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椒

    见司令官总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辻政信犹如他肚中的蛔虫一般,开始不安分起来,他轻声试探着问道:

    “司令官阁下,您对本次作战还是抱有顾虑吗”

    植田早就把辻政信看作自己心腹之人,这个年轻军官敢打敢拼,做事又勤勉有魄力,深对植田的胃口。

    见他发问,植田也丝毫没有隐瞒,直接和盘托出了自己的顾虑:

    “我总担心,苏军并不止表面上看到的那两个师兵力。

    ”

    辻政信一听这话,脑袋就瞬间大了,全都怪那个多嘴的土居武官,非要说在回国的路上,看到了苏军两个机械化师的兵力增援。

    这怎么可能,稍微用脑子分析下也知道,日军离战场要近的多,都无法供给那么多坦克作战,更何况是离得那么远的苏联军队,这完全就是危言耸听。

    为了打消司令官的顾虑,辻政信只好将自己的“兵站极限论”,又拿出来跟植田推广了一遍。

    谁想到,他话才说了几句,就被植田司令给伸手打住。

    这种情况很罕见,平日里每次辻政信侃侃而谈时,都能得到司令官的不断赞许,今天这是怎么了

    就在辻政信感到自己有点摸不着老大的脉时,植田司令开口了,他不急不缓的分析道:

    “第一次诺门罕之战时,我们就对苏军兵力判断有误,导致山县联队全军覆没。

    那时我就在想,苏军隐藏己方实力的能力,还是屈指可数的。

    到这次,你提出兵站极限论以后,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

    听到这话,辻政信心中突然一紧,难道自己真的有什么疏漏吗

    他急忙开口问道:

    “司令官阁下,您想到什么了”

    植田伸出右手,指着沙盘上标注的日军兵站地段,说道:

    “我们通常说到兵站补

    给,指的是专业后勤部队的补给能力。

    因此,我方依靠现有的后勤力量,在诺门罕投入23师团和战车第1团,已经基本达到后勤供给的极限。

    ”

    说道这里,植田故意顿了一顿,将目光看向身边的辻政信,只见辻政信听到关键处,不觉将整个身子都慢慢倾斜了过来,两只耳朵更是竖立得比门口的大狼狗还高。

    植田点点头,这才接着说道:

    “但如果,我们将各支部队直属的汽车等交通工具都收集起来,一起投入后勤使用,你分析下,我们可以供应多少部队同时上战场”

    一句话瞬间惊醒梦中人,将辻政信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忽然意识道,老大说的并不只是日军的后勤供应,要是苏军也这么干的话,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他飞快拿起资料和纸笔,一头扑在办公桌上算计起来。

    没用多久,辻政信就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




第二百六十四章 独树一帜的第四师团
    正在赶往前线支援的日军第四师团,是一支颇具传奇色彩,又饱受争议的日军部队。

    很多人说这支部队战力很强,是日军的常备主力师团之一,还有很多人说它战力很弱,是日军中最不能战的师团之一。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其实都有一定道理。

    首先,第4师团的前身,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大阪镇台,其兵员主要征集地在日本大阪,应征着多为当地的小商小贩。

    在维新时期的西南战争间,这些大阪商人们面对著名的萨摩武士,哪怕死伤惨重,也照样能打得有声有色,其主力第8联队甚至还获得了明治天皇亲自颁发的《勇战剧斗嘉奖》。

    这可是日本陆军史上空前绝后的荣誉,要知道,二战中日军所有的感谢状都是军队自己颁布,天皇通常只是口头表扬,唯独第四师团这次获得的殊荣,是明治天皇亲授,其荣誉性质远非一般奖励可比,至于将来,就更不可能有人超越了(日本天皇早已名存实亡)。

    在后来的日俄战争中,第4师团更是连克金州南山等重镇,之后又参加了辽阳、沙河、奉天会战,从未败过一阵,尽显日军主力风范。

    在这场会战中,牛逼呼呼的第四师团,还曾一度攻下了第一师团所无法攻克的阵地,在首都人民面前大大的露了一把脸(第一师团是东京师团)。

    到历史上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各部都投入到对盟军的作战中,第四师团也被调往菲律宾,和第五,第十八,第二十一师团一起,参加了对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最后攻击。

