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大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纸花船
徐长青此时虽是没有明文禁令这些辽民青壮们男女分营,但是女眷孩子们的营地都连在一块,这些青壮们就算想老婆孩子,也只能是白天说几句话,想要亲密那是很难了。
但即便如此,现在的环境,比之他们之前的那种环境,无疑是要强了几千几百倍,再也不用担心老婆孩子父母会饿死了。
与之相比,那些个人的欲.望反倒是成了小事儿。
“爷,小老儿李长有,叩见千户爷!”
正思虑间,李长有那油滑的嘶哑嗓音,便是响彻在耳
边。
徐长青回头一看,李长有这厮穿这件宽大的青袍,老脸明显比之前圆润了不少,甚至泛着一层淡淡油光,正兴奋又讨巧的看着自己。
显然,有着自己的支撑,这老东西最近活的很是滋润。
不过,徐长青也乐得如此,正所谓‘千金买马骨’,这种小手段徐长青早已经熟的不能再熟。
笑骂道:“老李,你这老小子长进了不少嘛,都人模狗样儿的了。”
“嘿嘿。”
“爷,这不都是拖了您的洪福嘛。如果没有爷您照应,小老儿我恐怕早就饿死了。爷,您真是菩萨转世,专门为解救小老儿这种苦命人……”
李长有当即便是一连串眼花缭乱的马屁,便是徐长青听了一时都略有脸红。
这老小子着实是个妙人儿。
之前见了自己,他一直称呼自己为‘大人’,就生怕堕了自己的声望,但现在,知道自己已经升任了副千户,却是又改口称‘爷’,突出一个亲近。
虽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小称呼,但,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点,许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摸不到里面的高深。
在大明军中,只有百户以上的官职,才能被称之为大人,其他的如小旗,总旗,只能称呼为‘头儿’,就算是副百户也是差不多。
由此也可知,李长有之前那么落魄,并非是他没有能力,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舞台而已。
此时,在自己这边,这厮便是有了施展的用武之地。
“行了,老李,少拍爷的马屁了。爷还年轻着呢。怎么样,今天敢不敢陪爷我出海一趟”
徐长青笑着踢了李长有的屁股一脚。
李长有一愣,瞬时也是明白了徐长青的意思,谄媚着老脸马屁又是张口就来:“妙,妙啊。爷,您果真是做大事的人!这眼光,这决断,小老儿我是望尘莫及啊!区区渡海而已,这又有何不敢爷您可是菩萨转世,龙王爷都要给您面子啊。”
他这倒不完全是马屁,多半都是真心实意。
说实话,作为辽地的老军油子,已经在军中混了三十年,就算没有混到个一官半职的,可,与他同龄之人,在这种几如血洗般的大浪淘沙中,又有几人能活下来
这其实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
徐长青点点头,脸色也是郑重起来:“老李,对那个大岛,你知道多少,说的详细点我这几天一直在观察海浪,正午的时候问题不大,风浪很平稳,咱们的竹筏肯定能过去。”
李长有见徐长青说起了正题,整个人也是一个机灵,不敢再油滑,忙道:“爷,鲨鱼岛我虽是没去过,但早年倒是与那边的盐丁们接触过,环境应该不差。而且,当年的盐场的设施,应该还有不少保留。我小时候,显皇帝那兴盛的时候,别说这些海中小岛上,就算是辽南、辽东那边,到处都是盐场,都是咱们长芦盐场下面的门人……”
姜,毕竟还是老的辣。
&nb
第23章 整装再出征
确定了鲨鱼岛攻略,徐长青接下来的工作重心也是逐渐转向了鲨鱼岛。
岛上的一般基建工作并不困难,就地取材建造竹屋、木屋便可。
辽地的风暴季一般得到八月、九月,乃至是十月,此时不过六月中,徐长青还有着充裕的时间。
按照当下的状态,每天运送三五百人去鲨鱼岛,难度并不大。
当然,徐长青一边在照顾鲨鱼岛这边迁徙的过程中,也没有忘记了操练新军!
主要核心兵源便是张龙、张虎、赵启亮、王洪洋等精锐青壮,合计一百五十人!
