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中国体育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过关斩将

    而且王长寿平时也不喜读书,课本都懒得去翻,更别说课外书了,四大名著、当代名家作品、外国著名文学作品,都没怎么看过,对于文学作品的要求也不高。这种文笔并不出彩的风月作品,反倒是很适合王长寿的品味。

    王长寿默默的咽了次口水,这风月故事虽然只是有些打擦边球的内容,但是对于这个正值青春期的小男生来说,简直是太刺激了,这巴掌大小的一篇文字,甚至让王长寿觉得浑身燥热,欲罢不能。

    王长寿的表现全都落入到了陈强的眼中。

    “瞧这没见过世面的熊样儿!看个风月故事都能激动成这样,要是让你看到了后世日本这老师那老师拍的动作大片,还不得兴奋的喷上几升鼻血晕过去!”陈强心中暗自吐槽着,同时也知道,自己找对了客户。

    “少爷,觉得怎么样,好看不”陈强开口问道。

    “恩,好看!”王长寿点了点头。

    “剩下的内容更好看,少爷要不要把这份报纸买回去,慢慢研究”陈强接着问。

    “恩,多少钱”王长寿下意识的问。

    “4分钱。”陈强伸出了手。

    4分钱,对于陈强来说是吃面的时候可以奢侈一次,加个鸡蛋。

    但是对于王长寿这种少爷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他每个月的零花怎么也得一二十块的大洋,比得上一个普通劳力一个月的收入了。4分钱对于王长寿来说,吊在地上都懒得捡。

    掏钱,买报,王长寿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余下的内容,而陈强则又走向了下一个目标。

    “那个戴眼镜的像是个书呆子,十有**也是个宅男,就他了!”陈强走了过去,笑呵呵的问道:“这位少爷,买报纸么我的报纸可好看了!”

     




第十三章 额外服务
    有了昨天的铺垫,今天再卖风月小报的时候多了很多老主顾,而且都是十张十张卖的。

    陈强的口袋里也多了不少钱,还都是银币,甚至还有一块大洋。

    往常的时候,报童收的以铜币居多,因为铜币的面值才有“分”和“厘”,而银币最低面值也是“一角”。若是拿一个大洋去买一份三四分钱的报纸,报童也找不开。

    今天陈强都是成沓卖的报,自然也能收到“大额钞”。

    其实陈强今天卖掉的风月小报,没有多少是新刊,更多的是往期没卖掉的报纸。陈强将这些往期的报纸分分类,不同的种类不同期数捆成一沓,然后来个“批发”,就相当于卖出于去个风月小报的合订本。

    若是时政新闻的报纸,肯定不能这么卖,因为没有人去看过期的报纸。

    现在用手机看新闻,出来一个上周的新闻,肯定不会去点开看。这新闻讲究的就是时效性,没了时效性的新闻报纸,别说是合订本,就是当废纸卖,遇到个抠门收废纸的还得被压价。

    但风月小报不同,上面都是一个个的故事,只要没看过的故事,看新报纸和看旧报纸没啥区别。有些连载故事,看报的人还会去专门找往期报纸。

    今天新刊风月小报,拿过来一看,这故事没看过,内容很刺激,看完美滋滋;

    上周的风月小报,拿过来一看,这故事没看过,内容很刺激,看完美滋滋;

    去年的风月小报,拿过来一看,这故事没看过,内容很刺激,看完美滋滋;

    几百年前兰陵笑笑生的那部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拿过来一看,故事好像在《水浒传》里看过了,但内容真的很刺激,看完同样美滋滋。

    风月小报这东西没啥时效性,而且有些精彩的故事,还会被人收藏起来。

    就比如一台旧电脑打开电脑的d、e、f盘,看看视频文件,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些几年前的经典收藏(都正经点,不要提番号的事情)。

    这些往期的风月小报,本来只能卖废纸的,到了陈强的手里,全都卖出了新刊的零售价。

    陈强估算了一下,今天靠卖这些风月小报,就赚了一块大洋。

    “要是每天都能有这种收入就好了!”陈强长叹一口气。

    一天赚一块钱,一个月就能赚30块,这在1929年的上海已经是很不错的收入了,当时纱厂女工,平均工资也就是每月20块,普通工薪阶级,一个月赚30块已经是高收入了。

    陈强心中估算了一下,如果每个月能保证有20块的收入,他就能搬离那个贫民窟的草棚,租一间有窗户有地板的砖房了。

    ……

    陈如记仓库,陈强将另外五折的卖报钱递给陈五哥。

    “你小子行啊,这么多小报都卖光了!”陈五哥将银元放在嘴边吹了口气,听了个响,然后才踹到兜里。

    “我再给你那一沓去。”陈五哥说完,又给陈强报来了更大一沓风月小报。

    陈强也没有拒绝,这上海又不止是复旦附中这一家中学,其他的私立中学和教会中学有的是,陈强有的是地方找客户。

    接过这一批风月小报后,陈强开口问道:“五哥,你这里还有没有旧的文刊报纸有的话能不能给我些”