    这一仗,第四师团大显神威,进展神速,不但圆满完成任务,还最终迫使巴丹半岛的美菲军队全部投降,得到了本间雅晴中将的通令表扬。

    既然第四师团如此神勇,那么问题来了,它那独树一帜,“不能一战”的名号又是如何来得呢这就要从大阪人的文化说起了。

    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贵族大名,而大名则服从于幕府将军的管理(当时的天皇,只是精神上的领袖,实际是幕府将军手中的傀儡)。

    这种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阪却不同,它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从事商业相关的生计,头脑不但较之农民更灵活,也不依附于大名的土地生活,对贵族们的尊重十分有限。

    反之,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阪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贵族们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是谈不上了

    。

    如此一来,对贵族缺乏敬仰的大阪人民,对天皇的看法自然也是大不一样了。

    虽然在二战中,出身于大阪的日军士兵们,也受到了军国主义的蛊惑,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效忠天皇陛下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做买卖嘛,总不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能不死,就尽量不要死嘛。

    对待上级命令,出身于大阪的官兵们也习惯于理性分析,“讨价还价”、“斤斤计较”,而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不管命令是否合理,都会闭着眼睛埋头干到底。

    甚至第四师团内部还流传着“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的“三不要”原则。

    这一点,从第四师团在日军内部的代号也能一窥真章。

    日本陆军多半崇尚武士精神,体现在代号上也是如此,比如第二师团的代号就是“勇”,第九师团的代号是“武”等等,而唯独第四师团的代号却是“淀”。

    这个“淀”字的来源,据说是因为有一条淀川河,横穿大阪最繁华的梅田商业区,用这个作为师团代号,真是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招财进宝的吉利……

    第四师团如此做派,在日军中的确是只此一家,独树一帜的很了。

    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大阪商贩蔑视皇权,不愿充当战争炮灰的体现罢了。



第二百六十五章 绝望的局面
    1939年7月4日,大约上午九点左右,苏军先遣集团已经重新整顿好部队。

    叶夫根尼趴在草丛中,手持望远镜不断向前方的日军阵地观察眺望着,良久之后,他收起望远镜,看向身边躺在担架上,浑身裹着好几处绷带的周逸龙说道:

    “首长,日军26联队的残兵,只是在渡口附近巩固阵地,而且……”

    说到这里,叶夫根尼停顿了一下,似乎不是很肯定。

    在周逸龙炯炯有神的目光直视下,他才接着说道:

    “而且,他们好像还在扩宽阵地。

    ”

    “什么”这回换到周逸龙纳闷了。

    没记错的话,之前维克多的报告中就提到,日军在渡口设立的阵地几乎可以容纳下4000人作战,26联队战败后,兵力绝对不会超过2000,他们怎么还在继续扩大阵地

    周逸龙心中有种不详的预感,他急忙翻身坐起,一把抢过望远镜,仔细端详起来。

    这一看,更是让人大吃一惊,26联队的防线,竟然是按照登陆抢滩的桥头堡阵地构筑,这是一种典型的,为后续部队集结准备的布置。

    这是什么情况日军难道又有新的援军赶到了

    周逸龙越想越有可能,诺门罕地区本来就离着日军后方更近,虽然历史上日军只抽调了23师团和战车第1团为主力参战,但实际上关东军直辖的第7师团和第4师团早就处于待命状态。

    周逸龙不知道的是,因为他在第一次大战中全歼了山县联队,打痛了整个关东军,导致历史已经发生改变。

    现在,关东军上至植田司令,下至普通大兵,都恨不得立马飞到战场,狠狠教训他一顿。

    所以,植田司令官的决心比历史上更大,他提前动用了第4师团和第7师团,为的就是牛刀杀鸡,在诺门罕给苏军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周逸龙一看形势不对,立马就下了抢占渡口的心思,可当他回首看向自己的部队时,心中又不禁生出几分苦涩来。

    仗打到现在,就算把摩步24团跟后勤单位并在一起,再算上刚刚增援上来的1200名169团步兵,他手中总共也只有1600人左右。

    就这1600人,还都是经过长期苦战过的部队,他们衣裳褴褛,身上不是沾满尘土,就是布满血迹,不但很多人已经负伤,而且大家几天时间也都没有好好睡过一觉。

    再盘点下手中的重武器,诺大的家当也没剩多少,4门战防炮全部损失,37毫米防空炮只剩两门,6门76毫米加农炮弹药也不多了,难道就指望手里的一点迫击炮和十辆薄皮的bt—5战车,去硬憾日军的坚固

