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狂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碧哥狠猛
一个这么年轻的中医医师的出现,其实并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来到县医院里面看中医的不是没有,而且还不少呢。毕竟,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还是比较相信中医一些的,毕竟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
和霍天磊一同坐班的有另外一个四十多岁的医生,姓黄叫黄芪。说实话,就是霍天磊头一回听见这个名字的时候都愣了愣。一个普通人都知道黄芪是一味药材。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
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黄芪这味药材在中医里面也算是一个十分常用的药材,现在有人名叫黄芪,确实有些令人惊奇。不过也只是惊奇而已,还没到惊讶到无以言语的地步。
&n
第一百一十七章 难以置信
没有错啊,这里确实是霍医生的办公室,只是眼前这年轻人真的就是这霍天磊霍医生只是,这…这实在是太年轻了点儿吧。
那大哥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霍天磊,坚强的表情不可不谓之为错愕。
“不对啊,我再问一遍,你们霍天磊霍医生在不在”
张口结舌了半天,终于那大哥又开口了。又再询问了霍天磊一遍,霍天磊霍医生到底在不在。
“…”
虽然已经料想到了这一幕,可是眼下当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霍天磊才觉得自己似乎想的有点儿简单容易了。难道自己这张脸这么不靠谱不应该啊,在村儿里的时候,村东头的王大婶儿都说我这一看就是老实人,绝对老实巴交的人。
只是,眼下这不出三分钟自己的身份已经被怀疑了三次了,实在是让人头疼啊。
霍天磊,苦笑了一声缓缓的叹了一口气。从自己上衣口袋里面拿出来自己的身份牌,递给了那个来看病的大哥,解释了一句。
“这是我的身份牌,我就是你要找的霍天磊霍医生。”
那个大哥接过这个牌子,看着牌子上面的照片,然后又看了看霍天磊的脸,又看了看名字。别说,还真的是霍天磊。只是这怎么可能呢
“昂,霍医生,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嘛”
再三确认之后,那大哥也看出来了眼前这人真的就是那个中医医师霍天磊。只是这看起来怎么着也不像是一个中医医师啊,如果说这是一个西医医师他可能还相信,只是中医…怕是让人奇怪。于是这大哥便开口说着。
“请说。”
霍天磊坐在那里,看着眼前这个中年男子,就这么一会儿的时间,他一直在打量这位大哥。与其说打量,不如说观察。他这是在望气而已,很多时候光靠看就能够看出来病人所患何种病症,这便是中医的强大之处。
“呃,那个,霍医生真的是中医医师不是学西医的嘛”
嘴上说的是一个问题,可是这大哥一开口就是两个问题丢过来。
“身份牌上的标注,大哥应该看见了吧。我确实是学中医的,不是西医。虽然之前一直在外科待着学习,不过中医还是我的老本行。”
霍天磊也不多说,直接为大哥答疑解惑。开口缓缓的说着。
“呵呵,这…那个,对不住啊小医生。我不是怀疑你,我只是看你这年纪,要说是学中医的,有点儿令人难以置信啊。”
“中医医师一般不都是老头子嘛,就是有比较年轻的也跟我这差不多大年纪,没想到霍医生这么年纪轻轻的就已经是医师了。”
这个时候,那个进门看病的大哥,算是彻底明白了。眼前这个看起来跟自己儿子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竟然是一位中医医师。要是说这刚学中医倒也正常,可是偏偏这么年轻就已经是中医医师了,怎么想都让人觉得惊讶。
“呵呵,大哥可不是第一个说这话的人,我也知道我这年龄比较小,可是谁有能肯定的说医术一定是年龄大的人好呢不过也正常,一般人都觉得年龄越大学的越多医术自然越好的,不过,我可能是个例外吧。”
果然,又被人怀疑了。霍天磊苦笑了一笑。看着眼前这个将信将疑的病人,霍天磊也表示自己很无辜,谁让自己医术高超年纪这么点儿,就是出去骗人都不好骗,因为压根没有人相信啊。
这么年轻的中医医师你确定你不是中医学徒你确定你不是知道大学生难受啊。
只见那个大哥对于霍天磊还有些怀疑,不过看了看时间又看了看黄医生门口的长队,索性一咬牙直接坐了下来。
没等霍天磊开口询问,中年男子就说出了自己的毛病。
“深夜盗汗,经常睡着睡着突然惊醒,清醒过来就是一身的汗。而且感觉自己的身子一天比一天沉重,最重要的是最近这段时间越来越疲惫,不过又失眠的厉害,经常要到深夜才能睡着,你说这好不容易睡着了吧,又夜半盗汗。”
霍天磊早就看明白了这大哥的病情,不过还没等他开口,这大哥就将自己的情况尽数说了出来。
果然,不出自己所观。属于体虚阴虚,也伴随有湿热症状。
“大哥应该是常年在低温.湿热的地方工作吧看你舌苔厚重白化严重,而且眼珠浑浊,皮肤暗淡。你这深夜盗汗的毛病应该已经有了很久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治疗。”