    “有的是啊!四五年前压箱底的货都有!那东西是最不好卖的,前些年很多文人都弄这个,出不了几期就办不下去了。”陈五哥开口说道。

    文刊对读者的要求本来就高,只是识字却没啥文学素养的人,也看不懂文刊类的报纸。相比起来,普通人甚至会觉得风月小报更加通俗易懂。

    需求决定市场,老百姓对这方面的需求少,自然也就卖不动货。所以文刊杂志或者报纸基本上都活不长。

    比如《新潮》杂志,里面有文学评坛、出版界评、故书新评、现代诗、小说等主要栏目,会刊登、蔡元培、鲁迅等名家的作品,但是只出了12期就办不下去了。

    再比如《创造》季刊,主办人有郭沫若、郁达夫等,一共才办了六期。

    还有《诗》刊,一听就知道是写诗的刊物,主编有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主要撰稿人有沈雁冰、王统照、汪静之等,这阵容够强大了,近代诗人的顶配,办了七期就倒闭了。

    以文学角度来说,当时的文刊上的确有很多文学大家的精品,文章是好文章,诗词是好诗词,现在的文学爱好者要是看到,必定是如获至宝。

    但是从商业角度讲,这些文刊根本就卖不出去。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普通老百姓拿有那个闲钱去谈经品文!

    陈五哥不知道陈强要文刊报纸做什么,可还是从废报纸堆里抽出了



第十四章 顶替参赛
    拔河的关键并不是力量的大小,而是两边人对地面摩擦力的大小,所以胖子多的一方,获胜的几率会大一些,这不是因为他们的力气更大,而是因为他们体重更大,与地面的摩擦力也更大。

    这个道理,陈强自然知道,但是小胖墩王长寿显然不知道。

    于是陈强开口说道:“拔河的队伍排序,不要按照力气大小,而是应该按体重,从绳子的末端到最前端,以此从重到轻排列,最好是前面的力量大点,后面的重量大点。我觉得以你的体重,应该排在最后面才是。”

    “原来是这样。”王长寿并没有问为什么,反倒是深信不疑的点了点头。

    陈强觉得,王长寿应该是没有搞明白摩擦力的原理,这家伙就是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典型的肉多无脑。

    随后只见王长寿接着问道:“还有呢除了队伍排序,拔河还有什么窍门”

    “窍门多了,比如姿势,全体人尽量向后倾斜,半蹲、马步、将重心后压,重心要尽量放低,简单的说就是将腹部或髋部挺出,眼睛看天。握绳要双手手心上向上,绳子要从腋下过,脚尖必须要在膝盖之前,在拔河令出之前,全身应该伸展拉直。”

    “握绳的时候要注意,右撇子右手在后,左手在后,这样方便发力,喊号子的时候要有节奏,喊1要稳,喊2使劲,前面的节奏慢一些,后面的节奏要快一些。鞋子不要穿平底的。另外最后面一个人,一定要将重心压在最低,重心越低,绳子也不容易被拉跑……”

    陈强一连说了好几条,对于一个体育大学教授来说,教一个菜鸟该怎么拔河,还不是轻而易举。

    王长寿这个学渣显然是不知道,拔河还有这么多技巧,他听的一愣愣的,最后干脆拿笔记了下来。

    王长寿全都记了下来,这才反应过来,对面这个报童竟然比自己懂得都多。

    “你这个卖报的可真厉害啊,竟然懂这么多!”王长寿开口说道。

    “我以前也是读书上学的,可惜家里遭了兵灾,亲人都死光了,想活下去就只能卖报。”陈强开口说。

    “原来你这么可怜!”王长寿说着竟然从口袋中掏出了几毛钱,全都塞到了陈强的手里。

    “我身上就带了这么多钱,都给你了。”

    此时,王家的车夫也来了,将王长寿接走。

    望着王长寿离去的背影,陈强长叹一口气。

    “这死肥宅,虽然模样不咋地,可人还是挺善良了。我好像不应该继续卖他风月小报了,这是不是有点缺德啊!祖国的花朵都被我毒害了……”

    可下一秒,陈强马上摇了摇头。

    “这个王长寿,学习不咋地,有没有这风月小报他都成不了文学大家。反倒是我,指望卖这个活呢!管他缺不缺德,现在这世道,还是先努力活下去吧!”

