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狂龙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暮雨尘埃
对此,大明圣大笔一挥,众圣殿谕令下达。
凡此类道家弟子,一律不得入世,不得接触凡俗,不得交易任何用品,包括油盐酱醋。
此令一出,举世哗然。
指责者有之,愤怒者有之,但无论哪一种,都没有掀起任何花浪。
因为,但凡对抗政令者,无不被法家抓捕。
其中未曾作孽,造成损失,杀伤人命者,仅仅是予以驱逐,勒令不得接触人族外,但凡触犯众圣殿律令者,无不被抓。
重则当场诛杀,轻则劳改发配!
其中,不乏喊出口号,想要引龙族和妖蛮入关,荡清寰宇者。
可惜的是,当发配至妖蛮之地,宣扬自家教义的佛道儒三家子弟,多半都被诛杀吞食的消息,时不时传入神州腹地,些许杂音便再也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当然,妖蛮两族中,也不乏派出队伍,宣扬他们接受三家教化,并未对发配过去的三家子弟如何如何。
但投靠人族的妖蛮强者也不少,甚至比妖蛮两族本身预想中多的多,几次突袭发配于妖蛮之地的三家子弟。
并且,暗中还有众圣殿派出的暗谍,以留影珠等宝物,记录过程,再加上讨回的零星三家子弟陈述,直接就坐实了妖蛮的罪行。
尤其是,真武学院大肆开设,从初级学院开始,每一家学院开学之初,都会放映有关妖蛮两族凶残的影像,将这一思想牢牢固化入新生代学子印象中。
随着五年过去,第一批学员,即将晋升,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在影响父母的同时,亲朋好友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尤其是,九成学员来自普通百姓家庭,来自各行各业,三教九流。
这些人员的构成,极为复杂,却有着自身的生存体系,虽然在改革中受到了极大冲击,却很快便适应了下来,甚至比世家权贵都更好的适应了新政策。
有人说,百姓就如野草,某种程度上而言,确实没错。
无论遭受了多大打击,都能顽强的活下来,以往各种倍受剥削的制度,都能撑住,更遑论现在新政策下,几乎所有的普通百姓,都授意呢
尤其是,现在对他们说出那些话的是自家孩子,自然更没有理由怀疑。
需知,通过扫盲运动,虽然不能说,所有人都能识字,但相较于以往,一个村子里,一百个孩子,未必能找出十个能够读书认字的情况,好了太多太多。
普通百姓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们知道一件简单明了的事情,那就是他们的孩子能够免费读书识字。
这是以往想都不敢想,普遍意识中,只有权贵子弟官老爷,才能有的待遇啊!
可以想见,短短时间内,众圣殿得到九成九百姓支持,大明圣被奉为当世圣人,近乎所有的地方,都被建了生祠,就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了!
尤其是,更有一系列完整的晋升体系,几乎为所有学员,提供了不知凡几的晋升途径,还有解决了就业问题。
真武学院中,不仅仅是武,道学、佛学、儒学只是基础,被列为读书识字的基础,但并非三教以往洗脑般的灌输,仅仅是作为识字开蒙的基础。
即便是三教之人想教,可随着扫盲开智,读书识字者越来越多,渐渐的就越发少了。
除此之外,更有百家工艺,兵家、法家、墨家等等,全部都在学院中有开设分院学堂,分门别类,百花齐放,绝非空谈。
与以往不同的是,学院铁律,各家不得以任何手段,胁迫学员选择,并不得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类似于洗脑般的教义。
一经发现,轻则驱逐出学院,重则发配劳改。
短短五年时间,人人闻劳改色变,绝对不是说着玩的。
那些死在了开山矿洞,妖蛮荒地中的各家之人,就是最好的铁证,是用血淋淋的事实,奠定了新时代蓬勃发展的血肉基石,更铸就了大明圣的赫赫威严。
除此之外,便是儒家圣者王守明,突破之后,于北金妖蛮腹地,借儒家弟子被妖蛮屠戮为由,斩杀狐蛮圣。
值此,自大明圣主持众圣殿大局以来,备受打压的儒家,终于恢复了一点元气。
也正因此
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征兵
府城前,人山人海,青壮气血如龙,人人翘首以盼。
丈许高的木台上,二十名悍卒分列两边,三名校尉手持书卷,高声诵读。
“凡家中独子者出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出声。
“哼,一帮油滑的小鬼!”
