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翻身做主小媳妇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馨小玥
如果他们把小山儿给她带走了,她可咋办那还不想死自己的儿子吗
“要是能带去随军那不是一件好事吗将来小山儿就是吃商品粮的人了,以后在街上读书,长大了在街上工作,彻彻底底变成街上人,再也不用做农村人,有什么不好”
“……”马秀英不说话了。
向母继续煽动她:“我保证小山儿即便是过继给了国强他也会认你这个亲妈,我和你爸都会站在你这边给你做主的。”
“嗯,好吧……”马秀英的思想工作终于做通了,不过她又担心起贾二妹来了,“人家国强婆娘不一定愿意呢。”
“这事你放心,有我和你爸做主呢!真有那啥事,就由不得她了!”向母说。
马秀英这才明白原来公婆是把小山子拿来当棋子呢,如果国强真的回不来了,那他们势必要拿硬塞个儿子给国
第234章跟着朱生婆学医术
向母在房间里没看到贾二妹,又去厨房也不见人,就往猪圈房里来了,正好看到贾二妹在打整猪圈,于是问道:“国强婆娘,你在干啥呢”
贾二妹瞟了她一眼后,淡淡地说:“打扫猪圈。”
“又准备养猪了”
“嗯。”
“也是,反正也不去部队了,养两头猪也好,免得整天没事干。”向母说。
贾二妹翻了她一眼——在你眼里我就是忙死也叫没事干吗这带娃娃叫没事干
贾二妹没有理睬她,继续做手里的事。
“二妹,我和你说件事,这也是国强他爸的决定,要我来给你说一声——”向母终于说正事了。
“嗯,说嘛。”贾二妹连头都没抬一下。
“国强他爸的意思就是说,国强他嫂子现在带着三个娃负担也挺重的,而国强连一个儿子都没有,就说把向山过继给国强当儿子……”
话音还未落,贾二妹当即拒绝:“不行。”
向母一怔,“为什么不行”
“国强他有女儿,不需要过继谁来当儿子。而且小山有自己的爸妈,也不需要给他的幺伯当儿。”贾二妹平静地说:“况且我和国强都年轻,又不是生不出娃娃的那种,为什么要过继别人的儿子来给自己当儿呢”
“可是国强他……他不是上战场打仗去了吗……”
“他是上战场了,可他又没死!你这是咒他死吗”贾二妹义正严辞地问道。
向母一下子就心虚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他的亲妈,我怎么能咒他死呢……我只是说有个预防……”
“预防什么防我”贾二妹逼视她。
“我……”向母语塞。
“你不用吞吞吐吐了,我知道你们的意思,这样说吧,你就是害怕你儿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这些家产落到我手里是吧”贾二妹开门见山地说,“这样吧,我们一起去找队长和队上干部来把这事说清楚,首先,我是不是国强的老婆暖暖是不是国强的女国强该不该养老婆和女儿”
贾二妹从猪圈里翻了出来,大声对向母说:“走吧,把爸也喊上,趁着他现在还没去出工,把大嫂也叫上,一起去队上,让大家评评,这向国强在战场上保家卫国杀敌人,他家的人就已经在准备撵走他的老婆和女儿了!走吧,现在就去!如果队上的干部、大队上的干部、公社的干部都认为我和暖暖该被年出向家,我二话不说,带上暖暖就走!”
向母被她镇住了,哪敢去队长找干部啊,就是被左邻右舍的听到恐怕也得骂她吧,于是她赶紧往外走,“我不就是找你商量商量吗,又不是逼你,你不干就算了,何必要这么咄咄逼人……”
“我咄咄逼人”贾二妹被激怒了,“你不是说是国强他爸的决定吗你不是正儿八经地带着这个决定来找我的吗走吧,不啰嗦了,我们一起找陶队长去!”
这次,贾二妹不想轻易放过她了,直接伸手去拽住她的胳膊。
“你别扯我哈,我腰杆有问题,把我扯倒了你脱不了手哈……”向母又开始耍赖了。
“扯到你了我给你医!”贾二妹说,“走吧,现在就去队上把事情问清楚,免得你和爸心里不痛快!”
“没有啥不痛快啊,我也就问问,”向母彻底偃旗息鼓了,“我是看到你平时那么喜欢小山儿,才生出这个主意的,你要是没那心思就算了,就当我没说过哈……”
“小山是不是我儿我一样喜欢,因为他聪明懂事,不像有些人只知道胡搅蛮缠!”