这是这些辽民青壮中最优秀的一拨人,个个正值壮年、身强体壮就不说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通些拳脚武艺,稍稍操练便是可以用了。
尤其是鲨鱼岛比之猪蹄岛不知道宽阔了多少,再也不用憋屈的如同猴子般缩在山上了。
对这些新兵的操练,徐长青也是如赵增金、二狗他们一样,还是练军姿,练左右,练他们的军规军纪,对自己命令的执行程度为主。
首先把这个大框架撑起来,然后再图谋其他。
…
就在这种忙碌纷杂间,一晃,七八天飞速而过,时间已经来到了大明崇祯十四年的六月二十一日。
猪蹄岛这边的辽民百姓,包括那些视徐长青为神明的年轻女子们,都已经去了鲨鱼岛安家,猪蹄岛这边则变成了一个观测监察为主的据点。
随着徐长青麾下的这支新军逐渐有了模样,宁远方面,也是传来了不少新的消息。
最核心的一个,便是又有九边的精锐援军赶到了,一共来了两部,前屯卫总兵王廷臣部,东协总兵曹变蛟部!
ps:(曹先驻遵化,后驻玉田,也可以称之为玉田总兵,属于蓟镇东协,但与蓟镇又不是一个序列,有独立性。)
不过,这俩爷们都是在宁远周边不远,都算是关宁势力范围、有关宁血统之人,他们赶过来实际效益其实并不大,但在军心上却是将明军提升了一大截!
他们两部加起来有一万五六千人。
加上宁远地头蛇吴三桂的关宁军主力,半地头蛇辽东总兵刘肇基部主力,再加之白广恩的蓟镇军和山海关的马科部,以及洪承畴亲领的一部秦军主力,明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八.九万人的规模,可谓是浩浩汤汤!
而且,宣府镇总兵杨国柱部,大同总兵王朴部,密云总兵唐通部等,也都已经快马加鞭,想来不日便是会汇聚宁远。
听闻,朝廷已经发出多道急令,在军需、物资等各方面,全都是为各部开了绿灯,只为各部能尽快赶赴宁远前线。
甚至,传闻天子都是勒紧了裤腰带,节衣缩食,全力支持辽西前线。
即便距离历史上明军汇聚出征的节点七月末,还有着一个多月的时间,可此时,庞大的战争阴云,已经逐渐将整个辽西走廊覆盖。
…
徐长青本来正打算大展拳脚,大干一场,穆然听到这些消息,一时也是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大明想要打松锦之战,早已非一朝一夕之功,虽是早就知道了其中的诸多缘由,洞悉其中核心,可真正听到、见到,这事情就要发生了,徐长青的心里,一时还是说不出的滋味。
朝廷重臣们急于拿下化解锦州之围,天子崇祯皇帝恐怕只有更急!
可....
这他么是着急就能解决问题的吗
军国大事,岂如儿戏
但诸多原因纠结,朝廷几乎所有财政,全都是投放到了辽西这边,谁又敢在这种时候唱这种反调,大逆不道呢
说到底,不论是大明的国运,还是之前的种种错误和决策,已经让这个庞大而又巍峨的老牌帝国,处在了悬崖边上,已经是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了!
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难道,指望着崇祯皇帝和朝廷的阁
老大员们,放弃辽西之地,全面退守关内
那,这些年花费数亿两白银打造的宁锦防线,还他么有个鸟用
这些银子都是喂了狗吗
…
即便徐长青是穿越者,洞悉前因后果,面对这种不可逆的大势,还是有些无能无力。
徐长青也只能振作起精神,先把握好自己!
其实早已经知道结果,却还是存留有那么一丝幻想,但随着可怕现实来袭,徐长青也只能掐灭了那一丝丝儿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此时,徐长青的队伍已经有了近一百七十号人,再加之近四百号的辅兵青壮,不仅战兵人人有甲,有大明的各种制式武器,辅兵们也有半数都有棉甲护身,人手一柄制式佩刀。
这种效用力,可绝不是之前那十几人的小队伍可以比拟。
只不过,辅兵的操练只是刚刚开始,远远没有走上正轨,就算是出征,徐长青也只能带五六十号辅兵种子,把他们充作民夫来用,先见识下战场就行了。
…
又是两天精心的筹备,分析了宁远城方面传来的诸多消息。
大明崇祯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晚。
随着夜幕悄然降临,五六十艘经过了精心装备改良的竹筏,载着徐长青的一百五十多号战兵,加之五十几名最精锐的辅兵,合计二百余人,在徐长青的一声号令之下,队伍犹如一片庞大的鱼群,悄然进入了海中。
这些时日,徐长青白天操练军法军纪,队伍执行力,晚上的竹筏操控也一直没有拉下。
现在就算是许多不会游泳的战兵、辅兵,操控起竹筏来也是没有太多难度。
而也正是因为他们不会游泳,所以他们也是更加谨慎,非常明白竹筏一旦失控后的那种恐怖后果!