为首校尉面色微沉,目中却满是好气又好笑的神色,沉声道,“兵部铁律,胆敢私瞒自身情况者,查出后,一律清除出军伍,概不录用,你们可要想清楚了!”
哗啦!
话音未落,便有人赶紧跳了出来,也有不少人垂头耷脑,彷如霜打的茄子,心不在焉的走出队列,显得稀稀落落,让整个队伍变得气氛低迷。
“嘿!”
校尉不以为杵,继续念道,“无儿无女者出列!”
“啊”
这一下,可让不少人都是愣了神。
虽然在场的基本都是二十岁的小伙子,但随着众圣殿谕令下达,不满十八岁男女不得婚配之后,就造成了现在的状况。
原本,于人族固有的思想之中,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乃是人生第一件大事。
纵然众圣殿一系列政令,在短短五年之中,几乎每一件,都让人族焕然一新,爆发出了超乎想象的力量。
可唯独这一条,遭受到了近乎全天下百姓的抵制,是从心底里发出的抵制和反抗。
你管天管地,还能管人拉是放屁,生儿育女,这也管的太宽了吧
但大明圣就是这么强硬,大笔一挥,众圣殿医部得到谕令,一家弟子下乡,在儒家开办扫盲运动的同时,普及简单的医药常识。
其中,就包括最基本,却关乎百姓根本利益的二女育养问题。
经过短短一月调查,不惜代价的人力物力调动,一份份具备真实性,准确无误的生育统计表被列出。
在这个时代,十四五岁成家立业,当了爸妈的,几乎占了大半,剩下的也不过出于各种缘由耽搁了,并非是不想。
可当这份统计表出台,并且毫无保留的张贴到村镇之后,将过早成婚生子的代价,血淋淋的展露在所有人面前。
凡十四五岁生子女者,能够安全生产,母子平安者,三成。
其中,婴儿夭折、亦或难产而亡,乃至一尸两命者,所占比例,达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五成。
纵然农村女子,比乡镇中的那些小家碧玉,因为早年便帮家中务农干活,身体条件要好,但奈何在这个天灾**不断的时代里,吃不饱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大部分农村少女,都有营养不良的成分。
再加上各种陋习,近乎卖儿卖女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十四五岁成婚的占了大多数。
所以,当这份统计表一出台,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最明显的征兆便是,一向受到广大百姓支持的众圣殿政策,受到了激烈抵制。
尤其是,在初期之时,宗族制度还未完全铲除,这一毒瘤,依旧影响着村镇阶层百姓之时,差点就爆发泯乱。
但有句老话说的好,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个村子里,几乎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当一个农户爆出,自家女儿就是因为十四五岁成婚生子,难缠而亡之后,很快便有更多的此类消息发生。
一传十,十传百,村影响镇,进而波及了县城。
这种有着事实根据的例子,再加上众圣殿各大部门推动,很快便让所有老百姓接受,并且借此再次狠狠打击了宗族制的一波遗老遗少。
但也正因此,五年下来,本应该早早就成家立业的一帮青壮年成长起来,却大多都没有成婚。
不仅仅是这一个原因,更多的是,彷如繁花簇锦般的各种新兴事物,有如雨后春笋般,伴随着众圣殿的各项政令而生。
再加上扫盲运动,初级学院的普及,使得人族底层民众的智慧大开。
但凡有点头脑,不是蠢的无可救药,几乎都看到了机会。
所以,大部分都忙着想要狠狠赚一笔的同时,却是渐渐将结婚生子这一人生大事给耽搁了。
更何况,如今的征兵制度大改,近乎成了铁饭碗。
在众圣殿谕令之下,不仅有退伍津贴,还安排工作岗位,尤其是三年退伍后,表现良好者,还能直接进入巡防司、监察司、警备司等等新兴部门。
其中,最精锐的部分,更能在接受法家、兵家等等强力道统强者的精心教导,未来甚至可以成为主政一方的高官。
种种福利待遇,自然很是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哪怕现在连年征战,依旧热情不减。
现在,但凡是村里出了个荣誉家庭,那可是倍有面子,连带着出门上县城赶个大集,都能得到尊敬。
自家村里,邻里之间,那就更了不得了!
