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椒

    在苏军大威力榴弹炮的疯狂肆虐下,冈本德三的后方阵地也很快骚动起来,仅仅只有少数几门火炮冒死打出了炮弹,可这么一点稀疏的火力,对于苏军的上百辆战车来说,又有什么大用呢

    本来冈本联队长还计划着,立即发动第二次反冲锋,可后方阵地一乱,前方被打退的日军溃兵,又蜂拥着跑了回来,搞得冈本德三是焦头烂额,哪里还有机会再度发起进攻。

    可日军不进攻,不代表着周逸龙率领的苏军也不会进攻,那一百几十辆坦克装甲车,可都是安着履带和轮子的,不跑起来,又怎么对得起机械化部队的称号呢

    眼见日军进攻受挫后,又被炮火炸乱了一片,周逸龙大手一挥,苏军的钢铁洪流,在边防军步兵们的协同掩护下,像突然站起的史前巨兽一般,凶猛的向日军阵地冲去。

    这个时候,已经快到凌晨7点了,天色已经微微放亮,非常适合装甲部队的大规模行动。

    冲在最前面的,是苏军工业生产的一项伟大成就,t—28b型坦克。

    这种坦克最早研发于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红军对多炮塔坦克的一种大胆尝试,不同于一般的战车,这个大块头同时拥有惊人的三个炮塔。

    而t—28b型坦克,是该系列坦克中,于1938年改进出来的最新型号,它拥有一个跟a32战车,装备同款76毫米火炮的炮塔,还拥有额外两个装备7。62毫米口径前置机枪的炮塔,就连它的正面装甲厚度,也达到了接近a32战车的30毫米水平。

    这种30毫米厚度的装甲,正好超出了日军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的穿甲临界值,使得日军仅剩下的那一点,可怜的反坦克火力,也变得鸡肋无比起来。

    装甲第9旅作为从西欧赶来增援的部队,刚好装备有一个t—28b的坦克连队,按照苏军最高统帅部的意图,也是希望尽可能的利用这场战争,来检验苏军现有的装备体系。

    因此,这个t—28b连队被当之无愧的送到了,发起冲锋的第一线。

    虽然历史后来证明,坦克多炮塔的发展思路是错误的,因为它平均分散了重量到每一个炮塔上,导致所有的炮塔都不能最大化的使用装甲和大威力火炮,导致多炮塔战车无法与同等重量的单炮塔战车较量,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最快更新】

    但现在,用这种大杀器

    来对付,当面缺乏重型装备的日军来说,简直就是对症下药,再好不过了。

    历史上,纵观整个二战,日军都基本没造出什么像样的量产型战车,以他们现在装备的**式和九五式战车来说,t—28b就算顶着三个脑袋,也照样可以毫无悬念的吊打它们。

    很快,日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手,就品尝到了这种深深的无力和绝望。

    无论他们怎么努力射击苏军的这种三头怪物,它就是不疼不痒的,自信沉稳的向前不停推进。

    反过来,它上面的那一门大威力76毫米火炮,每一次射击,都能带走一条甚至几条日军士兵的小命,更不用说,它一旁的两个小脑袋还在用机枪火力,疯狂的向日军阵地扫射着。

    一个日军小队长,再也受不了这种光挨打而无法还手的屈辱战斗了。

    他凶狠的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在一条洁白的“钵卷”上,誓书血红的“必胜”两个大字,然后一把将“钵卷”缠绕在自己的脑袋上。

    他附近的士兵们也都气红了双眼,纷纷效仿他的做法,将血染的“钵卷”缠绕在自己头上。

    见部下都已明志,那位日军小队长抄起一个炸药包,高呼着“天皇陛下万岁”的口号,疯狂的向苏军的钢铁洪流冲去。

    在他的带动下,更多的日军士兵们都抄起炸药包,反坦克手雷,燃烧瓶等等武器,气势汹汹的冲了上去。

    那决一死战的顽强气概,看得联队长冈本德三都为之落泪,他高举军刀,发出了“全体玉碎,跳梁攻击”的命令后,也两眼赤红的操起手雷冲了上去。

    所谓的“跳梁攻击”,是日军独创的一种反坦克战术,它要求皇军勇士们,在武士道精神的渲染下,快速跳到敌方的坦克上,使用步枪上的刺刀,捅刺敌方坦克上的装甲缝隙,从而导致坦克故障或者损毁,彻底失去战斗力。




第一百七十四章 秋叶的选择
    在师团长去世后,秋叶中佐就只能独自担负起指挥的重任。

    面对如此凶险的局势,他很快发现,自己只剩三个选择:

    第一个,就是趁着苏军主力猛攻71联队的时候,留下少数部队殿后,抓紧时间带领64联队主力撤退。

    可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旦秋叶中佐带着64联队跑路了,那71联队几乎不用怀疑的,会很快被苏军两面夹击所击败。