霍天磊也不把脉,直接就开口说着。本来那个大哥还很好奇这个小医生会怎么给自己治病来着的,结果现在脉都没把就说出来了这么多,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他妈的说的都全对,没有毛病一点儿错误都没有。
“是啊,没有办法,为了家里下煤窑呗。最近几年工作的地方总是湿热的厉害。一开始盗汗这个毛病并不严重,我也没怎么当回事儿。只是最近,这明显严重多了,我这每天还工作呢,现在每天每夜休息不好,感觉自己头重脚轻的,这段时间啊都不敢下井了。”
买的大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与我何干?
任他明月下西楼,我自稳坐钓鱼台。说的就是霍天磊现在的状态,要是换做平常的医生,坐班一天没有一个人病人,怕是早就气急攻心,着急的跟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了。
可是,霍天磊不着急啊,他着急干嘛他一个孤家寡人的又用不着养家,再说了,就算养也只有一个小毛球儿,偏偏这毛球儿一天到晚吃香的喝辣的伙食比他的都好。
既然如此他还担心什么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他这是医术担当不怕没人来看病。
门外的一切都被他摒弃掉了,还是专心看书的好。和霍天磊这边空空如也的情况相比,黄医生那边完全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病人多的很,不过这黄医生也是期间出来了一趟,自然也就按到了老神在在看书的霍天磊。
嗤笑一声,不再理会。在霍天磊降临中医分院之前,他可是中医院这半边天的顶梁柱呢,也算是一块活招牌了。在这里他过得那叫一个顺风顺水,现在竟然来了一个小娃娃,竟然和自己平起平坐。
这让黄芪的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公平,不过现在看来,照着这个情况下去,这小子恐怕也待不了多久了。一整天了,一个病人都没有,还有心思在哪里看书,也不知道他这是对自己信誓旦旦呢,还是已经打算放弃了,破罐子破摔了。
“霍医生,你这倒是悠闲啊,不想我一天到晚累死累活的。”
这么想着,黄芪就抬手敲了敲门然后走了进去,靠在门口对着霍天磊开口说着。
“呦,黄医生啊,稀客。请坐!黄医生这是说笑了,我这不是才疏学浅嘛,正打算等下去跟着黄医生学习学习呢。”
早就在有人观察自己的时候霍天磊就感觉到了,不过他倒是坦荡,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既然你想要观察,那你就好好观察吧,我就在这里。
在这黄医生向着自己走过来的时候,霍天磊就发现了,不过他还是有些摸不准这人到底是何用意,也就按兵不动了。
不过,等到黄医生开口的时候,霍天磊倒是听了一个通透。这人,怕是来者不善啊,既然你要跟我拐弯抹角,那我怎么着也得好好配合配合。来而不往非礼也,自然要好生周旋。
“现在的年轻人吧,都太浮躁了。不过,看霍医生看书看的这么专心,想必是什么名人著作吧。”
很明显的,黄芪对于霍天磊的自觉和识趣倒是很赞赏。直接,摆出来了一副前辈的姿态。刚刚看这小子在哪里看书,年亲人这么浮躁,能够看进去的书怕是少之又少。恐怕是一些闲书了,所以黄芪便不动声色的将话题引到了书上。
“那倒不是,只是一本杂书而已。”
霍天磊也不是个傻的,自然听出来了这黄医生的目的,随手就将翻看了大半的书合上,平平整整的放在了桌子上。说了一句,这只不过是一本杂书而已,也算是为了打发时间的吧。
本来,黄芪听到这里还打算以前辈的姿态教训教训霍天磊的,可是谁知道他目光落在书的封面上的时候,脸色抽了抽,就连脸上的表情都有些不太自然。
霍天磊在看的严格来说也能算是杂书吧,不过他所谓的杂书在别人的眼里,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了。
这是一本《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属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
《伤寒杂病论》历经传抄失真失散,伤寒部分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收集、整理、编次,形成《伤寒论》一书,当时杂病部分失传。
《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被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发现于翰林院书库,书简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
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艺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金匮要略》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
