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椒
清原幸生汗流浃背的将秘闻看完,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的一切,其实都在父亲大人的掌控中,就连远在大阪市的家
人也不例外。
这封家书,是周逸龙特意让苏联在日本的情报网,调包清原幸生的父母信件后
第413章 回到莫斯科
开往莫斯科的军列,在远东地区浩瀚无人的森林中穿行,不断发出隆隆的轰鸣声。
这个时代的火车,基本都以绿皮车为主,时速通常都维持在60公里左右。
这种速度,要是相对骑马驾车来说,已经非常快了,可对于上辈子坐惯高铁动车的周逸龙来说,简直慢的就跟乌龟一样。
偏偏莫斯科距离诺门罕的直线距离,都有夸张的4000多公里远。
也就是说,就算火车一直保持这种速度,没日没夜的全速向前,也至少需要三四天时间,才能赶回首都。
一次性在火车上待这么久,换做以前,绝对是周逸龙无法想象的事情。
但现在,他反而觉得非常的快乐。
原因嘛,当然有很多,比如这趟火车是特别军列,上面除去内卫军外,没有任何闲杂人等。
列车上,还有专门为军官们准备的单独隔间,至于餐车什么的配套生活设施,也是一应俱全。
心痒难耐的库谢夫营长,早已重新操起大勺,做出了不少丰富可口的美食来。
跟熟悉的战士们待在一起,一边愉快吃着佳肴、喝着啤酒,一边看着窗外美丽动人的原始自然风光,周逸龙感觉就像在大自然中,放开身心的旅行一般,是那么的轻松惬意。
当然,最最终要的,是身边还有叶卡捷琳娜这位美女陪伴了。
头一次尝到恋爱滋味的宅男,真是每天都有使不完的精力,干啥都觉得心情大爽,一会儿跟女孩儿坐在餐桌边笑谈美食,一会儿又偎依在窗边你侬我侬。
偏偏整个列车上,除了周逸龙以外,全是单身大汉,这一把狗粮,真是撒成了大规模杀伤武器。
列昂尼得数次表示抗议,希望首长能注意好个人形象,不要没事就亮瞎大家狗眼。
但周逸龙可是来自现代,只要这里没有比他更大的官,他才不会去理会这些玩意,反而一脸嚣张的竖起中指回复道:
“有本事,你也找个来亮瞎我的眼嘛!”
气得列昂尼得只能一把抱起身边的小棕熊,在那里一个劲的揉搓。
其实说是小棕熊,但周逸龙估计至少也有几十斤了,这头小熊天生就很机灵通人性,来了没多久,就跟大家混的死熟。
这不,就连列昂尼得手中的面包,它都敢趁其不备,一把夺了过去,就当列昂尼得打算发火吓唬它时,小熊又非常乖巧的抱住对方粗腿,开始卖萌撒娇起来。
旁边的叶夫根尼,一边笑吟吟的看着他们打闹,一边将手中的相片好好收了起来,马上就快要回莫斯科见到妹妹了,他的心情也是万分激动。【 … &&最快更新】
当然,在列车上感到最兴奋的,除了周逸龙外还有两人,那就是
老红军的两个儿子,罗托夫和戈列洛夫。
在送走父亲后,他们两个就跟着周逸龙一起上了这趟军列。
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年轻的男孩心中,都有一个热血梦。
两个小伙子自幼跟着父亲在草原和大山中长大,虽然很小就听父亲讲述过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厮杀的宏大场面,但从未远离过村庄的罗托夫和戈列洛夫,还真的没有见到过这么多英姿飒爽的红军战士。
看着战士们身上精神笔挺的内卫军制服,再低头看看自己穿的杂乱便服,罗托夫和戈列洛夫满脸都写着羡慕与嫉妒。
兄弟中的老二,曾经试图找首长要一套军服先穿着,却被周逸龙给大笑着拒绝了,只是对二人说,等回莫斯科后,会有专门的制服给他们,保证威武不凡。
两个闲不住的小伙子,好奇的跑到装甲车厢上东瞅瞅,西瞧瞧,看到装甲车厢上装备的黑洞洞大炮时,顿时露出一副大为兴奋的表情。
没错,作为押送沙皇宝藏的武装专列,这趟列车里,除了拥有上千名内卫军战士外,前后都还加挂了自带炮塔的装甲车厢,就连37毫米防空炮,都是一应俱全。
别看周逸龙在列车上大大咧咧,仿佛游山玩水一般,这可是建立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如此轻松。
他们沿途经过的所有苏联军区,全都毫无例外的,收到了莫斯科亲发的特别指示,务必沿线派出警戒兵力,在重要路段设置防御,保证专列的安全通行。
所以车窗外,除了常见的自然风光,
第414章 重建装甲兵的困难
周逸龙的火车还没抵达莫斯科,克林姆林宫里就正在发生一件,对红军装甲兵来说,至关重要的事情。
斯大林习惯性的叼着烟斗,端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他的手边,还有一份审阅了一半的文卷。
此时,他的目光却没有停留在文卷上,而是微微皱起眉头,直视站立在桌前的爱将巴甫洛夫,一丝不苟的,仔细聆听对方讲话。
巴甫洛夫似乎在汇报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一直陈述好半天,才最终停下来。
斯大林深吸了一口烟斗,认真思考一会儿,才表情凝重的询问对方道:
“你是说,我们应该重建独立成军的装甲部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将它们分散成旅和营级作战单位”
巴甫洛夫肯定的点头说道:
“正是如此!”