    而一旦71联队全线溃退,那秋叶联队如何凭借自己的两条腿,跑过苏军的机械化大军呢

    第二个方案,就是抓紧时间,增援71联队,尽快稳固住己方阵线,再想办法联系上野炮兵部队等各支师团的直属部队,整合23师团力量,寻求反败为胜的机会。

    可当他在望远镜中,亲眼看到了那尸山血海的战斗场景和71联队血肉横飞的悲惨模样,秋叶中佐彻底怂了。

    这哪里是在打仗啊,这简直就是在自杀。

    试问,在没有坚固阵地和强大火力支援的情况下,日军步兵要如何在平坦的大草原上跟苏军的钢铁洪流较劲

    就靠那几个稀稀拉拉的小土丘吗

    请问,他们能挡住苏军坦克的猛烈射击不

    至于所谓的“跳梁攻击”,在秋叶中佐眼里,简直就是荒唐的可笑。

    试想,仅仅依靠日军步兵自己手中的步枪,去攻击苏军坦克装甲间隙的薄弱处,这种傻兮兮的办法,能够产生什么可喜的战果吗

    至少,从开战到现在,秋叶中佐也没有看到哪位英勇的大日本皇军士兵,成功的用这一招击毁或击停过苏军的坦克,倒是看到好几位成功跳上战车的日军士兵,被苏军的冲锋枪、机枪打成了一个个马蜂窝。

    到底是哪个脑子有病的家伙想出来的这种战术,什么“跳梁攻击”,“跳梁小丑”还差不多。

    秋叶中佐可不是冈本德三那种极为重视荣誉感的家伙,不然,当初他也不会在56号高地,丢下自己的联队长山县大佐不管,自顾自的逃了回去。

    现在,前两种方案肯定都无法实施了,秋叶中佐就只剩下了第三条路可走,那便是就地固守。

    虽说,这种方案,必然会被苏军重重包围,可只要好好利用71联队拖延苏军的时间,将64联队的阵地加紧加固,同时将师团直属部队,尽量收拢起来,形成完整的环形工事,就能在坐拥数千兵力的情况下,坚持个几天时间,等待援军的到来。

    直到这个时候,秋叶中佐都没有意识到,23师团已经有被全歼的风险了。

    从刚才的战斗中,秋叶中佐就判断出,苏军的步兵数量并不占优势。

    他仍然单方面的认为,师团兵力相对雄厚,只要有坚固阵地依托,并及时调

    配好火力,苏军就算围住了自己,短时间内也肯定无可奈何,只要坚守上一阵子,援军就会很快通过渡口赶来。

    想到就干,秋叶中佐开始亲自督促,让64联队的日军士兵们拼命挖掘战壕,甚至提出了“多挖一公分,不同的人生”的口号。

    同时他命令手下的大队长,迅速将大营附近的师团直属野炮兵联队,独立速射炮大队,工兵联队,通信队,轻重兵联队(就是后勤部队)等等,反正只要是会走路、会喘气的,就算是四条腿的骡子,也被秋叶中佐下令,给强行拉进了64联队的阵地当中。

    如此一来,竟被他七拼八凑的搞出了一支6000余人的庞大部队,只可惜野炮兵联队的绝大多数火炮都部署在后方太远的地方,匆忙间,秋叶中佐只搜罗到了4门75毫米野炮。

    不得不说,秋叶中佐虽然性格不算勇武,脑瓜也不算聪慧,但保命意识还是挺强的。

    他的这一方案,算是目前最能让64联队长寿的方案了,至少,要比前两种方案能多活几天吧。

    然而,他偏偏忽略了非常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整个日军西线兵团,已经整整两天没有得到任何的淡水补充了。

    当然,此时的秋叶中佐显然还意识不到这一点,因为作为师团的高级军官,他可是有石井滤水部队的纯净水,特别供应的。

    至于士兵的疾苦,他一时半会儿还察觉不到。

    当秋叶中佐在这儿大肆“招兵买马”的时候,另一边的日军71联队,已经快彻底流干了鲜血。

    尽管在最后的决死冲锋中,71联队的绝大多数官兵都展现出了视死如归的气概,可在苏军的钢铁洪流面前,在那名胖胖的指挥官无情打击下,所有皇军士兵们的英勇行为,最后都只能化作了地面上的一堆堆尸体和一滩滩血迹。

    当联队长冈本德三,被苏军的坦克,一炮打得四分五裂,腾空而起的时候,日军71联队的幸存士兵们,才终于清醒过来。

    他们总算明白,在苏军的绝对优势面前,自己的血肉之躯,再也无力阻止这些钢铁巨兽们的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内的行动
    周逸龙本来是打算亲自率领先遣集团出击的,因为一旦合成集团突破了日军阵地,接下来的关键,就是看能否顺利打乱日军后方,拿下日军渡口了。