“好好好,我错了,我胡搅蛮缠,就当我没说过……”
“我告诉你,国强他不会有事的,你是他妈应该盼着自己的儿子好,而不是盼着自己的儿子不好!”贾二妹说着甩开了她的手。
“好好好,我儿好得很……”向母说着趁机溜了。
这件事发生过后,向父母便再也没有说过要将小山过继给向国强这样的话了。
为了将自己对向国强的牵挂之情转移,贾二妹去拜朱生婆学医。从来不收外人为徒的朱生婆竟然破例收下了她。
朱生婆的医术也没有中医里的专业系统的东西,也没有专业书籍可追溯,全靠朱生婆的口传和她手写记下
第235章捡了个乌龟壳化石
第一天上山,她就发现这座尼姑庙是一座古庙,虽然里面的设施等被破坏得很是严重,但也藏着不少的宝贝。
但这毕竟是人家的地盘,还有两个尼姑是这里的主人,所以她并不能随便去捡人家的东西。
但这座古庙就是个大宝贝,她确信。
第二天上山时,她们幸运地发现了一朵大灵芝,这可把贾二妹高兴坏了。她兴高采烈地跑过去准备去摘时,朱生婆叫了一声:“住手!”
贾二妹的手马上就要摘到了,听到她这一声喊又迅速的缩回来,并且吓得赶紧跑到一边。
原来她看到灵芝下面有东西在动!
定眼一看是蜜蜂一样的东西,但又比蜜蜂大,比马蜂还大。
贾二妹小时候可是吃过马蜂的苦头,还差点把一条小命给丢了,所以她深知蜂子的厉害。
但这种蜂是什么蜂,她还没见过。只见这种蜂个头粗如小指头,体黑长,肚有黄环,而且数量还比较多。
朱生婆将她拉到一定的安全距离后这才悄悄地告诉她:“这是地窝蜂,有剧毒的。”
地窝蜂是所有蜂类中杀伤力和攻击力最为凶猛的一种蜂,以剧毒著称,该蜂以猎杀其他的昆虫幼虫为主食,偶也采花蜜,体大、毒腺存毒量多,蜇针粗长有力,且不会像蜜蜂一样随着攻击而脱落,可对敌反复攻击。要是让它咬一口在这深山里非丢了性命不可。
可是看着这么大的灵芝又有点不舍,毕竟很难得很难得碰上,贾二妹于是对朱生婆说到:“不要了吗好可惜啊!”
“要,但是得准备充分,不然会要了咱的命的。”朱生婆说。
贾二妹点了点头,非常赞成她的说法。
“我们先回去,不要采其他药了,记住这条路,明天再来。”朱生婆说,“灵药附近必有灵兽,别看这个地蜂子凶狠但却是难得的好药啊,用它来泡酒对风湿疼痛、手脚冰凉、肾虚、浑身无力等症状有极好的功效。另外,它还可以镇痛驱虫、消肿解毒,是非常难得的一味药啊!”
然后,她们就不再采药了,而是沿着这条路下山去,边走还边做记号。
为什么就停止采药了呢
原来山上复杂啊,如果继续采药的话,又回踩出无数的小路来,一来二去这条路就给搞混了,很难得再找回来了。
第二天,她们又一早出门来,沿着昨天那条路上山来,并重返了昨天发现林芝和地窝蜂的地方。
朱上婆和贾二妹身上都戴着驱虫香囊,用了一个麻布口袋敞开袋口,轻轻地笼到了林芝上面,然后把准备好的艾条点燃后伸入了地窝蜂居住的各个洞口,山洞的蜂窝其他出口全部堵死,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左右,地洞里面的地蜂受不了艾条的烟熏边倾巢而出,直接进入收捕地蜂的麻布口袋中。
“把艾条对着口袋口子处熏!”朱生婆发出指令。
贾二妹左右手个握着一支艾条,对着麻布口袋处,透过麻布袋的细小缝隙,她看到那些黑压压的地蜂都一个劲地往口袋深处钻。
“一直要对着口袋口子熏,看着我的手的移动!”朱生婆吩咐说。
于是贾二妹紧张地盯着袋口,盯紧朱生婆的手的运动轨迹,自己手中的冒着烟雾的艾条丝毫也不敢离开袋口。
朱生婆用一根细绳往林芝的根部一删,绳子一勒紧,便连灵芝和地蜂一起纳入了口袋中,只剩下灵芝的根部在口袋外面,然后用到挖断了根。
朱生婆也不将灵芝取出来了,而是将口袋扎紧,放进了装着稻草的背篼里,用稻草将装有地蜂和林芝的口袋裹住,遮得严严实实的。
也没有敢把背篼被背上了,俩人一手拎着背篼一端的绳索下山去了。
这一趟的收获大啊,既收获了这么大个灵芝,又收获了半大口袋的地蜂。
师徒二人将背篼弄下山后,朱生婆将这口袋的地蜂直接埋入事先从山村集市上买来的一大坛酒里,灵芝太大塞不进去,但也没关系。
“就这样,一会地蜂就会醉。”朱生婆说,“好了,你快去喂娃娃吧,等会再来看。”
贾二妹答应着离开了。
等贾二妹将暖暖喂了奶,哄了一阵后放进背椅儿里安顿好过来看时,朱生婆已经将酒缸上的麻袋口子松开了,而且从酒缸上端取出了灵芝。
这颗林芝可真大啊,直径大概有四十厘米左右,估计有四斤半重的样子。
朱生婆很得意地从麻袋口拎出林芝来,说到:“这才是好东西啊!”