毕竟,好不容易碰上徐长青这么个菩萨转世的明主,老婆孩子都有了保障,谁又傻到想不开去死
这片海域徐长青等人都已经很熟悉,几如自己的后花园。
而随着颇为锋锐的曹变蛟和王廷臣两部的赶到,明军的哨骑力量也是一下子增大了不少,将的清军的游骑战线往后推了不少。
清军可不傻!
徐长青现在也是对他们这些游骑小队摸的很通透了。
清军这种三五人的队伍,基本都是农奴般的‘家族制’。
每个小队基本都是有真奴领头,麾下携带着他的几个汉军旗奴才和蒙古奴才。
他们之间不仅极为熟悉,利益也是紧密相连,使得主子对奴才的掌控程度,超乎寻常。
看似制度原始落后,但实则战斗力却是绝不弱!
某种程度上,这可能比后世那些更先进的制度还要更牢靠。
而最近似乎又多了一些穿的更加花哨飘忽的游骑小队,却是大明的老番邦------朝.鲜人的军队!
此时,徐长青虽是没有具体消息,但朝.鲜人出兵是一定的了!
而且,他们似乎规模还不小,很是嚣张,颇有些狐假虎威的意思。
从前几年朝.鲜被清军征服之后,明军不是没想过反打,夺回这个战略要地,却是始终不得成行。
而
第24章 调整与反省!
继续三更,先来一小发,跪求收藏和红票支持!小船多谢!
徐长青的预感还真没错!
六月二十六到六月二十七这一夜,徐长青一行人都快游弋到杏山一线了,依然是没有找到哪怕一个适合动手的点。
从宁远城往北,三四十里海域还能看到岸边的一些星火点,可再往北,整片海岸线几乎就是一片黑暗,人毛都是看不到半根。
一路上少有的几个鞑子营地,至少都在岸边五六里内,就算是徐长青的目力也无法查探他们的详细。
这一来,如果想要出手,那就只能登陆了!
可这种登陆战,徐长青并没有几分把握。
鞑子本身人人都有马不说,一般选择的扎营地点也都是很刁钻的,警惕性极高。
如果没有那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徐长青他们很难找到机会。
尤其是大家淋了这一夜的大雨,雨势到早上才刚停,队伍中已经开始有人出现了发烧的症状,徐长青那种苦闷与挫败感,真的就像是火烧心一般。
他还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啊。
后金女真这么点人手,却是在这短短几十年间,一飞冲天,几乎战无不胜,生生顶着大明建立起了这庞大的基业,又岂是运气
他们或许并不了解大海,也不想去了解大海,但,对危机的那种野兽般本能,却是能让他们很好的处理好这种关系。
唯一让徐长青欣慰的是,哪怕队伍此时狼狈不堪,一个个湿漉漉的犹如落汤鸡,可大家的士气却是依然都很不错。
许多儿郎们虽是并不说什么,却都是用他们的方式,让徐长青感觉到他们的朝气与期待。
也让的徐长青有些冰冷的心,逐渐开始温暖。
更庆幸的是,就在天色就要放亮的时候,徐长青一行人发现了一座规模不弱的小岛。
这岛差不多有鲨鱼岛的一半大,位于海岸线**里开外,周围虽也有些礁石群,但并不密集,而且岛上除了中间的一座小山,其他四周都颇为平缓,沙滩雪白,时而有着飞鸟掠过。
徐长青当即下令,队伍迅速登岛,绕到小岛背后、海岸上视线的盲区,大家赶紧休整。
…
再次踩到熟悉的陆地上,徐长青整个人也是释然了不少。
队伍此时物资携带的很充裕,更是携带了不少药品和老姜,简单安顿下,徐长青赶忙让人收拾柴火,先搞点热姜汤让儿郎们喝点,去去寒意。
那几个有发烧症状的儿郎,让郎中赶紧医治。
喝了些姜汤,简单吃了些早饭,张龙、张虎兄弟小心来到了徐长青身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