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椒
    如今,当再次看到苏军重炮群集体发威时,大内孜心中无比苦痛的明白,一定是那个苏军指挥官的主力部队,及时赶到了。

    果不其然,伴随着苏军重炮袭来的,还有那山呼海啸般的“乌拉”声。

    即便不用望远镜,大内孜也可以清晰的看到,远处的天边正扬起一股巨大的烟尘,它带着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威风凛凛的向日军快速袭来。

    没过多久,战场上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日军士兵们,也肉眼可见的发现了气势汹汹的苏联大军。

    一大群一大群,戴着蓝色大檐帽的苏联内卫军,戴着绿色大檐帽的苏联边防军,戴着ssh36式钢盔的苏联步兵,甚至还有一大批带着防风镜的奇怪士兵,正山呼海啸般的直冲日军而来。

    就算是数学学的再不好的小鬼子,也能清楚的判断出,这股如汪洋大海般苏军战士,绝对有上万人的规模,远远超过目前渡口日军的实力。

    本来就被突然袭击炸的七零八落的小鬼子,再次发扬了第四师的优良传统,一看形势不利,立刻丢掉阵地中的苏军,就疯狂向后跑去。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在一片混乱中,第八联队的日军士兵们,竟然没有忘了自己的联队长,七手八脚的将他给拖了回来。

    苏军前锋很快抵达战场,帮助守军巩固了自己的阵地,而日军见到眼前危局,第五个大队也加速跑步赶上了浮桥。

    但因为日军只有通过浮桥才能过河,更多的援军一时还卡在对岸,无法快速增援渡口。

    一时间,双方都玩命加固阵地,尸横遍野的渡口战场,算是难得的短暂清净起来。

    眼见形势逆转,两个忠心耿耿的警卫员又将周逸龙给重新抬了回去。

    周逸龙坐在担架上将阵地重新安置好,这才有机会看向源源不断抵达的援军,跟带队的军官们叙叙话。

    叶菲姆团长第一个走上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说道:

    “步兵170团团长叶菲姆率全体将士,向您报道!”

    周逸龙此时心情大好,亲昵的捶了一下叶菲姆的肩头,半开玩笑的埋怨道:

    “这么大的事情,为何事先没有联络一下”

    &nbs




第二百七十四章 意外啊(上)
    苏联是世界上最早组建伞兵的国家之一,在二十年代末就已初见雏形。

    苏联空降兵都是军队中的精英,从组建开始,就经历了严格的层层筛选,不但兵源极为优质,武器装备也是优先供应,从成军开始,就一直受到最高统帅部的高度重视。

    至三十年代,世界各大强国都在黑暗中苦苦摸索伞兵的作战方式,而专门执行空投任务的运输机尚未出现,勇敢的苏联空降兵就是在寒风凛冽的高空中,直接爬到机翼上排队跳伞的。

    这一方法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能执行,在当年领先一时,受到很多国家的推崇模仿。

    可以说,一直到德国入侵苏联前,苏军空降兵都是一支专业强大,不可忽视的精锐力量。

    只是历史上,由于苏联被德国偷袭,开战头一年,陆军和飞机损失惨重,在最危急的关头,根本就无法有效执行空降作战任务,导致这支本来精悍无比的部队,被当作精锐步兵,屡屡投入到残酷的拉锯战中,最终被消耗殆尽了。

    即便苏军日后又重新组建过几次空降军,但在二战结束前,都一直没能有效恢复这支部队的空降作战能力,仅有的几次小规模作战,结局也多半不尽人意。

    周逸龙记得,历史上是有个空降212旅参与过诺门罕战役,没想到竟然会分配到自己指挥的西线来。

    只见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少校,英姿勃发的走到他面前,威武雄壮的敬了一个军礼,大声说道:

    “空降兵212旅旅长,科利亚少校,率全旅官兵向您报道!”

    周逸龙眼见又一支精锐增援而至,顿时喜出望外,拉着他的手和颜悦色的攀谈起来。

    几句话下来,周逸龙就弄清了基本情况,空降212旅是一个精锐的小编制旅,总人数只有一千余人,但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极为有素,战力应该在所有西线部队中稳居第一,毕竟其余各部都没有空降兵那么优良的建设待遇。

