如面对大洋,理论上,阳光能照射到几千米海水之下的洋底,但也只是理论上,实践中,则下潜到几十米深度,四周就变作一片漆黑。
计算机的行为,就是如此,一旦体系规模庞大到某种程度,就没办法明察秋毫。
相应的,作为“看门狗”等系统的管理员,过去几年里一直在努力梳理、筛查代码,方然所做的大量枯燥工作,就是要确保这一系统的行为,没有意外,没有异常,而始终可靠的听命于托马斯安生。
或者说,听命于他持有的秘钥。
相信其他的it管理员,也在做一样的事,剧变到来时,争斗之激烈便可以想象。
第三九二章 备份
在篡夺控制权的准备中,人工智能,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就在西历1488年、大战进行到第二年时,方然就得到人工智能的分析报告,进而发现东北太平洋大区的aos应急处置系统,其控制核心并非只有ne871这一处。
想想也很自然,管理庞大全产机体系的控制核,若没有任何备份,反而不正常。
顺着线索追查下去,颇费一番功夫后,人工智能协助自己锁定了ne大区的另外两座小镇
ne847,与ne810。
东北太平洋大区的地标代码,8开头的都是所谓“公司保留地”,也就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建设并运营的城镇区域,不用说,涉及到aos控制权的应急处置系统,都会被公司部署在8xx区域内。
从编号上分析,容易得到一种猜测,ne871是最晚落成的应急处置管理系统,并与847、810两地的系统互为备份。
一套“全产机”体系,配备三套应急处置系统,是基于稳健性的寻常做法。
但对方然而言,这就意味着,在天堂镇的内斗中胜出、夺取控制权后,就必须要和另外两座应急处置系统的管理员争夺ne大区的控制权。
对于ne847和ne810,方然所知有限,甚至不知道这两座城镇的经纬度。
和正常在线的aos次级节点核心控制器不同,应急处置系统,在全产机正常运作时几乎不发挥作用,彼此互为备份的三个8xx节点,也不可能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而渗透ib核心服务器、刺探情报,风险又太大。
面对掌控同类系统的竞争者,究竟要怎样决策,这一过程超出了现有ai的能力上限,必须自己决断,方然的应对之策则出乎意料,经过初步建模分析后,他尝试用“看门狗”监控天堂镇周边的aos节点,然后着手编写代码。
要在核战争的浩劫中胜出,猝然发难,是抢先手的习惯思维。
但通过建模分析,考量ne大区的全产机体系架构,更可行的策略则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时间,一天天流逝,地下世界里埋头忙碌的男人,逐渐完成了最后的准备。
任凭盖亚大战如火如荼,天堂镇的生活,却一点都没有被波及,在将关键逻辑测试、部署完毕后,静待时机的方然有了片刻闲暇。
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工作之余,他每天都抽时间翻阅一些档案资料,在全产机体系储存的、那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遨游,顺便,也时常会浏览后备服务器里的“待加工数据”,在人文艺术的殿堂中徜徉。
这种徜徉,时间一般都不长,却往往会令他感慨良多。
人文艺术领域的成果,对全产机,意义的确不大,迄今为止的fsci体系也未曾收编其中的绝大部分,身为it中人,科学的信仰者,方然完全能理解这一做法,也很清楚不论文化、还是艺术,其本质都是客观规律的延拓与幻象。
可就算是这样,生而为人,成长在人类社会的大环境中,对人类自古以来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他却没办法视若无睹。
正相反,在每一天的浏览、沉思中,他渐渐意识到,这些看似飘荡浮沫的人文艺术之成果,对人,人类,乃至人类文明,会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留存至今的历史记载、文物与地点,又蕴含着多么宝贵的价值。
人文也好,艺术也罢,归根结底不过是经验的总结与延拓,这固然是事实。
但,倘若基于科学至高无上的想法,而将这表面的浮沫尽数撇去,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又还会剩下一些什么。
人类活动的本质,是探寻未知,这一点方然早就知道。
可探寻未知的根本动机,又是什么;
站在已知的领域,极目眺望,这固然是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可已经知道的东西,自蒙昧时代积累到今天的全部文化艺术之成果,又待如何,难道终究都只是虚幻,只是人类进一步探寻未知的跳板和工具么。
理智的回答是“yes”,方然却踌躇,继而,更有一种保存、备份这些资料的冲动。
在这样想时,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动机,既然世界即将天翻地覆,甚至,人类文明都将不复存在,收集与保存这一切五光十色的文明之碎片,还会有什么意义,难道只是在或将成为“那个人”后,为漫长到没有尽头的永生之路稍加点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