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王梓钧
转身一看,却是一辆公爵轿车,开车的胖子喊道:麻烦让一下,别挡着路!
杨信连忙闪身避让,心里寻思:难道是闻风赶来投资的大老板?这可是个露脸的好机会。
公爵轿车很快开进厂区,杨信却被拦下来登记。
我找小宋厂长。杨信说。
门卫说:小宋厂长没空。
杨信以为门卫在故意刁难,只好说道:我是浙大的毕业生,以前当过副县长,现在来喜丰罐头厂应聘做总经理。你把这些话转告小宋厂长,他肯定愿意见我。
你还当过副县长?看不出来啊。门卫惊讶道。
那是以前,后来我下海做生意了。杨信说。
门卫笑道:买卖赔本了吧?
杨信也笑道:何以见得?
门卫说:你要是没赔本,自己就当老板了,还来我们厂做什么经理?
说得也是,杨信自嘲一笑,催促道,快通报你们小宋厂长啊。
门卫说:我刚才都说了,小宋厂长没空,他都不在厂里。
那他在哪儿?我等着。杨信说。
门卫说:当然是学校啊,今天星期二,小宋厂长还要读书。
杨信顿时无语,他突然感觉自己鬼迷心窍了,才会来一家破厂子做总经理。以他的能力,直接去深城的外企上班,那也是轻轻松松就能找到一份工作。
那我能先进去吗?杨信问。
门卫指路道:进去往右手走,厂办有接待室,你慢慢等话说到一半,门卫突然立正敬礼,小宋厂长!
杨信回头一看,却见一个穿着校服的少年,蹬着山地自行车翩翩而来。
今天是郭晓兰郑学红和陈桃回来的日子,他们已经联营了4家外地罐头厂,宋维扬专门请假来厂里碰头开会。
小宋厂长!杨信出声叫住。
宋维扬一脚踩地,坐在车上说:你好,有什么事吗?
杨信说:你好,我叫杨信,慕名前来拜访。
进去慢慢说吧。宋维扬下来推着车,跟杨信一起步行进入。
杨信打量着工厂说:厂子挺干净的。
宋维扬笑道:食品企业要是不干净,做出来的产品谁还敢买?
杨信说:我参观过海尔的工厂,里里外外,一尘不染。特别是进入生产车间,每分每秒都在按计划运转,就算外人进去,也会瞬间感觉自己成为海尔流水线的一员。
那是人家的管理做得好,大企业嘛。宋维扬说。
杨信道: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喜丰罐头厂也应该以海尔为目标。
宋维扬笑问:杨先生懂管理?
我在大学的专业就是这个。杨信说。
原来杨先生是大学生,哪所大学的?宋维扬问。
杨信说:浙大。
好学校啊!宋维扬道。
还行。杨信谦虚道。
宋维扬不知道这人来干啥的,也不主动发问,而是闲扯道:浙大好,我高考要是撞大运,说不定就能跟杨先生成为校友。
杨信说:大学只是第一步,所学知识都是理论,还需跟实践结合起来。
宋维扬点头道:是这个道理。
杨信说: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方面,大学所学的案例都是国外的。只有在实际操作时才能发现,国外的那一套,跟咱们国内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海尔的企业管理系统学自国外,但他们做了汉化,而且非常成功。
宋维扬说:那我一定要去海尔参观学习。
杨信说:如果让我来管理喜丰罐头厂,我首先会调整公司部门框架,把架子搭好了,定下规矩,各部门才能有序运转。接下来还要分几步走,第一,是扩大生产规模;第二,提高生产效率;第三,降低生产成本;第四,搞好市场宣传;第五,完善销售渠道;第六,建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文化。
不愧是名校大学生,水平就是高。宋维扬笑着赞叹。
杨信突然问:小宋厂长,你觉得我适合管理喜丰罐头厂吗?
宋维扬终于明白了,这人是来自荐职位的。他反问:如果你来管理,需要我做出什么承诺?
杨信说:公司的事务,由我全权负责。特别是人事这一块,乡镇企业关系复杂,没有足够的权力,根本放不开手脚。还有,我要一部分股权,有了股权我才有干劲。
宋维扬好奇道:杨先生以前是做什么的?