“我不明白!
之前你还在反对机械化军的建设工作,并根据你在西班牙战争中得出的经验汇报,装甲兵是无法独自成军作战的”斯大林的表情,明显有些困惑。
巴甫洛夫见领袖果然抛出了这个重磅问题,心中暗道一声侥幸,急忙将事先从周逸龙哪儿获得的灵感抛了出来,只见他不慌不忙的说道:
“同志!
经过实战检验,我们之前组建的机械化军,的确存在重大问题。
无论是坦克性能,还是部队编制,以及相关支援武器和战术使用,之前的机械化军都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节奏。
因此,我们实际需要的,其实是一支全新的装甲部队。
关于组建这支部队的具体计划,我已经在提交给您的计划书里,有非常详细的阐述!”
巴甫洛夫说的计划书,正是斯大林手边看到一半的那份文卷。
事关国家大计,即便巴甫洛夫是斯大林的心腹爱将,也不可能两手空空的,就带一张嘴过来献计。
因此,提前回到莫斯科的这几天,他一直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奋笔疾书的撰写这份报告。
报告中,他大量引用了米哈依尔的成熟观点,并附上了许多发生在诺门罕的实际坦克战例。
都说事实胜于雄辩,有了这些具体战例,巴甫洛夫不相信,最高领袖会不动心
但他还是低估了,此时苏军重建装甲部队的难度。
即便看过实际案例,斯大林也的确有些心动,但将已经解散的部队又重建,如此反复下必定劳民伤财,在没有最终确定是否有必要前,他也不敢轻易下这个决心。
更何况,此时苏军中,反对组建装甲兵团的大有人在,并非巴甫洛夫中将一人。
当斯大林将自己的这些担心,委婉告知巴甫洛夫时,对方瞬间明白,事情难办了。
身为
坦克部长,巴甫洛夫自然知道,还有哪些人在反对建设独立的装甲兵部队。
这些人几乎清一色的,全是苏军中德高望重的人物,比如现在仅剩的,两个开国元帅之一,布琼尼。
布琼尼元帅是苏联革命时期的军事代表人物之一,可以说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他率领的红军部队,在其中居功至伟。
布琼尼元帅最擅长指挥骑兵作战,他领导的骑兵,一直都是红军机动能力最强、威力最大的战役集团,几乎在所有开国之战中,都发挥过极其重大的作用。
即便后来在二战中,苏军诞生出的新一代名将,如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叶廖缅科、巴格拉米扬甚至铁木辛哥,统统都是他曾经的部下。
光是歌颂布琼尼的歌曲,苏联都不知道有多少首!
