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椒
如果说维克多认识坦克部长,周逸龙一定不会奇怪,可坦克部长却竟然认识维克多这种基层军官,就不能不让他称奇了。
仿佛是看出了周逸龙心中的疑问,老于世故的巴甫洛夫开口解释道:
“维克多的营长叶戈尔,是我手下老兵,曾经在西班牙内战中,跟随我一起出生入,是位勇敢出色的红军战士!”
说完,巴甫洛夫又热情的站起身来,主动走向一脸呆愣的维克多,亲切的拍着他的肩膀问道:
“没想到现在你也是营长了,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叶戈尔呢我好像一直没有看到过他”
维克多这才反应过来,刚刚看到巴甫洛夫时,他也是大吃一惊,但随即听到对方提及老营长,心中又忍不住一酸,眼眶湿润的说道:
“叶戈尔……叶戈尔营长……已经牺牲了!”
“什么!”巴甫洛夫一脸的震惊,他呆立半响没有说话,一口气缓过来后,才语气苦涩的询问道:
“他是怎么牺牲的”
看到中将大人的情绪也低落起来,维克多急忙擦了擦眼角,努力平复着心情说道:
“第一次诺门罕大战时,由于指挥部被日军袭击,叶戈尔营长只能匆忙带领我们装甲营,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单独出击,他
驾驶的t—26中了日军埋伏,不幸当
第三百零四章 改变历史的一次谈话(上)
周逸龙尽量放缓语速,出声宽慰巴甫洛夫道:
“中将同志,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
没想到,他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巴甫洛夫粗暴的挥手打断,只听他焦躁不满的怒说道:
“不!你不了解!你还太年轻,根本就没有经历过那种惨烈的战争,没有亲身体会过,失去多年亲密相处战友的痛苦体会……”
周逸龙也不生气,静静等着他把话说完,这才从怀中摸出一包香烟。
他先给巴甫洛夫递了一根,对方僵持了一会儿,还是接过默默点上。
周逸龙自己也点上一根,直到营帐中升起袅袅烟雾,他才抬头向上看去,那里其实什么也没有,只是一个空荡荡的顶篷。
然而,周逸龙却两眼出神的怔怔盯着那里,似乎回想起了很多事情,过了一会儿,才似自言自语的说道:
“不……我懂的……中将同志!”
巴甫洛夫见周逸龙眉宇间似有一股淡淡的哀痛,不觉有些动容的看着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烦恼。
只听周逸龙轻叹一声,接着说道:
“在你来之前,我刚刚打光了装甲11旅!”
巴甫洛夫心中巨震,突然想起在来时的路上,的确听到过这则惨痛的消息,作为坦克部长,他几乎对每个装甲旅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装甲11旅的覆灭,让巴甫洛夫当时也痛心不已,只是具体情况他并不清楚,一时之间,竟没想起这茬事来。
周逸龙吐出一个如梦似幻的烟圈,接着往下说道:
“我也曾经有个像叶戈尔一样勇敢出色的战士,他的名字叫做波肯!”
不知道为什么,当周逸龙说出“波肯”的名字时,巴甫洛夫就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不自觉的向周逸龙靠近两步,专心致志的听对方讲道:
“波肯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装甲兵,在第一次诺门罕大战前,我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
但在56号高地最危急的时刻,我问大家,是愿意活着出去,还是跟我一起战死
波肯是第二个站出来向我宣誓,会誓死追随我的人!”
听到这里,巴甫洛夫心中一暖,这位勇敢的波肯同志,的确让他想起了西班牙战争时的叶戈尔。
那时候,面对惨重的伤亡,巴甫洛夫身边常常也只剩下那么几个老兵,不离不弃的始终跟随着自己。
他忍不住抱着某种期待,插嘴问道:
“这位波肯同志后来怎样了他还在军中服役吗”
周逸龙停顿了下,让手中的烟头默默燃烧着,过了一会儿才缓缓回答道:
“不,他牺牲了!