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
要是说这《金匮要略》乃是一本杂书,那这普天之下,恐怕也没有几本书能够称之为正儿八经的医书了。
现在黄芪脸上的表情,着实有些精彩。虽然惊讶,也有些眼热,不过很快黄医生就将自己脸上的所有表情压了下来。这个过程虽然也很快,可是呢,霍天磊早就已经将他的所有表情尽收眼底了。
“咳咳,这“杂书”倒是
第一百一十九章 传闻
怕是整个医院也就这中医分院的景致最为独特了吧。两个坐诊医师,一个办公室前门庭若市一个办公室前门可罗雀,两个极致,说是极致也不为过的。
今日,明显的黄医生那边的病人也不多,诊治完上午最后一个病人之后,看了看时间,觉得还挺早。想到这里,黄芪就想到了前几天跟霍天磊所言要共同切磋这《金匮要略》的。
就是他黄芪,行医这么多年也没有再钻研过这本医术,那日看到霍天磊在研读,又和对方说了要指导一二。
黄芪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那日随口说出的不过是脑袋里面死记硬背的东西,仅此而已。现在要讨论医理还是需要再研读一番的。
故而,那日回去之后黄芪就找到了自己当年看过的《金匮要略》仔细的看了起来。一开始,倒也轻松的紧。
《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被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发现于翰林院书库,书简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
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艺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金匮要略》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
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金匮要略》3卷25篇,第2篇至22篇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科病证脉治,论述精要。
书中重点论述了内科病证,诸如痉、湿、、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黄疸、惊悸、吐血、下血、胸满、吐血、呕吐哕、下利等40多种。
同时还论述外科、伤科如痈肿、肠痈、浸淫疮、刀斧伤等病证。此外,设有女科病证的专篇论述。该书以疾病分篇,论述每种病证的不同症型和不同阶段的治疗,以及"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临床实践,便于后世业医者分析比较,学习掌握治疗中的圆机活法。
此外,书中另有脏腑经络病脉,摄生养慎以及饮食卫生、饮食禁忌和食物中毒的防治等论述。
《金匮要略》总结了东汉以前的丰富诊疗经验,当时对多种疾病的病因认识,已明确地归纳为三大类,并将体虚感受外邪、从经络传入脏腑列于发病的首位。
重视四诊合参,以脏腑经络为辨证重点,结合营卫气血、阳阴五行等理论。在论治方面,重视预防和早期治疗,所谓"上工治未病"。强调在治病时必须照顾整体,调整脏腑功能。
《金匮要略》共收集方剂262首,方剂的特点和《伤寒论》方一样,所收载的大部分方剂,确有较高的疗效。
如大柴胡汤、泻心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鳖甲煎丸、当归生姜羊肉汤、半夏厚朴汤、厚朴七物汤、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甘麦大枣、酸枣仁汤、肾气丸、麦门冬汤、葶苈大枣泻肺汤、黄土汤、枳术汤、括萎薤白白酒汤、桂枝茯苓丸、温经汤、胶艾汤、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白头翁汤、苓桂术甘汤、十枣汤等方,均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由于所载方剂具有药味精炼、配伍严密、主治明确的特点,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或称之为"经方",后世方剂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金匮要略序[3]》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第十一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
第十八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杂疗方第二十三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果实菜谷禁忌并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