“地蜂呢”贾二妹下意识地
第236章国宝佛像
贾二妹好不容易才将这个大乌龟壳拖回了尼姑庙,幸好一路上也没遇到什么人,否则大家肯定都会围上来看稀奇古怪吧。
而且这年代的人所接受的教育有点奇葩,说不准谁谁就往上面去打个报告,然后以一种奇葩的理由把你抓去挨批斗了。
所以,一路上朱生婆都在警告她:“你把这个东西拿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不要让别人看到了,不然会生出一些事端来的。”
“嗯,好,我知道了。”
于是贾二妹还往乌龟壳上挂了些草根和树枝做掩饰。
好在尼姑庙本生也建在山间的,平时也没什么人来朝拜,因为破四旧这座尼姑庙里的菩萨都是被人砸了的,只差没把庙子烧了。两个尼姑是从小就在庙里长大的,并没有去处,所以就留在了庙里生活,但也每天只是开荒种地种点粮食蔬菜来自吃罢了。
每次朱生婆上山来都会给她们带一些生活用品上来,她们有个生疮害病什么的朱生婆也给她们免费医治,所以她们对朱生婆很感激和敬畏,每一次朱生婆上山来采药也就住在这座尼姑庙里。
这次贾二妹跟着上山来更是给这两个尼姑买了两匹布带来做见面礼,两个尼姑真是欢喜极了,因为常年在山上过着清苦的生活,她们身上的衣服都已经是补丁重补丁了。
贾二妹对人向来大方,因为想着她和朱生婆俩个要在尼姑庙里至少住半个月,所以她还带了一些白糖和糕点上来,见面的时候又给俩尼姑二十斤粮票和五块钱,就连朱生婆都直说她“太豪爽了”。
不是太豪爽啦,而是贾二妹深知“穷在闹市无亲戚,富在深山有老乡”这句话,要想人对你好,你首先得对别人大方。
所以,这两名尼姑对她的暖暖可好了,贾二妹和朱生婆上山去采药的时候,两个尼姑就一心一意地照顾小暖暖,两人换着背娃娃抱娃娃。
走的时候,朱生婆和贾二妹去山下雇了一辆马车,将酒缸、药材、大龟壳都装进了马车里,贾二妹和朱生婆载坐上马车往回赶。
临走时俩个尼姑依依不舍啊依依不舍,还送了一串佛珠给贾二妹。
这串佛珠应该有些年代了,看起来像是乌木做的,已经被人戴得黑亮黑亮的了。
乌木本质坚硬,多呈褐黑色、黑红色、黄金色、黄褐色等。其切面光滑,木纹细腻,打磨得法可达到镜面光亮,有的乌木的木质本质已胜过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艺术品、佛珠佛像、护身符等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乌木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极少见了,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这串佛珠应该是在破四旧运动中被这俩尼姑使命保下来的,毕竟佛是人家的信仰,你叫人家从小就在寺庙里长的的人离了信仰怎么活
不过,大势所趋也是没法,现在俩个尼姑苟且安身在这破庙里能活着就算是很大的奢侈了。
“这个佛珠不要嫌弃哈,愿暖暖一生平安幸福吉祥……你们来庙里这些天里我们也没什么可招待你们的,实在是庙里太寒酸,请两位老师多多见谅。”两尼姑还如此客气地说。
说白了这佛珠就是送给小暖暖的,是“佛祖保佑她”的意思,只是两尼姑不敢说出这样四旧的话来而已。
既然是送给暖暖的,朱生婆当然也不会要,她也不稀奇这玩意,只是她不稀奇并不代表贾二妹不稀奇啊,临别时贾二妹又偷偷往尼姑手里塞了十块钱。
她希望这两名已经年过半百的尼姑能好好活下去,挺过这最困难的几年,挺过去就好了,总有佛光普照的那一天。
为什么要给俩尼姑这么多钱呢
原来才刚来这所尼姑庵(习惯说尼姑庙)时,贾二妹就发现这是一座古庙,应该很有些年代了,有一些被砸烂的石碑上刻着捐献人的名字,时间都是“大明某某年代”,应该足以证明这座庙的修建年代在明朝。
这些石碑和菩萨被砸了也还罢了,倒是古庙墙壁上的那些彩色时刻被人用墨水泼得乌七八糟的就简直令人心痛啊!
这些壁画原本色彩鲜艳的,刻画的是佛祖和西天的故事,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可惜被破四旧搞成这样,着实可惜了。
贾二妹从破庙的大殿里捡到了一个基本还算完整的底座铸做个大明某某年月的铜制小香炉,从身上掏出手绢来,就着殿门前那口破的大鼎里的雨水把香炉擦干净了。
这时那名老年尼姑就在一边默默看着,然后转身离开。离开了一会后,那名尼姑又返回来了,手里竟然拿着一个东西。
&nbs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