在跟日军战车的
最后较量中,为了掩护我,他烧毁自己的坦克,用浓烟遮蔽了战场……
我活着回来了,而他却永远的留在了战场……”
一句说完,周逸龙的声音变得有点沉重,本来哀痛“叶戈尔”的巴甫洛夫,突然有点手足无措起来。
他急忙走到周逸龙身边,轻拍着他的肩膀,不断宽慰道:
“这是一位忠诚勇敢的战士,你应该为他感到骄傲才对……”
周逸龙缓和了一会儿情绪,才苦涩的一笑说道:
“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打仗不要死人。
但在战争中,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我能做到的,只是尽力去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
听到周逸龙这么说,巴甫洛夫顿时大生同感,他亲切的握住周逸龙的手说道:
“我也这么想,所以只有装甲更厚,火力更猛的重型坦克,才能为我们的战士赢得优势,从而极大的减少部队损失!”
周逸龙听得一愣,没想到他思路如此清奇,竟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便忍不住开口反驳道:
“中将同志,多炮塔重坦才是装甲兵发展的误区,如果我们真的大量装备它们,将对红军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灾难”
巴甫洛夫刚刚觉得两人拥有类似的经历,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心中正对周逸龙大生好感,没想到对方竟突然开口,就毫不留情的驳斥了他的观点,顿时垮下脸色,不悦的说道:
“为什么不认同今天你明明跟我一起搭乘t-35参加了战斗,这种坦克的强大威力,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
周逸龙清楚,想要说服对方,并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情,也不着急,反而慢慢的详细解释道:
“今天这场战斗,其实只是场巧合,正常情况下来讲,t-35几乎很难捕捉到战场上稍纵即逝的战机!”
巴甫洛夫脸色一怔,不明白周逸龙说得什么意思,却听对方又接着往下说道:
“首先,这里的战场主要以平原为主,这给了吨位超重,故障又多的t-35,进行长途运输的可能。
但如
第三百零五章 改变历史的一次谈话(中)
巴甫洛夫听得一怔,身为坦克部长,他自然知道这款正在研发的a32坦克。
在他看来,这玩意不过是bt战车的加强版罢了,却从未想过,这种坦克可以作为红军装甲兵主力,而大量装备部队。
如果这种坦克真的像周逸龙说得那样,可以担负起绝大部分装甲战任务,那么组建以坦克为主的机械化军,就显得确有必要了,难道自己真的错了吗
事关重大,巴甫洛夫不由得紧张问道:
“听说,那辆a32被你搞到诺门罕来测试了,它在实战中的表现如何”
周逸龙哈哈一笑,故意将两只手张开,做出一副数数的样子,一脸赞赏的说道:
“非常优秀,仅仅使用这一辆坦克,我就长途奔袭日军装甲大队,并击毁了二十多辆鬼子战车!”
“什么二十多辆”巴甫洛夫发出一声惊呼,满脸的不可置信。
周逸龙挥手指向北方,一脸坚定的说道:
“日军战车残骸还在1号渡口附近,有兴趣的话,你可以亲自去看看!”
巴甫洛夫兴奋的搓着手,看来a32战车的确非常杰出,这可真是太好了。
随意他又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指着周逸龙哈哈大笑起来:
“你不知道,我来之前,哈尔科夫机械厂的厂长,找我告过状,说你把他们的原型坦克给强行弄走了。
他找你去理论时,被你按在酒桌上强灌了两大瓶伏特加,直到你出发前往诺门罕时,他都没能从招待所的床上爬起来!哈哈哈!”