    朱可夫将军也是清楚西线的危急情况,在抽走装甲第9旅的同时,只能将这支刚刚抵达的伞兵部队,作为精锐步兵,直接增援给了周逸龙,倒是跟历史有几分类似了。

    让周逸龙意外的是,维克多的装甲营被留给了自己,甚至还得到了补齐一个满编营的优厚待遇。

    就连伤亡颇多的叶菲姆团,边防军部队也得到了部分补充兵的支援。

    一时间,本已弹尽援绝的周逸龙,突然像个暴发户一样阔绰起来。

    仅仅粗略算算,他手中就有步兵170团,步兵246团,内卫军,边防军,步兵169团余部,空降212旅,摩步24团余部,总计11000余步兵

    ,另外还有一个马克西姆的独立炮兵团和维克多装甲营。

    如此雄厚的兵力,还是周逸龙来到诺门罕后,掌兵最多的一次。

    他眉开眼笑的不断跟大家寒暄问好,并祝贺大家团结一心,取得了全歼23师团的丰功伟绩,同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挡住第四师的凶猛进攻,为东线的朱可夫将军创造战机。

    跟日军拼杀了半天,一边**着上身,擦着血迹的列昂尼得,一边纳闷的向身旁的叶夫根尼说道:

    “23师团不是还有一个联队在东线作战吗怎么首长这就开始宣扬全歼23师团了”

    叶夫根尼听到他说这话,急忙一把捂住他的大嘴,小声叮嘱道:

    “你可千万别添乱,首长这是在鼓舞士气,接下来还有一场恶战呢!”

    说起来很长,其实很短,周逸龙前前后后也就跟大家照面了不到二十分钟,毕竟第四师团还在源源不断的向渡口赶来,要不是他们只能通过一条浮桥过河,只怕现在的兵力都要超过己方了。

    正当他打算布置新的任务时,一个躲在人群后,被警卫左右夹着的小个子军官,被苏米诺夫推着,畏畏缩缩的走了上前。

    周逸龙乍眼一看,对方穿得好似不是苏军制服啊,再仔细一瞧,差点没从担架上蹦起来,他指着那个小个子的鼻子,大声喊道:

    “怎么是你”

    …………

    坂本大悟是被大内参谋长掐着人中,给活活掐醒的。

    当苏军重炮



第二百七十五章 意外啊(下)
    秋叶中佐这一喊话,日军顿时方寸大乱。

    自明治维新以来,威名赫赫的大日本皇军,还从未有过联队长向敌军投降的先例。

    更何况,秋叶中佐是23师团被围部队中的最高指挥官了,他一投降,岂不是代表着23师团已经全军覆没了

    这通喊话实在是太过劲爆,引得渡口附近的日军部队全都骚乱起来,所有人都是交头接耳,一副窃窃私语的样子,就连手中的工事都忘了挖掘。

    坂本大悟和须见新一郎呆立半天,齐刷刷的将目光看向大内参谋长,那意思很明显,我们跟秋叶中佐都不熟,你大内才是23师团的人,你倒是说句话,现在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大内孜先是脸色变得惨白,须臾又是热血上涌,他咬牙切齿的一怒拔出军刀,作势就要向前冲去,看那架势,竟是要孤身一人去找秋叶晃生拼命。

    坂本大悟两人急忙将他抱住,又好生劝慰了半天,这才将他死死拉了下来。

    可怜的大内参谋长,先是不被自己师团长待见,受尽各种屈辱,随即又在奋战中遇到周逸龙这个克星,苦战多日下,心都操碎了,也未能替自己的师团解围。

    本来他都准备自尽谢罪了,又峰回路转的熬到第四师出现,好不容易升起一丝解围的希望,最后又被秋叶中佐给重重一击,差点没让他当场崩溃。

    三十多岁的大内孜这一刻是悲从中来,哭得跟个孩子似的伤心落泪,让坂本二人看了都忍不住生出恻隐之心。

    就在场面一度失控尴尬时,一双手大手突然出现,强而有力的托起了大内孜。

    坂本大悟扭头一看,吃惊的瞪圆了眼睛,随即迅速整理仪容,严肃的敬礼说道:

    “师团长阁下,步兵第八联队坂本大悟,向您敬礼!

    您怎么到前方来了这里危险,苏军火炮很猛烈的!”

    原来,来得正是日军第四师团长泽田茂中将,他年纪稍长,一张饱经岁月的脸上写满淡定与从容,和蔼的就像家中的长辈一般,笑眯眯的对坂本三人说道: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诸位不必太过在意。

    如果因此方寸大乱,岂不是正中敌军下怀

    正所谓水无常态,兵无定形,战争本就是一团迷雾,任何情形都可能出现。

    作为指挥者,我们更要从容应对,化不利为有利,才能有机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

    泽田茂的一席话,饱含人生哲理,虽然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也瞬间将大内孜点醒。

    大内本是聪慧之人,只是毕竟年轻,连番挫折下,心态失衡,才导致刚刚失态。

    他迅速调整

    好情绪,向泽田茂中将深深鞠了一躬,拜谢道:

    “多谢中将大人指点迷津,大内感激不尽!”