    阵地吗

    从形势上讲,周逸龙百分之百的明白,必须尽快攻占日军渡口阵地,将26联队赶过河去,西线苏军才能转危为安。

    但从理智上讲,周逸龙手中的力量根本无法强攻下这快阵地,日军再脆弱,那也不是豆腐做得,胡乱蛮干只会白白增加死伤。

    周逸龙本不是瞻前顾后之人,但眼前局势确实让人费心,他放下望远镜,皱眉思索片刻,终于下定决心,向身边的叶夫根尼下令道:

    “马上联系装甲9旅,让他们抽调一个营,搭载尽可能多的边防军步兵过来,一定要快!”

    叶夫根尼听完,转身就亲自向电台跑去,没过多久,他又一脸焦急的跑了回来。

    还没等周逸龙发问,他已上气不接下气的的说道:

    “情况不妙,装甲第9旅联系不上!”

    周逸龙眉头一皱,还是镇定的问道:

    “叶菲姆团长呢,还有库谢夫营长,你有试过联系吗”



第二百六十六章 勇于再战
    周逸龙放下望远镜,扭头一看,只见自己的部队几乎人人都是一副呆若木鸡的惊恐状态,心中暗叫一声“糟糕”。

    未战先怯是兵家大忌,任何一支军队只要出现这种状态,这仗基本不用打就输了。

    周逸龙强撑着身体,努力想从担架上站起,他一用力,大腿上的枪伤就疼的钻心。

    但他铁了心要站起身体,他牙关紧咬,脸色涨的通红,用一双青筋暴起的双手使劲一撑,就挺身站直了腰板。

    列昂尼得见他前后摇晃着几欲摔倒,急忙一把将他扶住。

    谁知,周逸龙却一把推开列昂尼得,让他赶紧去找个话筒过来。

    列昂尼得虽然不明所以,还是飞快奔跑着执行命令去了,他腿长个子大,去也快回也快,没多久就拿着一个硕大无比的喇叭赶了回来。

    周逸龙将喇叭一把抓在手里,面向附近的全体苏军士兵,大声喊道:

    “红军战士们,我是西线总指挥米哈依尔!”

    周逸龙本就中气十足,声如洪钟,再加上话筒一扩散,正呆立在原地发愣的苏军战士们心头一震,犹如醍醐灌顶般瞬间被惊醒,齐刷刷的都向他看来。

    不得不说,周逸龙现在在苏军中的人气极高,一见是他喊话,所有战士立刻抛开了一切杂念,专心致志的聆听起来。

    周逸龙见成功吸引了大家注意,这才接着大喊道:

    “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经历了严峻的战争考验,不但消灭了大量日军,甚至还击败了堪称日军王牌精锐的步兵26联队。

    在这里,我可以骄傲自豪的宣布,你们都是当之无愧的伟大勇士,祖国以你们为荣。

    但是,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卑劣的日本援军正在赶来,如果我们放任他们长驱直入,整个西线战事,不,是整个诺门罕战事,将可能因此而崩溃。

    无数红军战士,将会因为我们的怯战懦弱而牺牲流血,无数妇女儿童将会失去他们的丈夫,儿子和父亲。

    我心中无比清楚,如果我们留下狙击日军,所有人将可能因此而战死。

    但是,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我们是要当一辈子懦夫,苟且偷生的活在内疚自责中,还是要当英雄,勇敢的直面生死,哪怕只有那么几分钟”

    周逸龙的这一番演讲,声情并茂,直击要害,再加上他本已身负重伤,却坚持不下火线的顽强姿态,瞬间感染了所有在场的苏军战士。

    周逸龙见大家情绪已经开始激动,又紧接着大喊道:

    “我,米哈依尔,在这里郑重宣誓,我将自愿留下,同日军血战到底,直到流流干我的最后一滴鲜血。

    如果我们不能成功,就让我们成仁,让历史在这里竖立一座丰碑,记录我们不屈抗争的英勇身姿吧!”

    周逸龙这番话说话,苏军战士瞬间群情激昂,大家心中再无任何顾虑,西线最高首长都打算以身扑死了,我们这些士兵还有什么好计较的

    所有苏军战士一扫先前的颓唐之气,全都激奋昂扬的振臂高呼道:

    “米哈依尔!血战到底!!!”
1...8384858687...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