杨信道:做过副县长,当过国企厂长。你放心,那家国企被我搞得很好,年纯利润有2000多万。
然后呢?宋维扬问。
然后我就下海去琼岛了。杨信难以启齿。
琼岛那就是个悲剧之地,也是个奇迹之地,三年时间,地皮价格翻了100倍。
宋维扬忍不住笑了笑,说道:进去慢慢谈。
把杨信带进接待室,宋维扬很快找来一叠文件,扔给他说:你先看一遍,我要开个会。
可以。杨信说。
等宋维扬离开接待室,杨信才把文件资料翻开,顿时眼皮一跳,只见扉页写着几个大字:喜丰罐头三年发展规划大纲。
什么情况?
杨信把规划资料看完,发现自己刚才说的那些,人家小宋厂长早就有计划了,而且许多地方比他想的更加完善。
难道罐头厂已经请了高人?
我倒要会一会这个高人!
049【妥善处置】
会议室。
宋维扬寒暄两句,直奔主题:说说联营的情况吧。
郭晓兰道:我们一共联营了四家工厂,分别是:孟平县罐头厂,可日产罐头6吨;靖川市罐头厂,可日产罐头12吨;鹤宝县罐头厂,可日产罐头9吨;叙州市罐头厂,可日产罐头8吨。目前这四家罐头厂,以生产黄桃和苹果罐头为主,到了秋冬季节也可以转产甜橘罐头。
都是小厂啊。宋维扬说。
郭晓兰道:大厂不好谈,虽然愿意联营,但却不愿代工。
不做代工还联营什么?宋维扬笑问。
他们生产罐头,然后贴我们的牌子,只给一笔品牌使用费。郭晓兰说。
宋维扬道:不可能。
所以我没答应,郭晓兰提醒说,我还发现一个情况,资州市罐头厂已经开始生产水杯罐头了,罐头瓶跟我们一模一样。那家罐头厂的厂长是转业军人,很有能力,估计以后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有大厂跟风做水杯罐头,那是迟早的事,也不用太担心。宋维扬安慰道。
水杯罐头是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但申请了也没用,地方保护主义让官司都没法打。而且,外观设计专利的期限是十年,十年之后想打官司都打不赢。
郭晓兰又说:那四家联营的罐头厂,都不愿意我们插手生产。喜丰派过去的技术员,全成了摆设,而且包装损毁率很高——我猜他们用喜丰的包装和商标,在悄悄产罐头自己卖。
如果量不大,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量大了就直接取消联营关系,宋维扬说着朝郑学红笑了笑,打趣道,老郑,你又胖了啊。
郑学红摆手道:别提了,天天大鱼大肉,喝酒喝得我直吐。
陈桃笑道:郑大哥有一次喝了5斤白酒,60度那种。
那是玩儿命啊!宋维扬惊道。
郑学红说:有什么办法?当地领导非要劝酒,我只能奉陪,那孙子自己就喝了6斤,直接进医院挂吊瓶了。
宋维扬由衷说道:辛苦你们了。
这趟出门搞联营,郭晓兰负责商谈合作细节,郑学红负责跟企业领导打交道,陈桃则处理一系列琐碎事务。三人各司其职,每天都累得不行,郑学红那是尤其劳累,现在闻到酒味就犯恶心。
陈桃笑道:我不辛苦,跟着阿姨和郑大哥学了很多东西。
看着确实更干练了。宋维扬赞道。
郭晓兰说:谈投资的事吧,总得给小郑和小陈一个交代。
宋维扬说:我是这样想的
老弟,你先听我的,郑学红打断道,罐头厂的情况,现在我非常了解,上个月600万的销售额,根本不缺我们那点资金。我跟桃子已经商量过了,我投资50万,占股5,她投资15万,占股15。你觉得怎么样?
那太委屈你们了。宋维扬说。
陈桃道:不委屈,是我们占便宜了。
郭晓兰拍板道:这样我看行,有情义,有利益,都不吃亏。
那好,就按这个比例来,宋维扬补充道,投资合同里还应该补上一条,你们的这部分股权,具有优先受让权优先出售权和跟随售股权。
这是什么意思?郑学红迷糊道,陈桃也望向宋维扬。
宋维扬解释道:也就是说,以后罐头厂融资上市,或者有股东出售股份,那么你们可以优先投资增加持股,或者优先购买其他股东出售的股份,也可以优先跟售自己的股份。
郑学红问:这种权利有用吗?