周逸龙听得脸皮一红,怎么自己在莫斯科,竟然有这么多“光荣事迹”啊
再说巴甫洛夫,在来诺门罕之前,他的重心,主要是放在各式重型坦克的研发生产上,比如今年即将完成的kv-1重型坦克和正在讨论方案的kv2巨炮坦克。
历史上,性能均衡的t-34坦克,一开始反而并未获得红军高层的足够重视,虽然1940年就投入生产,但直到德军入侵前,一共也只生产了一千多辆。
反过来,苏军却将宝贵的军事资源,大量投入到kv1和kv2的重型坦克建设上,在相同时间内,竟然生产出了630多辆kv1和330多辆kv2战车。
虽然看起来双方总产量差不多,但要知道,建造一辆重型战车的成本,几乎要赶上中型坦克的三四倍,甚至更多,从而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而当苏德战争爆发时,被红军寄予厚望的kv坦克,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疲于奔命,除非偶尔的守株待兔,恰好让德军撞到了它们的炮口上,不然笨重的kv战车极少能够捕捉到战机,反而因为机械故障而大量损
失。
例如开战后,41坦克旅损失了33辆坦克中的22辆kv-2,却只有5辆是被德军击毁的,其他17辆都是因为机械故障或者燃料耗尽而被迫放弃的。
最后还是性能均衡,可靠性很高的中型战车t-34,能够及时赶到战场,屡屡发挥重大作用。
就连德军装甲专家古德里安,都在二战后期反复强调,在豹式中型坦克能够批量生产前,应该继续加大四号中型坦克的产量,由此可见,在他心目中,中型坦克的重要性,远比虎式和虎王这些重型坦克要有价值的多。
周逸龙的一番话深入浅出,又结合了极具说服力的实际战例,让巴甫洛夫产生了剧烈的思想动摇,他心中出现些许松动,却抱着最后的一点希望,坚持辩论道:
“就算你说的通用型战车,适用面的确很广泛,可今天t-35的强大战力,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也不能因此就否定掉多炮塔重型战车的巨大作用吧”
听到巴甫洛夫的话,周逸龙忍不住“噗呲”一声笑了出来,出于礼貌,他极力克制自己,尽量表现的客观冷静的说道:
“中将大人,我们今天只是恰好用t-35欺负了下,没有坚固工事和强大反坦克火力的日军步兵,又能从哪里看出t-35的性能强大呢”
巴甫洛夫刚欲反驳,却见周逸龙自信的挥手打断道:
“我问您,如果今天我们遇到的不是日军,而是拥有大量a32坦克的敌军,凭借t-35那门榴弹型76毫米主炮和拙劣的机动性,结局又会如何”
巴甫洛夫被说得浑身一僵,的确啊,t-35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对手,它的主炮甚至都不合适进行坦克战,完全是为了摧毁敌方防御工事而准备的。
周逸龙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机会,紧接着又来了个狠狠的暴击:
“别忘了,它还有两个防护糟糕的副炮塔!”
巴甫洛夫老脸一红,瞬间惊出了身冷汗,想起今天要不是周逸龙及时下令后退,自己就差点坐在副炮塔中阵亡了。
如此说来,要是遇到装甲实力跟苏军势均力敌的对手,t-35的确完全不是对手啊。
被接连打击的巴甫洛夫,仰天发出一声长叹,失落郁闷的说道:
“看样子,我还是看走了眼,多炮塔重型坦克也许根本就没有大力发展的价值!”
 
第三百零六章 改变历史的一次谈话(下)
周逸龙今天是打算彻底的影响一下这位坦克部长,便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接着说道:
“重型坦克应用在特殊的环境中,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打法。
为此,它的性能指标,必须跟通用型坦克明确区分开。
比如我们即将完成的kv1战车,它除了装甲厚重以外,在火力上却选用了跟a32坦克相同的76毫米炮,这是个很糟糕的选择。
如果kv1同a32发生交战,因为有效射程相同,a32很快就可以凭借着卓越的机动性,对kv1进行两翼包抄,以寻求打击kv1薄弱侧面装甲的机会。
但如果我们按照重甲利炮的思路,给kv1换装一门更大口径的火炮,比如防空兵用的85毫米火炮,它不就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对a32形成有效打击吗
甚至这种kv—85型坦克,可以在a32对它造成威胁前,就在很远的距离上将其击毁,而a32却对它的厚重装甲毫无办法。
”
周逸龙说的这些,全是二战后期,各国精英们才陆续总结出的重坦使用守则。
比如,苏军后期开发出的重型is—2坦克(俄语写法应该是js—2,但为了阅读方便,还是使用更普及的西方写法)。
is—2因为使用了一门非常巨大的122毫米火炮,使得它的攻击威力十足,但机动转向却较为不灵活,同时装弹速度极慢,无法适应一线快节奏的打法。
为此,红军统帅部通过实际经验摸索后,制定了专门适合is—2的战术打法:
那就是,一线仍旧以t—34坦克群作为突击主力,强大的t—34集群已经足以应付多数战场情况。
一旦机动灵活的t—34,遇到德军重要火力点和坚固工事而攻击力不足时,威力强大的is—2战车,就会在二线展开猛烈的直瞄支援射击。
因为is—2空前强大的火力,使得它即便身处上千米以外,也能够很好的摧毁德军绝大多数装备工事。
反过来,躲在后方的is—2,却仗着厚达120毫米的正面装甲,让德军反坦克火力几乎无能为力,也没有什么侧面可以给他们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