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永不下车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阳电
    与外表一成不变、至多缓慢衰老的同类相比,生化仿真人的外表,还可随时更新。

    事实上,今天侍候在旁的alice、sara,是否还是一开始的模样,显然不会,这种新鲜感也是阿达民的专属福利。

    可即便如此,不论面对的外表如何变,过程本身,却都一样。

    多少年后的今天,在西历1506年的某个夜晚,照例进行过互动,潮水退去,躺在柔软舒适的床铺上,回味刚才的经历,那种不太明显、却挥之不去的腻味感涌上心头,令阿达民再度感到一丝怅然。

    任凭怎样开心的事,反复的做,时间长了任谁都会厌倦。

    喜新厌旧,大概是这样的情绪,这看似由主观意志所决定的特质,其实还是源于演化的塑造,没有这种特质,大概,人类到今天还会一直住在树上。

    对生命短暂的普通人,一辈子,只是转瞬间的事,大千世界有太多新奇未曾体验,除非身患抑郁症,否则,普通人的一生,都会在未知与新奇中度过,即便很多人沉湎于日复一日的单调乏味,也还是有新闻等外界的讯息,作为调剂。

    但是对一个拥有无限长生命的人,永不下车,则意味着彻底的习以为常。

    生活,无论怎样精彩,又是怎样多变,迄今为止,人类的一切活动仍局限于小小的蓝色盖亚。

    在可预见的未来,除非获得超空间跃迁、黑洞穿越、高维跳跃等匪夷所思的技术,人类,恐怕很难迈出广阔的太阳系,更难以探索广袤的银河,至于银河系之外的无尽宇宙,极大概率永远也无法穷尽。

    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止境,但一切都还只是未知数,而无法有任何承诺。

    这边也意味着,




第六六四章 资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的话,究竟是什么含义,在想明白这一切后,方然才真正洞悉。

    摆在眼前的难题,不是记忆迁移,也不是记忆丧失,恰恰相反,一个即将在时间轴上无尽前行,度过无穷久远人生的当事者,面对无限增长的人生记忆,与无限乏味的人生体验,该当何去何从,他、或者她,又是否能忍受。

    忍受,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任何事情,一旦被扩张到无穷大,都是巨大的恐怖。

    前路,何其艰险,那么要为此而放弃永生的努力,接受死亡的救赎吗,

    开什么玩笑。

    恐怖的前景,念及至此,让阿达民感到畏惧,但,逃避绝不是解决之道,恰恰相反,这一意味深长的可怖前景,提醒着方然,让他意识到永生,无限长的生命,其内禀意义远比他已经认识、总结的,更加深刻。

    关于永生,关于无限长的生命,迄今为止,人类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仍相当肤浅,有待深入。

    即便面对如此恐怖的前景,在西历1506年,似乎即将亲自碰触“永不下车”奇迹的管理员,也没有方寸大乱。

    一切,系于科学,探索自然规律的工作不能懈怠,这是应用的应对之策。

    出于这种考虑,在北大陆战事正酣时,方然仍会每天拨出一些时间,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会面,听取报告,制定规划,让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

    “强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代人,进行一切科学研究,答案或许是“yes”。

    但现在,规模庞大的“盘古”仍用于战争,除此之外,位于nep_791、现已搬迁至西伯利亚的“强ai初号机”、“二号机”,除非投入巨大资源进行改造升级,扩充算力与物理内核,否则也没法投入实用。

    所以,至少在眼前,gpl大区的科学研究仍必须仰赖人。

    一边是战争,一边是科研,除此之外的其他开销,自不必说,阿达民都慎之又慎,动机,则已不仅仅局限于对胜负的忧虑。

    时至今日,方然已无法确定,甚至求助于“强人工智能”也无济于事,他完全不清楚盖亚表面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类赖以开展一切生产与生活的基础,在盖亚大战、掠夺开发的压迫下,能坚持多长时间。

    这种担忧,如果是在旧时代,必会招致一大批人的嗤笑,认为是“杞人忧天”。

    这方面的突出例证,方然记得很多,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有“石油枯竭论”,大约流行在西历十四世纪初。

    当时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石油,作为一种远古生物变质而成的不可再生资源,在盖亚地壳中的储量有限,不仅如此,其中可能被人类开采的储量,更加紧张,以当时的世界石油年产量(近三十亿吨)测算,至多五十年,全世界的石油就将枯竭。