    泽田茂欣赏的点点头,这个23师团的大内孜悟性很强,控制力也不错,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好苗子,只可惜跟错了师团,搞得现在灰头土脸。

    眼见渡口日军被那通喊话干扰,个个心神不宁的样子,泽茂田中将神秘的笑了笑,悄悄将大内叫到身边,附耳交代了几句。

    大内听完心头一震,心中暗道,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啊。

    他不再悲观,反而振奋起精神,找来一个扩音器,对着附近的日军大声喊道:

    “第四师团的官兵们,我是23师团参谋长大内孜!”

    大内本的扩音器极为响亮,又听他说自己也是23师团的,这么大声一喊,瞬间吸引了所有人注意。

    见成功吸引到士兵们,大内开始声情并茂的接着大喊道:

    “大家千万不要被苏军的卑劣手段给迷惑了,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在之前的战斗中,他们就曾经利用会说日军的翻译,冒充我23师团官兵,向我军喊话,干扰我等军心。

    &



第二百七十六章 秋叶的身世
    刚刚听说秋叶中佐投降时,周逸龙压根就不相信。

    在他看来,二战中日军对俘虏的严厉,是出了名的变态。

    秋叶中佐要是个小人物还好点,但他身居高位,在日军中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物,就这么明目张胆的投降了,就不怕他在日本的家人也受到牵连吗

    带着一肚子疑问,周逸龙跟他仔细聊了一会儿,才弄清事情的原委。

    原来,秋叶中佐祖籍日本神奈川,离东京并不远。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爆发,那是一场史上罕见的人类浩劫。

    地震强度一度达到变态的7。

    9级,要知道,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也只有7。

    8级。

    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都是重灾区,地震至少造成了15万平民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

    秋叶中佐的家人,就是在那次大地震中全部遇难的,要不他正好在军中服役,躲过一劫,估计也很难幸免。

    刚参军时,秋叶中佐只是个少不更事的愣头青年,台上军官振臂高呼一声“天皇陛下万岁”,都能把他激动的泪流满面,久久不能自已,恨不得立刻就能为天皇陛下捐躯尽忠。

    随着报纸对皇军赫赫武功的大加吹捧,再加上日军中不断深入的洗脑教育,秋叶中佐一度对个人性命极度轻视,甚至以能够随时为国家战死为无上光荣。

    年轻人的血液都是沸腾的,毕竟那时,秋叶中佐连一个真正的死人都没见过,所谓的光荣牺牲,不过是停留在他脑海想象中的奇幻故事罢了。

    直到关东大地震的发生,当亲眼看到全家人冰冷僵硬的尸体,萦绕着苍蝇蚊虫,躺倒在一片残檐断壁中发臭时,秋叶中佐才震惊的发现,原来死亡,并不是一件那么美好,那么值得夸耀的事情。

    尤其是年幼弟弟那空洞无助的眼神,仿佛还在死死瞪着他看一样,那悲伤可怕的一幕,自此深深埋入了秋叶晃生的心中。

    从那以后,作为家族唯一的幸存者,秋叶晃生开始变得惜身爱命起来,这也是在上次大战中,他最后能够丢下山县联队长,独自逃走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秋叶看来,只要尽力,就问心无愧了,至于无谓的牺牲,简直就是对生生父母的最大背叛。

    因此,当环形工事被苏军占领,秋叶中佐率领仅剩的2000残兵困守孤丘时,他就判断23师团大势已去,再守下去,也不过徒添伤亡罢了。

    为此,秋叶中佐烧毁联队旗,捣毁师团关防大印后,开始主动派代表,打起白旗跟苏军交涉谈判。

    他只提出了两点基于自保的要求:

    第一,保证所

    有日军俘虏的人身安全,让他们得到妥善的医疗饮食照顾。

    这一点对于苏军来说很正常,没有任何问题,叶菲姆团长就可以当场拍板。

    第二,秋叶中佐本人要求加入苏联国籍,并在战后苏日双方交换俘虏时,不能

    将他遣返回日本。

    身为日军中高级军官,秋叶晃生非常清楚,一旦自己率领23师团残部投降,开了皇军的先例,战后绝对躲不过日本军方的清算。

    反正秋叶晃生在日本也没有亲人了,了无牵挂,索性干脆光棍一点,大胆加入苏联国籍好了,没准在这个强大的国度里,还能平平淡淡的安度晚年。

    只是秋叶晃生的要求,过于出人意料,让所有苏方人员都极为震惊,叶菲姆身为团级干部,也没有胆量批准这种要求。
1...8687888990...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