凡是三年军伍生涯之后,正常退伍者,哪怕是二十四五了,都有人上赶着提亲。
哪怕是女方年龄还小,先定亲也行啊!
如有人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绝对会被口水喷死。
固然,上战场有危险,可这些年来,哪一条不是过的战战兢兢
要么是被官府拉了庄稼,要么就是被突然冒出来的凶兽、妖物祸害了性命,朝不保夕,食不果腹,日子那叫一个苦
但现在呢
只要家中有适龄儿童,无论男女,哪个不是在初级学院中,养的白白胖胖,精壮的像头小毛驴
其中天赋优异者,甚至能自己借助手边的材料,弄出点触及小灵雨符之类的,保管一个村子,都能年年风调雨顺。
不说征兵的各种福利,单单是若在战场阵亡,不仅有优厚的抚恤,家中嫡系子女,更能直接免费保送就读中级学院。
表现优异者,甚至能在进入高级学院后,提前自选一门绝学——免费!
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血肉磨坊
咚咚!
天地有惊雷,洪钟大吕起,轰鸣动四方,血旗卷天河!
一艘艘万丈浮空楼船,一架架皮甲战车,一队队悍卒游走期间,无边无际的军队开拔,血气自凝而成的龙影傲啸天地。
遥遥望去,哪里是大军出动,分明是万龙出海,遨游九天。
“大争之世,人人如龙!”
白袍陈圣高居云端,刚毅无双的面颊上满是欣慰,颔首不已,“未曾想,短短五年,我人族便有此盛况,当真是可喜可贺。”
“是啊,谁能想到呢”
韩圣站在一旁,同样感慨万千,目光却是看向了身后,云雾缭绕中的某处所在,“或许,他早就有所预料了呢!”
“嘿,说实话,老夫本来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陈圣捋了下胡须,自嘲一笑。
“那您老当日还……”
韩圣愕然。
虽然事过境迁,可短短五年,于圣者万载寿数而言,不过晃眼云烟,弹指既过。
更何况,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情,即便是圣者也不能无动于衷,还是亲身参与其中,如今依旧是历历在目。
眼前这位,可是第一个站出来,响应那位,貌似是孤注一掷啊!
若是没有拿定主意,怎可能全押上去
“还不是被那帮掉书袋给逼的”
陈圣吹胡子瞪眼,没好气道,“天天鼓吹什么仁义为怀,教化为重,茹毛饮血的妖蛮,光靠嘴皮子就能说动吗最后,还不是我兵家儿郎拼命
可恨,那帮家伙为了私利,却是处处打压武将,朝堂朋党之争,乌烟瘴气,好好的东宋,生生送给了妖蛮,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我人族气节何在”
韩圣苦笑,还能怎么说
儒家那位圣祖,乃是人族三祖中的最后一位,教化之功却是一点不差,更是在临近今古的中古出世。
种种原因下来,造成了儒家势大,哪怕是中古时闹出了焚书坑儒,都没能遏制的了儒家发展的迅猛势头,反而如浴火重生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到得后来,若非儒祖神融天地,隐世不出,后辈子弟过于膨胀,弄出了什么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狠狠坑了自家道统一把,给了百家喘息的机会,恐怕就没有今古什么事了。
到了他们这等境界,如何看不清,其中的纠葛
说来说去,无非是道统之争!
可人心难测,其中夹杂着多少私利,谁也说不清。
易地而处,若是兵家有这等机会,难道就不会抓住,从而一飞冲天
中古时,商圣变法,本有亚圣之姿,还不是被儒家瞅准空子,狠狠捅了一刀,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哪怕最后这位名列七十二圣贤,却也难以消弭,道统之争的残酷。
这也是为何,明明人族得天地所钟,成为神州之主,却偏偏搞得像是名不正言不顺,处处受到掣肘一样。
因为,道统太多,力量分散,难以整合,一处使劲。
否则的话,哪还有妖蛮蹦跶的机会
反观妖蛮两族,就简单多了,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拳头大就是硬道理。
猜你喜欢