    从那以后,几十年时间过去,全世界的石油年产量一直在攀升,探明储量也在攀升。

    在全面核战前的时代,相关研究普遍认为,石油“或许在五十年、甚至三百年后才会枯竭”。

    一种曾被认为几十年后枯竭的资源,高强度开采了几十年,现在却仍然“还有几十年就会枯竭”,这未免太荒谬。

    由此,让相当一部分人的认知,出现偏差,程度较轻的只是对科学表示怀疑,进而认为石油资源十分富裕,自自己的短暂一生中,绝对无须担忧。

    考虑到凡人的一生,至多几十年、上百年,这想法倒也有几分道理。

    而另外一部分人,认知则出现



第六六五章 耗散
    随着现代文明的一路狂飙,盖亚的自然资源,迟早会耗尽。

    这,不仅是阿达民,也是gpl大区之研究者的判断,这判断,着眼于未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后,盖亚表面会发生的情形,而非只关注眼前。

    如果只看眼前,身为gpl大区的管理员,方然对治下大地的资源状况还是有相当把握,绝大部分自然资源,在未来几十年、几百年内,并没有断绝之忧,哪怕消耗量惊人的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也是如此。

    但是,基于前面的分析,任何一种无法自然再生的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自然资源,在人类的认知体系中,分为“可再生”与“不可再生”两大类。

    其实从性质出发,“不可再生”,并不是指这种资源在盖亚表面,只有一次生成的机会,而是站在人的立场上,这种资源一旦消耗,便无法再补充。

    可再生资源,则是指在人类习惯的时间尺度上,认为其无穷无尽,只要不去阻断资源的循环再生,也不进行掠夺性、毁灭性的开发,那么,可再生资源并不会成为一个群体、一个文明生存发展的严重瓶颈。

    譬如淡水,在盖亚表面的自然气候下,便是一种时刻循环、再生的资源。

    但是,很遗憾的,对人类文明有价值的大多数资源,在现代文明的短暂时段内,都几乎无法再生,消耗一点就少一点,最终必然枯竭。

    这方面,其实并无须列举艰深晦涩的案例,事实上现代社会依赖的每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不可再生”的性质,都很显明,从石油、天然气,到铁矿石、铝土矿,再到铀矿石与磷肥矿,人类的做法,通常都是将富集物采掘出来,加以利用,其间,可能还有若干次回收再利用的勉强挣扎,但到最后,

    无一例外的结局,却都是让这些曾富集的物质,近乎均匀、或者不那么均匀的,分布在整个盖亚表面。

    煤炭燃烧,铀235裂变,从化学、或者物理的角度,确乎是一种消耗。

    这种灭失的消耗,是实打实的,普通人都能明白。

    但即便没有这种灭失,譬如,黄金的开采与使用,关于黄金的几乎全部用途(如果不是100%的话),都没有让au这种物质凭空消失,从这种角度,似乎黄金也变作了一种总量守恒、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实却大谬不然。

    黄金在地壳中的富集,需要特定的地质变迁,与漫长的时间。

    开采出的黄金,不论加工成首饰,还是用于现代电子工业,在一圈圈的循环利用当中,始终在不可逆的耗散到环境中。

    本身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细微的au颗粒,从首饰、金手指上磨损掉落,也几乎不会与环境中的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而始终维持单质形态。

    这些细微的au颗粒,极大概率,将永远在盖亚表面游荡。

    黄金的从矿床到大地之旅,对盖亚表面的绝大多数自然资源,都一样适用,除海量存在的碳、氢、氧等轻核物质外,大多数构成自然资源的化学元素,都没有能力参与循环,一旦化为微粒播散到盖亚表面,回收的概率便近乎于零。

    钢铁,是如此,铝合金,是如此,遍布盖亚的塑料,同样是如此。

    极端情况下,站在一介管理员的立场上,遥望近乎无穷远的未来,盖亚表面,迟早会因规模、烈度趋于无限的人类活动(或者说“那个人”的活动),而变为各种物质均匀、或者不那么均匀分布,彼此无间混同一体的,

    垃圾荒漠。

    &



第六六八章 指责
    降生,与死亡,一枚硬币的两面,这真是恰如其分的比喻。

    自有生命以来,两件事便天然的捆绑在一起,有生,则有死,一切物种的生生不息,才得以让自身避免灭绝的厄运。

    但是当死亡,成为一种可以规避的结局,与其鲜明对立的“降生”,便因此而失去价值,甚而更由于现实条件的约束,成为横亘在永生之路上,一道临阵反水的障碍。

    当人类触碰到永不下车的奇迹,放任降生的进行,盖亚,迟早会被填满。

    “你们要多多繁衍,填满盖亚。”

    一个何其朴素而原始的理想,但,却分明不切实际。

    从古至今,繁衍,都是人类的头等大事,平均到每名妇女的生育数,都接近自然条件能够支持的极限,尽管如此,千万年的漫长岁月里,人类种群的数量始终没有极大的增长,反而在进入原始文明后,因战争等因素而频繁起落。