宋维扬笑道:用处大了。简单来说,就是以后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你们的股权都可以自主控制。如果罐头厂效益不好,你们也能够优先抽身。算是我给你们的补偿,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陈桃的关注点却不一样:咱们的罐头厂还能上市?
一切皆有可能,等到上市了,你们二位都是身家千万上亿的大富豪,宋维扬画了个大饼,说道,我让人弄两份合同,咱们明天就签字。
没问题,郑学红道,以后我做什么?还是到处去喝酒?
宋维扬笑道:等签完合同我再安排,接待室还有个毛遂自荐的,以前当过副县长,也做过国营大企业的厂长,我要先去会会他。
陈桃已经进入角色,以罐头厂股东自居,她连忙说:这种人才一定要留下啊。
最好不要留。郑学红却摇头。
郭晓兰也说:对,留下来很可能坏事。
为什么啊?陈桃疑惑道。
郑学红说:这样打比方吧。我们罐头厂是个穷小子,长得帅,还很有发展潜力,于是有富家千金想嫁过来。但是呢,千金小姐往往脾气硬,还觉得自己见识大,家里家外都想做主,穷小子反而说不上话了。你想啊,这个人做过副县长,还当过国营大厂的厂长,他来了,还不是什么都他说了算。过不了几年,厂里的中层干部全是他的人,直接造反都有可能。
陈桃总结道:就是客大欺主?
郭晓兰补充道:鸠占鹊巢。
对,就是这个!郑学红笑道。
宋维扬乐道:不错啊,老郑,你很有见解嘛。
郑学红说:这种事我见多了。不说政府机关,就说以前在省体委,领导请了个国家体委的大教练过来,说是要发展咱们省的体育事业。体育事业确实发展好了,毕竟大教练水平高,但省体委的领导全成了小媳妇儿,事事都得听那个大教练的。人家自己有本事,立了大功,还在国家体委有关系,省体委的领导们那是有苦说不出!最后省体委副主任被赶走了,大教练自己来当。
宋维扬说:收不收这个人,等详谈之后再说,我先杀杀他的锐气。
我跟你一起。郑学红道。
宋维扬道:那桃子姐也来吧,就当看戏。
陈桃笑道:马博士又要骗人了?
胡说八道,马博士从来不骗人。宋维扬严肃道。
我信。陈桃呵呵直笑。
050【上贼船】
宋维扬坐主位,郑学红和陈桃各居左右。
杨信看着眼前的阵仗,笑问:小宋厂长,你们这是三堂会审呢?
宋维扬说:我介绍一下吧。郑学红郑先生,还有陈桃陈小姐,他们都是罐头厂的股东。杨先生想来管理喜丰罐头厂,还得他们两位股东点头才行。
原来是股东,失敬,失敬!杨信释然。
宋维扬问:那份罐头厂的三年发展规划大纲,杨先生都看了吧?
看了,杨信点头道,虽然只是大纲,没有细节,但已经可以看出是高人的手笔。小宋厂长,你这份三年规划大纲,是找谁做的?或许我可以跟他当面交流一下。
我做的,开始交流吧。宋维扬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你做的?杨信有些吃惊。
咱们说过了,90年代初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非常原始。
海尔的企业管理系统,综合学习了丰田松下等多家日企,放在新世纪只能算优秀。但万科的王石头只参观了半个小时,就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他说:这种感觉太可怕了,我当时就觉得,这个海尔绝对会不得了。
而王石头自己呢,此时正筹划着万科上市,而且是在港城上市。大陆概念在港城炙手可热,预估可以轻松融资45亿港币,王石头踌躇满志。
在筹划会上,渣打银行的一位经理问王石头:王总,你们万科到底是做什么的?
王石头竟然哑口无言,他不但没有企业规划,甚至连自己的企业主营什么都不知道。而他的万科,能够在当时中国的私企当中排名前五直到1994年,万科的股票被君安证券恶意袭击,王石头终于明白公司定位的重要性,于是陆续出售旗下产业,专搞房地产,还做出了战略规划:第一,万科75的利润必须来自房地产,城市居民住宅项目必须在房地产项目中占到70;第二,高于25利润的生意不做(当时房地产的行规是低于40利润不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