就算说布琼尼,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骑兵将领,也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但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里。
当时代没有改变的时候,这些拥有丰富骑兵经验的老帅们,将成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军事葵宝。
但是,当时代发生巨变后,这些曾经宝贵的骑兵经验,就变成阻挡新式武器和战术发展的重要阻碍。
在布琼尼元帅看来,苏军主力战役集群应该还是以骑兵为主,而坦克和装甲车,应该更多的配属给骑兵作战,而不是组成机械化大兵团独自作战。
即便巴甫洛夫已经贵为中将,又是眼中的红人,但在布琼尼元帅面前,他还是跟一个稚嫩的新学生一样,几乎完全没有把握能够说服对方。
当初巴甫洛夫提议要解散机械化军时,也正合布琼尼元帅的心意,在斯大林同志首肯后,方案自然是通过的无比顺畅。
但现在,想要重建独立的装甲部队,就要先过以布琼尼为代表的,诸多苏军老帅的关。
&nb
第415章 内务部长
接近傍晚时,周逸龙的特别军列,终于缓缓接近了莫斯科。
因为沙皇宝藏事关重大,军列没有进入市区,而是停靠在郊区,一处不为人知的隐秘军用站台上。
当火车停稳后,周逸龙第一个拉开车门走了下来,他立刻注意到,这里四周全是荷枪实弹的内务部战士,几乎将宽大的站台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在站台的最中央,十几名内卫军战士拱卫着一个戴着眼镜,目光锐利,气质儒雅的大人物。
如果他不是穿着内务部的军装,说他是一位作风严谨的著名学者,倒也非常的贴切。
即便周逸龙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可当真正看到这位留名历史的大人物时,还是忍不住下意识的吞咽口水,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没错,前来迎接宝藏的,正是此时苏联的二号强力人物—贝利亚同志。
历史人物,往往都会留下一些争议,而贝利亚又是苏联历史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但真实的贝利亚,其实跟很多人简单的了解截然不同,单就工作能力来讲,此人同德国的施佩尔一样,具有极强的工作和组织能力。
通常来讲,任何一个初创国家,其法制系统都是需要时间去不断完善的,这一点,苏联也不例外。
贝利亚是1938年8月以后,才就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委员(此时还不叫部长)。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初中学历以下的军官全部踢出了重要部门,开始任用大量高级知识分子担任内部军官,这一强力举措,极大提高了内务部的工作效率和审查正确率。
他还成立了由检察机构和内务部共同组成的联合司法机构,确保每一宗案件都能得到尽可能详细而又公正的审判。
在贝利亚就任期间,在争得斯大林同志的首肯后,他重新审理了1938年前,内务部处理的许多低效率案件,并且释放了将近60%的无辜人员,剩下的40%,没过多久又开始重新调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后来成为二战苏军三驾马车之一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案件。
此时,还是中将的罗科索夫斯基,就是在贝利亚主持内务部期间,被重新审理后,无罪释放的。
而且,在贝利亚的法制建设下,许多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也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贝利亚非常尊重这些知识分子,给他们提供和争取尽可能好的条件,能满足的都尽力满足,比如图列波夫和佩特利亚科夫这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都是在他的努力工作下得以释放,并在后来成为著名的苏联模范理工专家。
可以说,贝利亚是苏联法制建设的先锋者,正因为有了他,建国不久
的苏联才慢慢完善了自己的法制系统。
在卫国战争期间,他领导的强力部门,又在情报搜集,反间谍,工厂迁移和军备生产方面,都取得了极其优异的成绩,实际上贝利亚在二战时期,几乎就相当于苏联的大管家。
在战后,出身于建筑专业的贝利亚,又领导了苏联各大城市的规划工作和建筑设计,莫斯科的城市架构就是出自贝利亚之手。
包括著名的“莫斯科七姐妹”的设计和施工建设,都是由贝利亚亲自领导参与的。
如果没有贝利亚,苏联在1950以前对原子弹的理解,还只会停留在图纸理论阶段,他领导的核项目研究小组,更是取得了超前的巨大工作成绩。
贝利亚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强大的工作能力,其实跟他少年时期的成长经验,密不可分。
贝利亚年幼时非常贫苦,自小就形成强大自控力,一直到老年,都坚持着有条不紊地的工作和生活风格。
他每天都严格按照计划日程行动,早上会
第416章 吉斯-101
虽然贝利亚口口声声不让周逸龙叫他叔叔,可周围人看着他对周逸龙那嘘寒问暖的模样,也很难相信,这就是历来严格的部长同志,对待下属的交流方式。
两人寒暄了好几句后,贝利亚才开始问起宝藏的事情,并一边从周逸龙手中接过宝物清单,一边让战士们打开车厢搬运起来。
这一办起正事来,贝利亚立刻展现出他一贯严谨高效的作风,短短两个小时内,所有车厢就全部卸货完毕,并跟清单一一核对完成。
清点完宝藏,贝利亚又一脸凝重的看向周逸龙问道:
“日军真的拿走了1500吨黄金”
周逸龙点点头,就因为晚到了几天,对此事他也感到非常遗憾,只能面色沉重的回答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