    ……

    接下来的几天,陈强并没有来复旦附中门口卖报,而是去了其他的几家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

    羊毛不能紧着一只羊身上薅,卖报也不能总找这一家学校。

    能上私立学校的都是有钱人,能上教会学校的更是有钱人。在旧上海,外国人般的教会学校,收费比中国人办的私立学校要高的多。

    比如很著名的圣约翰大学,学费超过200大洋,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的学费也有一百六七十块块大洋。

    与之相比,私立的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一年的费用也就是100大洋。

    国立大学是最便宜的,北大、清华的学费也就是二十来块大洋,最便宜的是师范,15块大洋就能上一年,而且还免住宿费。

    高中的学费比大学要低一些,但也都是富家子弟才能够上的起学,对于他们开说,花四毛钱买10份报纸,那根本就不是事。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等到新的风月小报出来了,陈强才又来到了复旦附中门口。

    “嘿,卖报的,找你好几天了!”王长寿兴匆匆的走了过来,主动和陈强打起了招呼。

    “少爷,您的胳膊好了”陈强开口问。

    “好了,早就好了!”王长寿接着说道:“你说的那些法子可真管用,我们班用了你的法子和别的班比,基本就没怎么输过!”

    陈强嘿嘿一笑,他一个体育大学的知名教授,要是连最基本的拔河都搞不定,干脆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陈强是来卖报纸的,他并不打算跟王长寿瞎扯,人直接拿出了一沓报纸,递到王长寿面前:“少爷,这是新货,都是之前没卖过的。”

    “这个先不急,我是有另一件事想要找你帮忙。”王长寿开口说道。

    “您是少爷,我就是一个报童,我能有什么事情帮到你啊。”陈强一边说着,一边偷瞧王长寿的表情,想要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只见王长寿开口说道:“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所以我们班最近几天一直在练习拔河,就是为了到运动会上和别的班比赛。但是上周末时候出了些意外,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在洋人的马场骑马,不小心摔断了腿,所以现在拔河比赛少了一个人。”

    “你该不会是想让我去顶替那个受伤的同学吧”陈强立刻问道。



第十五章 意外来客
    一天两块钱。

    30天就是60块钱。

    这比小学老师的薪水都要高了,在旧上海,一个60块大洋的工资,绝对能够碾压大多数的工薪阶层。

    王长寿这个富家公子哥显然不知道,一个报童一天呢个赚三毛钱就很高兴了,他更不了解旧上海普通工人一个月也赚不到二十块钱。

    所以王长寿才给出了一天两块钱的薪水。

    听到有两块钱,陈强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他走街串巷的卖报,即便算上到各个学校门口推销风月小报,一天也赚不到两块钱。

    帮助高中生拔河,肯定要比卖报轻松的多。

    几天后,王长寿给陈强找来了一套背心短裤,衣服有些旧,应该是某个学生穿剩下的。但却是百分百的纯棉制品,穿在身上很舒服。

    又过了一天,王长寿给陈强借来了一双胶鞋,当然也是别人穿过的,而且比衣服更加破旧,上面还有重新缝补过的痕迹。陈强甚至猜测,这根本就是从估衣铺里淘来的。

    ……

    运动会当天,陈强来到了复旦附中。

    复旦附中的操场并不大,几乎没有什么硬件设施,跑道也是煤渣铺成的。

    “好久没有见这种煤渣跑道了!”陈强忍不住走上跑道踩了两脚,随后有些不满意的摇了摇头,这条煤渣跑道有些太松软了,而且也不够平,比起后世的煤渣跑道差得远。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时候,跑道是由泥土压紧的,表面的平整度和软硬均匀程度都很差劲,运动员奔跑过后会尘土飞扬,那一届奥运会,谁跑后面谁吃灰。

    参加长跑的选手比赛完了第一件事是先洗脸,把脸上的土洗干净,要不然各个运动员都像是从矿坑里出来的,根本分不清楚谁是谁。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主办方将田径跑道设置在了一片草地上,避免尘土飞扬。但是草地跑道的防滑鞋很差,运动员也很容易受伤。

    到了1904年的奥运会,第一次铺设了煤渣跑道,而随后的六十四年里,奥运会使用的都是煤渣跑道。只不过煤渣跑道的技术也在进步,从单纯的煤渣,变成了煤渣、泥沙、石灰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首次使用了塑胶跑道,从那以后塑胶跑道才开始普及,并且代替了煤渣跑道。

    西方国家在七八十年代便已经普及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也在那个时候进入了大发展的士气,各种田径的世界纪录不断的被刷新。

    而在国内,由于成本的原因,塑胶跑道在九十年代末期才开始慢慢的普及。
1...34567...2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