    不久前,朱可夫发给自己的战情通报里,曾经提到过,日军尚有一个精锐步兵联队没有投入使用,如果恰逢他们增援上来,又无法迅速击退,战局就会变得非常棘手。

    但安德烈少校的意外负伤,让周逸龙始终放心不下,接下来对日军23师团的围歼战。

    别看苏军这个时候打得很热闹,很大程度上,还是借助了日军的轻敌和突然袭击的效果。

    毕竟,苏军在总兵力上要少于日军,想要压制日军,围着他们打,就需要优秀的指挥协调能力,不然的话,一旦被日军缓过劲来,搞不好还会被他们狠狠的反咬上一口。

    基于这种情况,周逸龙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亲自留下来掌控合成集团作战,先遣集团将由拉西莫夫旅长率领指挥。

    现在一马当先,跑在最前面的就是装甲11旅的新任营长,维克多那小子。

    这个营装备的全部都是,bt系列的最新型号,bt7战车。

    bt7坦克是历史上著名的高速坦克之一,它有一项特殊的绝技,那就是在公路上行驶时,可以不用履带,而是使用带胶负重轮。

    这一奇特的能力,使得bt7战车可以在公路上,轻易跑出高达86公里/每小时的惊人速度,这个恐怖的速度,甚至在近百年后的现代,绝大多数主战坦克都无法做到。

    即便是换上履带行驶,它也一样可以冲到73公里/每小时的夸张速度,这种高度简直是让其他的战车们仰天长叹,望尘莫及。

    当然,在获得惊人速度的同时,它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那就是bt7的装甲不是很结实,正面装甲也仅仅只有20毫米的厚度。

    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高速坦克,实在是太适合执行快速行动了。

    在秋叶中佐的望远镜中,这些速度惊人的坦克,没用多久就彻底跑出了他的视野范围,而在那些坦克的身后,竟然还跟着不少用卡车搭载的摩托化步兵。

    这些摩托化步兵大量装备着冲锋枪和轻机枪,全副武装的坐在卡车上,趾高气昂的穿过了日军71联队的阵地。

    苏联军队如此奢侈豪华的作派,让一直靠两条腿机动作战的秋叶中佐,大为心酸嫉妒。

    他一边看,一边大声咒骂,甚至在车队的最后,他还发现了6门用卡车牵引的76毫米加农炮。

    这也太过分了吧,这是故意摆显给自己看得吗

    关于这点,秋叶中佐倒是真的想岔了,这6门76毫米加农炮,是周逸龙专门抽调出来,让先遣集团带上的。

    这个时候的

    苏军,装甲兵种建设还不成熟,像装甲11旅,本身大量装备的就是轻型坦克,其主力战车bt-5,正面装甲只有可怜的13毫米,仅能防御机枪的普通弹药射击,按常理来说,这些轻型坦克是不宜于执行正面作战的。

    更关键的是,作为快速推进的装甲部队,11旅还根本没有任何自行火炮可以伴随作战,而此时的苏联空军也没有恢复实力,无法提供支援。

    可以坦白的讲,如果不带上这几门加农炮,装甲11旅就完全处于没有任何重型支援火力的境地,万一遇到敌军难啃的坚固阵地,靠着这些轻型战车,几乎就难以发挥出什么像样的作为。

    因此,即便牵引式火炮行动展开非常缓慢,不太适合伴随机械化部队作战,但周逸龙还是强势下令,让装甲11旅带上它们一起插向日军纵深。

    …………

    时间回到几个小



第一百七十六章 26联队出击
    “小松原中将命令,26联队即刻启程,火速增援西岸,应对苏军即将展开的反攻。”

    大内孜一字一句的将命令传达开来,震惊了在场的所有日军26联队官兵们。

    这句话不长,包含的信息量却实在是太大了,须见新一郎一时之间,竟消化不过来,惊得将手中的军刀,都掉在了地上。

    小松原中将愿意让26联队上前线了苏军的反攻又是怎么回事23师团的主力不都在西岸吗怎么还会需要自己的联队前去增援苏军到底来了多少人

    须见新一郎足足呆愣了几分钟,才终于反应过来,他一把伸出手掌,严肃的问道:

    “调令呢”

    大内孜也不含糊,从贴身的衣物里取出一纸文书来,递了过去。

    须见新一郎仔细的看了一遍,发现这的确是一份日军正式的调令公文,但最后盖章的地方,落的却不是小松原中将的关防大印,而是盖的大内参谋长的印章。

    须见新一郎狐疑的问道:

    “印章不对,怎么证明这道调令,是经过小松原中将批准的”

    大内孜一本正经的说道:

    “战事紧急,事有权宜,出发吧,不要再耽搁了。”

    须见新一郎却越发警觉起来,他大声咋呼道:

    “大内参谋长,你可知道,谎传军令,是要判死罪的”

    大内孜明知道对方已经看破,却丝毫没有一点畏惧,反而坦然的说道:

    “就算是假的,与你又有何坏处”

    须见新一郎万万没想到,对方竟如此大言不惭的就痛快承认了,反倒被怼的有点口齿不清起来,他一只手指着大内的鼻子,断断续续的说道:
1...5657585960...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