    直到西历十二世纪初,工业革-命兴起,人类将前一段时间积累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切实的生产力,民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口才随之爆发。

    到西历十五世纪,人,已充斥盖亚表面。

    尽管距离“填埋盖亚”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却已接近上限,倘若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不出几十年,现存的社会秩序便将崩溃,稍有风吹草动,大量缺乏自给自足能力的人口便将难以为继。

    从竭尽全力繁衍,仍数量有限,到泛滥成灾、使盖亚不堪重负;

    这一转变仅用了不到三百年,十二代人。

    再后来发生的一切,对盖亚而言,也不知是幸运、还是灾祸:

    遍布盖亚的八十亿人口,被自动化、智能化的大潮荡涤,在全面核战中遭遇灭顶之灾,继而,在核战后的时代渐渐消亡。

    过去的历史,阿达民仍历历在目,让他意识到,随着“永不下车”奇迹的降临,人类,倘若仍允许繁衍这一行为发生,新增的人口,不论趋势怎样平缓,长此以往,都会将疾驰的时间列车彻底挤爆。

    只进不出,对盖亚而言,只会是一场灾难。

    可笑的是,在旧时代,对永生,无限长的生命,还有不少人因此而心存反对。

    这种颠倒因果、用后果倒推原因的思维方式,确乎相当流行,实则荒谬,客观世界的变迁,只遵循客观规律,不会因任何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

    如果说,对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文明,确乎有了“改变自身命运”的错觉,那也只不过是因为,其主观的意愿,恰好符合客观规律,恰好与客观规律决定的方向相符,因此而得以顺利实施,仅此而已。

    这一点,在通往永生的荆棘路上,跋涉多年,方然简直一清二楚。

    自动化,人工智能,生化仿真人,人体细胞克隆,乃至世界局势的变迁,盖亚大战导致群雄并起,直到今天的管理员之生死相搏……

    这一切,任凭再崇高的理想,再坚强的意志,也决然无法与之相抗,逆势而行。

    无限长的生命,与繁衍的增殖,彼此冲突,这是一条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但,人类却决不可能因此而放弃永生的梦想。

    此时此刻,身为阿达民的自己,只能在两者之间做出权衡;

    禁绝人类的繁衍,便是唯一可行的抉择。

    道理,如此分明,做出断绝后的阿达民,却感到了一丝怅惘,乃至悲怆。

    自己之所以这样做,颁布禁令,不再让民众繁衍出新的后代,其实也另有考虑,虽然这种考虑,会让他想起一句曾经的感慨,念及至此,还是会让五十三岁的男人唏嘘不已,为全人



第六六九章 拉锯
    命令下达,一步步执行下去,文明,距离涅的奇点又近了一步。

    广阔的盖亚净土大区,一座座研究机构里,白大褂们,在科学的征途上跋涉,向着永不下车的目标迈进。

    而在硝烟漫天的北大陆,战争,依然如火如荼,西历1506年的时光注定被钢与火充斥,机器人漫山遍野,无人机蔽日遮天,无数光束与弹丸飞舞,在血色苍穹下交织出一片色彩斑斓的死亡天幕。

    “死亡”,在这里很突兀,残酷的战争持续了一整年,

    人类的伤亡数字,却仍是零。

    交战双方的几千万机器大军,不论“军”、还是“伊甸军”,无人化程度都已达到100%,地下世界中的管理员,安全无虞,只需坐看两支规模空前庞大的武装力量,为自己的前途命运,全力相搏。

    枪林弹雨,光与火照耀的大地,战线每一分钟都在错动,却始终原地拉锯。

    一场彻头彻尾的消耗战,正在北大陆进行,gpl与ama大区的武装力量源源不断运抵前线,然后,以无法置信的速度被消耗殆尽。

    “盘古”反馈的数据,在这场南北战争中,“军”每天的损失都在100,000以上,即便计入战场抢修与回收利用的数目,统计下来,在西历1506年也将有逾一千五百万作战单位,被战争巨兽吞噬。

    但,就算是这样可怕的消耗,依赖彻底暴走的“全产机”体系,

    “军”的编制仍在逐月上升,并在1506年11月12日突破40,000,000大关。

    一边恶战,一边膨胀,“军”的发展态势异乎寻常,对比gpl与ama大区的战争潜力,这却又是水到渠成般的事实。

    对四千万的数目印象深刻,方然并询问asa,“伊甸军”的编制如何,得到的答案则是“约三千万”,不论具体数目,会在此基础上波动上百万、甚至几百万,但,“伊甸军”显然居于劣势,这判断还是有相当把握。
1...180181182183184...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